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華江峰,男,漢,南京林業(yè)大學研究生院教育管理與就業(yè)指導辦公室主任,講師。
摘要:隨著網(wǎng)絡文化產品的沖擊,大學校園文化建設面臨著主體錯位、干擾增多、熏陶不足和供給短缺等現(xiàn)象。作為經(jīng)營主體的研究生會存在組織管理制度不完善,校園特色文化的主流引領作用不明顯等現(xiàn)象,導致研究生會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沒有很好發(fā)揮。筆者從市場機制的維度,分析了校園文化產品的供需;認為在大學文化建設中,研究生會是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加強研究生會建設是非常必要的。
關鍵詞:校園文化;產品;市場機制;研究生會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02-0192-02
一、校園文化產品的概念界定
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并涵蓋教職工,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傳承文化、思想引領為主要導向,以精神文化、環(huán)境文化、行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設等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精神、文明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
文化產品有廣義和狹義兩種解釋,廣義的文化產品是指人類創(chuàng)造的一切提供給社會的可見產品,既包括物質產品,也包括精神產品;狹義的文化產品專指精神產品。
校園文化產品是以學生為主體創(chuàng)造和消費的非盈利性質的精神產品,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一種有效載體。
二、校園文化建設現(xiàn)狀
1.主體錯位。雖然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學生是關鍵的組成部分,但是目前的校園文化建設局限于學校的行政部門,并且單純重視學生的政治思想工作,忽略了學校其他職能部門的作用。[1]因此,學生的主體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fā)揮[2]。
2.干擾增多。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手機作為網(wǎng)絡終端在學生中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網(wǎng)絡文化對校園文化建設沖擊很大。網(wǎng)絡言論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大學生沒有選擇地吸收網(wǎng)絡文化不利于自身的發(fā)展;同時,很多學生沉溺網(wǎng)絡尋找所謂的自我價值,必然會減少與同學和老師的交流,影響學生的身心發(fā)展,使其性格變得孤僻,影響了學生性格的塑造。[2]
3.熏陶不足。隨著教育法制建設的逐步完善,依法治校理念的深入人心,學校加強各項制度建設,但忽視文化產品的熏陶作用。
4.供給短缺。由于主體激勵作用不明顯,導致供給不足。
鑒于此,學校需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他們生產優(yōu)質的校園文化產品。
三、校園文化產品市場
校園文化產品是以學生內部為主的一個自產自銷的市場,假設學生的時間主要用于學習(科研)或供給校園文化產品,學習(科研)和供給校園文化產品之間是互相替代的關系,互為機會成本,生產可能性邊界線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生產可能性邊界向右下方傾斜說明選擇的代價就是機會成本,即在資源與技術既定時,多生產一單位校園文化產品就要少生產某些單位學習(科研)產品,為多生產一單位校園文化產品所放棄的某些單位學習(科研)產品就是多生產一單位校園文化產品的機會成本,而且隨著校園文化產品的增加,必須放棄越來越多的學習(科研)產品,也就是將生產學習(科研)產品的人員向生產校園文化產品的人員轉移。研究生是校園文化的引領者,研究生會在校園文化產品的生產中發(fā)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發(fā)揮研究生會作用至關重要。本文將校園文化產品市場假定局限于研究生會內部,即研究生會成員是文化產品的自產自銷者,來分析產品的經(jīng)濟學因素。
1.市場供給
供給方為研究生會成員,隨著供給的校園文化產品數(shù)量的增多,研究生會人數(shù)也一起增多,需要有部分研究生從學習(科研)轉向供給校園文化產品,供給校園文化產品的機會成本開始上升,供給曲線為生產校園文化產品的邊際成本曲線,在這也即校園文化產品的供給曲線。
2.市場需求
需求方也為研究生會成員,由于每位成員由于主觀的偏好不一樣,對校園文化產品的評價也不一樣,因此收益也是不一樣。
3.市場供求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作用下,校園文化產品供求曲線會在一定的校園文化產品數(shù)量和價格(研究生的成本或收益)處于均衡狀態(tài)。對于均衡結果,不同的學校情況不一樣,有些學校提供較多的校園文化產品,有些學校提供較少的校園文化產品。
影響產品需求的因素有:收入、相關物品的價格、偏好、預期、買者數(shù)量等。針對校園文化產品,提高研究生的收入,其他文化產品的價格上升,加大校園文化產品的宣傳力度,預期校園文化產品的數(shù)量減少,學校研究生數(shù)量增加,需求曲線將會向右上方移動到達新的位置,校園文化產品數(shù)量增多。
影響供給的因素有:投入品價格、技術、預期、賣者數(shù)量等。針對校園文化產品,學習(科研)收益降低,文化產品的生產效率提高,預期校園文化產品將會增多,學校研究生數(shù)量增加,供給曲線將會向右上方移動到達新的位置,校園文化產品數(shù)量增多。
前面假設的校園文化產品市場是局限于研究生會內部的,也就是產品的供給者和需求者都是研究生會內部成員。這種市場存在嚴重的外部性,由于校園文化產品的需求者不僅僅是研究生會內部成員,還包括全校廣大師生員工,若完全依靠市場提供文化產品,會存在嚴重不足。因此從學校角度,應通過影響校園文化產品市場的外生變量,需求曲線將會向右上方移動到達新的位置,供給曲線將會向右上方移動到達新的位置,使校園文化產品數(shù)量增多。
因此,校園文化產品市場的最終均衡結果,取決于研究生管理部門貢獻和研究生科研收益。
四、發(fā)揮研究生會在校園文化產品市場作用的建議
1.爭取政策扶持,獲取學校資源
因為校園文化產品有很強的外部性,學校應采取如下措施:一、學校應加大對校園文化產品生產的校內財政補貼,除提供必要的經(jīng)費、場地設施等條件;二、需通過定期對指導老師進行培訓,提升老師的指導業(yè)務水平,加大老師的指導力度;三、積極搭建校外贊助渠道,鼓勵研究生會通過校外贊助渠道籌集經(jīng)費。使供給曲線向右移動,加大校園文化產品的數(shù)量。
2.規(guī)范管理流程,提升生產效率
(1)校園文化產品的生產首先要從計劃開始,首先必須確立清楚的目標。目標制定了以后,我們才能判別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為了提高效率,以較少的資源投入獲得較大的產出,需事先進行研究,并制定計劃,明確實現(xiàn)目標的途徑。計劃需包括:文化產品的前提條件、名稱、目的、方法、責任人、涉及部門、起止時間、經(jīng)費預算、應急預案等要素。
(2)在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計劃后,為了將目標變成現(xiàn)實,就要組織必要的資源去執(zhí)行計劃,因此需要組建合理的研究生會組織機構,需要包括:任務的分解、權責的明確、資源的配置以及協(xié)作關系的明確等內容。針對研究生會的實際情況,建議采取扁平化化的組織機構設計,并采取矩陣結構。
(3)在校園文化產品生產過程中,指導和協(xié)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激勵和調動人的積極性。一般而言,對于日常性的工作分配,研究生會的主要干部應通過合法的請求方式來行使自己的支配最為有效;要求研究生會成員做一些不屬于崗位職責范圍內的工作,應根據(jù)自身擁有的決定報酬的權利,通過獎勵等強化激勵的方式誘導下屬行為;懲罰性方式的效果不是很好,其效果會隨著懲罰次數(shù)的增多而減弱。
(4)在動態(tài)的環(huán)境中為了保證既定目標的實現(xiàn)而進行的檢查和糾偏活動或過程,控制是保證目標按計劃實現(xiàn)必不可少的??刂乒ぷ骶唧w包括:確立控制標準、衡量實際業(yè)績、進行差異化分析、采取糾偏措施等內容。隨著授權的廣泛,對控制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通過以上這些措施,使供給曲線向右移動,加大校園文化產品的數(shù)量。
3.建設宣傳渠道,加大宣傳力度
(1)充分利用手機平臺,積極構建宣傳渠道,如微博、微信等,并利用線上線下做好校園文化活動推廣;同時通過提升校園文化活動的數(shù)量和質量積極維護宣傳渠道。使內容和渠道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2)紙質媒體是手機平臺的有效補充,因為紙質傳播具有成本較高、門檻較高、便于控制等優(yōu)勢,因此具備較強的公信力。據(jù)此,一些重要的內容可以通過紙質媒體發(fā)布,因為通過紙質媒體發(fā)布會間接告訴消費者關于產品質量的信息,供給者愿意花這么大的代價來做廣告,產品質量相對來說較好。
通過以上這些措施,使需求曲線向右移動,加大校園文化產品的數(shù)量。
4.想方設法,提高研究生收入
研究生的收入主要來自于國家、學校、導師三方,國家已經(jīng)加大了投入,設置了國家獎學金、學業(yè)獎學金等,提高了研究生的助學金;學校和導師應在國家投入的基礎上,加大研究生“三助一輔”的工作,提高研究生的收入。通過以上這些措施,使需求曲線向右移動,加大校園文化產品的數(shù)量。
(作者單位:南京林業(yè)大學研究生院)
參考文獻:
[1]馮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研究[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2]王珅.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現(xiàn)狀與建設模式.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7):178-180.
[3]徐勛光,石國兵.略論農業(yè)高校特色校園文化建設的現(xiàn)狀與對策.華中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89-191.
[4]邢以群.管理學(第三版).浙江大學出版社.
[5]曼昆.經(jīng)濟學原理(第六版).北京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