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一帶一路”:問題與應對

      2016-11-26 23:57:10
      社會觀察 2016年1期
      關鍵詞:外交一帶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問題與應對

      【編者按】剛剛過去的一年是中國“一帶一路”的推進實施年。那么,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面臨哪些挑戰(zhàn)?要化挑戰(zhàn)為機遇,我們應該做些什么?為此,本刊特別策劃了“‘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問題及應對”專題研討會。與會學者分別從“一帶一路”的政治風險、“一帶一路”與外交創(chuàng)新、“一帶一路”與國際秩序變動以及“一帶一路”之文化考量等4個角度,對“一帶一路”推進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zhàn)進行了分析,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F采擷部分專家觀點,以饗讀者。

      “一帶一路”的政治風險

      郝宇青:“一帶一路”對國內政治生活的潛在風險

      “一帶一路”作為國家的一項重要戰(zhàn)略,是在我國改革開放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qū)、經濟發(fā)展進入新常態(tài)的宏觀背景下提出的。其目的和意義不僅在于拓展了我國外交的新空間,更在于為經濟發(fā)展開辟了新天地。當然,任何一項戰(zhàn)略的實施,都需要對其可能產生的有利和不利的方面做出評估,這樣才能使有利因素最大化,并規(guī)避不利因素所可能產生的風險,進而使其產生最大的效應。

      在這里,我僅就“一帶一路”戰(zhàn)略對國內政治生活可能產生的三種風險談談自己的看法。

      具體來說:第一,有可能強化國內民眾與西方價值觀念的對立情緒。對于民眾來說,很有可能把“一帶一路”戰(zhàn)略和美國主導的TPP對立起來,認為TPP就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政治上的包圍和經濟上的圍攻,是美國對其國際政治霸權地位受到中國挑戰(zhàn)而采取的政治經濟的遏制策略。在這種認識的影響下,有可能強化國內民眾與西方價值觀念的對立,強化民間二元對立的思維,即凡是西方的都是錯的、不好的、針對中國的。而這樣的思維方式在中國是很有市場的。如果這樣一種思維方式占據上風,是不利于中國融入世界的。

      第二,有可能弱化中國企業(yè)轉型升級的動力,并由此而影響到“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的實現。十八屆五中全會決議指出:“在國際發(fā)展競爭日趨激烈和我國發(fā)展動力轉換的形勢下,必須把發(fā)展基點放在創(chuàng)新上?!边@對于企業(yè)來說,自然要成為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先行者。然而,“一帶一路”戰(zhàn)略可能為中國的過剩、低端產能轉移到外部,提供了有利條件,反過來不利于中國企業(yè)的創(chuàng)新升級,不利于應對經濟新常態(tài),進而影響到社會和諧與政治穩(wěn)定。

      第三,有可能弱化體制改革的主動性與自我完善的動力。如果把“一帶一路”戰(zhàn)略看作是針對TPP的反遏制策略,那么,在這種觀念引導下,很有可能會形成“中國中心論”的觀念,有可能會認為中國已經是可以和美國叫板的政治大國,有可能會認為中國的發(fā)展道路是完美的,因而有可能會固化中國既定的體制機制,固化舊有的社會政治結構。這樣,就會弱化甚至失去體制改革的主動性與自我完善的動力。

      (作者系華東師范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高民政:管控好“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政治軍事風險

      關于推進“一帶一路”是否會引發(fā)國內的政治風險問題,從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的角度考慮,是必須給予充分關注和重點研究的重要課題。例如,對外推進“一帶一路”的過程中會不會引起國內民怨?據估計,中國實際上還有將近1億的貧困人口,在國內還有許多的貧困人口問題要解決的情況下,有人就認為中國在推進“一帶一路”過程中是在國外大把撒錢。確實,中國在推進“一帶一路”過程中要有大量資金投入,也不排除由于免除最貧窮國家債務以及援助發(fā)展中友好國家而在經濟上付出了很多。但是,從全局看,這不僅是中國作為一個發(fā)展中大國應盡的國際責任和義務,而且就經濟而言,收獲肯定會有,或許只是短期收獲還是長期收獲的問題。如果算上政治賬,我們顯示了一個負責任的文明的發(fā)展中社會主義大國形象,種下了中國人民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人民的友誼的種子,為中國乃至世界創(chuàng)造了和平發(fā)展的機遇和條件,實際上就成了“花小錢干大事”。但是,包括很多所謂的經濟學家在內的國內民眾未必能深刻認識到這一點。因此,我們的研究和宣傳要對此予以重點關注。不僅在對外宣傳中要消除他國的疑慮,在對內宣傳中也要做深入細致的工作,消除國內民眾的擔憂。因為如果做不好這項工作,就有可能成為產生國內政治風險中的重要來源。

      此外,在推進“一帶一路”過程中還要注意防范軍事風險。人們比較擔憂的是,隨著“一帶一路”的不斷推進,中國海外企業(yè)逐步增多,中國居民對外交往范圍不斷擴大,中國人員和中國企業(yè)遍及“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地區(qū)也必然成為“新常態(tài)”,這伴隨的不僅僅是經濟收益的增加,也可能會隨之帶來很多經濟利益上的矛盾與糾紛。特別是需要注意到,當前恐怖主義活動猖獗,“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qū)也毫無例外會受到國際恐怖主義勢力的滲透和影響,在經濟、法律、外交和政治手段都失效的情況下,能不能通過合法的軍事力量和手段將中國海外企業(yè)和中國公民乃至國家利益維護好,值得有關方面深思。我們正在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特別是還在不斷地裁軍,一旦國外遇到類似情況,必然會帶來巨大的軍事壓力。因此,如何防范軍事風險也是必須要充分給予考慮的重要方面,需要加強研究,盡早提出應對之策。

      (作者系南京政治學院軍事政治學研究中心教授)

      陳宗權:提升“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中國國家形象

      “一帶一路”可能給國家形象帶來負面影響:第一,“一帶一路”可能成為美國等國攻擊中國、破壞中國形象的正面靶心。美國近些年在亞太動作頻頻,無一不是為了“嚇阻”中國在地區(qū)的崛起。美國從一開始、打心眼里就對“一帶一路”疑慮重重。美國總統奧巴馬曾言中國提出“一帶一路”是“試圖在世界經濟增速最快的地區(qū)書寫規(guī)則”,美國等國對中國“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歪曲解讀,對中國的形象塑造非常不利。第二,“一帶一路”可能引起相關國家對中國意圖的疑慮,影響它們對中國形象的認知?!耙粠б宦贰痹妇白蕴岢鲆詠?,雖然叫好聲不斷,但一些負面評價夾雜其中,比如有人稱“一帶一路”為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中國版的“再平衡”戰(zhàn)略或是新懷柔政策,加重了一些國家對中國意圖的疑慮,對中國形象的破壞不可小覷。第三,“一帶一路”的實施可能會引起部分國人的質疑,這對內部的國家(政府)形象塑造形成挑戰(zhàn)。“一帶一路”雖然利國利民,卻仍然被一些過激、無知言論混淆視聽,導致部分公眾對國家(政府)形象的認知產生偏差,從而對國家形象塑造形成挑戰(zhàn)。

      如何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提升國家形象?第一,多部門協同聯動機制下可考慮設置“公共關系辦公室”或類似機構,專門規(guī)劃總體形象、協調形象分異、處理形象危機事件等。第二,積極開展“絲路外交”,將其平衡置于“大國外交”架構中?!敖z路外交”要充分考慮外交關系的平衡問題,特別要注意“絲路外交”與其它外交的平衡問題;要以真誠、開放的態(tài)度處理好與美國及歐洲大國的關系,減少它們對“一帶一路”的疑慮,增進互信,增強合作。第三,在具體形象塑造方式上,要注重形象主體的“他塑”過程,在研究和了解形象主體性生成規(guī)律基礎上,有針對性地設計形象塑造方式。可以根據國家及其民眾情況的不同,分層次、劃類別、有針對性實施形象塑造策略。第四,在輿論塑造與傳播方面,可以以軟化硬,更多以柔性話語提升中國國家形象??梢钥紤]多運用謙誠、情感共通的話語表達中國意圖,多編制、敘述細致入微的“中國故事”傳達正面能量,多以耐心、真誠、開放的姿態(tài)應對各類歪曲輿論和負面報道。第五,要注重國內的民間輿論場,用接地氣的柔化語言表述風格引導民間輿論。要善于疏導民間不理智的怨氣、戾氣,以軟化硬、以柔克剛,從而逐漸消除公眾對“一帶一路”的認知偏見,改善他們心目中的國家(政府)形象。

      (作者系西南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一帶一路”與外交創(chuàng)新

      葉淑蘭: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需要哪些外交創(chuàng)新?

      “一帶一路”體現實踐先導的創(chuàng)新精神,會催生外交思維、理論以及體制創(chuàng)新的需求。

      第一,“一帶一路”需要外交思維創(chuàng)新。(1)強國思維創(chuàng)新。強國思維不是天朝帝國思維,也不是美國霸權思維,而是一種不回避問題,變被動為主動,并具有良好自我反思精神的思維方式。(2)包容性思維創(chuàng)新。我們具備很強的“共同”思維,如強調共享、共擔及其命運共同體等?,F在,中國作為“一帶一路”的倡導者和主導者,要走得更前,具有對不同文化、宗教和價值觀的包容性思維。(3)實證思維創(chuàng)新?!耙粠б宦贰鄙婕氨姸鄧液腿丝?,需要進行國別分析與實地調研,來建立風險評估和預警體系。

      第二,“一帶一路”需要外交理論創(chuàng)新?!耙粠б宦贰苯ㄔO要考慮更好地傳遞中國理念,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1)和平發(fā)展理論創(chuàng)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義利觀、親誠惠容等理念,有較強的情感色彩。西方在談論中國崛起時比較習慣使用權力、利益視角。我們可以從心理、集體潛意識層面加強和平發(fā)展理論的創(chuàng)新研究。(2)新型區(qū)域合作理論創(chuàng)新。中國倡導的區(qū)域合作不同于西方封閉的、排他的區(qū)域合作,而是開放的、兼容的區(qū)域合作。(3)創(chuàng)造性介入理論創(chuàng)新?!耙粠б宦贰鄙婕昂芏鄧?,當地政局穩(wěn)定是我們需要面對的問題,中國如何在不干涉內政基礎上介入和處理沖突,這需要理論創(chuàng)新。

      第三,“一帶一路”需要外交機制創(chuàng)新?!耙粠б宦贰睂瓤赡苄纬伞暗贡啤睓C制,催生國內經濟和政治體制的改革,對外在某種程度上會影響國際規(guī)則的制定,對世界秩序的重塑產生影響。這需要有決策、協調和預警機制的創(chuàng)新。

      (作者系華東師范大學政治系國際政治教研室副教授)

      汪偉民:“一帶一路”對中國外交的意義

      從外交創(chuàng)新層面審視中國“一帶一路”,我認為“一帶一路”的提出意義重大。

      第一,“一帶一路”是外交理念的一大創(chuàng)新。這一創(chuàng)新性表現在5個方面:從親誠惠容理念發(fā)展到提出命運共同體、利益共同體;從新安全觀到亞洲安全觀、亞洲主義;強調“先予后取”和提供國際公共產品;強調軟實力、軟工程,切實重構中國國家形象;強調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外交真正成為內政的延伸。第二:“一帶一路”為外交政策的實施提供了許多抓手。這些抓手包括:建設六大走廊;開拓陸海9條線;塑造戰(zhàn)略支點和關鍵國家:俄羅斯、巴基斯坦、韓國、印度尼西亞、哈薩克斯坦;發(fā)展中英戰(zhàn)略關系、中國與中東歐1+16模式。第三:“一帶一路”是外交戰(zhàn)略的大設計。它是中國周邊外交的延展版。在這一設計中,中國大周邊外交逐漸占據主導地位,不再以美國為唯一重點;主張陸海并重,甚至以陸制海;主張利用地緣政治經濟學的多重手段:例如亞投行、絲綢基金、金磚國家發(fā)展銀行、人民幣國際化等;主張新大陸型經濟體、新歐亞主義理念。

      不過,“一帶一路”的順利推進離不開以下外交機制的聯動與創(chuàng)新:發(fā)揮國安會的作用;外交部的大部制改革;防范風險的外交預警機制的建立;國內外聯動決策體制的完善;《國家安全法》《反恐怖主義法》與中國軍隊走出去等法律法規(guī)的健全。

      (作者系上海政法學院國際政治與公共事務學院院長)

      何奇松:“一帶一路”下的三輪外交

      2015年中國外交的重點是推進“一帶一路”戰(zhàn)略,在“一帶一路”戰(zhàn)略外交主軸下面,中國發(fā)起了三輪外交,分別是為構筑國際金融體系而開展的外交,姑且稱之為金融外交;為“一帶一路”提供安全保障,在海外進行軍事基地布點,姑且稱為軍事外交;利用高鐵、核電和太空技術,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基礎設施,姑且稱為高技術外交——但是太空領域的對外活動最為成功,以太空外交概括更合適。這三個輪子相輔相成:金融外交是基礎,軍事外交是重點,太空外交是手段。

      金融外交的亮點就是設立亞投行以及人民幣SDR份額提高,加上近年來成立的金磚國家銀行、絲路基金,以及未來的上合銀行,努力構筑國際金融體系。在軍事外交領域,我們與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吉布提等國家合作,建設海港和軍港,為未來我國海軍活動提供支持。太空外交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天基公共產品,促進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同時有利支撐了海外基地的軍事活動。

      未來,中國要更好地利用金融外交,為有關國家發(fā)展天基資產提供金融支持,促進太空外交的實施,拓展外海軍事支點,為“一帶一路”戰(zhàn)略實施提供安全保障。目前,日本也在利用其先進的太空技術,拉攏東盟、印度等國,圍堵中國在這些國家開展的太空外交。除了鞏固已有的對老撾、巴基斯坦、印尼等國的太空外交成果外,中國太空外交似乎以上合組織成員國為重點更為切實可行。2015年上合組成成員國達成廣泛的太空協議,促進導航衛(wèi)星等領域的合作,為中國北斗系統在上合成員國建立地面站點提供了便利。2015年,中俄也達成廣泛太空合作協議,包括對地觀測領域的合作。這樣,連同北斗系統的地面站點,更加有利于中國對上合組織成員國信息的收集,為保障“絲路”安全提供信息。

      (作者系上海政法學院國際政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

      “一帶一路”與國際秩序變動

      郭學堂:“一帶一路”挑戰(zhàn)現存國際秩序?

      現在我們面臨一個大問題,即中國是不是在挑戰(zhàn)現存的國際秩序?很多西方專家認為,中國就是在挑戰(zhàn)當前的國際秩序,“一帶一路”倡議就是挑戰(zhàn)的具體表現。

      中國發(fā)展需要世界,我們強調中國歷史上沒有對外侵略的基因,強調“一帶一路”秉持合作共贏的理念,不會挑戰(zhàn)國際秩序,但實際上一些國家很難相信。

      第一,美國與中俄之間長期存在著對歐亞大陸的主導權之爭。自小布什上臺后,美國一直處于地緣政治攻勢地位,但是中俄倡導的上海合作組織最終穩(wěn)住了中亞,與美國形成了僵持格局。中共十八大之后,中國外交帶有明顯的主動性。烏克蘭危機之后,中俄抱團趨勢更加明顯,中俄戰(zhàn)略防守中也有戰(zhàn)略攻勢。在這種背景下,主要面向歐亞大陸的“一帶一路”的提出,必然使美國戒心重重。

      第二,區(qū)域主導權之爭使印日對“一帶一路”反應冷淡。印度國內不少人始終認為中印兩國存在著對南亞和印度洋的主導權之爭,盡管中國并未打算與印度爭奪南亞和印度洋的主導權,何況印度洋實際上是美國在主導。但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印度政府的反應特別冷淡,尤其是對中巴走廊的實施明顯不悅。東亞主導權之爭也是一個大問題,集中體現中日韓圍繞東亞主導權的爭奪,特別是由于近些年來中日關系的惡化,日本對中國的“一帶一路”屢屢發(fā)出批評聲音。

      因此,我們不得不面對一些大國對中國“一帶一路”持有的懷疑甚至敵視的目光。對此,中國應強調這是國際秩序自身變革的結果,而非中國主動地顛覆現有的國際秩序。并且我們要清楚地意識到,能否掌握地區(qū)的主導權,本質上在于大國能否可持續(xù)地為該地區(qū)提供公共產品,“一帶一路”戰(zhàn)略為中國提供了一個契機。

      (作者系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法學院副院長)

      袁勝育:借“一帶一路”參與國際秩序建設

      關于中國與國際秩序的關系,國外學術界一種觀點認為,中國是既存的自由主義國際體系的受益者,沒有理由打破現狀、另起爐灶,將繼續(xù)作為現有體系的搭便車者,并最終成融入自由主義國際體系;另一種觀點認為,隨著中國走向強大,中國將不滿足于其在現有國際秩序中的地位,會尋求以一個新的秩序取而代之。

      我認為,中國大可以走一條中間道路,因為中國確實是既有國際秩序的受益者,雖然既有國際秩序有不公正之處,但中國也尚未建立起一套能得到各國認同的價值體系和公共產品,來構建以中國為中心的國際秩序。中間道路意味著我們要采取一種融合的選擇,吸取現有國際秩序中有益的成分,再增加中國所認同的價值理念和公共產品。

      那么中國可能對現有秩序做出怎樣的貢獻?

      第一,中國傳統價值觀特別強調的正義、包容(體現在對多樣性的尊重,尤其是在處理宗教和文化問題時)、秩序(體現在對主權和內政的尊重),都可以參與到世界秩序話語體系的構建中,可以在國際秩序中推廣。

      第二,國際秩序有其象征物,自由主義世界秩序的象征物包括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聯合國、北約、歐盟等。而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亞投行等新機制可以作為新的象征物,來服務于新的國際秩序的構建,與舊有的國際秩序象征物并存。

      (作者系上海政法學院國際政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

      “一帶一路”之文化考量

      鄭華:美國媒體建構下的中國“一帶一路”

      中國“一帶一路”戰(zhàn)略構想提出后,一些學者的評論認為這是中國對美國亞太再平衡戰(zhàn)略的一種回應,可以有效瓦解美國對中國的新一輪戰(zhàn)略圍堵。那么,美方對“一帶一路”有著怎樣的認知呢?美方認為中美之間存在合作的空間,還是一場零和博弈?

      我們以《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為數據庫,搜集到從2013年9月“一帶一路”戰(zhàn)略構想提出后至2015年9月共計25篇高相關度報道,這些報道均是就“一帶一路”戰(zhàn)略構想及其具體舉措的詳細報道或充分反映各國對“一帶一路”態(tài)度的報道。

      從語境創(chuàng)設的角度來看,這25篇報道中,直接以“一帶一路”外交戰(zhàn)略作為主要議題的數量最多,共有14篇(占56%);其次,報道焦點是從“一帶一路”規(guī)劃入手,重點介紹中國新疆問題的,共計3篇;余下的報道涉及的議題較分散,多是從其他國家的對華政策上來探討“一帶一路”的意義和影響。

      我們重點對文本內容進行了傾向性分析,研究發(fā)現:美媒對于“一帶一路”倡議的看法具有復雜性,可以說積極、中性、消極的觀點并存。不過,總體上,在報道傾向上,沒有特別消極的成分,中性的報道居多。例如,在用什么詞形容“一帶一路”問題上,美媒使用了“雄心勃勃的”(Ambitious)、“堅定自信的”(Assertive)、“更加有力的”(More vigorous)、“積極的”(Activist)等比較中性的形容詞。當然,在涉及到新疆問題時,有些報道運用了“沖突”(Strife)、“不安定的”(Restive)、密切關注中國動態(tài)(Keep a careful eye on China)等消極字眼。

      從以上分析可知,對于“一帶一路”,美媒總體上持中性平和的態(tài)度,并沒有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樣充滿警惕甚至是惡意。由此可以說,“一帶一路”倡議并不是中美之間的一場零和博弈,中美之間存在合作的可能性。針對美方有些人士對“一帶一路”戰(zhàn)略構想存在的不信任態(tài)度,中國應該以更加開放的心態(tài)去對待,更加主動地與美國進行友好磋商,尋求利益契合點。同時,中國還需切實落實“一帶一路”的相關政策措施,盡早贏得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并且注重對外宣傳,構建出一套能夠為國際社會所接納的話語體系。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

      姚勤華:多元文化差異對“一帶一路”的影響

      關于多元文化差異對“一帶一路”的影響,我從中蒙與中越貿易比較說起。

      據呼和浩特海關統計,2015年上半年我國對蒙古國貿易實現169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3.3%;其中出口47.7億元,下降20.4%,進口121.3億元,增長5.7%。出口以機電產品、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資源型商品進口增減互現,部分資源性產品進口增速加快。而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2015年上半年,中越貿易額約為259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6%。其中,中國對越出口額約為192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8%,進口額約為66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2.1%。中國已連續(xù)11年成為越南第一大貿易伙伴。

      為什么中蒙邊貿與中越邊貿有這么大的差距?從人口來看,越南有9200萬多人口,蒙古號稱300萬人口,實際只有區(qū)區(qū)280萬人。但是,還有一個很容易被忽視的原因:文化差異。與屬于東亞文化圈、信奉勤勞致富、注重積累進取的越南不同,蒙古長期處在蘇聯控制下,已經歐化。由蘇聯輸入的西里爾字母創(chuàng)造的現代蒙語,又稱新蒙語,其文字與我國的內蒙古文字完全不同,夾帶著大量俄語詞匯。更重要的是,隨著文字的改變,蒙古人的習俗也歐化了,追求所謂的自由生活。蒙古過去靠蘇聯人的援助生活,不愁吃,不愁穿;現在同中國人貿易,賣煤炭、銅礦、木材的收益,就夠吃了。中國人,一個銅板當兩個銅板花。蒙古人說,夠吃、夠玩就可以了,要賺那么多錢干嘛?因為這種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文化,蒙古人很少想過要儲蓄。所以,與這種習俗或文化的國家打交道,很難在經濟上有大的收益。

      我的初步結論是:第一,在推進“一帶一路”倡議時,與小富則安的民族經商,我們不能指望有大的經濟回報,與蒙古的貿易可能永遠是逆差,在蒙古的投資可能只能考慮其政治意義;第二,針對蒙古國,要注意其夾縫心理文化,蒙古是在蘇聯一手操縱中獨立的,長期依附于蘇聯,蘇聯解體后,終于獲得自主,盡管現在俄羅斯不景氣,但蒙古國不可能全盤倒向中國,而是采取不偏不倚的國策。所以中國在推進“一帶一路”時須考慮所在國的外交文化心理。

      (作者系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章忠民:“一帶一路”為改造民族文化精神帶來機遇

      當前推進的“一帶一路”無論是發(fā)展戰(zhàn)略還是總體戰(zhàn)略,對中國帶來了巨大的發(fā)展機遇。我想談的機遇是對于更新改造中華民族文化精神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

      當下談到“一帶一路”更多的想到古代的絲綢之路,卻或多或少遺忘了一些事情,即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來到新中國成立,中國始終處于被動挨打的局面,并且打擊的力量都是從海路過來的。這說明中國的海防、海權乃至上升到海洋意識都是相對薄弱的。中國傳統是以內陸意識為主,海洋意識相對薄弱的,主要體現在對海洋的基本認知方面。我們在談到海防時更多地是認為海洋是屏障,不像西方海洋強國那樣認為的海洋是通往世界獲取資源、傳播其文明的一個橋梁。如今,上層已經意識到這一點,但在民眾的心理上還有一個很大的上升空間。在“一帶一路”當前的背景下我們應如何重新培育海洋意識?海洋意識初步分為三個層次,即從海防到海權,最終上升到海洋意識。中國的傳統農耕文明比較發(fā)達,主要是內陸意識起主導作用,海防意識比較邊緣化。內陸民族求穩(wěn)定,海洋民族則是在海上漂浮不定的,因此,海洋意識與內陸意識相比,其風險意識較強,無論是文化風險還是政治風險、軍事風險。當代,我們要培育海洋意識,對過分追求超穩(wěn)定、懼怕不確定因素的心理要有反思和改造。

      (作者系上海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黃永鵬:蒙元帝國建構對“一帶一路”的歷史啟示

      忽必烈和他的謀士們構建的蒙元軍事和商業(yè)帝國對于我們今天建構“一帶一路”構想有一定的借鑒啟示作用,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打破地域限制的通商和物流可以用巨大物質利益紐帶將各種異質化和馬賽克散碎狀的區(qū)域聯結成一個整體。

      忽必烈以草原蒙古聯盟的軍事力為帝國權力的根本;以歐亞地區(qū)財富與人口最多的中華世界作為財富的基礎;同時,以阿拉伯穆斯林的商業(yè)力打通物流。這一建構將草原世界、中華世界兩個要素聯結起來,實現軍事與經濟的共生,草原與都市的復合;創(chuàng)造出了國家主導的超大規(guī)模的通商、物流系統;建設了一個打破各地關稅壁壘、由政府保護貿易安全、各地度量衡標準化大蒙古國;開創(chuàng)出了前所未有的歐亞大貿易圈。

      當然,蒙元軍事和商業(yè)帝國的建構對于當下“一帶一路”構想的借鑒意義很有限,因為其間的差別實在太大。最關鍵的差別點就在于內外有別:忽必烈的蒙元帝國建構是一個統一大國治理的內部問題;而“一帶一路”構想則完全是一個跨越國界區(qū)域合作性質的國際政治經濟問題。“一帶一路”由于沒有一個統合組織機構,沒有一個可以號令沿線各國政府的權威和力量,因此,提出的各種構想都只能是意向性構想。聯結起沿線各國的唯一紐帶,就是各國對于利用這一國際合作平臺獲取的國家利益,以及各國對于這些利益的認知乃至是否愿意獲取這些利益的愿望迫切程度。這些利益,可以是經濟利益,也可以是政治利益或者其他國家利益。這種基于利益導向建構的國際合作平臺的前途,正常的邏輯應該是利大則聚、利小則鳥獸散,利在平臺在、利消則平臺散。

      “一帶一路”構想提出的“互聯互通”核心思想是符合通商交流和市場經濟運行的平等互利原則的。這一原則之下實現合作共贏的愿望符合了沿線各國擴大國家利益、增益人們福祉的共同期待,也正因為如此,“一帶一路”構想具有了現實的活力和未來發(fā)展的無限生命力。

      (作者系中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猜你喜歡
      外交一帶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我的夢
      學生天地(2019年29期)2019-08-25 08:52:24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中國(俄文)(2019年6期)2019-07-05 07:02:56
      悠悠歲月外交情
      涉僑外交二三事
      數說“一帶一路”這5年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帶一路”這趟車?
      專用汽車(2015年4期)2015-03-01 04:08:45
      外交
      領導文萃(2015年4期)2015-02-28 09:19:03
      印媒:“一帶一路”可助力人民幣國際化
      明溪县| 柘荣县| 青田县| 元朗区| 新昌县| 鸡泽县| 车致| 凌海市| 象州县| 板桥市| 汝城县| 山阳县| 会昌县| 筠连县| 宜昌市| 萨迦县| 绩溪县| 鄄城县| 蕉岭县| 滨州市| 淮阳县| 翼城县| 全南县| 门源| 滕州市| 正宁县| 海晏县| 拉孜县| 武城县| 峡江县| 长乐市| 阿鲁科尔沁旗| 攀枝花市| 安多县| 郸城县| 普兰店市| 应用必备| 天等县| 白城市| 兴城市| 桂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