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井同
?
蘇北農家書屋發(fā)展現狀探索
■許井同
農家書屋工程是黨中央、國務院確定實施的一項公共文化惠民工程。我省于2006年啟動建設,到2010年在全國率先實現了農家書屋在行政村的全覆蓋,累計建成農家書屋17158個。農家書屋作為我省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新型平臺,正逐漸成為農民讀書學習、陶冶情操的精神樂園和科技致富、學法普法的重要陣地,受到廣大農民群眾的歡迎。
但我省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不完善、不均衡、不協(xié)調、不可持續(xù)的問題還比較突出。如:財政投入的增長與文化需求之間的差距,不少基層鄉(xiāng)村特別是蘇北農村,甚至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就蘇北而論,據我了解,蘇北地區(qū)絕大部分的行政村農家書屋未得到合理利用而成為應付上級部門檢查的“形象工程”,成為“農家書庫”或“圖書墳墓”。
究其原因:1.分析現時農家書屋的圖書所面對的閱讀群體?;緵]有2-6周歲的幼兒閱讀的書籍;7-19周歲從小學到高中段的學生因為本身的學習壓力和目前的教學需求根本無暇顧及農家書屋;有點文化的青壯年疲于應對繁重的經濟壓力大多出門打工,根本沒有時間光顧農家書屋;60歲以上的老人大量處于空巢狀態(tài),文化不高,還要照顧自己隔代的孫子、孫女上下學及生活起居,更抽不出時間到農家書屋。
2.農家書屋,藏書種類多,但可讀性少,大量農民讀者不愿看,看不懂的政治、經濟、醫(yī)學類的書籍,看似內容豐富,實際上卻與農民的生活和文化需求脫節(jié)。
3.農家書屋條件過于簡陋,僅僅是依附于村部的30平方米左右。除了幾個書櫥,余下的空間僅能放下幾張桌子或幾張凳子,缺少必要的閱讀空間。
4.農家書屋管理員多屬于兼職(村干部),本來村干部工資就低,再加上自身業(yè)務,根本顧不上開門,即使偶然有村副職干部或離任村干部參與農家書屋的管理,最后也因沒有薪酬而人浮于事。在一些鄉(xiāng)村,一些村民表示從來沒有去過書屋,書屋大多數時候都鎖著門。有的甚至還不知道村里有書屋。
5.時代的發(fā)展、傳媒的發(fā)達,互聯網分流了許多年輕讀者。
6.地方政府工作對農家書屋缺少推介,缺乏互動,最終使其成為擺設。
今年的中央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這是繼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倡導全民閱讀”后第二次將全民閱讀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相對上萬字的政府工作報告,僅僅12個字,卻沉甸甸地壓在我們的心頭。如何把現有的農家書屋這些存量資源用好,怎么做才能讓農家書屋為人們接受,成為一道亟待解決的課題。
“閱讀是一項公民的權利保障每個公民平等獲得閱讀資源開展閱讀行為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責任”,政府部門加緊推動《全民閱讀促進條例》的新聞出來后,更成為人們議論的熱點。這不代表說,今后不讀書就是違法了,而是要通過一定的方式引導人們除卻浮躁,靜下心來,走進書香天地。
中國是農業(yè)大國,八億農民是主體?!坝辛酥R會種田,掌握技術能賺錢”,在大力發(fā)展市場經濟的今天,要讓農民成為知識型的農民,除了強化農村基礎教育,辦好職業(yè)教育外,實施農家書屋工程是個好辦法。沒有農民的知識化,就不可能有農業(yè)的現代化。為此,要積極引導全社會各方面關心農民閱讀,努力培養(yǎng)農民閱讀習慣,積極滿足農民閱讀需要。
時代的變革呼喚“全民閱讀”積累知識力量,文化的傳承需要全民閱讀汲取書籍的營養(yǎng),民族的復興亟待全民閱讀構筑精神的高地。只有政府社會和公民都積極參與倡導閱讀,書香社會才能建成,才能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提供更多的人才和精神力量。
推動全民閱讀的核心就是明確政府所應承擔的責任,充分發(fā)揮現在閱讀設施的效能。推動全民閱讀需要全社會從各個層面共同配合?,F在的學生在目前的教學體制下,缺少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機械的上下課、進輔導班、應付考試升學,他們希望通過讀書能改變命運。應該為他們減負,讓他們活潑起來,走向社會、了解社會,多讀書、讀好書。
要使農家書屋保持活力,長期發(fā)揮效益,應逐步使農家書屋與區(qū)鎮(zhèn)圖書館互動,通借通還、資源共享,并定期補充“新鮮血液”,要緊密結合農村實際和農民需求,注重內容建設和相關的閱讀服務,保證村民隨時有新書閱讀。同時,要積極引導、指導農民朋友用好書、讀好書,建好農家書屋,更重要的是利用和管理好農家書屋,這樣才能使農家書屋的效益最大化。
網絡閱讀作為微閱讀的一種方式,不能替代紙質閱讀。王蒙曾說:“網絡閱讀和紙質圖書并不存在想象中的尖銳矛盾,也不能互相代替。一個愛讀書的人不會因為有網絡就不去買書,不去讀書,同樣一個愛瀏覽網絡的人,如果他有一定的思維深度和認識的基礎,他也照樣會去買書。”推動全民閱讀向深度和廣度進行還需要在現代化的基礎上回歸自然,因為讀書是獲取真知灼見,培養(yǎng)獨立思考能力和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以及修身養(yǎng)性的主要途徑。農家書屋工程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組成部分,理應被廣大農民朋友從心理上去接受,成為他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為農家書屋管理員購買宣傳文化公益性崗位是激發(fā)責任心的好舉措。把對農家書屋的管理納入政府年度考核的范疇,加強農家書屋與政府各項工作的結合。例如:普法與農家書屋,黨建與農家書屋,農民致富與農家書屋,計生與農家書屋等,促進農家書屋工程建設邁上新臺階。
因地區(qū)財力所造成的公共文化不均衡,對群眾是很不公平的。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實現公共文化建設標準化,把農家書屋建成農村留守兒童的樂園和第二課堂,變成農民讀書學習和勤勞致富的“加油站”,并以此撬動地方財政投入文化建設的積極性。
農家書屋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問題是涉及國家社會各界,全體農民切身利益的問題。是關系到建設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以及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問題,農家書屋建設工程已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相信在《全民閱讀促進條例》制定頒布后,政府必將加大農家書屋的持續(xù)均衡投入,促進閱讀群體的改善,通過進一步完善科學有效管理體制、拓展服務范圍等多途徑保證農家書屋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真正助力實現“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