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苑
摘要:羈押是一種逮捕、拘留決定以后的,依附于拘留、逮捕的剝奪公民人身自由的當然狀態(tài)。由于羈押是剝奪公民人身自由的一種國家公權力的行使,而人身自由是人權的核心,所以羈押的必要性成為刑事訴訟人權保障的衡量標準。在我國建立羈押必要性審查制度,可以防止羈押對逮捕的過度依賴,對于羈押的過程可以單獨進行監(jiān)督,解決我國長期存在的不當羈押問題。同時還可以降低羈押所占比率,節(jié)約司法資源,切實保障犯罪嫌疑人及被告的合法權利,進一步落實我國人權保障原則。
關鍵詞:羈押;必要性;程序;司法價值
中圖分類號:D926.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8-0110-01
一、我國新《刑事訴訟法》增加了關于羈押必要性的審查規(guī)定
(一)《刑事訴訟法》修改前的空缺。
我國舊的刑訴法對于羈押的審查規(guī)定,一方面是逮捕執(zhí)行機關的自我審查,即在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逮捕,另一方面是檢察院對逮捕的批準。由于我國原來的《刑事訴訟法》沒有規(guī)定對于逮捕后羈押的必要性審查,因此,逮捕必然伴隨著羈押。在當時的司法實踐中,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后,只要逮捕的情形符合法定情形,犯罪嫌疑人的羈押狀態(tài)基本上就定型了;只有發(fā)現(xiàn)相關證據(jù)能否認之前的逮捕理由時,羈押才可能被解除。因此,羈押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
(二)《刑事訴訟法》修改后的規(guī)定。
逮捕后羈押的不確定性,會導致對人權的侵犯。因此,新《刑事訴訟法》第93條規(guī)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人民檢察院仍應當對羈押的必要性進行審查。對不需要繼續(xù)羈押的,應當建議予以釋放或者變更強制措施。有關機關應當在十日以內(nèi)將處理情況通知人民檢察院?!蓖ㄟ^法律明確了檢察機關進行羈押必要性審查的規(guī)定。在我國現(xiàn)行拘留、逮捕和羈押一體化的前提下,羈押的程序很大程度上依賴拘留、逮捕的程序,因此,二者一致的審查標準只會更大程度上深化我國的普遍羈押與超期羈押。
二、我國羈押必要性審查制度的構建
(一)檢察機關為羈押司法審查的主體。
首先,羈押的司法審查主體由檢察院向法院的轉(zhuǎn)變不是短期內(nèi)能實現(xiàn)的。在我國,拘留、逮捕決定以及羈押的發(fā)生都是由偵查機關內(nèi)部進行行政化審核,沒有一個中立的司法機關對羈押進行司法審查。我國的檢察機關是承擔著控訴職能的公訴機關,對于犯罪嫌疑人羈押的審查很難保證公正地作出決定。而法院具有獨立性、中立性以及權威性,由法院對羈押進行審查并作出裁決是中立的,對犯罪嫌疑人所受到公權力的侵犯具有一定的制約性。這是多數(shù)人認為我國應建立法院作為審查主體的羈押審查制度的原因。
其次,從整個刑事訴訟程序看,羈押是拘留、逮捕的自然延伸,那么羈押一般是從偵查階段延續(xù)到審判階段。偵查階段對羈押必要性審查時,偵查部門對案件的事實、證據(jù)等有較為全面的了解,偵查監(jiān)督部門對偵查階段的羈押審查具有一定的便利性。審查起訴階段對羈押必要性審查時,公訴部門具有程序上的便利性。但是,偵查部門,偵察監(jiān)督部門以及公訴部門等均因其追究犯罪的控訴職能而讓其單獨承擔羈押審查職能具有不合理性。監(jiān)所檢察部門對監(jiān)所羈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具有監(jiān)督職能,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訴訟過程中受到的公權力侵犯進行監(jiān)督。因此,我國最高人民檢察院規(guī)定由監(jiān)所檢察部門承擔審查羈押必要性的職能,是對《刑事訴訟法》檢察院羈押審查規(guī)定的進一步細化。
(二)審查程序的細化。
1.羈押必要性審查的啟動。
《規(guī)則》規(guī)定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辯護人是羈押審查的啟動主體。這種啟動方式應該是羈押審查主要的啟動方式。羈押對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影響很大,最了解、關心羈押必要性的人就是犯罪嫌疑人本人,所以由其本人提出羈押必要性審查是最現(xiàn)實可行的啟動方式。在實際操作中,犯罪嫌疑人可能人身自由受到限制,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辯護人也可以代為申請。
但是,我們認為,還應當增加審查機關,羈押必要性審查既是檢察機關履行的一項法律監(jiān)督職責,也是保障被羈押人合法權利的一種司法救濟機制。
2.審查方式和步驟。
《規(guī)則》規(guī)定審查可以書面審查,例如查閱有關案卷材料,審查有關人員提供的證明不需要繼續(xù)羈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材料;也可以當面審查,聽取有關辦案機關、辦案人員的意見,聽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辯護人,被害人及其訴訟代理人或者其他有關人員的意見,規(guī)定了從各個方面對犯罪嫌疑人的羈押必要性進行評估。這樣規(guī)定有利于檢察機關審查工作的展開。但是,應當將定期審查與隨時審查這兩種審查方式結合起來,這是《規(guī)則》欠缺之處。
三、建立審查標準——現(xiàn)階段完善我國羈押審查的方向
我國的司法實踐是逮捕羈押一體化,這就導致了我國的羈押審查標準一直與逮捕標準一致。修改后的刑訴法只是具體規(guī)定了逮捕的條件,對于羈押審查標準沒有具體明確規(guī)定。
首先,應該明確羈押審查標準不同于逮捕標準。因為羈押是在逮捕基礎上對犯罪嫌疑人的進一步控制,所以應該更加審慎對待羈押的條件。羈押除了要具備逮捕應有社會危險性、人身危險性、訴訟可控性外,還應該具備羈押必要性。
其次,羈押的審查應該在逮捕的條件基礎上以犯罪嫌疑人被羈押期間的表現(xiàn)作為評估因素。結合案件事實證據(jù)和法律政策適用變化,案件證據(jù)固定及訴訟進展情況,犯罪嫌疑人犯罪性質(zhì)、犯罪情節(jié)、主觀惡性、悔罪表現(xiàn)等情況,綜合評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無逃避偵查、起訴、審判的可能性,重新違法犯罪的可能性,影響訴訟的可能性,然后作出結論。
再次,應該明確羈押審查的證明標準應該是高于逮捕“有查證屬實的證據(jù)初步證明有犯罪事實”的證明標準,且低于刑事判決“案件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的證明標準。可以表述為,羈押審查的證明標準是“案件事實比較清楚、證據(jù)比較充分”。
參考文獻:
[1]陳光中,“刑事和解的理論基礎與司法適用”,載《人民檢察》,2006年第10期。
[2]龍宗智:“理性對待法律修改慎重使用新增權力——檢察機關如何應對刑訴法修改的思考”,載《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2年第3期。
[3]朗勝:《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釋義》,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