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麟
閱讀作為語文語言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老師應該注重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特別是小學高年級的語文學習,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可促進聽、說、寫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在高年級的語文學習中,閱讀能力的綜合考查也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因此,做好閱讀訓練至關重要,在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具有重大意義。閱讀教學其實是語文語言活動的反復再現(xiàn),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應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在閱讀的過程中,包括了詞語、句子、修辭、文章主題思想感情等各個方面,所以閱讀能力取決于閱讀者的語言知識以及綜合運用能力。通過近年來閱讀教學的實踐,我從中體會到:閱讀教學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能力。
一、把課內外閱讀有機地結合起來
在每一個單元的學習中都有一篇閱讀課文,在每一單元測驗里閱讀也是占有一定的地位。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自我閱讀的良好習慣是迫在眉睫的。那么,怎樣才能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如何才能幫助和培養(yǎng)學生形成這一習慣呢?
首先,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自我閱讀的興趣。在日常的閱讀教學中,適當滲透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常用的創(chuàng)設情景、直觀教學、演示法、故事引導等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及時糾正一些學生的錯誤思想,讓學生自主地加入閱讀行列。
其次,讓學生學會借助工具書進行閱讀。閱讀課文是讓學生自主地進行學習的,要能夠完整、深入地理解課文的詞語、句子的意思,課文的內容,以及了解作者寫作的意圖、所要表達的精神內涵,靠學生個人的理解能力是不夠的,還需要借助工具書的幫助,如:小學里常用的《新華字典》、《成語手冊》,以及一些輔導手冊等,要讓學生掌握使用這些工具的方法。
最后,讓學生懂得用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來理解課文內容,歸納總結課文內容、中心和段落大意。
閱讀習慣和能力的形成不能僅靠課堂上少數(shù)的課文閱讀獲得較大的提高,而要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運用課內學到的閱讀方法得到提高。教師指導學生運用遷移規(guī)律,把課內所掌握的閱讀方法運用到課外閱讀中去。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就要根據(jù)課本里學習的內容向學生推薦相關的經(jīng)典文學作品,引導學生溝通課內、課外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通過廣泛的閱讀,閱讀習慣和能力就會因量的迅速增加而產(chǎn)生質的變化,學生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華。
二、在閱讀中加大語文基本功訓練力度
語文基礎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們各方面能力的展現(xiàn),最重要的是直接影響到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讀與寫的能力。從這樣的認識出發(fā),語文課不僅要上得情真意濃,而且還要在基本功方面學得扎扎實實。要把語文基本功訓練作為語文課的重要教學內容,要安排足夠的學習訓練時間,并且加強指導,低起點嚴要求。讓學生從識字寫字開始,到遣詞造句,讀寫結合,循序漸進,進行基本功訓練。正確對待建立在實用性、有效性閱讀教學中的練習設計問題,但要防止和克服以提倡個性化閱讀為名,隨意安排無明確目的、無明確要求、無實際效果的練習。教育孩子要像達芬奇畫蛋那樣,任何技能的學習與掌握都是從最基本的練習開始的,而且是學得越牢固越深入,發(fā)展的潛力越大,學習的效果越好。
三、指導學生勤于感悟、主動積累
強化語言積累在指導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實踐、自覺習得和領悟讀寫規(guī)律的基礎上,我們注重大力強化讀寫整合意識,切實保證讀寫規(guī)律的有機遷移,讓學生學會領悟和品味語言材料的精妙。同時加大學生對語言材料的積累力度,對文思俱佳的段篇,鼓勵學生多讀、多背、多品味、多積累。例如《桂林山水》這篇課文,作者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點,以優(yōu)美簡潔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向我們展現(xiàn)了桂林山水的美景。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我們主要運用了“熟讀成誦”的方法來引導學生“入境入情”:在反復的吟誦中,學生深切地感受到了桂林山水的意境美和語言材料的韻律美;在研讀交流中,學生逐步領悟了作者“抓住特點,對比描寫”的表達方法。
四、精心選擇閱讀材料,培養(yǎng)閱讀興趣
原上海北郊學校校長鄭杰曾說:“學習只有在成為孩子的主動行為時,孩子的學習才會真正地好起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且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循序漸進,不能急于求成。在選取閱讀材料時要由淺到深、由易到難,讓學生嘗試成功的喜悅,以激發(fā)閱讀興趣。
閱讀材料的收集,主要是報紙、資料和網(wǎng)上查詢。另外,閱讀材料應題材廣泛,包括各類主題的記敘文、簡單的說明文等。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而且可以使學生了解一些文化背景知識,增強他們的閱讀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讀有所獲,從而會主動找材料閱讀,使興趣、情感、動機等非智力因素發(fā)揮積極作用,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訓練也能持久。
五、積極開展活動,提高閱讀實效
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活動,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以提高閱讀實效,達到預期目的。開展“讀書報、談體會”活動。為了檢查學生們的閱讀情況,查驗他們閱讀的效果,要求學生們定期將自己最喜愛的文章讀后談感受。在這一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學生們可以一人寫一篇,也可以幾人一組寫一篇讀后感,然后在課余時間里,組織學生上臺演講,并對學生的閱讀體會及時地進行點撥。通過這一活動的開展,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同時也帶動了相當一部分后進生,使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也有了明顯的提高。
總之,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是一個長期自主的實踐過程。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可以大大促進學生語文聽說寫能力的提高,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為其將來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作為教師,我們要及時利用教材打好基礎,在擴大學生的閱讀量、提高閱讀速度的同時,著重提高閱讀的有效率,并反復訓練閱讀技巧,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平時鼓勵學生多讀多練,使他們能讀會看、勤思多想,指導他們認真總結適合自己的閱讀技巧,我們的學生一定可以從閱讀中認識學習語文的真正意義和價值,體驗學習語文的樂趣,樹立學好語文的自信心,從而為他們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