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華干
語文教學的特征,除對學生有生活閱歷等要求外,還在于與其他學科的比較中,即語文在時空上的擴散性要求。我們確實是想把語文問題、任務盡量在課堂內解決,這確實是好想法,但這樣的美好愿景往往并不能很好地實現(xiàn)。“互聯(lián)網(wǎng)”的蓬勃發(fā)展,給了我們語文學科更廣泛的交流平臺,在此背景下筆者就“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語文教學中對QQ、微信群等的助力運用做出探索,進行一定的梳理。
一、助力學生
1.突破了時間、空間的局限
課堂上限于時間、教學任務的緊迫性等的限制,好多時候,在部分學生們意猶未盡的情況下,我們作為課堂的責任人,要過渡甚至跳入下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又或者在某個環(huán)節(jié)所用時間過多,然后造成教學任務的實施不能有效進行,在課堂任務完成率上有了很大的限制。
借助微信平臺等,較順暢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如暑期當中,我布置有《朝花夕拾》等名著的閱讀任務,這時如果布置返校檢查不太方便,通常情況下,只能是寫一篇讀后感,開學后檢查。如果我們能在過程中跟進,在某些固定的時間,開展及時的閱讀研討,這樣就有利于讓學生找到一種在路上、有同伴的感覺。暑期中的時間有無不成問題,就看我們是否能把學生從消耗他們太多精力的電視、電腦中吸引過來,聚焦到對名著及經(jīng)典文章的深度研討中來了。
2.打破了性格特質的差異性
課堂上,老師往往是請嗓門不小、吐詞清晰的學生回答問題,或者找活潑些的同學。這有利于教學任務的完成,也有利于教學中聽說環(huán)節(jié)的氛圍設置或教學情境的設置。但我們知道,有的學生口語表達一般,但他們對人物形象分析與作品主旨把握很有才能。我們必須讓他們接受這樣的訊息:老師是重視他們的。人的秉性是有差異性的,這誰也無法否認,這當中,就容易出現(xiàn)當堂交流他不怎么愿意說,或者說得并不流暢,但一旦進入了微信群中,他就變成了活躍分子。這樣的例子還是真不少。
借助微信,我給了一次助學生找到成就感的機會。在自習課上,我指定學生看《水滸傳》中 “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這一片段。我用問題的形式搭建平臺,讓學生概括魯提轄的性格。有一位粗心的女生回答是“粗暴、愛打抱不平”。在其他學生的竊竊私語中,我不是簡單責備,而是貌似輕描淡寫地追問:“打就能解決問題嗎?”當天她通過微信做了該問題的完整解讀,并很好地歸納了魯提轄的特質,在微信上的展示被同學們認可,為全班做出了榜樣。
此后學生在閱讀文本時,面對設置的問題,思考更深入了一步,也更全面了。
3.給了學生充分的準備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準備充分了,才會從容自信。喜歡探究的或者深入研討的同學,有時他腦袋里跑出的觀念,甚至跑偏的觀念,可以給老師很大的啟發(fā)。
部分學生反應可能慢一些,但不代表他想得不夠深入,他可能在辨別思考。以前,只有在個別輔導,或與學生聊天時,才知道“高手在民間”。在講授季羨林《成功》時,學生們找到他的另外幾組文章,并要求我在QQ群里進行話題的布置,他們的討論真可以用精彩紛呈來形容。這使我對課堂中的問題設置可以游刃有余了,有的問題當堂沒及時解決,課后可以繼續(xù)研討。
4.參與面擴大
課堂的最佳狀態(tài),不是一個人、兩個人發(fā)言,而是全員可參與。他或她可以是旁觀者,也可以是發(fā)言者,但有個共同名字——參與者。這樣的訓練,才是最廣泛的參與,學生才會有所收獲。
往常我們的語文課堂也不可避免有類似的不足,但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如語文教學中對QQ、微信群等的運用,使得課堂不再是一兩個人出彩的地方,而是更多人成長的舞臺。
5.形成思維的系統(tǒng)
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發(fā)散性與集中性。隨時在線的討論中,學生是可以做到“天馬行空”的。平常沒在意的知識點、念頭這時突然就蹦出來了。這時他還需要表述,需要時間組織語言,要和前面的話進行銜接,這樣學生的收獲就形成了思維的系統(tǒng)與臺階,思維容易上一個新層次。
二、助力語文教學
1.對語文教師慣性思維的提醒
教師在這樣的討論中,就不再有一定的思維定勢,習慣喊某一位同學回答問題,而是眾人均可以參與。
2.從“端著”到“融合”
這樣的討論老師也會融入學生群中,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識傳授者的角色,也是討論群體中的一員。此時對老師的解惑能力是一種挑戰(zhàn)。這樣的交流具有了一定的開放性,老師也融入了學生中,能發(fā)現(xiàn)提升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最好機會。
3.整理與提檔的必要性
QQ群和微信群中直觀的文字相對于口語更便于反復琢磨。屏幕上的文字可以評析,可以修改,這就類似于作家可以對自己作品的不斷修改一樣。
以上工作并不輕松,它可能帶來上下班時間界限的模糊,會讓語文老師覺得好像始終處在上班的狀態(tài)中。這時要記得不需要大包大攬,定好討論的規(guī)則與理念可以減輕負擔。
三、需要注意的問題
在QQ群和微信群的討論中,要兼容并包,捍衛(wèi)所有同學表達的權利,可以激烈爭論,但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想法。
1.討論中的管控
QQ群和微信群最好設有主持人,有專門的語文類話題,有討論的范圍。
2.討論中的引導
對學生要及時肯定,表揚要具體,并注意及時回復。
3.討論的尺度
注意學生的實際能力,問題引領不任意拔高,不揠苗助長。
4.照顧到學生的差異性
讓不同層面的學生,在不同的問題中,均能找到成就感與存在感。鼓勵學生動筆與動嘴并行,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