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斌
天氣轉(zhuǎn)冷,泡腳已受到越來越多的人青睞,若能長期堅持,不僅能夠保健養(yǎng)生,對于相關疾病的治療也能起到輔助作用。中醫(yī)專家提醒,泡腳講究方法,才能使效果更好地發(fā)揮。
熱水、藥物泡腳均可養(yǎng)生
泡腳可以選擇熱水泡腳和藥物泡腳兩種方式。普通的熱水泡腳,可以刺激足部各穴位,促進氣血運行、經(jīng)絡暢通,提高新陳代謝,具有保健作用。
而藥物泡腳則要選擇適當?shù)乃幬?,煎煮后兌入溫水泡腳。煎煮前,最好先用涼水浸泡藥物約30分鐘,以利于藥物的有效成分更好地溶解。用紗布包好藥物煎煮,先用大火把水燒開后再改用文火煎煮約30分鐘。一劑藥物可以煎煮2~3次。煎好的中藥倒入泡腳盆后,可利用中藥蒸汽熏腳約10分鐘?;加酗L濕病、怕冷、脾胃虛寒的人,可用具有溫通作用的中草藥,如干姜、桑枝。痛經(jīng)女性或腳干、皮膚干燥的人,可用活血化淤的中草藥,如白芍、益母草、當歸、艾葉等。
水溫、時間、水位都有講究
需要提醒的是,泡腳不是洗腳,真正的“泡腳”,水要足夠多,時間要足夠長。正確的泡腳方法應該是:水溫應熱而不燙,一般為40℃~43℃,若水溫太高,雙腳血管容易過度擴張,人體的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易引起心、腦、腎等器官供血不足,且容易破壞足部皮膚皮脂,使皮膚干燥。時間也并非越長越好,以20到30分鐘為宜,泡腳過程中人體血液循環(huán)加快,時間太長易增加心臟的負擔,體質(zhì)虛弱者還會因為腦部供血不足而頭暈。泡到身體發(fā)熱,后背微微出汗即可,切不可大汗淋漓,以防消耗正氣。
水位起碼到三陰交穴的位置方能有較好的效果,三陰交穴位于踝關節(jié)以上約四橫指處,此穴是婦科的主穴,也管男性泌尿生殖系統(tǒng)。如果水位能達到管腸胃的足三里穴(外膝眼下約三寸處)則效果更好。緩解手腳冰涼的問題,可在泡腳的同時將雙手搓熱,然后捂住腰部的腎區(qū),重復該動作,有助于“引火歸元”。泡腳后趁著雙腳發(fā)熱揉揉腳底,可以找足部的壓痛點進行按揉,長期堅持對于神經(jīng)衰弱引起的頭暈、失眠、多夢等癥狀有較好的療效。
有些人不宜泡腳
泡腳并非人人適合,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或者足部有炎癥、皮膚病、外傷或皮膚燙傷者均不適合泡腳。糖尿病患者容易并發(fā)周圍神經(jīng)病變,由于末梢神經(jīng)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溫度,泡腳時如果溫度過高很容易被燙傷。小孩不宜泡腳,足弓是兒童時期開始形成,如果常用熱水泡腳,會導致足底韌帶變形、松弛,不利于足弓發(fā)育。
另外,泡腳要選擇合適的時間,飯后半小時內(nèi)不宜泡腳,若飯后用熱水泡腳,本該流向消化系統(tǒng)的血液轉(zhuǎn)而流向下肢,會影響消化功能,故應在飯后1小時后再泡腳。泡腳有活血的作用,女性經(jīng)期不宜泡腳,以免月經(jīng)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