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擁輝
(河南省鄭州華山醫(yī)院中醫(yī)婦科,河南 鄭州450006)
中藥治療慢性宮頸炎陰道炎療效觀察
盛擁輝
(河南省鄭州華山醫(yī)院中醫(yī)婦科,河南 鄭州450006)
目的:觀察中藥治療婦科慢性炎癥的臨床療效。方法:7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5例。觀察組予以中藥治療,對照組予以西藥治療。結果:總有效率觀察組91.4%、對照組77.1%,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復發(fā)率觀察組7.69%、對照組38.89%,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藥治療婦科慢性炎癥臨床效果顯著,能有效緩解癥狀,降低復發(fā)率。
慢性宮頸炎陰道炎;中藥;對照治療觀察
慢性宮頸炎陰道炎發(fā)病率較高,且易反復發(fā)作,久治不愈,對女性生活影響非常大[1]。本研究采用中藥治療慢性宮頸炎陰道炎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共70例,均為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我院婦科收治患者,臨床表現(xiàn)為陰道有膿性分泌物,血樣黏液,異味嚴重,宮頸糜爛,充血,裂傷、下腹墜痛等。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5例。觀察組年齡24~45歲,平均(30.2±1.6)歲;病程13~20個月,平均(14.7±1.8)個月。對照組年齡23~44歲,平均(30.2±1.5)歲;病程11~19個月,平均(13.9±1.7)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2-3]:均經臨床確診并符合相關診斷標準,中醫(yī)診斷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西醫(yī)診斷參照《婦產科學》。宮頸液基薄層細胞檢查顯示良性反應性改變,炎性反應明顯,炎性細胞大量增多,確定為細菌感染;陰道鏡檢查顯示分泌物、黏膜均出現(xiàn)異常,宮頸不同程度的糜爛;子宮內膜增厚或附件回聲異常。
納入標準:證型均為濕熱下注型,既往無月經失調,陰道分泌物增多,炎癥擴散出現(xiàn)尿頻、尿急、骶部疼痛等癥狀。
排除標準:陰道、盆腔、外陰急性感染,妊娠期或哺乳期,凝血功能障礙,月經不調及不明原因的陰道出血。
觀察組:外洗藥用龍膽草40g,敗醬草40g,蛇床子40g,地膚子40g,黃柏40g,苦參40g,百部40g,三百草50g,荊芥30g,防風30g,花椒20g,冰片20g。加水煎至2500mL,去殘渣,加苯甲酸鈉25g、尼泊金乙酯5g均勻混合,取藥液100mL加溫開水至500mL,每日1次沖洗陰道和患處,每次30min,連續(xù)治療21天。
對照組:于月經結束后第3天開始,辛復寧(上海華新生物高技術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050075)陰道給藥,每次1枚,隔日1次,連續(xù)治療21天。
治愈:陰部無瘙癢感,帶下量、色、質、味也均恢復正常,菌檢陰性,糜爛面積基本愈合,宮頸變光滑,停藥3個月內無復發(fā)。顯效:陰部瘙癢明顯緩解,帶下量、色、質、味輕微,陰道分泌物檢查正常,菌檢陰性,糜爛面積較之前縮小1/2。無效:癥狀未見改善,菌檢陽性。
用SPSS19.0軟件處理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隨訪3個月,觀察組治愈26例,復發(fā)2例,復發(fā)率7.69%。對照組治愈18例,復發(fā)7例,復發(fā)率38.9%。兩組復發(fā)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慢性宮頸炎陰道炎是婦科常見疾病,屬中醫(yī)“帶下病”、“陰癢病”范疇。發(fā)病機理主要是肝、脾、腎功能失調,水濕不運,濕熱互結,流注下焦,損傷帶脈,或感染濕毒所致。亦有肝腎不足,精血虧虛,血燥生風,風動則癢之論,與濕熱之邪密切相關,故當以燥濕止癢為主要治療原則。
目前西藥治療慢性宮頸炎陰道炎主要為消炎止癢,常用抗生素類藥物,但長期使用不良反應多[4]。洗劑中的苦參、苯甲酸鈉、龍膽草富含蛋白物質,參與細胞代謝,提升細胞更換速度,保證正常生理功能,為恢復健康創(chuàng)造優(yōu)勢條件。龍膽草有清熱燥濕,清除肝膽濕熱之功;黃柏清熱解毒、燥濕止帶,善治下焦?jié)駸?;冰片味苦、微寒,有清熱止癢之功。諸藥合用,有清熱解毒,燥濕斂瘡,祛腐生肌,殺蟲止癢之功效[5]。研究結果顯示,總有效率、復發(fā)率觀察組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中藥治療慢性宮頸炎陰道炎效果更佳,復發(fā)率更低,這與相關研究結論一致[6]。
綜上所述,中藥治療婦科慢性宮頸炎陰道炎臨床效果顯著,能有效緩解陰部不適,降低復發(fā)率。
[1] 李曉紅.探討中藥治療婦科慢性宮頸炎陰道炎的療效[J].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2015,2(4):63.
[2]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66.
[3] 樂杰.婦產科學[M].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284-288.
[4] 李影.中醫(yī)治療陰道炎的臨床方案探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26):245-246.
[5] 王力宏,程惠民,何俊.中藥健脾燥濕殺蟲治療支原體性陰道炎66例臨床觀察[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0,22(11):251-252.
[6] 陳碧川,戴衛(wèi)波,王小云.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中醫(yī)藥治療慢性宮頸炎研究進展[J].2010,10(6):56-57.
R271.917.5
B
1004-2814(2016)10-0960-02
2016-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