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局里低頭獨(dú)步地回來,關(guān)上門,摘下帽子,便坐在書桌旁邊,隨手拿起一本書來,無意識地看著,偶然覺得疲倦了,也站起來在屋里走了幾轉(zhuǎn),或是拉開簾幕望了一望,但不多一會兒,便又閉上了。
程姥姥總算是他另眼看待的一個人。她端進(jìn)飯去,有時便站在一邊,絮絮叨叨地和他說話,也問他為何這樣孤零。她問上幾十句,何彬偶然答應(yīng)幾句說:“世界是虛空的,人生是無意識的;人和人,和宇宙,和萬物的聚合,都不過如同演劇一般,上了臺是父子母女,親密得了不得,下了臺,摘了假面具,便各自散了,哭一場也是這么一回事,笑一場也是這么一回事,與其互相牽連不如互相遺棄,而且尼采說得好‘愛和憐憫都是惡……”程姥姥聽得雖然不很明白,卻也懂得一半,便笑道:“要這樣,活在世上有什么意思?死了,滅了,豈不更好,何必穿衣吃飯?”他微笑道:“這樣,豈不又太把自己和世界都看重了。不如行云流水似的,隨他去就完了。”程姥姥還要往下說話,看見何彬面色冷然,低著頭只管吃飯,也便不敢言語。
這一夜他忽然醒了。聽得對面樓下凄慘的呻吟著,這痛苦的聲音,斷斷續(xù)續(xù)的,在這沉寂的黑夜里只管顫動。他雖然毫不動心,卻也攪得他一夜睡不著。月光如水,從窗紗外瀉將進(jìn)來,他想起了許多幼年的事情——慈愛的母親,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花……他的腦子累極了,極力的想摒絕這些思想,無奈這些事只管奔湊了來,直到天明,他才微微地合一合眼。 (節(jié)選自《超人》,有刪改)
【賞析】
作品主人公何彬本是個冷心腸的人,信奉尼采的“愛和憐憫都是惡”的哲學(xué)。他對周圍的一切都表現(xiàn)得漠不關(guān)心,好像世界上就只有他一人似的,終日苦悶、彷徨,可后來在祿兒的感染下,他感受到了母愛,從而喚起了他對生活的激情,終于懂得:“世界上的母親和母親都是好朋友,世界上的兒子和兒子也都是好朋友,都是互相牽連的,不是互相遺棄的?!蓖ㄟ^對何彬思想轉(zhuǎn)變的描繪,使我們看到了作者對母愛的極力謳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