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堅
李漁,浙江蘭溪縣人,清初杰出的戲曲家和小說家,著有《閑情偶寄》。浙江瀕臨東海,素有“魚米之鄉(xiāng)”的美譽,盛產(chǎn)各類水產(chǎn)品,這一獨特的生活環(huán)境,使李漁對水產(chǎn)品情有獨鐘。
李漁咂著嘴說:“河豚為江南最尚之物,予亦食而甘之。”河豚是帶毒的美味,關鍵一條是,殺河豚時應該把魚籽、眼睛以及脊椎兩邊的血塊去掉,尤其是脊椎旁的血塊要拿盡。拿籽的時候也要小心,不能碰破。此外還有卵巢等要去除。這樣就既可以飽口福,又安全了。
李漁一提及螃蟹,那可了不得,簡直就是眉飛色舞,口水狂流:“予于飲食之美,無一物不能言之,且無一物不窮其想象,竭其幽渺而言之,獨于蟹螯一物,終其身皆不能忘之?!泵磕晷愤€沒有上市,他便早早準備下買蟹錢,自呼其錢為“買命錢”。從螃蟹上市之日直至斷市,他家七七四十九口大缸,缸缸盛滿螃蟹,每天用雞蛋白喂養(yǎng)催肥,一天不食蟹便覺虛度,今日吃了還惦記著明日。為了斷季后仍能有的吃,還要用紹興花雕酒腌制“醉蟹”,以備冬天食用。而腌蟹的酒也自有妙用,這酒可以供他一直飲用到來年螃蟹上市時。
他喜食蒸蟹,直言:“凡食蟹者,只合全其故體,蒸而熟之,貯以冰盤,列之幾上,聽客自取自食”,“旋剝旋食則有味”。他以為,蟹的最好做法是以全蟹放在籠屜里蒸熟,盛以潔白如冰的大盤之中,而且必須親自剝著吃,讓別人代勞,味同嚼蠟。李漁對蟹之鮮美,更有獨到見解:“蟹之鮮而肥,甘而膩,白似玉而黃似金,以造色、香、味三者之極,更無一物可以上之?!闭娣Q得上“蟹癡”中的完美主義者!難怪林語堂給他賜名“蟹奴”。
李漁對水產(chǎn)品有一套理論,如吃魚講究鮮,鮮字在萬余字的“飲饌”一章中多達36處,其中稱物料質地之時,鮮字出現(xiàn)9處,特指鮮味25處。
李漁在《閑情偶寄》中說,他生平第一回吃發(fā)菜甚為驚奇:“菜有色相最奇,而為本草食物志諸書之所不載者,則西秦所產(chǎn)之頭發(fā)菜也,予以秦客,傳食于塞上諸侯……詢知土人,知為頭發(fā)菜,浸以滾水,拌以姜醋,亦可口倍于藕絲、鹿角等菜,攜歸飧客,無不奇之,謂珍饈中所未見?!庇衷唬骸鞍l(fā)菜之得至江南,亦千載一時之至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