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巧
國家層面,倡導誠信執(zhí)政
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從唐高祖手上接過大唐江山,為了一洗前朝積弊,打擊官員腐敗,整頓吏治,太宗皇帝動了一番腦筋。
為了摸底官員群體中到底哪些人是貪官,唐太宗用了個“小方法”——秘密派遣親信故意去行賄要害部門的官員。有魚餌,果然就有“魚”上鉤,“有司門令史(掌管天下城門關(guān)口之籍賦的官員)受絹一匹”。唐太宗立即派人把這個司門令史抓了起來,并且要殺他以警誡其他官員。這時,民部尚書裴矩就說:作為官員貪污受賄,有罪當死,但是,皇上您故意派人去“行賄”勾引官員,并且還使他受賄了,實際上是不顧誠信,有意挖了個“陷阱”讓他掉進去的,這恐怕與“用道德引導百姓,用禮制去同化百姓”的古訓相違背吧!——唐太宗畢竟是氣量寬宏的一代明君,頓時明了其話外之音,知錯即改,并且很高興地把這件事通報給在朝五品以上文武官員,并表示即便嚴于執(zhí)法,也不能不顧誠信,還把敢于進諫的裴尚書大大地表揚了一番。
李世民多次對近臣和宰相們說:“周得天下,增修仁義;秦得天下,益尚詐力?!卑▏艺\信在內(nèi)的“仁義”建設(shè)使得周朝坐江山接近800年,而秦一意“詐力”,不修仁政,不講誠信,總共才統(tǒng)治15年,二世而亡,也就不足為怪,“此修短之所以殊也”。
初唐社會,講誠信蔚然成風
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春,萬泉縣丞唐臨負責該縣的獄政,當時萬泉縣大牢里關(guān)押著十多個囚犯。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又下了場及時春雨,正適合春耕播種。唐縣丞擔心囚犯家里誤了農(nóng)時,就同意囚犯先回去忙農(nóng)事,約好一忙完田里活計后,要立即回來繼續(xù)坐牢。囚犯們都做了承諾。農(nóng)忙一過,所有的囚犯一個不少地“皆如期而返”。這個事例傳為千古美談。以自己的性命與前程為囚犯作擔保的官吏唐臨,業(yè)績突出,后獲重用,累官至吏部尚書。
唐太宗貞觀六年(632年)年底,“帝親錄系囚,見應(yīng)死者,閔之,縱使歸家,期以來秋來就死”。古代執(zhí)行死刑一般都在秋天,因為要過春節(jié)了,唐太宗就釋放死刑犯回家與家人團聚過年,并且還擴大到全國監(jiān)獄系統(tǒng),“仍敕天下死囚,皆縱歸,使至期來詣京師”。讓死刑犯過完年,自己來京城接受處死。這個風險實在是太大了!可見唐太宗時期政府人性化執(zhí)法程度,同時,更顯示出當時執(zhí)政者極強的執(zhí)法自信。
妙就妙在那些奉命回家過年的死囚也遵守“游戲規(guī)則”,第二年秋天,也就是貞觀七年(633年),“去歲所縱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無人督帥,皆如期自詣朝堂,無一人亡匿者”。死囚一個也沒有少,全部按時按點地回來接受死刑處罰。唐太宗也被這些守諾言講誠信的死囚所感動,放寬了對死囚犯的處罰。這樣的舉措在古今中外歷史上鳳毛麟角。
寬厚叛將,決不食言
李世民是在感覺到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攻擊迫害的情形下,于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發(fā)動了玄武門事變,先下手消滅了太子與齊王勢力。血雨腥風,當時情形下,人心惶惶,尤其是原來同太子與齊王有關(guān)系的官員們,都擔心戰(zhàn)場上滾過來的血氣方剛的李世民會再用血腥的手段來解決他們。這樣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李世民的追隨者們也確實“欲盡誅(李)建成、元吉左右百余人”。但是,李世民沒有采納,而是很明確地宣布:“兇逆之罪,止于建成、元吉,自余黨與,一無所問。”這樣的調(diào)子一確定下來,人心底定,李世民穩(wěn)穩(wěn)當當?shù)刈狭嘶侍游恢?,并實際掌控起大唐王朝。
最能體現(xiàn)李世民品格的是在他成為勝利者之后的表現(xiàn)?!罢场崩罱ǔ傻男母?,在玄武門事變中與李世民對抗的將軍馮立、謝叔方,得知李世民不追究歷史問題時,都主動向朝廷自首。而另一個逃入終南山的李建成的心腹將軍薛萬徹,不相信李世民真的會放過他,就帶了幾十個兵堅持躲在山里“打游擊”。為了顯示朝廷寬大為懷,“世民屢使諭之”。幾次過后,當薛萬徹多方打聽得知李建成當年的部屬確實都沒有受到打擊后,終于出來見李世民。李世民當著文武百官的面說:“此皆忠于所事,義士也!”于是,薛萬成、馮立、謝叔方三位將軍分別被重新委任官職,并且盡心做事,頗有政績。尤其是薛萬徹深得唐太宗賞識,在唐朝平定突厥、消滅薛延陀部,以及征討高句麗時,屢立大功,唐太宗將自己的妹妹丹陽公主嫁給了他。
(摘自《文史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