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明 王曉曦 孫自力
【摘要】 目的:探討高能量足踝骨折并發(fā)急性間室綜合征的臨床處理對策。方法:選取2006年1月-2014年12月筆者所在醫(yī)院收治的高能量足踝骨折并發(fā)急性間室綜合征患者25例作為研究對象,均給予早期筋膜切開減壓術治療,用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情況,防止患者足踝部永久性功能喪失,并最終統(tǒng)計治療相關數據。結果:隨訪6~18個月,平均隨訪(12.1±2.3)個月,25例患者均未出現爪形趾、神經功能喪失與僵硬、慢性疼痛等不良反應,且患者生活質量和活動質量有了明顯提升。結論:對高能量足踝骨折并發(fā)急性間室綜合征患者來說,進行早期筋膜切開減壓術治療是比較有效的,其治療效果理想,值得臨床大力推廣應用。
【關鍵詞】 足踝骨折; 急性間室綜合征; 處理; 筋膜切開減壓術; 臨床應用
中圖分類號 R274.1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4-0131-03
doi:10.14033/j.cnki.cfmr.2016.4.073
隨著交通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私家車數量的增加,由于高能量損傷而誘發(fā)的足踝部骨折患者逐漸增多,在其所引發(fā)的各種并發(fā)癥中,急性間室綜合征比較常見。足部間室內壓力增加,可導致肌肉缺血、壞死,形成繼發(fā)瘢痕與軟組織攣縮,從而導致患者足部功能喪失[1]。在高能量足踝骨折并發(fā)急性間室綜合征的臨床治療上,早期筋膜切開減壓術被認為是一種理想的方法。本研究選取筆者所在醫(yī)院8年來收治的高能量足踝骨折并發(fā)急性間室綜合征患者25例,均給予早期筋膜切開減壓術治療,分析治療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6年1月-2014年12月筆者所在醫(yī)院收治的25例高能量足踝骨折合并急性間室綜合征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男17例,女8例,年齡24~65歲,平均(45.2±3.2)歲。致傷原因:交通事故傷11例,重物砸傷8例,墜落傷6例。多趾骨骨折8例,跖跗關節(jié)脫位、Pilon骨折與踝關節(jié)骨折各5例,跟骨骨折4例,跗骨骨折4例。骨折發(fā)生后至手術時間在4~18 h,平均時間間隔為(8.2±2.4)h。患者均給予螺旋CT與X線片檢查確診。
1.2 方法
本研究25例高能量足踝骨折并發(fā)急性間室綜合征患者,均給予早期筋膜切開減壓術治療。術前,檢查患者全身指標,糾正休克、高血鉀癥與酸中毒,并給予輸液、輸血治療,同時預防與糾正急性腎功能衰竭,給予抗生素治療;準備好間室內測壓裝置,記錄筋膜間室壓力。給予患者行全身麻醉,如患者神經干損傷或處于昏迷狀態(tài),喪失感覺,則可直接行局部切開減壓術。對于合并前足骨折脫位者,行骨折內固定術治療,待腫脹消退后,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25例患者中,行背側雙切口治療15例,、背外側長切口治療4例以及經踇外展肌內側切口治療6例,均為打開受累間室,行減壓術治療。手術結束后,敞開切口,并抬高患肢,給予消腫、脫水及抗炎治療[2]。與此同時,按照患者足背腫脹程度,行減張傷口Ⅱ期多次縫合治療,或中厚皮片移植治療。
1.3 觀察指標
(1)患者早期筋膜切開減壓術治療有效率;(2)患者手術治療后期不良反應發(fā)生率;(3)患者后期生活質量和活動質量改善情況。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4.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5例患者早期筋膜切開減壓術治療有效率
針對本研究中足踝骨折合并急性間室綜合征患者來說,在進行早期筋膜切開減壓術治療之后發(fā)現,患者手術治療明顯有效有15例,一般有效患者有10例,患者手術治療有效率為100%。
2.2 25例患者手術治療后期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經過后期病情隨訪觀察,25例患者均恢復良好,未出現爪形趾、神經功能喪失與僵硬、慢性疼痛等不良反應,因此患者手術治療后期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0。
2.3 25例患者后期生活質量和活動質量改善情況
經過專業(yè)軟件評分和生活質量卡氏評分,與患者手術之前相比,患者生活質量和活動質量均有了明顯改善,與手術治療前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25例患者后期生活質量和活動質量改善情況 分
時間 生活質量評分 活動質量評分
手術前(n=25) 40.33±8.05 36.44±9.13
手術后(n=25) 60.21±16.58 62.06±15.77
t值 9.335 13.097
P值 <0.05 <0.05
3 討論
3.1 急性足部間室綜合征的臨床診斷分析
足踝骨折合并急性間室綜合征多是由于高能量暴力所致,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為足踝部骨骼斷裂,且足內肌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擠壓,使得內在肌出現出血癥狀,發(fā)生腫脹。同時,由于足部骨筋膜完整性良好,其內容物增加,使得骨筋膜室內壓力增加,進而導致足內在肌缺血與壞死[3]。在目前的臨床上,小腿急性間室綜合征、前臂急性間室綜合征受到了足夠重視,而足部急性間室綜合征則不然,對診斷急性間室綜合征的方法也未給予重視,存在不少的誤解。針對足踝骨折合并急性間室綜合征患者臨床診斷方面來說,確診之后并不代表一定會出現脈搏消失和無法活動足趾的癥狀[4]。對于可靠癥狀來說,在應用較多麻醉藥物之后,可以緩解患者身體疼痛感,但這種疼痛感和患者實際損傷程度并不成比例,另外還能緩解患者受累間室內肌肉的疼痛感和受累神經的不適感覺[5]。
根據目前的研究成果,臨床上將骨筋膜室分為4個足底骨筋膜室,即內側足底骨筋膜室、外側足底骨筋膜室、中央足底骨筋膜室與骨間內收肌骨筋膜室。所以由此可知,人體足部形成了一個復雜的多骨筋膜室結構,增加了足部骨筋膜室綜合征臨床診斷的難度。同時,這也意味著給予高能量足踝骨折并發(fā)急性間室綜合征早期筋膜切開減壓術的必要性。有研究認為,約有5%跟骨骨折可導致跖側間室綜合征,如果足趾被動伸直時,則會出現異常疼痛感,且如觸摸足底部,足跟部張力與腫脹異常時,則可確診為足踝骨折并發(fā)急性間室綜合征。但需注意,患者即便未表現骨折或脫位,則也可出現間室綜合征,是由足部碾壓傷與再灌注損傷所致。本研究認為,間室內壓測定為診斷急性間室綜合征的金標準,如果間室內壓力接近舒張壓,且維持≥3 h,則提示發(fā)生間室內綜合癥缺血壞死[6]。
3.2 急性足部間室綜合征的減壓
如果患者確診為足部急性間室綜合征,則給予早期筋膜切開減壓術治療,是最為理想有效的減壓方法。但是如果治療或筋膜切開不充分,則可能出現嚴重畸形。跖側間室減壓術手術入路切口選擇,應于經踇外展肌的內側切口;骨間間室綜合征的減壓,可選擇在第一、第二跖骨間隙、第四跖骨背側分別做手術切口,并將切口延長至跗骨,即對上述間室行有效減壓。同時,其他的減壓方法還有,從第四跖骨至脛骨中段或近端作一背外側長切口,此種減壓治療與小腿前間室減壓同步實施,可收到良好的減壓效果。關于皮膚創(chuàng)面的閉合,應于早期減壓7~10 d,待肢體消腫后,通常直接縫合皮膚創(chuàng)面,治療難度小,且一般皮移植面積不大。研究認為,人工皮負壓吸引裝置閉合切口,在短時間內降低組織內壓,迅速排出組織滲液與代謝產物上,具有重要的意義;Ⅱ期可直接縫合,而無需植皮[7]。
3.3 抬高性缺血的分析
在進行間室綜合征的臨床保守治療過程中,抬高足是為了促進靜脈回流,消除腫脹。不過,如果持續(xù)抬高足,則可能會縮小動脈壓與間室內壓差,導致缺血問題出現。當抬高導致患者疼痛感加劇時,則應將患者患肢放低至與患者身體水平程度,并持續(xù)監(jiān)測間室;對于發(fā)生休克癥狀患者來說,在較低間室內可能出現了肌肉缺血現象。
本研究選取了筆者所在醫(yī)院收治的25例高能量足踝骨折合并急性間室綜合征患者,均給予早期筋膜切開減壓術治療,治療效果理想,未出現爪形趾、神經功能喪失與僵硬、慢性疼痛等不良反應,說明減壓術治療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高能量足踝骨折合并急性間室綜合征的發(fā)病率呈現上升趨勢,給予患者早期筋膜切開減壓術治療,臨床治療效果顯著,可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改善患者預后情況。
參考文獻
[1]蔣軍.骨筋膜室綜合癥診斷和治療研究新進展[J].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12,16(22):524-526.
[2] Loeffier R D,Ballard A.Plantar fascialspaces of the foot and proposed surgical approach[J].Foot Ankle,2010,11(3):11-15.
[3] 2Nd M A,Weber T G.Fasciotomy of thefoot:an anatomical study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release of the calcaneal compartment[J].Foot Ankle,1990,11(5):267-275.
[4] Difelice A,Seiler J G,Whitesides T E.Thecompartments of the hand: an anatomical study[J].J Hand Surg (Am),2013,23(4):682-683.
[5]尹志良,翟佳,楊益紅,等.地震災害傷員骨筋膜室綜合征的治療[J].航空航天醫(yī)藥,2012,20(1):40-41.
[6]康斌,曾暉,劉國平,等.探討小腿骨筋膜室綜合征治療體會[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2,11(19):1321-1324.
[7]嚴雪忠,謝偉,吳向科.高能量足踝骨折并發(fā)急性間室綜合征的處理[J].浙江創(chuàng)傷外科,2011,16(2):194-195.
(收稿日期:2015-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