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磨
試問,何為世間最孤獨寂寞之事?岳飛在《小重山》里早給出了答案:“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由此看來,深感孤寂乃是無知音所致。
有趣的是,地球上有一個地方叫“尼摩點”,它位于海洋正中間。這個名字是拉丁文翻譯過來的,本就是“沒有人”的意思。似乎為了印證這個詞義,那里不僅沒有人,也鮮有人能抵達。那里汪洋一片,是地球上距離陸地最遠的一個地方,因此,被稱為“地球上最寂寞的地方”。
尼摩點不是一個有標記的點,而是大海中的一片區(qū)域,沒有陸地和巖石,位于太平洋皮特凱恩群島的迪西島、復(fù)活節(jié)島的努伊環(huán)礁和南極洲的馬赫島3個島嶼形成的三角區(qū)域之間,與世界上任何一塊大陸的距離都超過了2600公里,因此也被叫作“海洋遠極”。
早在1870年,法國著名作家儒勒·凡爾納就在他的小說《海底兩萬里》中,描繪了壯觀美妙的海底世界,讓他的主人公在大海中經(jīng)歷種種驚險奇遇。而美國作家洛夫克拉夫特更是把海洋遠極作為小說中克蘇魯邪神的家。但實際上,這都是作家們非凡的想象力的體現(xiàn)。直到1992年,人類運用當時先進的衛(wèi)星技術(shù),才準確描繪出尼摩點的海岸線,并標示出與所有這些海岸線等距離的點在何處。此時人們才發(fā)現(xiàn),雖然如今交通十分發(fā)達,但這個地方卻很難抵達。
因此,尼摩點成為世界上最孤獨、最寂寞的地方,沒有人,更別提“知音”了。海底也沒有什么怪獸,盡管在尼摩點被確定的5年之后,海洋學(xué)家通過儀器偵測到了一次神秘的怪聲,這聲音就連藍鯨也無法發(fā)出。但之后的近20年間,這種怪聲再也沒有被偵測到。
專家指出,確定一個地方是否孤獨與寂寞,首先應(yīng)該考慮它的“可接近性”,即是否難以抵達;其次要看它的“孤立性”,即它與最近的居民點之間的距離。而尼摩點北邊的迪西島本身就荒無人煙,南極海岸的馬赫島在19世紀40年代被發(fā)現(xiàn)之前,從未有人去過那里。要到達尼摩點毫無捷徑,即使專門探訪也會毫無收獲。那里沒有燈塔、沒有浮標,只有無邊無際的海水以及四處泛濫的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