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出處]《宋史·楊時傳》
[求解驛站]舊指學生恭敬受教。現(xiàn)比喻尊敬師長。比喻求學心切和對有學問長者的尊敬。
[活學活用]我們學習本領時要有——的精神。
楊時從小就很聰穎,善寫文章。年紀稍大一點就潛心學習經(jīng)史,經(jīng)常到各地尋師訪友。
當時,河南人程顥(hào)和弟弟程頤(yí)在講授孔子和孟子的學術精要,河南洛陽這些地方的學者都去拜他們?yōu)閹煛顣r聽到這個消息后,為了能學到這些知識,就連官也不做,跑到潁(yǐng)昌以學生禮節(jié)拜程顥為師,師生相處得很好。
程顥死前,將楊時推薦到其弟程頤的門下。楊時那時已四十多歲,學問也相當高,但他仍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尊師敬友,深得程頤的喜愛,被程頤視為得意門生,得其真?zhèn)鳌?/p>
一天,楊時同一起學習的游酢(zuò)向程頤請求學問,卻不巧趕上老師正在屋中打盹兒。楊時便告知游酢不要驚醒老師,于是兩人靜立門口,等老師醒來。一會兒,天下起鵝毛大雪,越下越急,楊時和游酢卻還立在雪中。游酢實在凍得受不了,幾次想叫醒程頤,都被楊時阻攔住了。
直到程頤一覺醒來,才赫然發(fā)現(xiàn)門外的兩個雪人!從此,程頤深受感動,更加盡心盡力地教楊時。楊時不負重望,終于學到了老師的全部學問。之后,楊時回到南方傳播程氏理學,且形成獨家學派,世稱“龜山先生”。
后人便用“程門立雪”這個典故,來贊揚那些求學師門,誠心專志,尊師重道的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