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遠艷
摘 要:馬鈴薯是一種生育期短、適應性廣、產(chǎn)量高、便于運銷、糧菜飼兼用的糧食作物。為搞好我縣稻田冬季農業(yè)開發(fā),充分利用冬季稻田,提高復種指數(shù),提高夏糧比重,本文特擬稻田馬鈴薯高產(chǎn)栽培技術措施,實現(xiàn)芋、稻兩熟雙豐收。
關鍵詞:雷山縣;稻田馬鈴薯;高產(chǎn)栽培技術
一、引言
種植馬鈴薯(洋芋)既能增加糧食總產(chǎn),提高農民收入秸稈還田又能增加耕地肥源,同時,還能提供大量生豬等畜禽飼料資源,充分利用冬閑田種植洋芋,是我縣的一大技術研究推廣課題。
二、洋芋對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
1.溫度。洋芋是一種喜冷涼怕熱作物,薯塊播種后,在土溫5-7℃條件下開始萌芽。土溫在10-20℃時,幼芽很快出土,其幼芽發(fā)育的最適土溫是18℃左右。莖葉生長和莖塊形成要求的最適溫度是17-21℃,最低7℃左右。
2.水分。洋芋植株鮮重約含有90%的水份,它是一種需水量較大的作物,但洋芋各時期對水的需要量不同。播種至出苗期土壤含水量應占田間持水量的40-50%,有利根系發(fā)育;幼苗期土壤水份保持在田間持水量的50-60%,有利于根系向土壤深層發(fā)展;發(fā)棵期應保持在田間最大持水量60%左右,以利于莖塊膨大;結薯期應保持在田間最大持水量的80-85%;接近收獲時降到50-60%,以利收獲。
3.土壤。洋芋對土壤要求深厚、肥沃、土質疏松、通氣性好,保水透水能力適中的砂壤土最為有利。最不適宜種植洋芋的是通氣性、透水性差的粘重土和排水不良的下濕地,對土壤酸堿度的適應范圍在PH值4.8-7.5之間,最適PH5.5-6.0.
4.礦質營養(yǎng)。洋芋吸收量最大的礦質養(yǎng)分是N、P、K,其次是少量的鈣、鎂、硫、鐵、硼、鋅、錳、銅、鉬等,每形成500㎏洋芋塊莖,需N2.5㎏,P2O51㎏、K2O4.5㎏。
各時期對N、P、K吸收量為:細苗期分別占總量的19%、17.5%、17%,主要是供給莖葉;發(fā)棵期為56%、48.5%、49%,主要供給莖葉,部分供給塊莖;結薯期為25%、34%、34%,主要供給塊莖,部分供給莖葉上部果實。
5.光照。洋芋是喜光作物,但也不需長日照,一般每天日照時數(shù)在11-13小時較為適宜,超過15小時,植株生長茂盛,而塊莖產(chǎn)量下降。
三、稻田洋芋高產(chǎn)栽培(種植)技術要點
2002年,為了摸索新的高產(chǎn)種植技術,我縣在大塘鄉(xiāng)蓮花小河試驗“稻田免耕,稻草覆蓋”栽培,畝產(chǎn)2324.9㎏,比對照的常規(guī)翻耕土栽畝產(chǎn)1222.9㎏畝多1102㎏,增產(chǎn)90.1%,達到極顯著水平。
根據(jù)洋芋的生產(chǎn)特性,栽培(種植)中要獲高產(chǎn),特介紹如下技術措施,供參考。
1.“稻田免耕,稻草覆蓋”馬鈴薯種植技術
(1)品種選擇:選擇高產(chǎn)、優(yōu)質的脫毒種薯,如壩薯10號、中薯3號、5號、威芋3號、克選7號、費烏瑞它、會-2、克新1號等。
(2)開溝開畦:按1.8m劃廂,溝寬0.3m,深0.2m,畦面寬1.5m。開溝時將挖出的泥土均勻地拋撒在畦面中間,使畦面微呈弓背形,防止積水。
(3)適時播種:1月中下旬播種、大薯切塊點播,每塊種薯留1-2㎝壯芽2-3個,15-25克的小薯整粒點播,廂面橫擺6-7窩,行距30-35㎝,667㎡擺放6400-7400穴。
(4)施足底肥:667㎡施用腐熟有機廄肥1500㎏以上,通用復合肥50㎏.有機肥直接蓋種,復合肥點放在兩種薯中間,一防燒根爛芽。最后覆蓋稻草不留空,厚度5-8㎝.
(5)田間管理:水的管理:一般不澆水就能正常出苗,但在特別干旱條件下適當灌跑溝水,保持畦面濕潤,以利生根發(fā)芽。在肥的管理上:園棵期可畝用普通鉀肥3-5㎏攪肥細泥30-40公斤撒施,促進塊莖的形成和膨大,增強植株抗病能力。
2.稻田翻耕洋芋高產(chǎn)栽培技術
(1)深耕:洋芋的根系穿透力差在塊莖播種出苗前,根系在土壤中發(fā)育愈好幼苗出土后植株生長勢愈強,產(chǎn)量愈高,因此應根據(jù)稻田土壤條件,翻至泥底層即可。
(2)精細耕地:A、開溝排水:翻耕后及時開好圍溝,0.5畝以上田塊要開破中溝或十字溝,排除積水,溝寬1-1.2尺,深達泥底層;B、細整分廂:將翻耕的土地整平整細后分廂起壟,廂寬6尺,廂溝寬1.2尺,廂溝深5-6寸,廂面拉溝起壟,壟與壟間1-1.5尺,以便播種蓋肥。
(3)施足底肥:重施底肥可把農家肥和化肥混合施用。特別是有機廄肥和磷、鉀化肥在播種前施入效果好。一般畝用腐熟廄肥1200-1500㎏,復合肥50㎏,草木灰150-200㎏。
(4)品種選擇及其種子處理:早、中熟的壩薯10號、大西洋、中薯5號、中薯3號、費烏瑞它等,小薯(25克以下)整粒點播,大薯(30克以上)切塊播種,切塊時每塊有芽2-3個。播種前先催芽,有利高產(chǎn)。
(5)播種及其密度:播種期的確定,海拔800m以下一月中下旬,850m以上1月底2月初播種,也就是當土壤10㎝深處地溫達7-8℃時播種最適,壟高10-15㎝,種植方式有寬窄行,寬行窄株兩種,寬窄行(15+7)/2×10寸、(15+9)/2×9寸、(15+9)/2×10寸、寬行窄株13×7寸、12×7寸等,畝栽5000-6000穴為宜。
(6)加強管理:前期中耕除草、追肥、培土,后期排灌、病蟲害防治。洋芋播種后20-30天出苗,及時淺中耕除草,植株封壟前除掉2-3次,追肥宜早不宜晚,第一次除草時畝用尿素5-7㎏追施,苗高10-15㎝時第二次追肥,畝用硫酸鉀15-20㎏和草木灰100-150㎏,并進行培土雍兜,一般培土2次,使壟溝分明,防止?jié)n害。
(7)加強病蟲害防治:雨后清理排水溝,排除積水,在植株生長期間發(fā)現(xiàn)晚疫病中心病株擴大傳染,及時采取藥劑防治控制,同時注意防治蟲害。
四、洋芋的主要病蟲害
1.主要病害。晚疫?。何铱h發(fā)生面積較大,發(fā)病的原因主要是氣候潮濕,特別是陰雨連綿的天氣,病害發(fā)展極快。防治方法:主要有選用抗病品種,如米拉、晉薯2號等;藥劑防治選擇波爾多液,硫酸銅溶液、百菌清、敵菌丹、毒菌錫、代森猛、代森猛鋅等。絲核菌?。喊l(fā)病的主要原因是雨量多,濕度大發(fā)病快,防治方法是實行輪作,清除田園、精選種薯,搞好土壤消毒等。青枯病:是細菌性病害,此病在我縣發(fā)生較重,在洋芋幼苗期和成株期均可發(fā)生。發(fā)病原因主要是溫濕引發(fā)性最大,高溫高濕,多雨條件有利發(fā)生。防治方法是選用無病種薯,建立無病種薯繁育基地統(tǒng)一供種,實行輪作,合理間套作,采用小整薯播種等。軟腐?。河址Q腐爛病,主要發(fā)生在莖塊上,有時也發(fā)生在地上部分,在高溫高濕,缺氧條件下發(fā)病快。防治方法主要有適時收獲,播種前晾曬種薯,避免土壤濕度太大時播種,用小整薯作種等。目前,細菌性病害在藥劑上還難以找到靈驗農藥。還有環(huán)腐病、黑脛病、早疫病、瘡痂病等多種病害。
2.主要蟲害。蚜蟲、瓢蟲、馬鈴薯塊莖蛾、地老虎、蠐螬、金針蟲、螻蛄等,發(fā)現(xiàn)時用藥劑防治即可。
五、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降低馬鈴薯生產(chǎn)成本,提高種植效益,馬鈴薯稻田高產(chǎn)栽培技術作為一種輕型栽培新技術被提出。當前,各地應積極引進馬鈴薯稻田高產(chǎn)栽培技術,獲得更高的經(jīng)濟、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吳世炳.貴州省黎平縣冬季稻田早熟馬鈴薯高產(chǎn)栽培技術初探[J].甘肅農業(yè),2014(14):58-59.
[2]茍世新.稻田不同覆蓋模式下馬鈴薯栽培試驗研究[J].農技服務,2015,32(11):73-73.
[3]雷傲,龔秋林.江西宜春冬閑稻田菜用馬鈴薯高產(chǎn)栽培技術探討[J].園藝與種苗,2014(9):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