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聞紀之
?
少來些自說自話
◆聞紀之
“自說自話”,在江浙方言中,通常指的不是“自言自語”“自我思索”之類正常范疇,而是一種反常,一種需要譏刺的狀態(tài)。它“刺”的是某些人所主張的意見、建議,自以為是,其實卻違反了普遍規(guī)則,站不住腳、出了洋相。
閑來無事,常讀一些社會新聞,一邊讀,一邊腦海中有時會閃現(xiàn)出這個詞組。
譬如,在華南一小村,夏收后的一個夜晚,一名慣偷竄到居民家盜竊財物。主人劉大伯發(fā)現(xiàn)后即喊“抓賊”,雙方發(fā)生搏斗。大伯很快和聞訊趕來的兒子及兩位鄰居一起,七手八腳把慣偷打趴在地。他們?nèi)杂X不解氣,又用尖刀朝小偷身上亂捅,致使其當場死亡。縣公安局接報后,覺得這起“為民除害”的事件已觸犯了刑法,而依照法律途徑拘押了一干涉案者。一些群眾卻紛紛責問辦案的刑警:劉大伯他們正當防衛(wèi)、見義勇為、為民除害,理應受到大力表彰才對,為何“把英雄劃為罪犯”?
警方耐心向“打抱不平”的居民解釋了與此案有關(guān)的法律知識:正當防衛(wèi),本來很好呀,這是法律賦予公民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的一種權(quán)利,目的是及時制止不法侵害。這種權(quán)利正確行使,則理該保護;行使不當,則危害社會,甚至淪為犯罪哩。此案中,那名小偷既然已經(jīng)被打趴下,失去反抗能力了,見義勇為者就應該將其扭送到公安機關(guān)或打110報警,而不該再用尖刀朝小偷身上亂戳。行為人明知用尖刀戳人體會損害他人身體健康或造成他人生命危害,但他們?nèi)晕赐V箤π⊥档娜松砬趾Γ灾潞笳弑患獾洞讨蟹尾亢螽攬鏊劳?。這種故意損害他人身體健康的行為就是《刑法》規(guī)定的故意傷害(致死)罪。
不分青紅皂白,不劃清界限,將犯罪行為誤作“英雄行為”,這還不叫作“自說自話”嗎?咎由自取,也就勢所必至。遺憾的是,像這類法律誤區(qū)還比比皆是,不一而足;有些甚至已經(jīng)形諸文字,訂成規(guī)章。
報載,有一家私營企業(yè)的《工廠規(guī)章》中寫了如此一條:“本企業(yè)草創(chuàng)期間,若發(fā)生工傷事故概由員工自理?!笔獠恢獰o視職工的安全、健康權(quán)益,本身就是違反法律的。從而,它只能是一種“自說自話”。
至于農(nóng)村,此類莫名其妙、自說自話的“村規(guī)民約”,從媒體上看到的就更其繁多。甲村有“家無媳婦可外購一名,準予落戶”的條規(guī)。然而,知否知否?你村里“光棍”現(xiàn)象再嚴重,也絕不允許如此“外購”呀。否則,豈不是替人口販子銷贓嗎?乙村則有“凡嫁進本村的姑娘必須具有初中文化”這一條。這當然也是自說自話——須知,《婚姻法》的根本原則就是男女婚姻自由,別說初中沒畢業(yè),就是文盲姑娘也有婚嫁的自由,怎么能歧視人家,將她打入“不可接觸者”“賤民”之列呢?
……
普及法律的工作,看來必須堅持不懈。隔幾年來個突擊,大家背誦一番,考那么一回,當然是有效的。然而,更要緊的是,使之經(jīng)?;?、常規(guī)化,社會各方多多組織各類實用有效而生動活潑的學法活動,從而使法律真正成為每個人日常行動的指南。惟此,我們才能杜絕“自說自話”,避免廉價的后悔。
發(fā)稿編輯/浦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