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蕓(湖南師范大學 湖南長沙 410000)
?
廣場舞引發(fā)的社會問題探析
劉蕓
(湖南師范大學湖南長沙410000)
摘 要:該文采用文獻資料法、觀察法、訪談法從多個視角來分析廣場舞“擾民”事件。研究發(fā)現(xiàn):廣場舞的開展帶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文化效益的同時也引發(fā)了一系列社會矛盾。廣場舞簡單易學、強身健體、促進交流等特點使其大受歡迎,但由于我國體育公共設施不健全、人民素質有待提高和政府管制不嚴謹等問題使得廣場舞的開展升級成“擾民”事件。筆者希望通過研究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有效的引導和正確的管理廣場舞的運行。
關鍵詞:廣場舞 文明健身 中老年人 解決辦法
廣場舞以其獨特的健身方式在大江南北風靡起來,深受中老年婦女的喜愛。但自從2013年媒體報道了“廣場舞”擾民與周圍居民發(fā)生沖突事件之后,民眾對廣場舞盛行的看法各不一致。媒體和社會各界不斷的抨擊廣場舞“大媽”的行為,認為他們“無處不在”嚴重影響人們的休息。廣場舞“大媽”們也是有苦難言,他們只是熱愛舞蹈,希望通過廣場舞來鍛煉身體,使自己保持年輕快樂的心態(tài),塑膠曼妙的身材,并不想升級成社會矛盾。
有關廣場舞的概念,在學術界尚未達成共識,許多專家學者從不同的角度來對其進行概括和總結。廣場舞常見的概念:廣場舞是舞蹈藝術的一種,是以集體舞為主,在公共場所多人參與,以娛樂身心為目的的體育健身活動。一般廣場舞多是結合現(xiàn)代流行因素進行編舞,所以和現(xiàn)代生活息息相關。[1]
廣場舞的發(fā)展可以追溯原始社會時期,人們以狩獵為生,廣場舞的創(chuàng)造是為了慶祝狩獵成功;戰(zhàn)國時期,漸漸發(fā)展成統(tǒng)治階級用來宗教祭祀的一種形式和手段;后來慢慢演變成宗教儀式、民間節(jié)日、祈福等活動不可缺少的舞蹈形式;隨著時代的變遷廣場舞也在不斷地演變和改進,形成了今天的健身廣場舞。
3.1廣場舞的正效益
3.1.1廣場舞的政治效益
廣場舞的發(fā)展響應了國家全民健身計劃,社會各界自發(fā)組織廣場舞利用有限的場地進行健身。為推動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奠定了基礎,也起到積極的帶頭作用。同時緩解了現(xiàn)有的公共體育設施無法滿足社會公民健身需求的沖突,有助于可持續(xù)發(fā)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3.1.2廣場舞的經濟效益
目前全國廣場舞愛好者過億人,廣場舞的開展需要大量的播放器、音響設備、服裝等硬件產品,這部分廣場舞者是一個大的消費群體。每年有關廣場舞的大型比賽有很多,大大推動了線上和線下的音響設備行業(yè)、服裝業(yè)等硬件產品的銷售,同時,廣場舞的經濟效應還延伸到其他各個行業(yè),包括理財、旅游、保健品在內的很多行業(yè)。全面推進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實現(xiàn)經濟跨越式發(fā)展。
3.1.3廣場舞的社會效益
在參與廣場舞的過程中:(1)可以提高人們的藝術審美水平,提升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素養(yǎng)。(2)能夠有效地緩解工作壓力、社會壓力、情感壓力,還能達到塑形健美、增強體質的功能。(3)可以有效緩解看病壓力,堅持參加廣場舞有助于緩解中老年心血管、高血壓、高血脂等“文明”病。(4)有助于營造一個相互幫助、相互學習、交流情感、建立友誼的社會壞境,增進人們對各民族文化的了解,促進社區(qū)、城市、鄉(xiāng)鎮(zhèn)、單位之間的交流。廣場舞在創(chuàng)建和諧社會中起著重要作用。
3.2廣場舞的負面影響
自從2013年媒體開始報道廣場舞擾民事件后,有關廣場舞沖突的事件層出不窮。比較典型的示例有:(1)有些地區(qū)的居民受不了廣場舞音樂的干擾以及一些家長認為廣場舞嚴重影響到孩子的學習和休息,于是一些人采取潑糞、潑水、扔雞蛋、鳴槍和放狗等行為與廣場舞“大媽”們進行對抗,矛盾升級。(2)中國大媽在美國紐約一公園跳廣場舞,影響到公園周邊居民,被居民投訴,導致中國大媽被拘捕,此事引發(fā)眾議。(3)上海松江體育場,兩隊廣場舞大媽,為了爭奪地盤,互相把音響放在僅隔1m的地方,互“飆”高音,有的甚至大打出手,引發(fā)嚴重后果。有關廣場舞的爭端很多,廣場舞“大媽”們健身的想法沒有錯,但是由于影響他人生活,這種行為是“不文明”的。廣場舞代表了中國的集體主義文化,但現(xiàn)在看來,由于廣場舞無秩序的開展以及參與者的過度熱情引發(fā)了噪音和場地等方面的糾紛,造成巨大的社會輿論,甚至影響整個社會的秩序。
4.1豐富中老年人的健身方式
隨著老齡化進程的加快,中國平均每年新增596萬老年人口,成為當前世界上老齡人口最多的國家,老年人的經濟生活、情感生活容易被社會和人們所忽視,社會“空巢”老人渴望得到關愛。廣場舞種類繁多、動作簡單易學,極大吸引了中老年人的參與。廣場舞的開展使老人的生活增添了色彩,減輕老人的孤獨感且有助于豐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空巢”老人通過把情感寄托到舞蹈上,在舞蹈中找到短暫的身體快感和精神歸屬。
4.2強身健體,抵抗疾病
由于現(xiàn)代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社會壓力越來越大,上學難、就業(yè)難、看病難、養(yǎng)老難等問題日趨嚴重。加之各種“文明”病越來越多,特別是中老年人患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人越來越多,身體的健康問題成了人們最關注的問題。中老年人每天堅持廣場舞鍛煉,不僅可以達到減肥塑身的效果,也可以延緩人因年齡的增長而出現(xiàn)的記憶力減退和大腦衰老。廣場舞成為人們強健身體、抵抗疾病、預防衰老、緩解壓力最有效途徑之一。
4.3加強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促進社會和諧
現(xiàn)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戒心和警覺性有所增強但溝通越來越少,尤其是中老年人他們的生活較單一。開展廣場舞,一方面使得中老年人聚在一塊,增強了社會交流,也擴大了娛樂和交際圈,促進人與人的關系,增強社會和諧。另一方面,廣場舞的豐富了社區(qū)文化,使文明健身的方式向多元化方向發(fā)展,人們在學習廣場舞的同時可以與促進鄰里之間的關系,關心和幫助身邊的朋友,增強社會的凝聚。
4.4低成本、娛樂和觀賞價值較高
由于廣場舞動作簡單易學,受場地、時間的約束比較小,參與成本較低,深受中老年人喜愛。廣場上人們整齊劃一的優(yōu)美舞姿,形成了一種廣場文化,吸引大量的群眾圍觀和參與。在參與廣場舞的過程不僅鍛煉了身體,而且也展示了自己,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擴寬了朋友圈。
5.1體育公共設施不齊全
根據2013年,第六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數據公布,全國共有體育場地169.46萬個,用地面積39.82億m2,建筑面積2.59億m2,場地面積19.92億m2。按照2013年末全國大陸總人口13.61億人計算,平均每萬人擁有體育場地12.45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1.46 m2。[3]廣場舞健身成本低、場地要求小、效果顯著等優(yōu)勢很快風靡起來,極大地滿足了大部分人的健身需求。但公共體育設施不全,使得熱愛廣場舞的居民侵占“公共”場地設施開展廣場舞,來滿足健身的愿望。
5.2社會體育指導員不足
截止2011年底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人數雖已達43萬人,與總人口的比例為l∶3 023,社會體育指導員總人數較大,但人均不足。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缺失,導致社會體育活動開展不夠豐富,未能有效地指導全民健身;廣場舞的開展缺乏正規(guī)引導和規(guī)管,爭奪場地、亂收費等社會問題時有發(fā)生。廣場舞的開展需要社會指導員做出正確的引導,積極宣傳,積極維護,給公民樹立一個健康、文明的健身環(huán)境,使大家養(yǎng)成文明健身的習慣。
5.3政府管理不到位,缺乏規(guī)范引導
管理部門對于廣場舞擾民問題,多采取拖、推、等方式,沒有正面回應,被干擾的居民向有關部門報告的問題得不到解決,導致居民不再信任政府部門,便自行采用不正當的手段去解決問題,結果矛盾激化。[4]另一方面,我國在公共設施方面缺乏相應的管理法規(guī)和制度,法規(guī)制度的不健全,導致在管理過程中,很難分清責任和劃分權利。使得許多方面出現(xiàn)監(jiān)管缺失和不到位的現(xiàn)象。
5.4廣場舞者和其他公民自身素質有待提高
廣場舞擾民沖突事件中,中老年廣場舞者只考慮自己健身鍛煉,卻忽視自己行為給他人帶來的困擾,不僅影響其他人休息,還“侵占”公共產地,這種行為是“不文明”的和自私的。而其他居民為制止廣場舞的開展采用極端手段,不但沒達到效果,反而使問題惡化,這種行為同樣是“不文明”的。此次事件,折射出公民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需要加強。
(1)政府部門加強對廣場舞的管理工作,對廣場舞開展的時間、地點、規(guī)模等進行有效地控制,防止過度膨脹,積極引導群眾正確使用權利和倡導文明健身,為公民創(chuàng)造良好的健身環(huán)境。
(2)多開展關愛老人,關注健康等社會活動,多開發(fā)適合中老年人的新型健身項目,使健身方式呈多樣化發(fā)展,豐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提高社會滿意度。
(3)廣場舞的開展要正確引導,使其往正規(guī)化道路發(fā)展,政府部門要認識到廣場舞帶來的經濟、社會、文化等效益,做好正面宣傳工作,充分發(fā)揮社會體育指導員的作用引導群眾文明健身和科學健身。
(4)國家要充分發(fā)揮場地資源的作用,充分利用學校和社區(qū)周邊的體育設施來滿足人們的健身需求。其次國家要加強體育場館設施的建設,積極推進全民健身。
(5)政府各職能部門明確分工,協(xié)同管理,各部門之間有效溝通充分發(fā)揮各職能部門優(yōu)勢,營造和諧、文明、團結的社會。
(6)對于嚴重違反社會規(guī)定,嚴重干擾他們休息的行為要進行懲治,對于采用不正當手段,危害他人生命和健康的行為要嚴處,加強全民健身法治建設,完善全民健身法律法規(guī)以及其他相應的配套法規(guī)。
廣場舞事件反映了我國體育事業(yè)問題也折射許多的社會問題。我國雖然是金牌大國,但群眾體育的開展還有待提高,真正的體育運動開展并不是幾塊金牌能夠代表的,我國想要成為真正的體育強國,必須大力發(fā)展群眾體育,讓社區(qū)體育跟上城市化的進程,使群眾體育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筆者相信,通過共同的努力,我國體育事業(yè)將快速發(fā)展,可供老年人選擇的項目會越來越多,老年人的娛樂活動將不再單一。廣場舞只是文明進程中的一部分,體育制度將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1]馮蕾.廣場舞問題的社會學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5(8):1.
[2]李蕊.廣場舞的起源與發(fā)展[J].科學大眾,2014(4):155.
[3]穆淼.第六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數據發(fā)布,體育總局網站,中央政府門戶網站[EB/OL].www.gov.cn,2014-12-26/2016-3-16.
[4]李嶼騁.健身公共空間營造與公民意識培育——“大媽廣場舞”現(xiàn)象反思[D].北京:首都體育學院,2015:11-15.
中圖分類號:G8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6)06(a)-0126-0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6.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