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試論新課改下史料教學的作用及運用原則

      2016-11-28 14:53:45曾維君
      文教資料 2016年22期
      關鍵詞:史料教學作用原則

      曾維君

      摘 ? ?要: 史料教學在中學歷史課堂教學中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感,增強教學的真實感和時代性;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探究精神和思維能力。在運用過程中,應該把握史料的真實性,堅持“論從史出”,做到因材施教,遵循緊扣教材重點、難點等原則進行教學。

      關鍵詞: 史料教學 ? ?作用 ? ?原則

      新的《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在課程目標之“知識與能力”中明確規(guī)定:“在掌握歷史基本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閱讀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培養(yǎng)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盵1]那么,我們獲取“歷史信息”的主要來源就是史料,梁啟超說:“史料為史之組織細胞,史料不具或不確,則無復史可信。”[2]在當今新課程改革的前提下,史料在歷史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日顯重要。

      一、史料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作用

      1.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感,增強教學的真實感和時代性。

      “眾所周知,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對于一個歷史現(xiàn)象,要盡可能地采取設身處地的態(tài)度和基于同情之理解(陳寅恪先生語)的原則去認識和分析。要實現(xiàn)這一點,一個有效的策略就是師生共同回到‘歷史現(xiàn)場,盡量地接近歷史真相,以獲取更多有價值的歷史知識,如此學生才能在‘過程與方法中得到能力與價值觀的提高。要回到‘歷史現(xiàn)場,就必須借助史料教學”[3]。我們通過讓學生閱讀、分析歷史材料,想象、體驗和感悟歷史,回到“歷史現(xiàn)場”,產(chǎn)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歷史感,正如《三字經(jīng)》中所云:“讀史者,考實錄,通古今,如親目。”中學歷史課堂中,教師可適當引用一些文字史料來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感、真實感,使歷史教學富有時代氣息。例如,講《三國鼎立》一課,我們可以引用曹操《蒿里行》中的詩句:“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币源俗寣W生體會到東漢末年軍閥混戰(zhàn)給社會生產(chǎn)和人民生活帶來的嚴重影響,感受當時人民渴望實現(xiàn)統(tǒng)一的強烈愿望。又如,講人教版《歷史(必修①)》第13課《辛亥革命》,教材中的“歷史縱橫”簡單介紹了黃花崗起義,教師不妨把孫中山在《黃花崗烈士事略序》中的一段話介紹給學生:“是役也,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含悲,風云因而變色,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怨憤所積,如怒濤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則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革命之役并壽?!边@就使學生對黃花崗起義的悲壯場面、歷史地位與作用有了深切、真實的了解和體會,對革命黨人視死如歸的精神產(chǎn)生由衷的敬仰,仿佛使學生置身于這一歷史現(xiàn)場,心靈得到了震撼和感染。

      2.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

      誘導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學好歷史知識的前提和開端??鬃诱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币虼?,一旦學生將歷史學習當做一種樂趣的話,就會成為他們學習的動力和源泉,充分調(diào)動他們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那么,中學歷史教學中,除了可以運用大量豐富的圖片、視頻這些形象的史料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外,其實還有不少內(nèi)容形象、生動有趣的文字資料,也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例如,講北宋末年統(tǒng)治者腐敗這段歷史,教師可以介紹當時民間流行的一些歌謠,如,“打破筒,潑了菜,便是人間好世界”,“殺了穜蒿割了菜,吃了羔兒荷葉在”,這里的“筒”或“穜”、“菜”、“羔”、“荷”,暗指當時被宋徽宗重用的奸臣童貫、蔡京、高俅、何執(zhí)中等人。這些歌謠史料形象地再現(xiàn)了當時老百姓對貪官奸臣的無比痛恨和對盼望過上太平日子的美好憧憬,使學生聽起來饒有興趣。再如,講《歷史(必修①)》第12課“甲午中日戰(zhàn)爭”內(nèi)容,我們可以借用當時一位愛國志士題寫在京師城門上的一副對聯(lián):“萬壽無疆,普天同慶;三軍敗績,割地求和?!敝S刺慈禧、李鴻章等人的丑陋行徑;也可以用1904年章太炎寫的諷刺慈禧題聯(lián):“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時再到古長安?嘆黎民膏血全枯,只為一人歌慶有。/五十割琉球,六十割臺灣,而今又割東三省!痛赤縣邦圻益蹙,每逢萬壽祝疆無?!边@把慈禧窮奢極欲、賣國求榮給中國社會帶來的災難淋漓盡致地描述出來,必然能夠引發(fā)學生的情感,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由于史料本身的特點,吸引了學生的興趣,調(diào)動了他們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同時,因為教師在引用史料時往往會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以引起學生注意,促使他們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通過對歷史材料的分析,引導他們暢所欲言,積極參與討論,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從而使學生真正發(fā)揮其學習的主體作用,成為學習的主人。

      3.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探究精神和思維能力。

      在中學歷史課堂上進行史料教學,就是要讓學生對史料進行收集、甄別和運用,使學生把史料作為探究歷史的證據(jù),以此還原歷史的本來面目,尋找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同時會在探究的過程中考證史料的可靠性和可信度、史料體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歷史觀點等問題,以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進行學習和探究,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探究精神。比如,有一位學生通過閱讀《秦律》中《田律》的一些規(guī)定:“春二月,毋敢林木山林及壅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為灰”,“百姓犬入禁苑中而不追獸及捕獸者,毋敢殺,其追獸及捕獸者,殺之?!卑l(fā)現(xiàn)這則關于田地的法律中還涉及了一些環(huán)境保護的內(nèi)容,因此他推斷這也是一部環(huán)保法典,并且認為從時間上推斷這應該是世界上最早的環(huán)保法典。由此可見,通過對史料的學習運用,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探究精神能夠得到充分的培養(yǎng)和拓展。

      傳統(tǒng)的中學歷史教學中,過分強調(diào)學生對教材中某些歷史性結論、“權威性”解釋的死記硬背,忽略了對得出這一結論的過程的考察,學生變成囫圇吞棗,從而使得其思維能力、素質(zhì)教育受到束縛。史料教學則大大改變了這一狀況,因為它讓學生接觸到各種豐富多彩的史料,并在教師的指導下對這些史料進行甄別、分析、歸納及綜合等,從中提取有效信息來解釋歷史現(xiàn)象,解決歷史問題。比如,關于對隋煬帝或隋朝大運河的評價,相關的詩歌史料就有皮日休的“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焙秃摹扒Ю镩L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錦帆未落干戈起,惆悵龍舟更不回?!钡龋ㄟ^對這些史料的分析,我們不但可以讓學生看到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的消極影響,而且可以發(fā)現(xiàn)它對經(jīng)濟發(fā)展帶來的積極作用,同時讓學生懂得了如何客觀的評價歷史人物,培養(yǎng)其良好的學習能力和辨證的思維能力。

      二、中學歷史課堂中史料教學的運用原則

      1.史料的引用要具真實性。

      新課標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確強調(diào),要“全面發(fā)揮歷史教育的功能,尊重歷史,追求真實”。郭沫若也曾說:“無論做什么研究,材料的鑒別是最必要的基礎階段。材料不足,固然釀成問題,而材料的真?zhèn)位驎r代性如未規(guī)定清楚,用比缺乏材料更威脅。”[4]所以,這就要求歷史教師在進行史料教學時,必須注意選用史料的真實性和科學性。雖然史料是重構歷史的最重要的客觀依據(jù),但它并不等于歷史真實本身,因為許多史學工作者在編撰史書的過程中會因各種因素的影響而融入個人的好惡、立場與觀點,這就勢必使一些史料難免存在可疑、偏頗甚至不真實之處。如,在中國古代官修史書中,對農(nóng)民起義軍一般都用“賊”、“寇”、“匪”這些蔑稱,這是完全站在封建地主階級的立場上的。因此,我們在選取史料的時候,先要弄懂整個史料的真實含義和思想性;同時,在引用史料的時候,我們應該看重史料的來由,注意從不同角度來分析歷史信息,也不要對史料斷章取義、掐頭去尾,特別是要審查作者的觀點與實際情況是否相符,只有這樣得出的結論才可能相對客觀、真實。例如,講“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我們應該選取一些能夠真實反映當時社會狀況的圖片、文字資料和“當事人”的口述歷史,而不是使用當時的官方報紙、宣傳畫這些材料,因為后者都是為運動歌功頌德的,這樣才能避免誤導學生,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到當時中國的社會發(fā)展狀況。

      2.要堅持“論從史出”。

      歷史學科的重要特點之一是“寓論于史”,因為任何歷史結論都是建立在史料的基礎上的,離開史料的結論都是空洞乏味的,是很難成立的。我們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要求使用豐富多樣的史料,但又不能簡單地羅列、堆砌史料,而是要通過分析這些史料來論證某個觀點或結論,讓學生透過這些史料去深入了解歷史,培養(yǎng)“史由證來”、“論從史出”的證據(jù)意識。比如,在學習岳麓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第13課中的“四大發(fā)明的傳播”一目時,教師可以補充兩則史料:一是馬克思的評價——“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chǎn)階級社會到來的三項偉大發(fā)明?;鹚幇羊T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了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fā)展創(chuàng)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杠桿”;二是魯迅在《電的利弊》中形象具體的描述——“外國用火藥制造子彈御敵,中國卻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國用羅盤針航海,中國卻用它看風水”。通過這些史料,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上所說的四大發(fā)明“對歐洲及世界文明的發(fā)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這一觀點。又如,講《歷史(必修①)》第4課中“軍機處的設立”,教師除了利用教材上“軍機處內(nèi)景”圖片及下面的文字材料外,不妨引用趙翼在《檐曝雜記》中的一段文字:“雍正年間,用兵西北兩路,以內(nèi)閣在太和門外……慮漏泄事機,始設軍機房于隆宗門內(nèi)……后名軍機處,地近宮廷,便于宣召。”這樣使學生對軍機處設立的由來、目的、特點乃至作用等有了具體的了解,為進一步認識“清朝軍機處的設立,加強了皇權,使君主專制制度發(fā)展到頂峰”這一結論作鋪墊。

      3.要做到因材施教。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的情感態(tài)度、行為變化是衡量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尺度,因此史料教學必須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到孔子倡導的“因材施教”,即根據(jù)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結構、社會經(jīng)驗等來選取難易程度不同的歷史材料,有區(qū)別地開展教學工作,做到史料教學有層次性和漸進性,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所謂層次性,就是針對不同年級學生采用高低層次不同的史料教學,比如,對初中生可傾向于多運用形象生動(如圖片資料)、內(nèi)容較少、語言通俗的史料(有時不妨把文言文翻譯為白話文,或對原始材料進行改寫),而對高中生可適當多用富有哲理、閱讀性較強、屬于原始性的材料進行教學;所謂漸進性,就是在提供史料的基礎上提出一些相應思考題的數(shù)量多少、難易程度要有差別,問題的答案也是一樣,要體現(xiàn)一定的“坡度”。比如,同樣講“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中關于在地方設立郡縣制的內(nèi)容,針對初一年級學生,我們可提供這樣一段史料:“追念亂世,分土建邦,以開爭理。攻戰(zhàn)日作,流血于野。自秦古始……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復起?!保ㄇ亍稁F山石刻》)并且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思考、回答:“秦始皇為什么要在地方推行郡縣制而不是分封制?”而針對高一學生,我們可引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的一段材料:“丞相綰等言:‘諸侯初破,燕、齊、荊地遠,不為置王,毋以填之。請立諸子,唯上幸許。始皇下其議于群臣,群臣皆以為便。廷尉李斯議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后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諸侯更相誅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內(nèi)賴陛下神靈一統(tǒng),皆為郡縣,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賞賜之,甚足易制。天下無異意,則安寧之術也。置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戰(zhàn)斗不休,以有侯王。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廷尉議是。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提出的問題是:“王綰、李斯在秦朝地方管理體制上各自提出了什么主張?理由是什么?秦始皇接受了誰的主張?為什么?”這樣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教學,有利于學生能力的逐步提高。

      4.要緊扣教材重點、難點。

      在史料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圍繞新課標提出的三維目標、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選取具有典型性、啟發(fā)性和思想性的歷史材料。教師不能僅僅是為了學生的興趣而去選擇、運用史料,因為有些“有趣”的史料不一定“有用”,何況如果引用史料不當——重點、難點內(nèi)容沒有或較少運用史料,而非重難點卻大量使用,就會起喧賓奪主、本末倒置、弄巧成拙的反作用。因此,我們在備課、上課時,要在緊扣重點、難點的基礎上,盡量選取那些既有趣又有用的史料。如,根據(jù)新課標編寫的人教版《歷史(必修)》教材,每一課中基本都設計了“學思之窗”、“資料回放”、“歷史縱橫”等涉及史料的內(nèi)容,其中有些是圍繞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或是從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角度安排的,針對這些史料,教師在認真鉆研教材的過程中,如果發(fā)現(xiàn)是有利于突重解難的,一定要有所舍取,充分利用。同時,針對教材提供的史料可能不足的情況,為了突重解難或培養(yǎng)學生處理史料的能力,我們就不妨補充一些教材上沒有的歷史材料。比如,《歷史(必修①)》第11課中的“《天朝田畝制度》的頒布”一目,既是本課重點,又是難點,教材的“歷史縱橫”只是對這一制度頒布后的實施情況作了一個極短的介紹,我們應該補充介紹《天朝田畝制度》的相關規(guī)定,讓學生閱讀、分析這些原始材料,從而清楚地認識到“它體現(xiàn)的絕對平均主義思想,嚴重脫離實際,根本無法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40.

      [3]何成剛等.智慧課堂:史料教學中的方法與策略[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3.

      [4]郭沫若.十批判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25.

      猜你喜歡
      史料教學作用原則
      堅守原則,逐浪前行
      新課改下高中歷史課堂的“史料教學”
      以史料促教學
      考試周刊(2016年90期)2016-12-01 22:01:27
      史料知識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合理應用
      淺論史料教學在中學歷史中的作用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22:09:47
      試分析高中化學教學中概念圖的應用策略
      考試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4:42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45:44
      談談朗讀在文本解讀中的作用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36:12
      基于班級管理的班干部培養(yǎng)方法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5:01
      無罪推定原則的理解與完善
      五台县| 历史| 玉屏| 库尔勒市| 南城县| 佛冈县| 丹巴县| 布拖县| 遂昌县| 晴隆县| 盐池县| 庆元县| 孝感市| 札达县| 陈巴尔虎旗| 子长县| 侯马市| 泾阳县| 中宁县| 河北区| 普洱| 新河县| 家居| 武强县| 太湖县| 梁山县| 临清市| 东阳市| 宝山区| 和顺县| 卢湾区| 阿拉善右旗| 仪征市| 高平市| 北京市| 奇台县| 陆川县| 宁海县| 永清县| 尼玛县| 上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