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丙卿
“師父,我是個老實人?!睂O悟空在菩提祖師面前如此自白。原本的石猴獲得菩提祖師所賜名號,此時,剛剛得到祖師的認(rèn)可,有資格得聞道術(shù)的奧義,但文化學(xué)術(shù)水平終究不可同日而語,孫悟空才不得不這般自訴。
此語一出,恐天下眾人無不要氣破肚皮,自命為老實人的人們恐怕更會義憤填膺;而那些自以為話語權(quán)在手的清議家或理論工作者,也會又有了談資或擺設(shè)講壇的由頭,恐怕不幾日,就會有如許妙論華章出爐:——關(guān)于老實人分為大棒型和蘿卜型的思辨;關(guān)于老實人內(nèi)外貫通鐵戟玉帛兼修的淵源和表現(xiàn);老實人如何在袈裟里磨刀;一個老實人如何PK一群背后一個老女人支持下的年輕女性;老實人與瑤池、蟠桃、金丹、藥酒的關(guān)系;老實人的拳頭、出拳動機(jī)方位姿勢種類、造成禍端危害以及拳后研修論;等等。
其實先不必惱羞,不急作法,丁卯生和大家細(xì)細(xì)考校一下孫悟空的行狀,看他可否戴得起這“老實人”的桂冠。
《西游記》中,石猴誕后在山中的生活:“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野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闭媸恰八芍衲昴晷悖婊ㄈ杖招隆?,多么地懵懂無我,自由自在,多么的和樂融融,愜意幸福。他自述道:“人若罵我,我也不惱;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個禮兒就罷了?!?/p>
如此率性修真,慈心善念,不妄不誑,非老實人何?
為參訪仙道,他“漂洋過海,登界游方,有十?dāng)?shù)個年頭”,可謂備嘗艱難辛苦。終于拜入菩提門墻,“與眾師兄學(xué)言語禮貌,講經(jīng)論道,習(xí)字焚香,每日如此,閑時即掃地鋤園,養(yǎng)花修樹,尋柴燃火,挑水運(yùn)漿”,“不覺倏六七年”;洗耳用心,悟徹妙理,修法習(xí)功,“早過了三年”。
如此勤勉努力,任勞任怨,不懈不怠,非老實人何?
在天庭,得授“弼馬溫”一職,從此,“晝夜不睡,滋養(yǎng)馬匹。日間舞弄猶可,夜間看管殷勤:馬睡的,趕起來吃草;走的捉將來靠槽。那些天馬見了他,泯耳攢蹄,都養(yǎng)得肉肥膘滿”;做了“齊天大圣”,接任管理蟠桃園一職后,查明點看,“也不交友,也不他游”。
如此勤懇敬業(yè),埋頭苦干,恪盡職守,非老實人何?
唐僧蓮花洞遭劫,孫悟空小施手段,哄借得妖怪的寶貝紅葫蘆和玉凈瓶,“行者見了,心中暗喜道:‘好東西!好東西!我若把尾子一抉,颼的跳起走了,只當(dāng)是送老孫。忽又思道:‘不好!不好!搶便搶去,只是壞了老孫的名頭,這叫做白日搶奪了?!奔幢闶菍Ω蹲鱽y的妖怪,偏偏也做得磊落光明,不失君子之風(fēng),非老實人何?
刻薄人士說,“老實”是“笨拙”的別名,對孫行者來說,果然如此。
行者道:“老孫變化,也只為你們。你怎么倒走了風(fēng)息?這一洞里妖精,都認(rèn)不得,怎的偏你認(rèn)得?”八戒道:“你雖變了頭臉,還不曾變得屁股。那屁股上兩塊紅不是?我因此認(rèn)得是你?!毙姓唠S往后面,演到廚中,鍋底上摸了一把,將兩臀擦黑,行至前邊。八戒看見,又笑道:“那個猴子去那里混了這一會,弄做個黑屁股來了。”
大圣坦言:“老孫一生不會弄術(shù),都是些真手段,實本事。”他沒有機(jī)心,不會藏拙。在爭奪“落胎泉”水時(五十三回),對手不過是一個蠻不講理、上無可倚、法術(shù)才藝無絲毫技術(shù)含量的粗橫道士,孫大圣在他面前竟然如此被動,被搞得狼狽不堪,真是笨拙到了極點。
大圣拿著瓦缽,趕至門前,盡力氣一腳,踢破庵門,闖將進(jìn)去,見那道人伏在井欄上,被大圣喝了一聲,舉棒要打,那道人往后跑了。卻才尋出吊桶來,正自打水,又被那先生趕到前邊,使如意鉤子把大圣鉤著腳一跌,跌了個嘴哏地。大圣爬起來,使鐵棒就打,他卻閃在旁邊,執(zhí)著鉤子道:“看你可取得我的水去!”大圣罵道:“你上來,你上來!我把你這個孽障,直打殺你!”那先生也不上前拒敵,只是禁住了,不許大圣打水。大圣見他不動,卻使左手輪著鐵棒,右手使吊桶,將索子才突魯魯?shù)姆畔隆K謥硎广^。大圣一只手撐持不得,又被他一鉤鉤著腳,扯了個蝤踵,連井索通跌下井去了。大圣道:“這廝卻是無禮!”爬起來,雙手輪棒,沒頭沒臉的打?qū)⑸先?。那先生依然走了,不敢迎敵。大圣又要去取水,奈何沒有吊桶,又恐怕來鉤扯,心中暗暗想道:“且去叫個幫手來!”
孫悟空這“老實人”,是何等地謹(jǐn)言慎行本分規(guī)矩貨真價實童叟無欺,凡是與他合作過的神祇仙靈無不夸贊“大圣至誠”、“行者一生豪杰,再不曉得暗算人”,有此豐碑雕塑般的老實人履歷,“老實人”們該是多么的榮光!
有人問得好:犯上作亂,覬覦“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的寶座,豈是老實人所為?
其實,說孫悟空要造反、企圖篡奪玉帝之位,純屬誤會。放話“強(qiáng)者為尊該讓我”,不過是他心血來潮,口不擇言,或者民間熟語“話趕話”而已,老江湖太白金星看得透徹,“那妖猴只知出言,不知大小”。我們不妨回顧一下大圣的“從上”和“反下”歷程,其心思明白可見。
孫悟空“初登上界,乍入天堂”,眼見天上是這般模樣:
金光萬道滾紅霓,瑞氣千條噴紫霧。絳紗衣星辰燦爛,芙蓉冠金璧輝煌。玉簪珠履,紫綬金章。金鐘撞動,三曹神表進(jìn)丹墀;天鼓鳴時,萬圣朝王參玉帝。正是天宮異物般般有,世上如他件件無。金闕銀鑾并紫府,琪花瑤草暨瓊葩。
天威隆盛,孫悟空不曾有“大丈夫生當(dāng)如是”“彼可取而代之”的心聲,更無“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吶喊,而是“挺身在旁”“側(cè)耳以聽”,略顯局促拘謹(jǐn),聽得玉帝問話乃“躬身答應(yīng)”,在久踞秩序的人們看來不免有點村野莽撞。
得知自己所做弼馬溫的底細(xì),孫悟空大感“活活的羞殺人”而“反下天宮”,在前來投奔的鬼王鼓動下張起“齊天”的旗號,面對圍剿的天王天師,大圣發(fā)出警告:“你只看我旌旗上是什么字號,拜上玉帝,是這般官銜,再也不須動眾,我自皈依;若是不遂我心,定要打上靈霄寶殿?!薄獙O悟空的宏大志向不過如此。等到玉帝加授他有官無祿的空銜之后,“他才遂心滿意,喜地歡天,在于天宮快樂,無掛無礙”。從弼馬溫到齊天大圣,不管是養(yǎng)馬還是看護(hù)蟠桃園,孫悟空無不是恪盡職守,認(rèn)真勤奮,不辭辛苦,任勞任怨??梢姡非蟮牟贿^是一種認(rèn)可;所謂“亂蟠桃、鬧天宮”,是實實在在的一場搗亂鬧劇,鬧得徹底,亂得繽紛,卻自始至終不見絲毫“欺天罔上思高位”跡象。悟空在瑤池偷喝仙酒,仗著酒勁,任情亂撞,酒醒后,揣度道:“不好,不好!這場禍,比天還大;若驚動玉帝,性命難存?!闭嬲胬蠈嵢说淖园?,膽小得近于窩囊。甚至五百年后,與八戒談心,行者還念念不忘“斷送一生惟有酒”,痛定思痛,追悔莫及,再見到玉皇大帝,開言則“伏乞天尊垂慈”,動輒“不勝戰(zhàn)栗屏營(惶恐)之至”(五十一回)。
哪有丁點兒志做老大、稱雄江湖的豪氣霸氣!
那么,如此“老實人”,卻又是怎樣成為敢向九天之上的至尊叫陣、蔑視至高無上的威權(quán)的挑戰(zhàn)者的呢?
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因風(fēng)而化成的石猴,不遠(yuǎn)萬里,從東勝神州到南瞻部洲,先是“在市塵中學(xué)人禮,學(xué)人話”,接著師從菩提祖師,悟徹菩提妙理,盡得祖師真?zhèn)鳌?/p>
在揮灑全身本領(lǐng)、盡顯老實人本色之際,連御馬監(jiān)部屬都為老孫打抱不平:“似堂尊到任之后,這等殷勤,喂得馬肥,只落得道聲‘好字;如稍有尫羸(瘦弱),還要見責(zé);再十分傷損,還要罰贖問罪?!?/p>
老孫這才恍然大悟:“這般藐視老孫,怎么哄我替他養(yǎng)馬?”——一個“哄”字引發(fā)老孫心底怒火!
欺騙——精神的傷害遠(yuǎn)遠(yuǎn)比肉體的傷痛更令人刻骨銘心!欺騙的種子最終要產(chǎn)出仇恨的果實。
花果山上的親人們問起自己大王的天庭經(jīng)歷時,他幾欲淚流:“不好說,不好說,活活的羞煞人!”然而,老孫終究是老實人,怎抵得住金星老兒的如簧妙舌,于是再屢天職。老實的悟空,赤子之心,肺腑如明鏡,哪里勘得破種種陰謀陽謀算計考校,如何能參得透層層內(nèi)幕隱情潛規(guī)則!
陶陶然喜地歡天的齊天大圣,被一張也許永遠(yuǎn)不會飄落他手上的紙片——不知“王母懿旨”是不是也如人間“奉天承運(yùn)”的黑字白紙——打碎一切。
大圣道:“王母開閣設(shè)宴,請的是誰?”仙女道:“上會自有舊規(guī),請的是西天佛老、菩薩、圣僧、羅漢,南方南極觀音,東方崇恩圣帝、十洲三島仙翁,北方北極玄靈,中央黃極黃角大仙,這個是五方五老。還有五斗星君,上八洞三清、四帝,太乙天仙等眾,中八洞玉皇、九壘,海岳神仙;下八洞幽冥教主、注世地仙。各宮各殿大小尊神,俱一齊赴蟠桃嘉會。”
說什么“官品極矣”,原來是欺蒙、是哄騙!諸公只笑大圣眼見瑤池玉液瓊漿珍饈百味的流涎模樣,丁卯生卻讀出了他心中的凄苦、郁悶、惱羞、憤恨,大圣不過是希望借酒澆滅胸中苦楚。其實,心靈的傷痛即便可以療治,也會永留疤痕。
誣陷,多少次歷史車輪失去方向,都是拜這個魔鬼所賜,孫悟空也成為它的犧牲品。水簾洞主拜訪東海龍王,本是“緊鄰”間的友好往來,那龍王口稱“上仙”,腹中卻擬定彈章:“妖仙孫悟空者,欺虐小龍,強(qiáng)坐水宅,施法施威,騁兇騁勢……”蟠桃園里的仙女解脫大圣的定身法術(shù),到王母面前輕描淡寫地一句“大圣走將出來,行兇拷打”,牢牢地判決了孫悟空的前程。行兇拷打?大圣雖非憐香惜玉之輩,但也絕不是恃強(qiáng)凌弱之徒,他所作所為,有目共睹!不折不扣的誣陷,終于導(dǎo)演出“十萬天兵,布十八架天羅地網(wǎng)”,罩向還蒙在鼓里的孫悟空,即將閃亮上演的蟠桃宴,華麗的大幕還沒有拉開,就成了雍穆和樂世界寧靜生活終結(jié)的舞臺。
三界攜手終于將桀驁的美猴王壓在五指山下。
討伐、打壓、肉體的摧殘,還不算完。兩界山(過去的五指山)下,唐僧把孫悟空收在馬前,經(jīng)菩薩指點,還要完成最后一道工序:
見那光艷艷的一領(lǐng)綿布直裰,一頂嵌金花帽,行者道:“這衣帽是東土帶來的?”三藏就順口兒答應(yīng)道:“是我小時穿戴的。這帽子若戴了,不用教經(jīng),就會念經(jīng);這衣服若穿了,不用演禮,就會行禮。”行者道:“好師父,把與我穿戴了罷?!比氐溃骸爸慌麻L短不一,你若穿得,就穿了罷?!毙姓咚烀撓屡f白布直裰,將綿布直裰穿上,也就是比量著身體裁的一般,把帽兒戴上。三藏見他戴上帽子,就不吃干糧,卻默默的念那緊箍咒一遍。行者叫道:“頭痛!頭痛!”那師父不住的又念了幾遍,把個行者痛得打滾,抓破了嵌金的花帽。
三藏又恐怕扯斷金箍,住了口不念。不念時,他就不痛了。伸手去頭上摸摸,似一條金線兒模樣,緊緊的勒在上面,取不下,揪不斷,已此生了根了。
一之謂甚豈可再乎?精神的欺騙是世間最大的敵人!
剛剛還在教訓(xùn)徒弟“出家人不要說謊”的唐三藏,正是一番天衣無縫的謊言騙得大圣墜入算計,再不得自由。一道金箍牢牢地扎在“不伏天不伏地混元上真”孫大圣的腦袋上,箍住他的手腳,束定他的反抗精神,完成了對英雄的最終收伏和改造,莫非從此也結(jié)束了一個英雄傳奇的時代?
更令人扼腕的是,心高氣傲的英雄,屈身在孱弱顢頇冬烘先生般的御弟馬下,竟屢次遭逐:
孫大圣惱惱悶悶,起在空中,欲待回花果山水簾洞,恐本洞小妖見笑,笑我出乎爾反乎爾,不是個大丈夫之器;欲待要投奔天宮,又恐天宮內(nèi)不容久?。挥逗u,卻又羞見那三島諸仙;欲待要奔龍宮,又不伏氣求告龍王;真?zhèn)€是無依無倚。
兢兢業(yè)業(yè)、全身心投入的孫行者,竟落得個如此可悲可嘆的凄慘下場,怎不令人羞憤欲死。
丁卯生忽發(fā)奇想:大圣行者豈是甘于寂寞的人,有一天走離斗戰(zhàn)勝佛的寶座,也并非不可能。如若真有那么一天,行者吹響了“集結(jié)號”,那些老實人——真的,假的,奔命的,混日的,理論的,飯桌前的,光環(huán)下的——立即站在行者麾下的,有幾人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