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亞樓
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是高考中的熱點,歷來受到高考命題專家和學者的青昧,本文就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題的解題方法作一介紹.
一、 平衡標志題
例1(北京市高考題)一定條件下,在密閉容器中,能表示反應X(g)+2Y(g)2Z(g)一定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是( ).
①X、Y、Z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2∶2
②X、Y、Z的濃度不再發(fā)生變化
③容器中的壓強不再發(fā)生變化
④單位時間內生成n mol Z,同時生成2n mol Y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v(正)與v(逆)相等是化學平衡的根本標志,對于反應前后氣體總體積不等的反應,其壓強不再發(fā)生變化,有關物質的量濃度不再發(fā)生變化,但它們的物質的量之比不一定等于其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在本題的可逆反應X(g)+2Y(g
)2Z(g)里,在單位時間內當有n mol的Z生成的同時,有n mol Y(或0.5n mol X)生成,說明其正、逆反應速率相等,該反應達到平衡,所以①④說法不正確,此題選C.
答案:C
評注化學平衡的標志是“一等、三不變”即:“一等”是v(正)=v(逆),“三不變”是指反應混合物中各物質的濃度、物質的量、質量分數(shù)不變;反應的轉化率不變;對于反應前后氣體體積發(fā)生改變的化學平衡,氣體壓強及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變.
二、 化學反應速率題
例2(2015年上海高考題)對于合成氨反應,達到平衡后,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
A. 升高溫度,對正反應的反應速率影響更大
B. 增大壓強,對正反應的反應速率影響更大
C. 減小反應物濃度,對逆反應的反應速率影響更大
D. 加入催化劑,對逆反應的反應速率影響更大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合成氨條件的選擇.由合成氨的化學方程式為:N2+3H2催化劑高溫高壓2NH3,ΔH<0,可知反應是氣體體積減小的放熱反應,合成氨是放熱反應,升溫平衡逆向進行,對逆反應的反應速率影響更大,故A錯誤;反應是氣體體積減小的反應,增大壓強平衡正向進行,對正反應的反應速率影響更大,故B正確;減小反應物濃度,平衡逆向進行,正反應減小的多,對正反應的反應速率影響更大,故C錯誤;催化劑改變反應速率,不改變化學平衡,同等程度影響正逆反應速率,故D錯誤;所以該題選B.
答案:B
例3(天津高考題)在密閉容器中,一定條件下進行如下反應:NO(g)+CO(g)0.5N2(g)+CO2(g);ΔH=-373.2 kJ·mol-1,達到平衡后,為提高該反應的速率和NO的轉化率,采取的正確措施是( ).
A.加催化劑同時升高溫度
B.加催化劑同時增大壓強
C.升高溫度同時充入N2
D.降低溫度同時增大壓強
解析提高反應速率的做法主要有:①升高溫度,②增大反應物濃度,③加入催化劑,④對有氣體參加的反應增大壓強,而要提高NO的轉化率,即讓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可采取的做法有:①降低溫度,②增大壓強,③增大CO的濃度等,又該反應中ΔH<0,故為放熱反應,綜上分析,可知正確答案為B.答案:B
例4(全國高考題)已知反應
A+3B2C+D在某段時間內A的濃度變化表示的化學反應速率為1 mol·L-1·min-1,則此段時間內以c的濃度變化表示的化學反應速率為( ).
A 0.5 mol·L-1·min-1B.1 mol·L-1·min-1
C.2 mol·L-1·min-1
D.3 mol·L-1·min-1
解析利用同一化學反應平衡中,用不同的物質表示化學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的計量數(shù)之比,由于題給化學方程式中A與C的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為1∶2,又v(A)=1
mol·L-1·min-1,故v(C)=2×1 mol·L-1·min-1=2 mol·L-1·min-1,選C.
答案:C
三、 化學平衡移動題
例5(重慶市高考題)當反應COCl2(g)CO(g)+Cl2(g),ΔH>0達到平衡時,下列措施:①升溫;②恒容通入惰性氣體;③增加CO的濃度;④減壓;⑤加催化劑;⑥恒壓通入惰性氣體,能提高COCl2轉化率的是( ).
A.①②④B.①④⑥
C.②③⑥D.③⑤⑥
解析反應COCl2(g)CO(g)+Cl2(g)ΔH>0;是氣體體積增大的反應,正向反應是吸熱反應;轉化率的變化根據(jù)化學平衡的移動方向分析判斷:①升溫平衡向吸熱反應方向移動,平衡正向進行,COCl2轉化率增大,故①符合;②恒容通入惰性氣體,總壓增大,分壓不變,平衡不動,COCl2轉化率不變,故②不符合;③增加CO的濃度,平衡逆向進行,COCl2轉化率減小,故③不符合;④減壓平衡向氣體體積增大的方向進行,平衡正向進行;COCl2轉化率增大,故④符合;⑤加催化劑,改變速率不改變平衡,COCl2轉化率不變,故⑤不符合;⑥恒壓通入惰性氣體,壓強增大,為保持恒壓,體積增大壓強減小,平衡正向進行,COCl2轉化率增大,故⑥符合;綜上所述:①④⑥正確,故選B.
答案:B
點評本題考查了化學平衡的影響因素的分析判斷,體積改變,平衡移動方向是判斷的關鍵,題目難度中等.
例6(全國卷Ⅱ)已知C(s)+CO2 2CO(g),ΔH>0,該反應達到平衡后,下列條件有利于反應向正反應方向進行的是( ).
A.升高溫度和減少壓強
B.降低溫度和減少壓強
C.降低溫度和增大壓強
D.升高溫度和增大壓強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化學平衡移動的知識,由題給化學反應方程式可知,該反應為氣體總體積擴大的反應,又ΔH>0,即為吸熱反應,故升高溫度和減少壓強,均可使化學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即選A.
四、 化學平衡配比題
例7(2005江蘇高考題)一定溫度下,在恒容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如下反應:2A(g)+B(g)3C(g),若反應開始時充入2 mol A和2 mol B,達平衡后A的體積分數(shù)為a%,其他條件不變時,若按下列四種配比作為起始物質,平衡后
A的體積分數(shù)大于a%的是( ).
A.2 mol C
B.2 mol A 1 mol B和1 mol He(不參加反應)
C.1 mol B和1mol C
D.2 mol A 3 mol B和3 mol C
解析在等溫等容的條件下,對題給氣體總體積不變的反應2A(g)+B(g)3C(g),充入任意物質的量的C,都與充入2 mol A和1 mol B等效,且平衡時A的體積分數(shù)大于a%;而充入He時對所給化學平衡沒有影響,所以B項中A的體積分數(shù)亦大于a%,而C、 D選項相當于在2 mol A和1 mol B達到平衡的基礎上,增大B的濃度使化學平衡右移,A的體積分數(shù)減少,即小于a%,故此題選(AB)
五、化學平衡計算題
例8(全國理綜題)恒溫下,將a mol N2與b mol H2的混合物通入一個固定容積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如下反應:
N2(g)+3H2(g)2NH3(g)
(1) 若反應進行到某時刻t時,nt(N2)=
13 mol,nt(NH3)=6 mol,計算a的值
(2) 反應達到平衡時,混合氣體的體積為
716.8 L(標準狀況下),其中NH3的含量(體積分數(shù))為25%.計算平衡時NH3的物質的量.
(3) 原混合氣體與平衡混合氣體的總物質的量之比(寫出最簡整數(shù)比下同),n(始)∶n(平)= .
(4) 原混合氣體中,a∶b=.
(5) 達到平衡時,N2和H2的轉化率之比,
α(N2)∶α(H2)= .
(6)平衡混合氣體中,n(N2)∶n(H2)∶n(NH3)= .
解析(1)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得知,反應掉的N2和生成NH3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2,設反應掉N2的物質的量為x, 則x∶6=1∶2, 即x=3mol.所以開始加入的N2的物質的量a=13+3=16 mol;
(2)平衡時NH3的物質的量為716.8L÷22.4 L·mol-1×25%=32 mol×25%=8 mol
(3)可利用差量法計算.假設反應過程中混合氣體總物質的量減少y.
N2(g) + 3H2(g)2NH3(g) Δn
1 3 2 2
8 mol y
解得y=8 mol
所以,原混合氣體總物質的量為(716.8/22.4)+8 mol=40 mol.原混合氣體與平衡混合氣體總物質的量之比為40∶32=5∶4
(4)前面已計算出原混合氣體中a=16,所以H2的物質的量b=40-16=24 mol,所以a∶b=16∶24=2∶3
(5)反應過程中各物質的物質的量如下:
N2(g) + 3H2(g)2NH3(g)
開始時/ mol 16 24
轉化/ mol 4 12 8
平衡時/mol 12 12 8
可以算出,N2、H2的轉化率之比為
α(N2)∶α(H2)=4/16∶12/24=1∶2
(6)根據(jù)第(5)題中的數(shù)據(jù),平衡混合氣體中,n(N2)∶n(H2)∶n(NH3)=12∶12∶8=3∶3∶2
六、化學平衡的影響因素
例9(重慶高考題)在一個不導熱的密閉反應器中,只發(fā)生兩個反應:
a(g)+b(g)2c(g);ΔH1<0
x(g)+3y(g)2z(g);ΔH2>0
進行相關操作且達到平衡后(忽略體積改變所作的功),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等壓時,通入惰性氣體,c的物質的量不變
B. 等壓時,通入z氣體,反應器中溫度升高
C. 等容時,通入惰性氣體,各反應速率不變
D. 等容時,通入z氣體,y的物質的量濃度增大
解析等壓時,通入惰性氣體,容器體積增大,等效為壓強減小,平衡x(g)+3y(g)2z(g)(ΔH>0)向左移動,正反應為放熱反應,反應體系的溫度降低,由于該反應容器是一個不導熱的容器,所以平衡a(g)+b(g)2c(g)也向右(吸熱方向)移動,c的物質的量增大,故A錯誤;等壓時,通入z氣體,增大了生成物的濃度,平衡x(g)+3y(g)2z(g)向左移動,由于該反應的逆反應是放熱反應,容器內溫度升高,雖然導致第一個反應向逆反應移動,但移動結果不會恢復到原溫度,故平衡時溫度升高,故B正確;等容時,通入惰性氣體,各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物質的量沒有變化,即各組分的濃度沒有發(fā)生變化,所以各組分的反應速率不發(fā)生變化,故C正確;等容時,通入
z氣體,增大了生成物z的濃度,平衡逆向移動,所以y的物質的量濃度增大,故D正確;該題選A.
答案:A
點評本題考查外界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難度中等,本題要特別注意題干中的信息“不導熱的密閉反應器”,注意壓強對第一個反應沒有影響,根據(jù)第二反應的移動熱效應,判斷第一個反應的移動.
(收稿日期:2016-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