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長法,周 穎
(西南大學 教育學部,重慶 北碚 400715)
?
20世紀20年代柏克赫斯特的訪華
謝長法,周 穎
(西南大學 教育學部,重慶 北碚 400715)
海倫·柏克赫斯特(Helen Parkhurst)是20 世紀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創(chuàng)始了道爾頓制(The Dalton Plan)。1925年夏,柏克赫斯特應中華教育改進社之請來華講授道爾頓制、與中國教育界人士交流教育問題,這是近代中美教育交流中極為重要的一筆。本文主要考察柏克赫斯特此次來華的始末及她在各地的演講、交流活動,分析其訪華產(chǎn)生的反響,旨在對柏克赫斯特的訪華作一較為全面的探討。
柏克赫斯特;道爾頓制;訪華;教育
海倫·柏克赫斯特(Helen Parkhurst,1887—1973)是20世紀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創(chuàng)始了道爾頓制。道爾頓制自1921年傳入中國,不久就出現(xiàn)了學習、施行道爾頓制的熱潮。1925年7月,應中華教育改進社之請,柏克赫斯特開啟為期一個半月的訪華之旅。她走遍了當時中國主要的城市,在各學校、機關發(fā)表演講、參與討論會,為各地教育界人士講解道爾頓制的原理,并解答實施過程中的各類問題。本文擬通過對柏克赫斯特訪華始末及演講、交流活動等作一較全面的探討,并力求客觀評價其歷史作用。
在五四運動前夕,新文化運動在中國的思想文化界引發(fā)了深刻的變革。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與科學兩面旗幟,促使廣大知識分子打破封建桎梏、進一步解放了思想[1]113-121。此后,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和“自動主義”“自律輔導主義”等理念傳入中國,在教育界引發(fā)巨變。一大批從西方尤其是從美國歸國的知識分子身體力行地投身于新教育的建設,他們還利用自身在中國教育界舉足輕重的地位以及對美國教育界諳熟的優(yōu)勢積極開展中美教育交流活動,邀請當時享譽世界的進步教育家來華訪問講學。如,1921年9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師范學院院長孟祿應實際教育調查社之請來到中國開展教育調查;1922年夏,美國教育測驗專家麥柯爾應中華教育改進社之請來中國幫助開展心理與教育測驗活動[2]60-61……這其中,1925年7月中旬至8月底,美國教育家、道爾頓制的創(chuàng)始者柏克赫斯特應中華教育改進社之請來華講授道爾頓制。柏克赫斯特的到來,為中國沉寂的道爾頓制試驗帶來了生機,鼓舞著中國廣大秉持“教育救國”理念的知識分子。
1904年,身為教師的柏克赫斯特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弊端,由此她便開始改革班級授課制。1904年至1920年間,柏克赫斯特不斷完善、實踐她的理論,并在美國道爾頓中學實驗成功,道爾頓制因此得名。道爾頓制受蒙臺梭利自由主義教育思想及杜威學校社會化的實用主義思想的影響,將學校作為社會的實驗室,讓每個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度和方法更多地負責,培養(yǎng)學生自主意識和獨立工作的能力。隨后,道爾頓制在美國多地多校實驗并取得成功,并在世界范圍內傳播開來[3]8-26。
1921年,道爾頓制傳入中國,受到了舒新城、廖世承、余家菊等教育界人士的熱捧。許多中小學,諸如奉天第一師范附屬小學、江蘇第四師范附屬小學、東南大學附屬中學等,爭相試行道爾頓制。但中國的道爾頓制試驗存在諸多問題,為使道爾頓制在中國取得更大成就,中國教育界人士決定邀請柏克赫斯特來華指導試驗。
1923年12月,由于“省城(奉天)及外縣公私學校采納而試行之者有十數(shù)校之多。但因教師早無相當?shù)挠柧毰c經(jīng)驗,設備與書籍之不完備,及言語上之困難,初步推行,迷亂與錯誤地方,為在所難免”[4],曾任奉天視學的王卓然與奉天教育廳接洽邀請柏克赫斯特訪華,柏克赫斯特欣然答應結束日本之行后到中國東北調查、指導道爾頓制試驗。1924年4月,由于“在日本不及一月,但講演五十次,歷地四十九處”[5]5-6,柏克赫斯特疲憊不堪,到達奉天不久后便折返美國。
柏克赫斯特返美后,舒新城曾與其通信兩次。舒新城給她寄去譯稿《道爾頓制在中國》并介紹中國研究、實施道爾頓制的概況[6]。1924年夏,東南大學校長郭秉文寫信力邀柏克赫斯特來華。同年12月,王卓然再次拜訪柏克赫斯特,表明希望其訪華的心愿。1925年3月,中華教育改進社總干事陶行知向柏克赫斯特發(fā)送了正式邀請函[7]。1925年5月,柏克赫斯特定于1925年7、8兩月來華。
得知柏克赫斯特訪華消息后,中華教育改進社總干事陶行知與江蘇省教育會會長袁希濤、副會長黃炎培聯(lián)合東南大學行政委員會便著手籌備費用,制定柏氏來華游歷行程單,分函各處準備接待,組織道爾頓制討論會編制《柏氏與道爾頓制》一書,并請發(fā)免票及請翻譯等[8],為迎接柏克赫斯特做足準備。
1925年7月14日,柏克赫斯特抵達上海[9]。來華后,她分地講演、討論約一個半月。柏克赫斯特風塵仆仆,足跡遍及北京、南京、上海、太原、漢口、杭州等8省13市。除發(fā)表演講及參與討論會,她還積極參與其他活動,如:1925年8月5日在北京與國家最高行政長官、時任中華民國臨時執(zhí)政的段祺瑞會晤[10],1925年8月17日參加中華教育改進社第四次年會等[11]。本文側重敘述柏克赫斯特在華的學術交流活動,分析其對中國施行道爾頓制的推動作用及對中國近代教育的影響。
(一)演講的主要內容
柏克赫斯特在各地的演講都很受歡迎,聽講者眾多。她的英文演說經(jīng)高仁山等人口譯、記錄,隨即發(fā)表在各種報刊上。其中《申報》《教育雜志》《中華教育界》等刊載較多(見表1)。
表1 柏克赫斯特在華演講一覽表
柏克赫斯特的演講內容包括講解道爾頓制的原理及實施、針對當時中國的教育實際提出相關建議等。主要有以下內容:
1.對于道爾頓制的原理的闡述
柏克赫斯特將道爾頓制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對比,強調道爾頓制在師生關系、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化等方面的突破[17]53-132。她指出,自由、互相節(jié)制的團體生活、功課時間的預算是道爾頓制的核心,充分理解并運用這三大原理是實施好道爾頓制的關鍵。實施道爾頓制必須要使學生在自由的狀態(tài)下,融入團體中,對自己的學習時間和功課量做出規(guī)劃,主動學習[18]。
2.中國傳統(tǒng)教學方法應當怎樣改進
柏克赫斯特指出,中國自古即是文化昌盛之國,近年來也日趨維新,所以眼下更應把中國的文化放在新環(huán)境之中,應用新方法以創(chuàng)造新的生機。傳統(tǒng)教學方法與新教學方法不是相互對立的,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廣大教育工作者應當在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基礎上汲取有用部分來發(fā)展新教學方法,二者是相輔相成的[17]53-132。
3.中國教育該如何發(fā)展
柏克赫斯特蒞臨上海時曾感慨,每一個國家都有她的特點,中國就有著她獨特的美麗與底蘊,就如中國人適合穿中山裝,那么就應當堅持自身傳統(tǒng)并善于用之。中國發(fā)展教育事業(yè)除了要堅持自身的文化傳統(tǒng),還應博采各國之長。如,中國有很長的歷史,有著豐富的哲學成就,而美國則歷史較短,但其科學卻非常發(fā)達。若能夠將中國的哲學成就與美國的科學精神融會貫通,則一定可以創(chuàng)出一種新方法[9]。
(二)討論會的主要內容
在華期間,柏克赫斯特參與了數(shù)十場討論會。她對人們提出的關于道爾頓制實施過程中的問題悉數(shù)作答,并就當時中國與世界的局勢提出獨到的見解。表2是對各大討論會進行的總結:
表2 柏克赫斯特在華參加討論會一覽表
這些討論會討論的主要問題有:
1.教育與世界和平
1925年8月6日,在歐美同學會的討論會上,柏克赫斯特解答高仁山對于“教育與世界和平”的疑問。她認為,國與國之間因相互隔絕而出現(xiàn)紛亂,如果他們相互影響,彼此就能從中獲益并相互依賴,并避免很多紛擾。為使各國在紛亂中相互影響,除了要通過教育加強聯(lián)系,也應當在歷史、政治、經(jīng)濟等多方面進行聯(lián)系、合作。加強了解與聯(lián)系可以消除誤解、增進信任,且國與國的利益聯(lián)系更緊密之后,爭端也會減少。
2.解答關于道爾頓制三大原理的疑問
中國人對道爾頓制的原理存在許多疑問,如:功課指定是否違背自由原理、學生個體的差異是否影響團體生活、實際學習過程是否與時間預算原理存在矛盾等。柏克赫斯特深知產(chǎn)生此類問題的原因是對道爾頓制的理解不夠深入,因此她在每次討論會上都不厭其煩地跟各地教育界人士講解道爾頓制的原理,細致回答每個問題。通過這種直接交流,人們消除了對道爾頓制的疑慮、加深了對道爾頓制的理解,從而極大提升了他們實施道爾頓制的熱情。
3.解答道爾頓制實際實施過程中的問題
在實施道爾頓制的過程中,中國教育界人士在實際操作中也遇到諸多問題。如:道爾頓制學校經(jīng)費的獲取、個別差生問題的解決、學生作弊的對策等。柏克赫斯特根據(jù)自己多年從事道爾頓制教學的經(jīng)驗為中國廣大教育界人士解答實施道爾頓制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并提供了很多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17]133-180。
(一)反響
1.柏克赫斯特在華期間的反響
柏克赫斯特在華期間,《申報》《益世報》《順天時報》《教育雜志》等都以極大的篇幅報道了柏克赫斯特在華的活動及行蹤。如:1925年7月15日《申報》刊登的《柏克赫司特女士昨日到滬》;1925年8月4日《順天時報》刊登的《柏女士昨在教部演講之盛況》;1925年8月10日《益世報》刊登的《已來津之柏女士》等。各大報刊對柏克赫斯特行蹤、演講及討論會的及時報道使國人對柏克赫斯特的熟悉度漸次提高,其在華期間的活動也引起人們的極大關注。
道爾頓制深受杜威學校社會化思想的影響,而杜威實用主義教育思想在中國的教育理論和實踐中曾產(chǎn)生廣泛影響,這在一定程度上為柏克赫斯特在中國的受歡迎奠定了理論基礎、群眾基礎。20世紀20年代初,中國人的反帝愛國熱情高漲,各種救國思潮爭相涌現(xiàn)。人們對柏克赫斯特的熱烈歡迎也寄托著中國人對教育救國的無限希望[19]209-214。
2.柏克赫斯特訪華后的影響
繼1924年道爾頓制在中國陷入沉寂后,1925年柏克赫斯特的訪華掀起了新一輪推崇道爾頓制的熱潮。柏克赫斯特對道爾頓制原理的講解及對實施方法的指正,提升了實施道爾頓制的學校的辦學質量。全國各地道爾頓制學校不斷興起,學??偭可弦灿兴黾印袑W校達33所,小學校達43所。另外,柏克赫斯特的訪華再度點燃了學者們參與研究道爾頓制熱情。各種介紹、討論道爾頓制的著述、文章不斷出版、發(fā)表,如:1926年8月1日《申報》發(fā)表的《華東中學采用道爾頓制》;1927年中華教育改進社編纂的《柏克赫司特女士與道爾頓制》;1927年《新教育評論》第3卷14期《道爾頓制下的史地教學法》等。
20世紀20年代,在外有列強入侵、內有軍閥割據(jù)的情況下,“教育救國”在各種救國方案和思潮匯聚的彼時已成為全國各界愛國人士的一大信念。道爾頓制作為一種新興的教育方法,打破班級教育制并沖擊傳統(tǒng)教育,以全新的方式培養(yǎng)人才,無疑為中國廣大知識分子實施教育救國指出一條新道路[19]209-214。
(二)評價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教育的近代化開始起步?!把髣战逃碧岢鲗W,使原本堅實的傳統(tǒng)教育有了裂縫,維新變法與資產(chǎn)階級革命進一步?jīng)_擊傳統(tǒng)教育,加速了傳統(tǒng)教育的瓦解。此后,新文化運動促使當時的教育觀念產(chǎn)生根本性變革,中國的傳統(tǒng)教育不斷受到批判,西方新的教學法和班級組織形式被引進來。1921年,道爾頓制傳入中國,這無疑為迷惘彷徨中的人們提供了一種新思路、新方法。經(jīng)由“試行道爾頓制的先鋒和主將”——舒新城的倡行、教育著述和報刊對道爾頓制的傳播、教育團體對道爾頓制的推廣,中國很快出現(xiàn)了施行道爾頓制的高潮[7]。由于對道爾頓制精髓缺乏深入理解,加之教師經(jīng)驗不足、設施不完備、時局動蕩等因素,道爾頓制的施行遇到了重重困難,人們倡行道爾頓制的熱情漸漸退卻,中國的道爾頓制試驗在1924年逐步走向沉寂。直到1925年,柏克赫斯特的訪華為沉寂中的道爾頓制試驗帶來生機,也給了廣大知識分子許多啟發(fā)。微觀層面,柏克赫斯特的演講及討論會的內容都極為豐富,包括:道爾頓制的原理、道爾頓制在哲學及心理學上的根據(jù)、道爾頓制在實際實施過程中應注意的事項、道爾頓制表格的使用、對全國各地道爾頓制研究會匯編的問題作答;宏觀層面,柏克赫斯特的訪華使得中國教育界的眼界一新,包括:宣傳美國實驗教育理念;宣傳道爾頓制;宣傳科學、民主和進步,倡導教育創(chuàng)新;宣傳了西方的教育心理學成果,并結合相關理論予以應用性的建議,以世界的眼光對中國教育發(fā)展提出建議等。因此,柏克赫斯特的訪華不僅推動了當時中國道爾頓制的研究和實施,她與中國知識分子的交流與互動更對中國的教育和文化事業(yè)發(fā)展起了積極作用,是近代中美文化教育交流史上十分重要的一頁。
道爾頓制在教學過程中能夠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兒童的自我教育能力,但仍存在弊端:第一,道爾頓制強調學習過程應從兒童的需要和自愿出發(fā),這使得學生過于放任自由,出現(xiàn)為完成學習計劃抄襲、偷懶等現(xiàn)象;第二,道爾頓制學校要求教師為每個學生每日指定功課,由于學生層次不一與教師工作量的加大,長此以往,學生與老師都不堪重負;第三,道爾頓制注重習得知識的總量而非各學科均衡的學習,完全打破學科界限,不利于學生形成完整、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第四,道爾頓制采用自習室制而缺乏課堂集中講解,學生只能在自學中摸索、獲得直接經(jīng)驗,而無法以更省時省力的方式獲得間接經(jīng)驗等[20]168-188。
此外,在中國施行道爾頓制存在重重阻力。第一,傳統(tǒng)教育觀念在當時人們的腦中根深蒂固,因此他們還很難真正接受或適應新的教學方法。盲目趨新只會使學習停留于表面,而不在觀念上做根本轉變,中國的教育只能是徒具形式,更談不上教育救國。第二,當時中國經(jīng)濟基礎落后,缺少推行道爾頓制的經(jīng)濟條件,比如:沒有供學生自習的特殊的作業(yè)室,沒有供學生自由支配的各種實驗儀器和圖書、沒有合格的師資等,這些硬件的缺失使道爾頓制的施行舉步維艱,以致最后道爾頓制走向消亡[21]92。
由于種種限制,道爾頓制在中國并沒有取得預想的成績,也沒能把中國教育帶上康莊大道。柏克赫斯特返美后,人們逐漸走出狂熱,開始對道爾頓制進行理性分析與批判。至20世紀30年代,中國已經(jīng)沒有了施行道爾頓制的學校。即便如此,道爾頓制在中國也并不是無跡可尋。20世紀晚期,中國與美國的道爾頓學校開始了各種形式的交流活動。雖然中國的道爾頓學校已不復存在,但道爾頓制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謀求學生個性發(fā)展等精神仍存在于當代中國的教育實踐與新課程改革中[7]。
[1] 杜成憲.新文化運動與現(xiàn)代中國教育觀念的變革[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0,1(4).
[2] 謝長法.借鑒與融合 留美學生抗戰(zhàn)前教育活動研究[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2001.
[3] 舒新城.道爾頓制概觀[M].上海:中華書局,1930.
[4] 王卓然.道爾頓制創(chuàng)始者柏克哈斯特女士來華記[N].北京師大周刊,1925-04-27(6).
[5] 柏克赫司特女士來華之消息[J].教育雜志,1925,17(5).
[6] 舒新城.致柏克赫司特女士的一封信[N].晨報副刊,1925-08-03(1).
[7] 余丹.道爾頓制在中國[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1.
[8] 柏女士來華之經(jīng)過[N].益世報,1925-07-17(7).
[9] 昨日歡迎柏克赫司特女士之盛況[N].申報,1925-07-16(9).
[10] 美國紐約道爾頓學校檔案館(The Archive of the Dalton School in New York City)檔案資料Letter to Dr. Lin Yutang from Nancy Nix re HPs itinerary of her trip through China(1942-06-16).
[11] 太原電:中華教育改進社,定十七日上午九時在山西大學禮堂行第四屆年會開幕禮,柏女士約十七到會,住山西飯店[N].申報,1925-08-18(9).
[12] 鄂教育界歡迎柏女士之盛況[N].申報,1925-08-03(9).
[13] 柏女士在京公開講演[N].申報,1925-08-8(9).
[14] 已來津之柏女士[N].益世報,1925-08-10(7).
[15] 柏克赫斯特女士已抵濟南[N].申報,1925-08-13(9).
[16] 教育改進社年會之第二日[N].申報,1925-08-19(9).
[17] 許興凱.柏女士講演討論集[M].北京:晨報社出版部,1925.
[18] 柏克赫司特女士在杭演講[N].申報,1925-07-18(9).
[19] 王炳照,田正平.中國教育思想通史:第6卷[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
[20] 廖世承.東大附中道爾頓制實驗報告[M].上海:商務印書館,1925.
[21] 崔運武.舒新城教育思想研究[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4.
[責任編輯:何宏儉]
Parkhurst’s Chinese Journey in 1920s
XIE Chang-fa,ZHOU Ying
(Faculty of Education,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Helen Parkhurst is one of the greatest American educationists in the 20th century,and she is the initiator of the Dalton Plan. In the summer of 1925,Parkhurst visited China for lecturing the Dalton Plan and communicating educational problems with Chinese educators at the invitation of Chinese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Education,which is quite important in the process of Sino-American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investigating the whole story of Parkhurst’s Chinese journey,her lectures and seminars on the Dalton Plan in China. Simultaneously,this paper analyses the repercussion of her journey aiming to explore it comprehensively.
Parkhurst; The Dalton plan; Visiting China; Education
2016-04-21
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SWU1609234)。
謝長法(1965-),男,河南新鄉(xiāng)人,西南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周穎(1990-),女,安徽馬鞍山人,西南大學教育學部碩士研究生。
G40
A
1001-6201(2016)06-0230-05
[DOI]10.16164/j.cnki.22-1062/c.2016.06.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