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擁軍
(江蘇省如東雙甸中學,江蘇 如東 226404)
淺談職中語文的文體教學與文學教學
劉擁軍
(江蘇省如東雙甸中學,江蘇 如東 226404)
語文教育歷年都奉行著一條 “語言的實際運用和文學熏陶并重”的觀念,綜觀我國語文教育的發(fā)展史,清晰地呈現(xiàn)出一條由文學熏陶到語言的實際運用的軌跡。
文學教育和情感教育曾是文藝復興以后歐洲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文學是人類歷史,生活,現(xiàn)實的一面鏡子,通過文學教育,可以使學生從中領略到美的享受,生活哲理,可如身臨其境的回顧歷史人物以及事件。然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語文教育也在不斷的探討和發(fā)展,語文教育僅尋求文學教育,情感教育已不能夠符合現(xiàn)代語文教育的需要,因為語文是一門學科,而不僅僅是文學,除文學外,其他語文文體在現(xiàn)代社會職業(yè)實踐生活中運用的更為廣泛,這就是使語文具有了綜合性。
為適應社會職業(yè)實踐的需要,語文教育已從單一的學教學發(fā)展為一個系統(tǒng)的多功能的學科。通過語文學習,學生不僅只掌握文學欣賞,還要擴充對事物的認識能力,思考能力,感受能力,還要使學生達到實際的職業(yè)運用能力。
雖然,我國現(xiàn)行的中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也是綜合性文章的選編,幾乎遍及于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但從文章的體裁和訓練比重的選編看,初中語文教育把記敘文教學放在了很重要的地位,知識短文也是沿著過去的軌跡從文學欣賞到寫作。一個初中學生,通過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可以很好地掌握記敘文的閱讀,文章的欣賞和寫作特點(也限于記人敘事的文章),但是對其他文體只能是一般性的了解了,特別是對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應用文體,了解掌握就甚少了,因為課文的編排,還存在課時安排,容量,訓練次數(shù)的問題,其他文體雖編排在教材中,有的只作為一般的片斷訓練,所占課時少,甚至只能一提而過,學生對此僅能達到“知道”有這種文體而已。
有材料記載,上海某一中學設計了這樣的題:數(shù)學公式與實驗報告,物理現(xiàn)象的簡潔語文表達,招考文工團的啟示閱讀,匯款單填寫,黑板搞寫作,電話內容傳遞以及對這次水平測試題的評價發(fā)言等,他們測試后統(tǒng)計表明,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很差。
他們搞的測試是在高中的學生中進行的,但所涉及的知識都是初中階段學過的。我們雖然沒有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各種文體能力的測試,但在平時的運用中也明顯的表露了能力差。如打借條,寫表揚稿,對老師教學的評估,對自己某一階段的學習總結,生活學習計劃的安排,向老師傳達家長的意見,物理實驗報告,生物實驗報告等,這些經常運用的文體,他們寫出來都不盡人意。有的學生甚至連這類文體的一般規(guī)格和特點都不知道,而且其中有些是作文寫得較好,參加競賽得過名次的學生。
這種現(xiàn)象與現(xiàn)行教材實用文體較少,日常作文又多與描寫敘事為主,不重視實用文體的訓練有關。重文學,輕實用,重知識,輕能力,不僅只是教材編排問題,而且是一個語文教育教學改革的問題。許多有關語文教學的參考資料,諸如《語文學習》,《語文教學通訊》,《語文教學研究》等等,大都是以文學欣賞分析為主,再就是某一課教學經驗談,某種能力訓練嘗試,很少關于其他文體的教法和各種實用文體的訓練,幾乎沒有對中學語文各類文體教學進行系統(tǒng)的探討和研究。因而在給教師教學指導上,對學生的能力訓練上也是偏重文學,輕視實用。
現(xiàn)在從事職中語文教學工作的老師,大都是文科專業(yè)畢業(yè)的,在大學所學課程除語言語法外,無一列不是以文學為主的,文學史,文學鑒賞,文學創(chuàng)作,師范學院也是如此,他們在語文教學中自然地將他們學到的知識動用于工作實踐中,對文學作品的藝術分析,賞析可以說是得心應手,但對其他文體如說明文,應用文,在講解和對學生的訓練上就不像記敘文那樣自如了。有的教師自己本身也不十分了解這類文體的特點,實際運用也不能完全正確,我這樣講并不夸張。
在各種思維能力訓練上,形象思維更易于學生接受。興趣是學生接受知識的關鍵記敘文,小說,散文中鮮明的形象,生動的語言,較之其他文體更能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而時常開展的作文競賽也都是以這類文體為主。學生初中學習階段,在作文能力訓練上也是側重于記人和敘事的,致使學生偏愛文學性體裁文章而輕視其他文體的學習。
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教語文是:“幫助學生養(yǎng)成使用語文的良好的習慣,這工具理所當然的要學生自己能使用,這習慣理所當然的要學生自己養(yǎng)成才能一輩子受益”。《全日制中學語文教學大納》指出:“語文是從事學習和工作的基礎工具。”這些都說明了語文教育的性質,做為工具,做為基礎工具的語文科學,它就有著和其它基礎學科所具備的共同特點,即知識的層次性和持續(xù)性。不論學什么專業(yè),沒有語文這個基礎知識的掌握是不行的。那么,從基礎對專業(yè)而言,文學是一門專業(yè);從知識的系統(tǒng)來看,語文也有它自身的系統(tǒng)性而不只是文學性。講到知識的層次性和連續(xù)性,它在教師傳授中,在學生接受過程中,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由讀到寫這個過程,應該滲透到語文教學的各個文體的閱讀和訓練中去。
通過比較,就可以看出各種文體都有它自己的特點。從語文特點看,記敘文是以描寫為主,人物的刻畫,事件的敘述,景物的烘托,抒情,狀景,都離不開描寫,為達到較好的藝術效果,必需用多種描寫手法和修飾手法,說明文也有描寫。如《海洋與生命》用了生動的語言,描寫,比喻,排比,有很多地方類似散文,但從藝術欣賞角度看它,就缺乏了如散文那種藝術魅力,因為它無論用怎樣生動,形象的語言,旨在說明事物的特點而不是狀景。議論文至言至理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相遞,無懈可擊。它的語言特點更具邏輯性而不是藝術性。再如各類應用文體,更是實用性的了。從寫作方法看:記敘文既要對事物作陳述和交代,還要對細節(jié)加以描寫和擴充,這就需要各種描寫方法和修辭手法的運用。說明文則是用各種說明方法來說明事物或物體的特征。議論文以論點,論據(jù),論證三要素構成其文章。實用文有固定的規(guī)格和款式,從譴詞選句看:記敘文所有詞匯和語句,或艷麗明朗,鮮明,生動,或樸實,或用各種修辭手法,都是追求藝術效果的表達的。說明文的語句更講求其科學性和準確性,甚而用數(shù)字和符號,圖表來表示。議論文的詞,句是以嚴密和周詳為主,有較強的邏輯性,說理,駁理氣勢有力而堅決。實用文體大都篇幅短小,為日常生活所用,更講究言辭的簡潔,精練,明了,只在于清楚的表達意思,使人望之清晰明白。記敘文,特別是文學性很強的記敘文,給人是一種藝術上美的享受,心的感應和凈化,及同文章中人物和事件所達到的共鳴。如同前面所述有身臨其境之感。說明文的題材是很廣泛的:上到天文,下到地理,萬事萬物科學各個領域,宏觀微觀科學及小到家用產品等等,無研不容。它給人們帶來了廣博,豐富的知識和常識,在對事物的認識上漸漸趨于更高的層次。而應用文則是以它最簡潔明了的語言成為人們的各種信息,消息傳遞的工具。
以上的比較說明,各種文體在語文教學中都有著同等重要的作用。那么,從什么樣的角度來看待語文教育中文體教學呢?這是現(xiàn)代語文教育給我們提出的新課題,社會的運用能力亟待提高,“就看語文教學能否適應社會的發(fā)展,一個主要指標就看它能否切實有效地提高實際運用能力”。
在語文教育教學改革和探討中,我們應對語文這門工具學科的教學存有一個再認識的過程,讓它完全從文學欣賞和寫作的教學中解脫出來,已不是觀念的改變與否的問題,而是一個認識過程,這個認識,是必須和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相聯(lián)系的,我們必須把語文教育教學放在社會現(xiàn)代科學同步發(fā)展的軌道去認識它的重要性,放在學有所用,使學生通過語文學習,不僅僅只具備對文學的欣賞,情感的熏陶,人物的刻劃和景物的描繪,而更多的是通過語文學習,使學生具備運用掌握這門工具的能力,在現(xiàn)實生活中,教學實踐中,以及對其他各科學領域的學習和研究中有所受益。因為更多的學生將來走上社會,涉足各個行業(yè)各科學領域,而不只是去從事欣賞和創(chuàng)作,因此,掌握并會運用各類文體對職中生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