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自由行 國內(nèi)神山圣地自駕
要想放松心靈,走出喧囂擁擠的城市絕對是必要的;想要凈化心靈,就得去那自帶仙氣的圣地去拜一拜了。不論是關(guān)東圣境長白山,還是赤色通塹云臺山,山上故宮武當山,乃至秀甲天下的峨眉山,相信總有一座神山會與你結(jié)緣。
到達山頂天池的路有三條,彼此間相距甚遠,其景致各有千秋,或許從這邊登山的人也在想象著那邊的登山之路。其實結(jié)果總是一致的,珍貴的只是過程,沿著沈陽、長春、扶松一路走來,最后等待我們的除了純凈的令人心醉的天池,還有對行走中的感悟,是它們賜予了我們登山的勇氣與動力。
沈水之北,古時以北為陽,故名沈陽,這是我們出行的起點。當?shù)孛耧L豪爽,心情自然也就愉悅,濃厚的人文氣息濃縮在一座關(guān)外的紫禁城里—沈陽故宮,它融匯了漢、滿、蒙、藏4個民族的建筑風格,是清代的開創(chuàng)者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建造使用的宮殿。從這里走出來的八旗子弟,曾經(jīng)統(tǒng)治了中原上億人口。標志性的建筑有兩處:鳳凰樓與大政殿。
而與鳳凰樓呼應的大青樓,曾是奉系軍閥張作霖及其長子張學良的官邸和私宅。距離故宮很近,步行不過5分鐘的時間。整個院落融合了中西的建筑風格,三進的四合院和中西合璧的大小青樓形成了帥府的環(huán)境藝術(shù)體系。穿行于其中,感受著每間廳室里生動的故事,仿佛趙四小姐在為我們訴說著歷史的滄桑。
清朝關(guān)外三陵中規(guī)模最大、風景最佳、保存最完整的昭陵也在沈陽,陵區(qū)古松參天、湖水蕩漾、金瓦紅墻,充分顯示出皇家陵園特有的莊嚴、肅穆與神秘。它與明朝皇陵有許多相似之處,甬道上的石像生、圓形的寶城與方形的方城、寶頂以及地宮,清初的陵寢設計借鑒了許多明代皇陵的特征。
要上天池,我們必須先到扶松,扶松是中國名副其實的人參之鄉(xiāng),但這并沒有解決當?shù)睾芏嗉彝サ呢毨栴}。靖宇縣屬于長白山西麓,依偎在美麗的松花江畔,出乎意料的是它還是世界三大礦泉城之一。楊靖宇將軍高大、挺拔的塑像在夕陽的映射下熠熠生輝,這種不屈不撓的民族氣節(jié)震撼著每個人。
長白山的氣勢不同凡響,茂密幽深的森林、古老黑綠的蒼松、高聳險峻的山峰使人望而生畏;險峰峽谷壁立千仞,峭壁懸崖觸目驚心,主峰高聳入云,時隱時現(xiàn),神秘莫測。春季要運動,所以我們選擇從西坡上山,因為要想望見天池,還有1?200級臺階要我們自己來爬。一鼓作氣登上山頂,云霧并沒有遮住天池,其壯觀景象超乎我們的想象。長白山大峽谷是近幾年新開發(fā)的景區(qū),沿著棧道可以窺見峽谷壯觀的一角,景區(qū)內(nèi)林木茂密,野趣十足。
不管我們
與哪條登山路有緣,
只有頂峰
在等我們殊途同歸。
進入河南的第一站是焦作,這里隱居著太行山余脈里的郭亮村。山是巖石結(jié)構(gòu)土黃顏色普通的山,村落也是普通形式的北方農(nóng)村,但把村子放在大山之巔,就很有點兒“史上最強山寨”的感覺。據(jù)說郭亮是明末的軍官,在抵抗入關(guān)清軍的過程中,明哲保身量力而退,帶著自己的部隊和部隊的家屬,躲到了險峻的山里,再現(xiàn)了陶淵明的“世外桃源”。人和山的結(jié)盟,使得清軍無可奈何,存世近三百年的清政權(quán),居然對這個“世外桃源”無計可施,圍困或殲滅,都成了空話和大話,村子人脈沿存至今,人丁興旺,并以郭亮命名。想都不用想,這里一定是在地理條件上有著天時地利,占據(jù)了居高臨下的優(yōu)勢。
郭亮洞是半透明半開放式的,一半長度的郭亮洞是人工鑿出來的全露天山間石路,另一半雖有“頂”有“壁”,但洞壁也是半鏤空狀態(tài),開了許多的窗戶,外部即是懸崖,很有點郭亮村的后院陽臺的味道。對于明末那個時代來說,郭亮村已達至地產(chǎn)項目的極限造詣。正是這些對石壁的“外科手術(shù)”,把郭亮村人和大山捆綁在了一起。郭亮村在20世紀70年代末才修整拓寬了郭亮洞這條主要通道,車輛才能夠艱難通行,在那之前村民就只能步行進出村。為了走捷徑,甚至爬“天梯”與外界來往。所謂“天梯”,就是一條多處幾近垂直的石級小路,寬處一米,窄處不足半米,爬上爬下就是一場冒險。那個時代這里的村民,都是天然的極限運動高手。就是現(xiàn)在,能正式通車的郭亮洞,也只不過三米多寬,會車都非常困難,必須選擇彎道之類的寬闊處。
云臺山位于河南焦作修武縣境內(nèi),以山稱奇,以水叫絕,是首批世界地質(zhì)公園和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由小寨溝、老潭溝、溫盤峪、子房湖、茱萸峰、萬善寺等景區(qū)組成。云臺山以水叫絕,素以“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而著稱。這里的瀑布多而奇、大而高、壯而麗、小而美。瀑布是云臺山的最大特點,說它特就是特在一個“獨”字上。云臺山的大瀑布是全國落差最大的,314米,云臺山的紅石峽以丹霞地貌著稱于世。紅石峽也稱“溫盤峪”,那里被譽為“中原第一景”。這個景區(qū)集秀、幽、雄、險于一身,泉、瀑、溪、潭于一谷,有“盆景峽谷”的美譽。順著棧道進入紅色巖石陡立的峽谷,發(fā)現(xiàn)兩側(cè)巖石好像觸手可及。溫盤峪峽谷最窄處不到五米,最寬處也不過20多米。Z形迂回前進,抬頭望只能見到一線天。云臺山其實不是普通的風景區(qū),流傳千古的魏晉“竹林七賢”飲酒吟詩的竹林就在這里;云臺山的主峰茱萸峰因長滿茱萸而聞名,唐代大詩人王維的名句:“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本统鲇诖?。
逃離喧鬧片刻,體會文人墨客的風雅之道,
仿佛真的能從水聲中,
風聲中聽到那悠悠古韻。
“北修故宮、南修武當”,軍夫共計30多萬人20年的辛勞,為道教的鼎盛拉開了序幕,隨后數(shù)百年,加封武當,擴建宮觀,這“天下第一山”的政治地位如日中天,眾名山為之汗顏。直至今日,無論酷暑嚴寒、節(jié)慶平日,天下信徒從大江南北黃河上下紛然紛至沓來,來膜拜這地位曾在五岳之上的——武當。
由武漢至武當山要過襄陽,而在襄陽城以西十五公里的地方,便是諸葛亮曾經(jīng)的隱居之地,我們所能想到的詞語就是?“三顧茅廬”、“隆中對”。別看這個山巒疊翠、草木茂盛的幽靜小山村,諸葛亮在此抱膝高吟、躬耕隴畝長達10年之久。要說諸葛亮當時也算是個擁地自居的大地主,300多畝的土地都是他一個人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環(huán)境讓現(xiàn)代人羨慕不已。三顧茅廬不必多講,在劉備三顧茅廬之時,諸葛亮全面分析了當時三分天下的局勢,提出了一統(tǒng)天下的謀略,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
如今,隆中景點多為明、清時代建筑,小橋流水,幽雅愜意。位于隆中山腰的武侯祠,是景區(qū)的一大標志。這一四進三院的層臺建筑,院中兩棵參天古柏,點綴著武侯祠的古樸。西側(cè)配殿為三義殿,供奉著劉、關(guān)、張的塑像。出三顧堂,便是重建于1987年的仿漢建筑諸葛草廬。這里背山向谷,周圍松竹繁茂,古隆中風景秀麗,已是一派淡泊寧靜的田園風光。
武當山有多種名稱,又名太和山、謝羅山、仙室山。曾經(jīng)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楚、秦、韓三國交界處,山高壑深,地勢險要,又兼有交通要道,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武當者,武力阻擋也。上古時代,有“當”字而無“擋”字,那時的“擋”字意義由“當”字表示。以事名山,故為武當山。
行走在武當山上,未見飛檐走壁、白眉長髯的仙人道士。而為之動容的當數(shù)武當山的建筑。當年的道場可謂富甲天下的“黃金白銀”世界,道教建筑達到了2萬間之多。由于皇帝事無巨細的殷切關(guān)注,武當山的建筑體現(xiàn)了道家的主導思想—順從自然,不僅對山體沒有分毫修動,而且充分利用了峰巒的高大雄偉和崖洞的奇峭幽邃,將每個宮觀都建造在峰巒巖洞間的合適位置,使它們與周圍林木、巖石、溪流和諧一體,相互輝映,宛如一幅天然圖畫。
武當山上的眾多宮殿絕不亞于京城的建筑,不僅透著宏偉和精美,而且有許多絕妙之處令人稱奇。山巔那座銅鑄鎏金的金殿就是一座工藝珍品,其中“雷火煉殿”講的是古時金殿沒有避雷設施,雷雨天時,金殿四周往往電光閃爍,火球翻滾,景象絢麗萬千,而每次雷擊過后金殿不僅分毫未損,而且燦然如新。復真觀一座五層高樓中,有一柱支撐十二根梁枋的結(jié)構(gòu)奇特的杰作;九曲黃河墻可傳遞聲音,與北京天壇回音壁異曲同工;轉(zhuǎn)身殿里的大鐘在撞擊時殿內(nèi)幾無聲息,而殿外卻分明聽到鐘聲裊裊。而南巖宮的龍頭香,長3米,寬僅一尺,橫空挑出,下臨深谷,龍頭上置一小香爐,極具峻險,上香者必要抱著誓死如歸的虔誠之心,稍有不慎,恐怕就會變成仙山中的一堆沙礫。
峨嵋山,山如其名,大氣豪邁,
還有著無與倫比的精致俊雅。
再配上山城的翠色和濕氣,
每一個角度都是一幅獨具匠心的水彩畫。
我們的峨嵋朝圣行首先經(jīng)過樂山,樂山讓我見識到了中國人口的龐大,要想到大佛的跟前瞻仰一下不僅要掏不菲的門票還要有充足的體力和耐心。山壁上開鑿的棧道上至少排了上千人,沒有幾個小時是走不上這短短的棧道的,這也許是佛在考驗我們的忍耐力。但現(xiàn)在至少是淡季,長假旺季時我擔心游客是否能進得了大門。大佛旁邊的山上又在營建新的佛城,開發(fā)者坐收門票之余是否應該考慮一下合理的游客調(diào)度線路,不知上千年的神佛看著眼前人潮涌動、噪聲鼎沸會有什么感想。我怕擾了佛祖的安寧,于是到江中一覽,大佛巋然矜坐,壯觀震撼,佛祖前攢動的人流已經(jīng)顯得很渺小。
峨眉山與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并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是舉世聞名的普賢菩薩道場。峨眉山主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山勢巍峨雄壯,草木植被濃郁蔥蘢,故有“雄秀”美稱。因為高度可觀、面積龐大,登山路線幾近百里,對普通攀登者形成有力挑戰(zhàn)。我們可以經(jīng)登山索道或是依靠腳力到達頂峰,去極頂俯瞰萬里云海,在金頂可欣賞日出、云海、佛光和圣燈四大絕景。佛光是峨眉山最壯美的奇觀,峨眉山上共有佛寺數(shù)十處,寺內(nèi)珍藏有許多精美的佛教瑰寶。諸多篤信佛教的老人不辭艱辛,一步一歇,歷經(jīng)十數(shù)日始上山頂。無數(shù)慕名獵奇的游客遠涉重洋,幾經(jīng)周折,還數(shù)載愿愜意離山。峨眉山優(yōu)美的自然景觀、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使它成為人們探奇覽勝、求仙問道的理想處所。
但是,想到一窺佛光可不那么容易,糟糕的天氣或許會無情地剝奪你觀賞峨嵋金頂佛光的機會,遍山的青翠也會被厚厚的云霧罩住,但是不用遺憾,你美好的記憶中還有一種可愛的生物—猴。它們與我們想象中精瘦干練的毛猴完全迥異,由于有游客們攜帶的營養(yǎng)配餐,這里的猴格外肥碩慵懶,以致動作都十分緩慢,卻增添了幾分憨態(tài)。肥胖的外表看上去就像是兩只球疊加,圓滾的頭部和身子,更顯得四肢短小,可愛之余,猴子們也越來越懂得坐山的規(guī)矩,只吃嗟來之食。
The Free Independent Trave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