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蔡甸區(qū)漢陽一中 萬雁國 李海俠 武漢市蔡甸區(qū)教研室 劉 群
從“121三案導學”到“1+1主體建構”——武漢市蔡甸區(qū)漢陽一中課堂教學改革探索與發(fā)展紀實
■武漢市蔡甸區(qū)漢陽一中 萬雁國 李海俠 武漢市蔡甸區(qū)教研室 劉群
漢陽一中進行了一系列課堂教學的改革創(chuàng)新,這些改革實踐都圍繞著一個明確的主題,即創(chuàng)建一種符合校情與學情并可資借鑒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學校圍繞著這一目標,堅持不懈地進行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與反思。在十多年的時間里,學校教學模式凡經(jīng)三變,從2001年首次提出“主體參與,師生互動”,到2009年實施“121三案導學”,再到2014年推行“1+1主體建構”教學模式,較好地解決了傳統(tǒng)低效課堂的積弊,初步達成把課堂還給學生,為學生終身發(fā)展奠基的改革目標。
2009年秋,湖北省全面實施高中新課程改革,在時任校長方勇軍同志的主導下,我們學習和研究主體教育、合作學習、建構主義等教學理論,到全國各地課改名校參觀學習,博采眾家之長,結合我校實際,設計并實施“121三案導學”教學模式。其基本結構模型如圖所示。
“121三案導學”教學模式,用導學案指導學生自主學習,課堂上組織學生討論和展示。“121”是指課堂時間大約分為10分鐘、20分鐘、10分鐘三段,這種時間和環(huán)節(jié)的劃分只是標志性的預設,上課時可以靈活調整。落實學生活動是本模式的核心目標,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評價等活動過程,培養(yǎng)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叭浮笔侵浮皩W案、教案、練案”。學案是對教材的二度開發(fā),將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以便于學生更容易掌握教材,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上課的前一天將學案發(fā)給學生,要求學生自主學習。上課前收起來批改,二次備課,形成上課時用的“教案”。練案用于當堂檢測或課后訓練。
我們在全校遴選若干班級作為樣本班。以點帶面,示范帶動,逐漸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師生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經(jīng)過三年努力,我校的課堂活躍程度明顯優(yōu)于一般學校,我們還做到了杜絕晚自習講課的陋習。2012年高考是對“121三案導學”教學模式的第一次檢驗,我校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得到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認可。2012年11月,“121三案導學”被評為武漢市高效課堂建設十佳教學模式。
在推進過程中,我們也遇到很多困難。直到2013年,大部分老師對“121三案導學”模式的掌握還不到位,按“121三案導學”模式上課還比較困難。課堂上,知識技能目標的達成效果不理想。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與武漢市兄弟學校差距大。作業(yè)過多,學生負擔過重的現(xiàn)象仍然存在。為了進一步探索新模式的各種技術細節(jié),提高教師的駕馭能力,我校將《“121三案導學”教學模式深化研究》作為課題申報為武漢市教育學會“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以期對模式做更加深入的探索。
2014年7月,又一年高考落下帷幕,連續(xù)三年來高考成績保持了平穩(wěn)。但每年都精神緊張,老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教學質量沒有得到顯著提升。怎么辦?學校領導和老師們思考學校的現(xiàn)狀和發(fā)展,認為必須深入落實改革!以新型課堂教學模式的推進為抓手,培訓教師的業(yè)務能力和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只有真正實現(xiàn)了高效,才能有所作為。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的羅定邦中學是我校的友好學校,近幾年推行“1+1主體建構”教學模式改革,成效斐然。2014年7月,羅定邦中學的多位校友與我校領導進行了多次深入交流。通過對比分析和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我校推行的“121三案導學”教學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沒有得到保障。僅僅依靠晚自習完成導學案,時間是不夠的。另外,大量做題還擠占了自主學習完成導學案的時間。自主學習完成導學案的質量不高,直接影響到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展示交流、合作探究的質量;也導致減少或放棄學生活動,老師自己講,走回頭路。找到癥結之后,通過廣泛征求意見和反復論證,校長姚開明和學校領導一班人決定,繼承和發(fā)揚“121三案導學”教學模式積累的成果,學習羅定邦中學,將我校教學模式發(fā)展升級為漢陽一中“1+1主體建構”教學模式,以導學案為主要載體,真正實現(xiàn)由“先教后學”到“先學后教”的翻轉。
漢陽一中“1+1主體建構”教學模式中的“1+1”即“1節(jié)自主學習課”+“1節(jié)展示交流課”的課時結構,兩節(jié)課為一個教學周期。自主學習課學生在“自主學習案”的引導下看視頻,閱讀課本或瀏覽相關的圖文材料,獨立自主的解決基礎問題。展示交流課按“121三案導學”教學模式進行,各學習小組運用“互動探究案”探究并展示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解決疑難問題。完成主要學習任務后,以“檢測反饋案”強化知識,鞏固運用。其基本結構模型如圖所示。
自主學習課的規(guī)范要求:
(1)自主學習案、互動探究案印在一張A3紙上,我們又把它們合稱為導學案。老師在自主學習課前將自主學習案、互動探究案、微課視頻發(fā)給學生,不提前發(fā)。由于硬件條件暫時跟不上,現(xiàn)在只有少部分有條件的學生可以使用微課視頻學習。
(2)導學案限量限時完成,每節(jié)自主學習課結束后上交。老師當天及時批改,以便及時了解學情,掌握各小組的學習動態(tài)。這個就叫“日結”。
(3)自主學習內容:①復習前面學習過的內容,整理錯題集;②學生通過看教材、微課視頻、輔導材料,完成新課的導學案。年級組、備課組統(tǒng)一安排自主學習任務,老師不準布置計劃外的作業(yè),如有發(fā)現(xiàn),作為教學事故處理。
(4)自主學習課安排輔導老師。老師不能只是坐在講臺上,而是深入到每個小組,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適時指導。
(5)自主學習課堅決杜絕老師講課,包括集體答疑。只允許個別答疑,學生不允許相互討論,保持自習安靜。
教學模式的功能在于將教學理念物化成教學行為,為培訓學和教的技能提供基本框架。為了便于教師和學生掌握,漢陽一中“1+1主體建構”教學模式注重實踐性、可操作性,對每個具體教學環(huán)節(jié)都提出了較明確的要求。2014年9月18日,我們召開了高一年級全體學生和老師大會,解讀我校“1+1主體建構”課堂模式操作流程和要領、小組建設方案和評價機制、集體備課制度。宣布本年級正式啟動新的教學模式,布置集體備課,編制導學案,下個周一開始按“1+1”模式課表上課。校長直接督查,教務處、年級組、教科室巡查,班長記錄每節(jié)課的課堂教學模式(是新模式還是傳統(tǒng)模式),當天交給教務處反饋。同一天布置了學案就不能布置傳統(tǒng)的試卷,布置了傳統(tǒng)的試卷就不能布置學案,不能同時布置學案和試卷。新課就以學習課本基礎知識為主,小步子快節(jié)奏,保證學習興趣,讓每個學生都能過關。回過頭來再加難度。會后當天所有班級完成分組,按“團團坐”模式安排座位。
主題培訓1:“展示交流課”的要求和操作方法。
“展示交流課”對教師的掌控能力要求較高,新模式啟動后,我們利用每周兩節(jié)課的教研活動時間,依次組織了物理、政治、語文、化學、英語、生物、地理、數(shù)學、歷史九個學科的展示研討課,對教師進行集中培訓。進一步明確了“展示交流課”的要求和操作方法。
展示交流課一般分三個環(huán)節(jié),按如下步驟進行:討論分工,展示交流,檢測評價。三個環(huán)節(jié)時間分配依次大略為10分鐘,20分鐘,10分鐘,稱為“121”。
(1)討論分工
上課了,首先是分發(fā)批改后的導學案,然后通過小組內討論或求教教師,弄懂錯題。展示交流的內容可以從互動探究案中選取,也可以是批改導學案后二次備課設計的問題,也可以是課堂中間新生成的問題,各小組內討論,選取自己最有體會的問題,分享思路與想法。教師負責組織協(xié)調,確定各小組展示交流的問題和主講人。主講人應注意輪換,爭取每位學生都能上臺展示。
(2)展示交流
①注意培養(yǎng)學生自信的展示臺風。展示時,主講人要做到脫稿或半脫稿,可以站在講臺上,也可以站在學生中,站姿端正自然,不要遮擋住了板書。書寫規(guī)范、整潔,聲音洪亮,語言清晰流暢,語速適當。
②注意培養(yǎng)合作探究的輕松氛圍。同學要相互鼓勵,展示精彩處,想叫好就鼓掌!而一旦犯錯,其他的同學不能笑話。不管是不是同組的,只要有不同的意見,或有新的想法,都可以大膽上臺展示。展示卡殼時,本組同學可以幫助解圍,也允許其他組的同學來補充。但教師不要立刻自己開講,而把展示的同學晾在一邊。展示完畢之后,可以說一些較為規(guī)范的語言,比方說:大家認為我這種解法怎么樣?滿意嗎?有沒有不同的意見?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和想法?等等。
(3)檢測評價
①展示過程中的點評
學生展示時,教師一定要認真地聽,認真地看,反復推敲學生的思路。展示中途,老師不要干預,更不能搶著講,但可以找機會激勵。激勵要自然、貼切、簡短。一個同學展示完畢之后,教師要及時指出亮點,可以說一些鼓勵的話語,比如:你這次展示幾乎趨于完美,你這個思路很巧妙,你這個解題方法我很少碰到,你的黑板字寫得太漂亮了,你這個解題技巧連我都沒想到,同學們對他的展示滿不滿意?掌聲!當學生展示出錯時,教師的點評更要有技巧,不能簡單的評判對與錯,要給出改進的方法,要多鼓勵。如:期待著你下一次有更好的表現(xiàn)!
②檢測后進行總評
為了落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我們遵循記憶規(guī)律,實行“堂清,日結,周練,月考”制度。每節(jié)展示課利用檢測反饋案,進行“堂清”,綜合學案完成情況、課堂表現(xiàn)和檢測成績,教師和全班學生一起對各小組進行評價,對表現(xiàn)優(yōu)秀、有進步的學生進行表揚,填寫《學習小組課堂評價量表》(見本文的下一部分)?!爸芫殹笔窃诿恐苋胀碜粤暺陂g進行,“月考”具體時間視情況而定。
漢陽一中“1+1主體建構”教學模式是一種理念導向和引領,它是為構建高效課堂、為學生成長、為教師發(fā)展服務的。本文給出的只是一個基本范式,不是機械的程式,尤其是“展示交流課”更需要靈活掌握。
主題培訓2:小組建設方案和評價激勵機制。
“1+1主體建構”教學模式組織學生活動的基本單位是學習小組,小組建設無論是在課堂教學還是在班級管理中都起著很關鍵的作用。學生為了集體的榮譽而互相幫助和管理,這樣教室里就不止一個老師了,每個學生都可以是“小老師”。有活動就應該有評價,評價是一種管理措施,評價不是為了甄別、排隊、控制和打壓,而是為了改進、完善、激勵和提升。2015年3月,我們召集全年級各班班長、小組長、全體教師會議,總結小組建設經(jīng)驗,出臺了相對成熟的小組建設方案。為了培訓學生和老師學會評價,我們又組織了3次側重于“小組評價激勵”的展示研討課。
(1)小組的組建與分工
①小組的組建原則
有專門研究表明,每班分成6個小組,每組6人左右為宜。若班額較大,可先分出大組,大組內再分為兩小組。我們采用“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分組原則。分組時每個小組內各種學習層次的學生、各種小人才都有,讓他們各顯神通,比如“能說會道”的外向型的學生當展示講解員,“學術型”的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當研究員等等。綜合考慮知識基礎、心理特征、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家庭情況等,每組學生分為A、B、C三類,6人形成AA、BB、CC的組內成員結構。A類學生我們稱做特優(yōu)生,B類學生稱做優(yōu)秀生,C類學生稱做待優(yōu)生,A、B、C類學生既有個性發(fā)展的類似性,又有學習程度上的不同。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實現(xiàn)A對A、B對B、C對C的分類合作交流,使學習更具有明確的針對性。同時,可以充分利用學生間的差異資源,A教B、B教C,使每個人都能實現(xiàn)“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學習目標,共同進步。
②小組的整體座位分布(以36人為例)
③小組內的人員分工
設組長一名,主抓全面協(xié)調的工作。理解、熟悉課堂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要求,并切實組織好組內成員的分工;管理好本組的學科代表、學習對子,并組織、督促他們各司其職。根據(jù)學生各科成績的不同,設置組內科代表,每人負責一科的作業(yè)收交。6名同學的分別有負責記錄的,負責代表發(fā)言的,負責逆向思維的,負責記時的等,他們各司其職,讓小組合作在老師規(guī)定的時間內到達最好的效果。為了避免小組成員長時間干一件事情而產(chǎn)生疲憊感,小組分工可以定期調換,保證各項工作都能讓每一位小組成員做到,以此鍛煉每一位同學的各項能力。本組發(fā)言人說的不全面的可由本組其他同學補充,充分發(fā)揮每一位同學的發(fā)言積極性。
(2)小組評價激勵機制
①學習小組課堂評價量表(見下表)
組別導學(練)案(滿分5分)加分項(滿分5分)總分討論分工(滿分5分)展示交流(滿分5分)G1 G2 G3 G4 G5 G6點評質疑(滿分5分)
②量表使用方法
量表為各年級各學科通用,統(tǒng)一格式上墻。班長將每節(jié)課的評分結果轉錄到班務日志上,小組得分為評選優(yōu)秀學習小組的主要依據(jù)。
教師要注意協(xié)調一節(jié)課內各小組得分機會均等,靈活使用量表。一節(jié)課不一定給每個環(huán)節(jié)評分,可以根據(jù)學習目標、學情對其中一個或幾個環(huán)節(jié)有重點、有針對性地給分。一般由任課教師給分,也可師生共同給分或指派學生給分。加分項每次給分1—2分不等。
③獎勵辦法
每月由班主任負責統(tǒng)計各小組得分情況,評出學習小組一等獎1個、二等獎1個、進步獎1個,在教室墻外采取宣傳展板形式宣傳優(yōu)秀學習小組成員。年級組長周訓話時,對各班優(yōu)秀學習小組的先進事跡進行表揚,推廣他們好的經(jīng)驗和作法。學校每學期評選優(yōu)秀學習小組予以表彰。每學期各班推薦評選1個優(yōu)秀學習小組,授予該小組成員“漢陽一中優(yōu)秀學習小組成員”稱號,頒發(fā)獎證與獎金。
主題培訓3:集體備課,分工協(xié)作。
導學案、微視頻,是支撐自主學習課和展示交流課的基石,編制工作量大,質量要求高,靠某一個老師的力量是很難完成的,必須依靠集體備課,分工協(xié)作。為了培育備課組集體協(xié)作的文化,我校進行相關的一系列制度建設。比如,建立并強力執(zhí)行青年教師結對幫扶制度。評價教育教學業(yè)績,以班級和備課組整體評價為主,教師個人的教學成績在合理的閾值范圍即可評為優(yōu)秀、合格。2015年11月,我校開展了集體備課專題展示培訓活動,進一步明確了集體備課制度的要求和流程如下:
(1)編制“三案”的基本要求
為了便于教師們課堂操作,提高編寫質量,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創(chuàng)新導學案編寫的模式。最早提出的“三案”即“學案、教案、練案”,脫胎于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皩W案”最開始是填空式、簡單問答式,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這種方式不能充分發(fā)揮導學的功能,也不便于學生的展示交流。因此,我們作了重大改進,基于任務驅動原理,設計問題導學,重新建構“三案”的模式,并定義為“自主學習案、互動探究案、檢測反饋案”。自主學習案、互動探究案兩案合印在一張A3的紙上,總稱為導學案。
“自主學習案”在自主學習課上完成,解決基礎性問題。教師將基礎知識設計成問題導學形式,引導學生看課本、輔導材料和微課視頻,梳理、理解、思考問題并發(fā)現(xiàn)問題。難度較大的知識要分解,把大問題分解成小問題,以便于學生充分自學。所設計問題的書寫量也要適中。
“互動探究案”要突出重點,淡化非重點。探究問題的設計要注重有一定的思維容量,注重培養(yǎng)能力,不要搞簡單機械的一問一答模式。還要注意分層設計,引導更多的學生研究、討論、總結、歸納。探究問題要避免多而雜,一般設置2-3個為宜,重點集中,突破難點,以便學生展示交流。
“檢測反饋案”又叫“練案”,即將“導學案”上所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變式設計成試題,精選精編,短小精悍,單獨印在一張紙上,在展示環(huán)節(jié)結束之后分發(fā),爭取在5-6分鐘時間內完成。最后4-5分鐘,講評“練案”,并完成整節(jié)課的總結和評價。
(2)錄制微課視頻的基本要求
微課視頻內容可以是一段精致的講授或引導探究,也可以是一個演示實驗、一段表演、一段合作學習的實況錄像。一般是學習難點、重點、疑點、學習策略、學習方法的提示。要求主題突出,指向明確,內容具體、相對完整。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規(guī)律,“微課”的時長一般為5-8分鐘左右。
(3)分工協(xié)作,集體備課
①提前分工,明確任務
在每學期開學的第一周,各學科備課組長制定“三案”、單元檢測試題編寫計劃,分工到人。
②個人研究,形成初稿
每一位教師都要研究課標、教材、考綱、學生和生活,確立三維學習目標,對教材知識進行梳理,明確知識體系,對教材進行二度開發(fā)和有層次的整合,形成導學案的初稿。
③印發(fā)初稿,同伴研析
主編教師印發(fā)自擬的導學案初稿給學科組的每一位教師,各自研究導學案,準備修改意見,以便集體備課討論。
④集體備課,說課研討
重點研究“探究案”問題的設計,單元知識的整合,抓住核心。突出知識量、思維量、訓練量的設計。注重課堂整體風格和邏輯性。問題設計有層次,層層遞進。走近生活,從生活開始,為生活服務。
⑤再三修改,完美定稿
集體備課完畢之后,主備人根據(jù)討論的意見修改導學案,并預設導學案使用過程中可能生成的問題以及處理方式。
⑥集體評價,課后優(yōu)化
學科組內的教師課后對導學案進行評價反思,找出優(yōu)點和不足,再進一步對導學案修正完善,最后將修改之后的電子稿上傳存檔,以供下一屆使用。
我校每周兩節(jié)課時間開展聽評課活動,一節(jié)課時間集體備課,形成教研新常態(tài),取得了豐富的高質量的教研成果。在“2014年武漢市優(yōu)質數(shù)字教育資源征集”活動中,我校教師的導學案、教學設計、教學微視頻、教學課例包等,獲獎共118項,約占全市高中學校獲獎總數(shù)的1/6。
通過兩年的時間,我們完成了高一高二教師分批次全員到羅定邦中學觀摩學習活動。我們強化推進模式的過程管理,從巡堂到推門聽課,從表揚先進到幫助落后者,從示范培訓到人人過關,在不斷的實踐和探索中,一步步扎扎實實的走了過來。我們還請區(qū)教研員、區(qū)教育局領導聽評課,接受通山一中、江夏一中等友好學校觀摩研討。2016年3月26日,蔡甸區(qū)教育局啟動全區(qū)中小學教師《千人走進漢陽一中,觀摩學習“1+1主體建構”教學模式》大型活動。現(xiàn)在,巡視我們的課堂,可以看到“1+1主體建構”教學模式已經(jīng)基本普及,得到兄弟學校、教科研部門和教育行政領導的廣泛認可。三年來,蔡甸電視臺、武漢教育電枧臺、武漢電枧臺、楚天都市報、武漢晚報、長江日報、湖北日報報道我校辦學成果50余次。2014年度,我校再次獲得“武漢市中小學高效課堂建設工程先進單位”。2015年度,我校高考成績得到大幅提升,我校被評為“蔡甸區(qū)教育云工作先進學?!?,“武漢市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先進學校”。
改革,讓我們的課堂生機勃勃,讓我們的思想充滿活力,我們不會止步。
責任編輯鄭占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