趙曉慧
摘 要:自學能力是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獨立地進行學習的一種綜合能力。培養(yǎng)初中生的語文自學能力,是社會的需要,新課程標準的需要,也是學生自身發(fā)展的需要。
關鍵詞:語文;初中生;自學能力
自學能力既是一種優(yōu)良的心理品質(zhì),又是一種個性特征,更是一種綜合能力。任何心理品質(zhì)和個性特征的形成都要經(jīng)歷知、情、行、意的心理過程才能形成和發(fā)展。因此,本文從這四個方面入手探討初中生語文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技巧。知,就是提高學生的自學認識,是學生曉之以理,認識到自學的重要性;情,就是激發(fā)學生自學興趣,使學生動之以情,從感情上體驗到自學的成功和愉悅;行,就是指教給學生自學的方法,指導學生的學習行為,使學生導之以行;意,就是指持之以恒的意志,使學生憑借意志養(yǎng)成良好的自學習慣。
一、提高學生自學意識
要達到培養(yǎng)語文自學能力的預期目的,就必須使培養(yǎng)自學能力不僅是教師的主觀意愿,而且是學生的內(nèi)在要求。思想是行為的動機,要想讓學生重視自學語文,必須首先讓學生懂得語文學科是一門基礎學科,是各科的重中之重,認識到語文的重要性,從而調(diào)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二、激發(fā)學生自學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睂W習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的因素,它能推動學生去尋求知識,開闊眼界,激勵學生用心去鉆研、學習,提高學習質(zhì)量。激發(fā)學生自學興趣,對中學生尤其是初中生來說更為重要。因為初中生的心理機制還沒有完全成熟,理智往往為情感所左右,學習的自覺性還不夠強,這時興趣就起到了很大作用。學生自學語文的興趣越濃,自學的積極性就越高。
三、教給學生自學方法
“方法是學習的鑰匙”,運用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給學生自學的方法,才能使學生真正具有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也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重點。
(一)課前。在教學過程中,課前要抓好預習這一環(huán)節(jié)。有人說:預習是自學的演習。這話很有道理,人一生的學習絕大部分時間是沒有老師指導的。因此,一定要培養(yǎng)自學能力,而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要從初中開始,在校學習時的預習,就是培養(yǎng)和鍛煉自學能力的有效方法。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應鼓勵學生課前預習,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有效自學,提高學習效率。
(二)課中。課堂是語文教學的主陣地,創(chuàng)設寬松、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鼓勵、指導學生在課堂上積極主動的學習,讓學生踴躍參與教學活動,大膽想象,提出個人見解,提高學生獨立獲取知識、運用知識、整理知識的積極性和科學性。
首先,要改變教學觀念,營造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教學過程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邊活動。一堂語文課,老師從上到下灌輸,學生只作聽眾和觀眾,沒有發(fā)表意見的機會,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剝奪,遏制了學生的思維,課堂變得呆板、乏味。我們要克服這種舊的教學模式的慣性,轉變觀念,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為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
其次,就是在這種氛圍下,具體指導學生自學的問題了。依據(jù)初中學生的認知特點,教師應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自學。
(三)課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不僅要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還須認真地開展語文的課外活動。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習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因此我們要十分重視課外閱讀訓練。“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跟寫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這也是學好語文的一個規(guī)律。
四、培養(yǎng)學生自學習慣
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光指導方法,而不使方法成為學生的良好習慣,科學的方法就不能發(fā)揮應有的作用。葉圣陶先生認為:“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學習主動了,汲取知識的欲望也就增強了。如果把學習方法變成一種習慣,持之以恒,通過一定時間和數(shù)量的訓練培養(yǎng)逐漸轉移內(nèi)化,就可以形成獨特的自學能力,從而科學地學習。那么,在初中生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應培養(yǎng)怎樣的學習習慣,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自學能力的形成呢?
(一)使用工具書的習慣。工具書有人將其稱為“無聲的老師”、“案頭顧問”,是語文學習尤其是學生自學不可缺少的助手。養(yǎng)成使用工具書的習慣對于學生自學語文是非常必要的。
(二)獨立思考、善疑、善問的習慣。“學而不思則罔”,學習不通過思考,就不會有收獲,可以說,任何一種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都離不開“思”,任何一種自學方法都與“思”有關。
(三)勤于摘記、勤動筆的習慣?!罢睂嶋H上是將自讀過程中激發(fā)出來的火花加以定格。教師要適時引導,定期檢查,促成學生養(yǎng)成自覺摘抄的習慣。久而久之,學生的頭腦就會形成一個知識倉庫,說話、寫作以及分析、解決問題時就不會再困惑了,使學生做到更好地搜集信息,積累知識,為實現(xiàn)由知識到素質(zhì),進而發(fā)展成為能力做了一定的準備?!安粍庸P墨不讀書”,在語文學習尤其是自學過程中,除讓學生養(yǎng)成勾畫圈點及評點的習慣,還要讓學生養(yǎng)成善做自學筆記的習慣。
卓明尼說:“良好的習慣,大都是由自制和自我訓練養(yǎng)成;而壞習慣呢,則如野草一般,每在我們疏忽時,蓬勃的發(fā)展起來?!睂τ谌狈ψ詫W能力的學生來說,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會學習。因此,對教師來說,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重要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王光龍,朱紹禹,語文學習方法的理論與實踐[M].中國文史出版社,2002.12.
[2]施良方,學習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
[3]姚海林,學習規(guī)律[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4]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