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清末到民國時期上海體育類專科學校的肇始、發(fā)展及歷史意義

      2016-11-19 09:45吳若熙王慶軍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 2016年5期
      關鍵詞:體育教師辦學上海

      吳若熙 王慶軍

      摘 要:從清末到民國時期,體育類專科學校的出現(xiàn),極大地促進了社會所需體育教師及體育專門人才的培養(yǎng),為西方近代體育在我國的傳播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對有關文獻進行分析可見,以上海體育類??茖W校為切入點,總結其創(chuàng)辦的時代背景,并闡述上海市體育類??茖W校的辦學理念、課程設置與辦學特點。在思考其辦學成就與歷史意義之后,得出3點啟示:體育工作者應盡己所能提高體育的社會地位,以增加教學彈性空間的方式完善體育課程標準設置,不斷加強體育教師在職培訓,并建立完備的體育教師評價體系。

      關鍵詞: 清末;民國;上海;體育類專科學校;歷史意義;時代背景;課程設置;辦學特征

      中圖分類號: G 811.5 文章編號:1009783X(2016)05042705 文獻標志碼: A

      體育類??茖W校也稱作體育類專門學校,是清末民國時期我國體育高等職業(yè)教育的主要承載者[1]。它的出現(xiàn)極大地緩解了我國體育高等教育欠缺、中小學體育教師匱乏等問題,可以說體育類??茖W校(后文簡稱體專學校)的出現(xiàn),為新式體育在我國的穩(wěn)定傳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上海作為我國新式體育策源地之一,從清末到民國時期(1905-1948)共有17所體育專科學校,其中中國體操學校與上海東亞體育專科學校作為眾多學校的翹楚,為新式體育在我國的發(fā)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對上海體專學校的創(chuàng)辦背景、發(fā)展概況與辦學特點進行研究便于厘清我國體育高等職業(yè)教育發(fā)展的脈絡,有助于轉換體專學校的辦學理念與課程設置的研究視角,從而審視我國當年學校體育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揭示上海體專學校的歷史意義,并提出清末民國時期其發(fā)展歷程對當今體育院校發(fā)展的啟示。

      1 上海體專學校創(chuàng)辦的時代背景

      1.1 上海:從清末到民國時期中國社會風云變幻的縮影

      在清末民國時期,上海是我國最早向西方開放“通商口岸”的城市之一,它依靠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繁榮的商業(yè)經濟、獨立的租借領域及龐雜的人群數(shù)量,在我國民國史上寫下了屬于它獨特的印記[2]。在百余年的發(fā)展歷程中,上海吸收各國先進思想,在文明的碰撞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國內學者稱近代上海是中國受西方影響最大、近代化程度最高的多功能經濟中心港口,是一個富有反封建傳統(tǒng)的全國文化中心,同時也是一個發(fā)展較為畸形的移民城市[3]。諸多的特性使得上海成為早期中國最接近世界先進文化的城市,從封建社會轉型近代社會,這一過程中所必然經歷的矛盾與困惑、成功與失敗都能在上海這座城市中得以體現(xiàn),可以說上海提供了近代中國已經發(fā)生和即將發(fā)生事物的鎖匙,是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變遷的縮影[4]。隨著上海開埠之后,先進的文化和理念在這里交融,而體育活動被當作西方移民一種社會活動時,它便在上海這個城市生根發(fā)芽并不斷壯大。

      1.2 新式體育:作為一種強種強軍工具的時代命題

      西方近代體育在我國經歷了從根本排斥到逐漸接受,從土洋之爭到相互調和等歷程。在這些歷程中,上海因其特殊的地位,成為中國近代體育的策源地之一[5]。西方近代體育在我國的傳播并非自發(fā)性的,起源、發(fā)展都在歐洲,也非隨著我國資產階級的發(fā)展、中西思想的交融,使其得以普及[5]。西方近代體育在我國的迅速傳播是在西方列強通過炮火不斷敲打著孱弱的封建政權后,被剝削、被壓榨的國民企圖尋找救亡圖存、振興中華的主觀需要及資本主義擴張的客觀條件下合力完成的。尤其是在1901年《馬關條約》簽署之后,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境地,天演論、強種強軍的觀念深入人心,“尚武精神”掀起熱潮,日德的軍國民體育思想得到了愈來愈多國民的擁護,這些理念不斷沖擊舊社會重文輕武的觀念。當西方近代體育被當作救亡圖存的手段時,它在我國的傳播便站穩(wěn)了腳跟。初期的傳播更多是在教會學校,傳播范圍有限,隨著時間推移,留洋歸國人士的增加,教育政策的推進,新式學堂的興起,體育教師的數(shù)量愈發(fā)匱乏,體育??茖W校的創(chuàng)辦迫在眉睫。

      1.3 師資匱乏:為體專學校的出現(xiàn)提供了空間

      民國初期,臨時政府意識到教育及培養(yǎng)師資的重要性,面對的是一個百廢待興,高等教育基礎十分落后的中國,興辦教育便是臨時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體育高素質人才及體育師資的培養(yǎng),便在這時開花結果。1912年臨時政府初建,令教育部取代晚清學部,并頒布《普通教育暫行辦法》,將學堂改為學校,并令專門學校從速開學。1912年10月22日與24日,教育部分別頒布《專門學校令》與《大學令》。就《專門學校令》來說,專門學校的宗旨是“教授高等學術,養(yǎng)成專門人才”,并將其分成諸多種類,允許私人辦學,這為體育??茖W校的創(chuàng)辦提供了依據(jù)[6]。1917年9月教育部頒布《修正大學令》,學令的頒布使得大學設置標準得到降低[7]。為解決各省地區(qū)的中學生升學問題,各地積極籌備建設大學與專科學校,私立大學的數(shù)量迅速增多。多數(shù)上海地區(qū)的私立體專學校便是在這之后相繼完成建設的。1922年新學制頒布,規(guī)定因學科的特殊性可設立專門學校,招收高中生,修3年以上待遇同大學生,這一規(guī)定深化了我國??平逃膶哟?,高等教育發(fā)展的速度再次加快[8]。1929年,教育部配套公布《??茖W校規(guī)程》《??茖W校組織辦法》等高等教育法令,規(guī)范了??茖W校的辦學模式,高等??茖W校的法律地位至此得以確立[9]。1922年4月16日,民國政府頒布國民體育法,規(guī)定高中及高中以上學校體育為必修課與軍事教育方案共同實行,學校體育有法可依。

      上海地理位置優(yōu)越,政治屬性特殊,城市文化開明,加之西方資本主義擴張,列強壓迫,國家衰弱后,國民望“尚武”強軍強民的心態(tài)迫切,西方近代體育在上海乃至全國迅速蔓延;但是礙于國內體育高素質人才與教師極其匱乏,加之文化上的沖突,始終制約著西方近代體育在我國的傳播。而國家振興高等教育,望培養(yǎng)各類人才,諸多政策便于政府及私人辦學。在以上背景之下,上海地區(qū)的體育類??茖W校不斷涌現(xiàn)。

      2 上海體育??茖W校的發(fā)展及特點闡述

      從1905年到1948年,上海市共有體專學校17所,見表1。松江府婁縣勸學會體操傳習所是上海最早的體專學校;上海市立體育專科學校是解放以前唯一一所國家創(chuàng)辦的公立體育??茖W校,由上海市長吳鐵城兼任校長,方萬邦任教務主任,其余學校皆為私立;上海中國女子體操學校、上海女青年會體育師范學校、兩江女子體育專科學校、上海滬江女子體育??茖W校、東南女子體育學校、中華女子體育學校6所學校是專門的女子體育??茖W校;辦學時間超過3年的學校共8所,分別是中國體操學校、上海中國女子體操學校、上海女青年會體育師范學校、上海私立亞東專科學校、兩江女子體育專科學校、東南女子體育學校、江南體育師范學校和上海市立體育??茖W校。

      2.1 辦學理念

      因上海體專學校的創(chuàng)辦背景較為一致,且各學校的創(chuàng)辦人、校董與老師之間多有交流;因此,各體育類??茖W校辦學理念的核心內容基本相同。其主要內容為:以培養(yǎng)體育教師為宗旨,依照四項原則和三民主義的教育方針,著重人格感化,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使其成為發(fā)揚民族精神,提高民權思想,促進民生發(fā)展,養(yǎng)成思想革命化行動、紀律化情感、理智化生活、平民化的健全青年,并要求來求學的學生都抱著獻身體育的決心,最大程度地汲取和吸收體育技能與體育知識,為社會服務,為人之表率,為建設祖國,振興中華而奮斗[10]。例如:中國體操學校的辦學宗旨為,“提倡正當體育,發(fā)揮全國尚武精神,養(yǎng)成完全體操教師,以備教育界人才” [11];兩江女子體育專科學校的辦學宗旨是,“解放中國婦女、增強婦女體格、培養(yǎng)師資,為中國培養(yǎng)女子體育骨干”[12];上海市立體育??茖W校辦學宗旨是,“以養(yǎng)成健全體育師資,儲備、普及國民體育,以圖完成復興民族之重大使命”等[13]。上海體專學校的諸多辦學理念中,都將培養(yǎng)健全的人、體育師資與復興民族相結合,準確切入我國所急需的體育人才類型,體專學生在愛國主義的教育下,注重自身素質培養(yǎng)的同時,也努力將體育能夠強種強軍的信念傳播給他人。

      2.2 課程設置

      因學校數(shù)量眾多,不能對其辦學理念一一敘述;因此,筆者以體育教育政策的變革為節(jié)點,選出中國體操學校、上海東亞體育專科學校及上海市立體育??茖W校,這3所具有代表性的學校,以“窺一斑而見全豹”的模式,來解讀上海體專學校的課程設置。

      1903年清政府頒布癸卯學制,新式學堂開始建立,到了1906年學校數(shù)量增多,體育教師缺乏,清政府通令各師范學堂培訓體育教員。加之,1904—1906年國內留學日本熱潮后,首批留學生歸國,中國體操學校就是在這個背景下建立的[11]。因國內沒有經驗可以借取,所以早期體育專科學校教學沒有固定的模式,選擇的課程以照搬日本居多。中國體操學校重視體操及體育教法的傳授,課程設置分學科與術科,分別占1/3與2/3。學科有教育學、兵學、體育學、倫理學、國文、音樂等;術科有瑞典體操、兵操、射擊、拳術、球技、棍棒、游戲等。教材多為翻譯日本教材而來[14]。學制上規(guī)定本科生一年半畢業(yè),選科生無限制,以品行、學科、術科、體格并重的方式考核學生[15]。

      1912年蔡元培就任民國首任教育總長后,提出“五育”,即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美感教育、軍國民教育之后,產生了巨大的影響[16]。于1918年創(chuàng)辦的上海東亞體育??茖W校圍繞著“五育”,制定了以修身、國文、教育、體育、生理、兵學、英文與音樂為主的學科教育,以及以走步、柔軟體操、國技、球術、兵式、田徑賽、童子軍、舞蹈、游戲與試教為主的術科教育。具體的教學內容包含人體測量學、解剖學、田徑、球類、游泳、體育管理、體育哲理、體育教學法、體育史、英文體育會話、體育行政等。課程中設置選修和必修,供想要深造的學生選擇。上海體育專科學校以養(yǎng)成體育實用人才為主旨,努力使學生術科與學科均衡發(fā)展。正式的術科教授約占全課程的1/3,但運動項目包含內容極多,需要詳細教授,所以課堂教學均以理論指導為主,學生運動技術的進步則需要課外勤加練習。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教材的實施與預定計劃產生差距,學校會立即采取措施補救,彌補各科的不足之處[17]。

      1935年《師范學校體育課程標準》與1937年《大學體育課程綱要》的頒布,不僅對體育師范專業(yè)的教學大綱做出要求,而且對學生的體育目標和學習內容作了規(guī)定,強調維持學生運動興趣的重要性[18];所以在1936年建校的上海市立體育??茖W校的課程設置中增加了發(fā)展學生個性的教學內容,規(guī)定每日有2 h課外活動時間,強化了術科教學,并要求??祁愂谡n每周35 h,師范類授課每周34 h的限制。課程學科中包括國文、公民、生物、教育原理。經濟、音樂、體育概論與中國近代史等;術科部分尤為重視國防體育,除了基礎的體操、球類、田徑、游泳、游戲等,多開設如射擊、騎馬、障礙跑、負重、競走等課程[13]。

      即便上海體專學校建校背景與辦學宗旨較為接近,但在課程設置的側重點上,各個學校都有其獨特的理解,或重視學科,或重視術科,或重視學生個性發(fā)展,這與各時期所流行的體育思想有關,也與創(chuàng)辦者對體育的認識有關。

      2.3 辦學特征

      2.3.1 私立為主,男女平等

      在學校性質上,上海的17所體育??茖W校中16所是私立學校。私立體育??茖W校數(shù)量眾多,究其原因有3點:1)辛亥革命之后,為配合建設新體制國家,各方都在強調教育的重要性,加之軍國民體育思想、自然體育思想、體育衛(wèi)國思想的傳播,愛國人士與體壇先輩為培養(yǎng)體育高素質人才,私立專科學校應時而生。2)在西方教育文化“學術獨立”“教育獨立”等思想的影響下,體育界也獲得了人民自治體育教育的啟發(fā)。3)隨著我國國際交往的深入,留學歸國人士與來華外教數(shù)量大大增加,這不僅極大緩解了體育教師短缺的問題,而且在國內學者的推薦下,許多外國友人在國內也開設了體育高等學校。新文化運動的爆發(fā)極大地改善了國民對女子教育的重視程度[19]。1919年3月,教育部頒布了《女子高等師范學校規(guī)程》。女子高等教育有法可依后,迅速發(fā)展,僅在滬寧兩地有影響的女子高校就有10余所。上海除了專門的5所女子體專之外,東亞體專和上海市立體專也設有女子部,在眾多女子體專學校中較有代表性的是兩江女子體育專科學校和東南女子體育學校,2所女校都重視學生運動技能的培養(yǎng),各自都在全國各級別的運動會中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20]。

      2.3.2 與時俱進,師法西方

      在學校管理模式、課程內容設置方面,各個學校都在參考日本、德國、美國、法國等當時發(fā)達國家體育類專科學校,結合自身特點管理學校與開設課程,雖不完全相同,但相對應的管理組織結構及主干課程并沒有多少變化。學校管理部分多為校長主持校務會議,管理各科教工、教務與事務;課程設置分學科和術科2個部分,只有極少的學校開設了與民族傳統(tǒng)體育相關的國術課程。學制部分除了特殊情況外,多為2年制??瓢嗯c3年制師范班。學校的課程設置并非一成不變,隨著時間的推移,體育學者對體育認識的逐步加深,學制改革的不斷推進,體育類??茖W校的課程由傳統(tǒng)兵式體操,變?yōu)槔缣飶健⑶蝾?、游戲等體育術科課程,再到注重學科學術建設的理論課程,與時俱進地將體專學校的內容建設成符合學生與學科共同發(fā)展的成果。

      2.3.3 社會動蕩,篳路藍縷

      清末民初與民國后期,社會動亂,戰(zhàn)爭頻發(fā),辦學十分不易。上海體育類??茖W校有近6成開辦了1~2屆便因為經費、招生、動亂等問題停止辦學。前期的上海體專學校停辦原因多由于資金問題,排除資金問題,還能堅持辦學的學校,在社會上都凝聚了一定的影響力;但是即便長期的積累也無法在民國后期動蕩的環(huán)境中生存,社會動蕩是限制上海體專學校發(fā)展的最重要的問題。到1937年之后,上海再沒有新創(chuàng)辦體育類??茖W校,由于戰(zhàn)爭的原因,大部分學校選擇內遷至川渝等地,只有少部分學校還在堅持辦學。究其原因有2點:其一,1937年后日本全面侵華,上海處于抗日的正面戰(zhàn)場,并參與在隨后而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與解放戰(zhàn)爭中,環(huán)境惡劣,不適合創(chuàng)辦教育;其二,隨著時間的推移,體育由沿海城市逐步發(fā)展到內陸,西南地區(qū)相較上海等地區(qū)更加安定,更適合辦學。

      2.3.4 注重品質,聘用名師

      上海的體專學校雖在動蕩的社會環(huán)境中,但也取得了令人贊嘆的成績,之所以有這般表現(xiàn),離不開創(chuàng)辦者先進的辦學理念及高素質的教師團隊。在辦學理念方面,各個學校都以為國家培養(yǎng)體育教師,改善國民體質為宗旨。這些如今看似習以為常的話語,在當時社會卻視體育為“新”事物,并對其寄予厚望,這種主動嘗試,望通過體育能夠改變國家面貌,喚醒民族精神的氣魄實屬不易。在教學方面,學校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除去必備的體育課程,在國文、外語、公民教育、音樂等方面也細心培養(yǎng)。在聘用的教師方面,民國時期著名的體育教育家,例如蔣湘青、程登科、麥克樂、邵汝干、吳邦偉、王宋方、沈嗣良、方萬邦等都曾在上海的某一體專學校任職,他們理論功底扎實、教學教法精湛,為我國培養(yǎng)高素質體育人才的同時,也為我國早期體育科研打下了基礎。另外,各體專學校常聘請名師來校講座,以增加學生見聞。學校教師常以小組為形式討論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對教材的修訂,彼此相互借鑒經驗,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也在不斷完善教師自身的修養(yǎng)。

      3 上海體專學校的辦學成就與歷史意義

      從清末到民國時期,上海體專學校的發(fā)展完整地見證了新式體育在我國傳播的過程。在這個由萌芽到興起再到繁盛最終衰敗的過程中,體專學校對我國體育專門人才的培養(yǎng)、體育理念的傳播、女子體育的發(fā)展等方面都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3.1 凝聚體育學者,培養(yǎng)師資力量

      在學校體育方面,上海因其優(yōu)越的地理條件與政治環(huán)境吸引了大批愛國的教育人士在此辦學,數(shù)十所體育??茖W校的建設填補了我國現(xiàn)代化體育高等教育的空白,同時極大地緩解了數(shù)量不斷增加的新式中小學的體育教師欠缺的問題。在體專學校的建設過程中,迅速凝聚了大批當時國內頂級的體育學者,他們不僅細心培養(yǎng)了一批又一批的體育高素質人才與體育教師,而且伴隨著當時“雜志潮”的流行,經這些體育學者的經營后,大眾體育的傳播與體育科研的成果也初見成效。另外,在辦學之初,體壇先輩們在考察西方體專學校的辦學模式后,結合自身環(huán)境與時俱進地總結出與自己相適應的體專學校辦學模式,里面包含辦學理念、課程設置、行政組織等內容,這些內容都為今后的高等體育教育提供了經驗。

      3.2 傳播體育理念,發(fā)展女子體育

      上海是一個擁有多元社會結構的城市,不同社會階層的人參與體育的方式各有不同[2]。上海體育類??茖W校的設立為體育在上海國民間的傳播與推廣起到了直接或間接的促進作用。體專學校多建于運動場附近,這方便組織開展民間的體育比賽。體育比賽在宣傳新式體育的同時,增強了上海市民通過運動強身健體的意識。數(shù)量眾多的體專畢業(yè)生,進入社會之后,利用自身所學,將新式體育傳播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另外,專門的女子體育??茖W校的建設在為我國培養(yǎng)女子體育領袖與女子體育家的同時,不斷破除封建社會遺留的與女子有關的“裹腳”等陋習。有些學校除了安排基礎知識、舞蹈、藝術等課程,還突破性地開展了孕育及兒童健康等課程,極大地加快了女子社會化的步伐。

      3.3 造就專業(yè)人才,提高比賽質量

      上海體育類??茖W校不僅培養(yǎng)了大量的體育教師,而且培養(yǎng)了數(shù)量眾多的高水平運動員、教練員與裁判員。由上海各個體育??茖W校的老師及中華體育協(xié)進會的成員共同組成的中華運動裁判會是民國唯一的運動裁判機關。它的出現(xiàn)打破了民國初期國內運動會全是西方人的尷尬場面,隨著體專的發(fā)展及畢業(yè)生的增多,越來越多的學生參與到裁判工作中,到了民國14年,上海地區(qū)的比賽已經有相當一批國內的體育裁判員參與比賽執(zhí)裁。民國時期,上海有著數(shù)量眾多的體育賽事,除了遠東運動會和全國運動會之外,體專學校校內和校際之間也會經常舉辦運動會,較有影響力的是上海市??埔陨蠈W校運動會與東亞體專春季運動會。體專學校多數(shù)開設了運動解剖、運動訓練、運動心理、裁判培養(yǎng)等體育專業(yè)課程。體專學校的學生相較于普通國民,他們摒棄舊社會傳統(tǒng)的健身模式,主動學習西方的科學訓練法則,結合自身條件,迅速且穩(wěn)定地提高運動成績。經體專學校師生的參與,早期上海市的各類運動會更加具有競技性、專業(yè)性與科學性,在提高運動會觀賞性、普及新式體育的同時,也促進了大眾運動競技能力水平。

      4 上海體專學校的發(fā)展歷程對當代的啟示

      總體而言,在清末民國時期,上海體育類專科學校資金稀少,設備與場地不完備,但當時的體育工作卻有聲有色。而當今,學生身體素質水平下降的情況值得體育工作者深思。

      首先,體育工作者應盡己所能地去提高體育的社會地位。在民國時期,西方近代體育之所以能夠迅速發(fā)展,其原因是有著數(shù)量眾多的學者與進步人士在宣揚新式體育的優(yōu)點,并最終將其提高到“強種強軍”“復興中華”強有力的手段。這為體育的傳播減少了較多的阻礙,并且在體育運動中,國人不僅能夠享受運動所帶來的快樂,而且能有效地寄托愛國情懷。如今,我國社會對體育的認識存在偏差,競技體育成果可觀,而社會體育普及不夠,極為重要的原因就是體育的地位有待提高。

      其次,增加教學中的彈性空間,完善體育課程標準設置。我國幅員遼闊、區(qū)域差別極大,即便現(xiàn)在的體育課程標準的設置是伴隨著國家體育教育建設、體育學科發(fā)展狀態(tài)、社會體育與競技體育發(fā)展而不斷完善的,但在實施過程中依舊會發(fā)現(xiàn)問題。在清末民國時期的上海體專學校,沒有國家統(tǒng)一的教材,因新式體育傳播不久,大部分教材是學校教師依據(jù)自身所學,結合教學情況,不斷修改后形成書本的。這種直接反饋的教材,極好地適應了當時的教學,因此,為適應各個地區(qū)的差異,在體育課程標準的設置中,可以較多地增加體育教師在教學中的彈性創(chuàng)造空間,以此來弱化差異。

      最后,不斷加強體育教師隊伍建設。體專學校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多的成就,離不開學校創(chuàng)辦者與名師的正確指導。一位優(yōu)秀的體育教師不僅能夠傳授體育知識與技術技能,更重要的是將自己對體育正確的理念傳承下去。社會在不斷地發(fā)展,知識也在日新月異,因此,加強體育教師在職培訓,建立完備的體育教師評價體系,尤為重要。

      5 結束語

      從清末到民國,新式體育在我國從無到有,體壇先輩憑借著體育能使中華崛起、強種強軍、復興民族的一腔熱血興辦教育,為西方近代體育在我國的傳播、高素質體育人才與教師的培養(yǎng)及民族傳統(tǒng)體育的延續(xù)立下了赫赫功勞。這一時期的體育事業(yè)在某種程度上在當今體育事業(yè)中有所映照,因此,如今的體育工作者應從基礎抓起,從學校體育抓起,深化體育教育改革,努力使學生在體育運動過程中,鍛煉身心、收獲快樂,養(yǎng)成終身體育的意識。體育教育改革是一個復雜而持久的工程,也是學校體育良性發(fā)展的關鍵,目前,學校體育中所面臨的諸多問題,都能在清末、民國學校體育教育中有所映照,若能細究那段歷史,揚長避短,必能為當今的學校體育改革開辟出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張新民,陳娟莉.民國中后期的高等職業(yè)教育:專科學校[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1(12):11.

      [2]任冉冉.上海社會體育研究:1912—1937[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07.

      [3]張仲禮.近代上海城市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1927.

      [4]墨菲.上海:現(xiàn)代中國的鑰匙[M].上海社會科學院,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45.

      [5]匡淑平.上海近代體育研究:1843—1949[D].上海:上海體育學院,2011.

      [6]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民國檔案史資料匯編:第三輯:教育[Z].南京:江蘇古籍出版,1991:9698.

      [7]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三卷[M].北京:中華書局,1984:167168.

      [8]璩鑫圭,唐良.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匯編[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37.

      [9]宗樹興,周文佳.民初高等專門學校向??茖W校的嬗變[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4):84.

      [10]劉禮文.民國早期大學訓育研究:1912—1927[D].南京:南京郵電大學,2014.

      [11]趙善性,鄭志林.談談“中國體操學校”[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1982(4):24.

      [12]朱健.陸禮華與兩江女子體育??茖W校[J].蘭臺世界,2014(4):121.

      [13]佚名.上海市立體育??茖W校近況[J].上海體育,1937,1(1):56.

      [14]陳立農.“中國體操學校”考[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4(6):104.

      [15]成都體育學院體育史研究所.中國近代體育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297.

      [16]湯廣全.自由與和諧:蔡元培“五育”并舉觀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8.

      [17]龐醒躍.上海東亞體育學校章程[J].東亞體育學校???921(3):157.

      [18]李樂虎.民國時期高等學校體育教育發(fā)展狀況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3.

      [19]項明權.淺析“五四”時期女子現(xiàn)代教育的萌芽[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6):116.

      [20]歐陽一杰,程東升.最早出國的女籃賽[J].百年潮,2000(7):74.

      猜你喜歡
      體育教師辦學上海
      在晉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梳理
      在晉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梳理
      安徽省合肥市中職體育教師職業(yè)倦怠現(xiàn)狀調查
      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師隊伍配置結構與優(yōu)化
      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師質量缺口與配強提升
      中外合作辦學在晉招生錄取情況一覽表
      網絡平臺補短板 辦學質量穩(wěn)提升
      歡樂上海迪士尼
      2014上海服務業(yè)50強
      2014上海制造業(yè)50強
      芜湖市| 高陵县| 兴仁县| 赤水市| 平遥县| 博爱县| 开封县| 嘉黎县| 图木舒克市| 岳阳市| 伊金霍洛旗| 宿州市| 衡南县| 三门峡市| 永济市| 黎城县| 乌什县| 昌黎县| 沙洋县| 伊金霍洛旗| 元江| 西吉县| 成安县| 安达市| 敦煌市| 辽中县| 台东市| 福鼎市| 宁德市| 太康县| 革吉县| 六枝特区| 静乐县| 耿马| 凤山县| 延寿县| 沭阳县| 托克逊县| 肥东县| 通州区| 太仆寺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