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簡介:李文慧,女,副主任醫(yī)師,醫(yī)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2型糖尿病和代謝綜合征的發(fā)病機制及防治。在診治的過程中,她主張仔細問診、心理疏導、病情剖析和治療策略分析,擅長2型和1型糖尿病的診治。
最近,美國科學家根據(jù)多國最新研究成果,提出科學、規(guī)律的生活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維持健康。以下8項日常生活建議,即“八一”法則,可助糖尿病患者穩(wěn)定血糖。
1.晚上11點入睡。糖尿病患者11點左右入睡較為合適,最晚不超過12點,并保證每天7~8個小時的睡眠時間。古人曾有睡“子午覺”的習慣,即在23~1點處于睡眠狀態(tài),這樣有利于進入深度睡眠,提高睡眠質(zhì)量。研究表明,睡眠過少會降低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使血糖較難控制。
2.一次少吃點。糖尿病患者可將一日三餐分4~6次吃,防止一次攝入過多熱量而導致血糖急劇上升。少食多餐可使人不易在兩餐之間出現(xiàn)饑餓感,避免胰島素的大量釋放,減小低血糖風險。
3.不要過度饑餓。人在饑餓時,血糖會較快下降。但過于饑餓時,身體可能會分泌大量的升糖激素,使血糖回升。此時若進餐,會進一步促進血糖升高,不利于血糖平穩(wěn)。說白了就是肚子越餓,下一餐后血糖會升得更高。因此,糖尿病患者要規(guī)律進食,不能等到很餓了再吃。
4.飯里加一點豆類。研究發(fā)現(xiàn),豆類能幫助穩(wěn)定血糖水平。這是由于大豆富含膳食纖維,消化較慢,因此在帶來飽腹感的同時不會快速升糖。在米飯、米粥中加入豆類,可以明顯延緩食物的消化吸收,且餐后血糖不會升得過高,相當于降低了主食的生糖指數(shù)。其他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還有杏仁、海帶、燕麥片、芹菜等,多食用也可控糖。
5.晚餐吃一份蔬菜。蔬菜中所含的膳食纖維、維生素與礦物質(zhì)不僅可增加飽腹感,還可提供人體必需的營養(yǎng)成分。糖尿病患者吃蔬菜品種要多樣,油菜、生菜、白菜等葉菜都應常吃,并且三餐都要吃一定量的蔬菜,每日攝入量為300~500克。
6.晚餐后看一場喜劇。日本科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飯后看一場喜劇,開懷一笑,能明顯降低血糖水平。此外,有研究顯示,如果人長期高度緊張、焦慮,處于應激狀態(tài),就會導致全身不同部位的細胞出現(xiàn)功能障礙、衰竭甚至死亡,尤其是心、腦、腎等重要器官更易受損。而輕松愉快的心情則可以放松神經(jīng),有利于身體從應激中恢復,保持血糖平穩(wěn)。因此,閑暇時看一些能讓人快樂的書籍、電視節(jié)目和演出,保持心情舒暢,是控糖的一大利器。
7.堅持每天步行至少1500米。運動可提高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使胰島素降糖效果更好,這已是共識。通常提倡糖尿病患者每天步行7000~10000步,距離是4500~6000米。這個標準是對糖尿病患者的最低要求,對于老年人、腿腳不靈便者來說,每天應該步行2000~3000步,大約1500米,并輔以其他運動。
8.每天花10分鐘鍛煉肌肉。先繃緊肌肉再放松,人體的大多數(shù)肌肉都能得到鍛煉,有利于降糖和改善血液循環(huán)。肌肉鍛煉屬于無氧運動,如果與游泳、慢跑等有氧運動結合,控糖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