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民樂教學中一個頗為重要的內(nèi)容——民樂合奏為切入點,借助于對綜合大學素質(zhì)教育中民族器樂合奏課地位的研究活動,對其發(fā)展的重要性做出回應,以此來促進民族器樂合奏課的進一步發(fā)展。
【關鍵詞】民族器樂合奏課;綜合大學素質(zhì);教育問題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11-0236-01
一、民族器樂合奏課對大學生認識民族音樂有積極意義
眾所周知,中國作為多民族國家,造就出民族音樂風格的多樣性,一方面展示出各民族在各時代的特色和思想情感,另一方面也展示出國民的創(chuàng)作才能之所在。故而,器樂教學除了技能傳授之外,傳授情感也是其重要活動之一,這也是迅速提高學生審美修養(yǎng)的“捷徑”。合格的樂器演奏者除了具備演奏技巧之外,在其中加入細膩的情感也是必不可少的“技術”之所在,故而在民族器樂合奏訓練中,借助于講授各種不同風格作品,可以使得學生對更多傳統(tǒng)文化知識有所了解,以至于其可以在傳統(tǒng)音樂作品的演奏中能夠真正對民族音樂的真諦有所演繹、詮釋、理解。眾多優(yōu)秀合奏作品流傳后世的原因之一,便是它體現(xiàn)出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背景,以及在音樂當中植入了民族精神和民族特色。在此方面的教學活動中,借助于教師的介紹,來幫助學生感受到民族音樂的“世界性”,并激起其對民族音樂的熱情。
二、民族器樂合奏課能夠?qū)σ魷拾盐蘸椭C感加以提升
把握音準除了類屬主要的學習器樂因素,同時更是最為重要的樂器合奏形式因素,在此方面,可以將整個合奏團隊看作是一個“和弦”,而這一和弦載體的音符構(gòu)成則是其中每一樣器樂聲部,若欲在短時間內(nèi)演奏出一個盡可能完美的和弦作品,其中每一種樂器都應對自己的音符加以準確演奏,并不能有任何形式的訛誤。專業(yè)學習演奏的學生在開展樂器演奏這一過程中,都應對音準問題有所注重,但這一“注重”往往僅限于自身有意識的發(fā)音,由于不管什么練習者的演奏活動都是以個體練習作為途徑,表現(xiàn)、處理樂曲等方面都應充分注重發(fā)揮個體能力。而在合奏訓練時,則會因為演奏經(jīng)驗、技術水平的缺乏,造成聲部間融合“缺位”的問題。如演奏中彈撥樂聲部音準往往會和左手按弦力度存在直接因果關系,演奏中若僅講究情緒技巧發(fā)揮而對聆聽其他聲部情況有所忽略,就會造成力度性音準偏高的問題。吹管樂器聲部方面,往往會因為樂器材質(zhì)的差異,其音準也會隨吹奏時間增加而高低不一,往往只能隨時調(diào)整氣息以保證音準,更好地和其他聲部之間形成融合。
三、民族器樂合奏課能夠幫助形成團隊價值觀和技能合作意識
因為入學條件不同,學生往往在技術水平方面差異較大,同時很多學習器樂的學生自幼的“圈養(yǎng)”生活造成了其極少與人合作交往,合作意識自然會顯得頗為淡薄。在訓練活動中,學生有時扮演主奏角色,有時又換成伴奏角色,而這樣頻繁的角色互換,使得學生必須在此過程中學會如何與他人合作。作為樂團,除了強調(diào)其中每個個體的演奏水平之外,往往更對其“整體業(yè)績”有所重視。眾所周知,團隊是合奏的主體,其依賴的是強化集體演奏水平,更講究從成員的共同貢獻當中獲得應有的音響效果,而作為合奏課,實際上也正是借助于這個整體和個體的關系,讓學生獲得正確價值取向,并對其今后的學習和生活產(chǎn)生積極作用。
四、民族器樂合奏課的開設能夠?qū)π@文化氛圍有所優(yōu)化
在教育體制改革逐漸深入人心的過程中,大學的校園生活也逐漸變得多姿多彩,而在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豐富學生課余生活、優(yōu)化校園文化氛圍的過程中,學生民族器樂組合的作用也顯得愈發(fā)重要。大學校園生活中,學生組建的民族樂團也是一個不可替代的團隊載體,能夠?qū)W生的精神素養(yǎng)、文化生活面貌加以及時體現(xiàn),對學校素質(zhì)教育方面的綜合實力也有很大程度的展示。
五、民族器樂合奏課有利于對愛國熱情的提升
作為可以將愛國主義和道德情操兩種教育彼此“結(jié)合傳授”的民族器樂合奏課,作品技巧背景表現(xiàn)講解過程中,愛國主義道德情操培養(yǎng)很自然地會被融入于教學活動中,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素質(zhì)教育教學方式。如借助于分析《長征組曲》,教師可以將紅軍長征這段歷史盡可能詳細地講給學生聽,使得學生可以了解到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人民對光明的期盼,從而感受到如今的幸福。民族器樂合奏課除了可以從質(zhì)量上提升學生的技能技巧外,更重要的是其可以從道德情操、愛國熱情這兩個方面對學生的思想起到陶冶作用。
六、結(jié)語
總而言之,在綜合大學素質(zhì)教育中,民族器樂合奏課的作用堪稱“舉足輕重”,作為其中的教育者,更應該對其有一個足夠“份量”的認識,為此,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對綜合藝術表現(xiàn)能力的培養(yǎng)予以注重,盡最大可能來創(chuàng)造民族器樂學習的良好環(huán)境,形成良好的民族器樂學習氛圍,使得學生可以在民族音樂的天地間真正獲得應有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潘青峰,楊玲潔.論器樂合奏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藝海,2015(6).
[2]潘青峰,張朝霞.論器樂合奏課對學生音樂素質(zhì)的培養(yǎng)[J].民族音樂,2015(5).
作者簡介:
王立源,女,山西大同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民族器樂及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