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志強
(云南師范大學哲學與政法學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德國哲學的思辨?zhèn)鹘y(tǒng)
陶志強
(云南師范大學哲學與政法學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德國哲學的歷史在漫長的哲學史上不可謂長,從古希臘到現(xiàn)代在長達兩千多年的哲學史上德國哲學對整個哲學的影響可以說是不可或缺的甚至產生了決定性影響,在眾多的哲學流派中素來有思辨的傳統(tǒng),德國哲學將哲學的思辨精神發(fā)揮到了極致,以至于黑格爾所建立的龐大而完備的哲學體系最終實現(xiàn)了哲學成為科學之科學這最高的形而上學的理想的達成,正如歌德所說路德將哲學引入德國之后他就成了一件德意志民族的事業(yè),在德國哲學史上的數(shù)百年間涌現(xiàn)出了許多偉大的哲學家,歌德、席勒、愛克哈特大師、康德、黑格爾、海德格爾,德國哲學塑造了二十世紀之后的整個哲學世界,哲學的面貌也變得與眾不同。
提到德國的思辨?zhèn)鹘y(tǒng)??斯卮髱煹纳衩刂髁x思想對整個德國思辨?zhèn)鹘y(tǒng)的形成與發(fā)展有重大作用,在中世紀時期經(jīng)院哲學盛行,整個歐洲的哲學家們都試圖以亞里士多德的邏輯輪在證明上帝存在,哈克哈特大師則與他的弟子一起研究新柏拉圖主義的神秘體驗,在埃克哈特認為上帝是超越的、神秘的、不可思議的、不被規(guī)定也不被限制的精神實體,因此憑借人有限的、充滿缺點的理智和德行是無法認識的,感性無法了解上帝,上帝的存在只能通過個人沉默的思想和神秘的直觀之中,通過心理達到與上帝的融合,理性無法達到的地方正是神秘直觀所引導的地方,在對上帝的解釋中,??斯卮髱熗瑫r還采用了普諾提諾的流溢說,他強調靈魂的升華和回歸,“上帝就是他的存在;他的存在亦為我的存在;我的存在亦為我所愛,我所愛的必愛我,使我進入其懷抱,也就是說,把 我納入其自身,因為我應當歸屬于它而非歸屬于我自己。”上帝用仁愛澆灌靈魂,使靈魂充溢,并在仁愛中把自己交付給靈魂,從而攜靈魂超升,直觀到上帝。??斯氐倪@種解釋勢必遭到基督教中其他人的反對,帶有明顯泛神論的基調與一神教的基督教相違背,雖然他后來對面攻擊也提出了自己的解釋,還是避免不了遭到教會的迫害,??斯亻_啟的思辨理性對后來康德、黑格爾甚至是胡塞爾的思辨性都產生了巨大作用。
德國哲學乃至整個哲學界都在康德哪里發(fā)生了轉變,康德自己稱之為哥白尼式的革命,康德所面臨的哲學問題不僅僅是德國哲學的問題,同時也是當時世界哲學所面臨的事實性問題,在笛卡爾所確立的主體性精神和高揚理性主義精神的確立下,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人類社會空前繁榮,同時康德所見證的拿破侖征服歐洲、工人運動高漲、勞動人民極度貧苦,西方對東方的掠奪,科學技術和理性的進步?jīng)]有使人獲得自由反倒使人越來越喪失自我,自由越來越成為不可能的事情,在盧梭和休莫的啟示下,自由的問題成為康德面臨的首要問題,由此限制理性為自由開辟道路便開啟了康德的思辨哲學??档略凇都兇饫硇耘小芬粫?,首先談論了,知識的先天形式和后天經(jīng)驗的綜合是何以可能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就要對理性本身做出批判,理性之批判是康德哲學的出發(fā)點,在休莫得懷疑論之下理性本身的可靠性已經(jīng)變得岌岌可危。康德將世界分為兩個部分本體世界和現(xiàn)象世界,在現(xiàn)象世界人必須服從自然規(guī)律,在這里人沒有自由可言,人的自由只有在本體世界才有可能,由此康德以限制理性為自由開辟了道路,自由在思想上變得可能了,康德認為我們只能認識現(xiàn)象世界。由此康德的哲學自然的轉向了倫理學,康德所關注的根本性不是知識而是道德倫理,康德提出了實踐理性,康德認為,人在現(xiàn)實社會之中,必須準守自然法,沒有不準守自然法的可能存在,人在世界中是不自由的,人的行動的行為都受到自然法的限制,人不自覺地做出了違背意愿的行為,人自由的實現(xiàn)只可能出現(xiàn)在道德境地,人的自由來自于他自己為自己立法及時自己準守自己所訂立的規(guī)則,在本體世界人是自由的人接受了他自我的自由,因此道德的判斷只能以他的動機來判斷而無法用他的結果來判斷,一旦離開思想陷入現(xiàn)實世界人就是不自由的了??档掠纱颂岢隽巳龡l規(guī)定,首先,你要這樣行動,就像你行動的準則應當通過你的意志成為一條普遍的自然法則一樣”。其次,“你要這樣行動,永遠都把你的人格中的人性以及每個他人的人格中的人性同時用作目的,而決不只是用作手段”第三條:“作為自己和全部普遍實踐理性相協(xié)調的最高條件,每個有理性的存在者的意志都是普遍立法的意志這一理念”。由此,通過大段的哲學思辨和對理性的考察和糾正,康德一點點向前推進逐漸建立了他自己的哲學體系,最終在道德倫理哪里康德解決了他所面臨的時代問題,限制知識為自由開辟道路,自由不僅僅是康德的哲學目的同時也是康德哲學的全部基石。
德國哲學的思辨?zhèn)鹘y(tǒng),在黑格爾哪里最終到達了完成,在《精神現(xiàn)象學》一書中,黑格爾敘述了絕對精神的誕生、發(fā)展、實現(xiàn),這一連續(xù)的過程就是思辨性的產生、發(fā)展與實現(xiàn),絕對精神的現(xiàn)實性的展開就是世界由可能到現(xiàn)實的過程,黑格爾在《法律哲學》中,提出了一個著名的論題:“凡是現(xiàn)實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現(xiàn)實的。”合理的現(xiàn)實性并不是表示所有存在的一切都是合理的,只有在現(xiàn)實的具有現(xiàn)實必然性的時候他才是合理的才是絕對精神的展開,黑格爾所指的合理性是有條件的合理性,是一切事物辯證的對立統(tǒng)一的全過程,同一事物內部對立、分裂、抗爭以及事物的統(tǒng)一、互補、靠近構成了事物變化發(fā)展的內在動力的全過程,在事物內部的對立和同一的展開過程中實現(xiàn)了事物由可能到現(xiàn)實的發(fā)展,在認識世界的時候,黑格爾認為我們不應該把事物看做實體而且要把他看做主體,主體就是實體,黑格爾不僅把整理表述為實體,也把真理表述為主體,因為實體自身就蘊含著運動發(fā)展的能動性的內在動力,只有當我們把實體同時也理解為主體,理解為自己展開自己的運動的時候,才能說明他的現(xiàn)實。這個命題表達了實體的能動性、說明了實體內部蘊含著否定性和矛盾。
德國哲學的思辨?zhèn)鹘y(tǒng)在古典哲學時期實現(xiàn)了他的誕生和完成,但是德國的思辨性已經(jīng)深入德國人的骨髓,德國的思辨性在后來的胡塞爾、海德格爾以及馬克思恩格斯哪里得到了新的發(fā)展。
[1] 《哲學史講演錄》德.黑格爾.商務印書館
[2] 《十六——十八世紀西歐各國哲學》北京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史教研室編譯.
[3] 《精神現(xiàn)象學》商務印書館. 黑格爾.人民出版社.譯者:先剛.
B516
A
1672-5832(2016)12-02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