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狀態(tài)解讀:在華外國人越來越融入中國社會
調查顯示,在華生活工作的外國人在日常生活中主要通過國外媒體了解中國信息,選擇中國媒體的外國專家僅有27.7%,略低于去年的28.3%。在所有參與調查的外國專家當中,選擇本國媒體的人數(shù)達到35.0%,選擇別的國家的媒體的人數(shù)也超過一成,達到15.3%。
在不同年齡段當中,50歲以上的在華外國人群體利用中國媒體的比例最高,達到37.3%,這一比例也和去年的調查結果(38.6%)趨向一致;而31-40歲的外國專家成為利用中國媒體了解中國信息第二高的群體,其比例達到三成(30.8%),比去年的調查結果高出5個百分點。
從學歷上看,半數(shù)以上(56.0%)的在華外國人博士在了解中國信息時選擇中國媒體,這一比例遠高于其他學歷層次的外國人。另外,通過與去年的數(shù)據比較后我們發(fā)現(xiàn),相較于2014年,持大學本科以及碩士學歷的外國專家選擇通過中國媒體了解中國信息的比例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大學本科:19.6%→24.1%;碩士:25.8%→28.8%)。
對于許多在中國生活的外國專家而言,語言是阻礙他們使用中國媒體的最大障礙,60.5%的受訪者將語言問題選為阻礙其利用中國媒體的主要原因,這也與去年調查中“漢語語言程度越低,利用中國媒體獲取中國信息資訊的比例也越低”的結論相吻合。
外國專家了解中國信息的主要渠道
2015年“雙十一”,中國人在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網購節(jié)里,12個小時之內就花出去93億美元。“十二五”期間,中國的網絡零售交易額規(guī)模躍居全球第一??梢哉f,網絡購物已經滲透到中國日常生活當中。中國已成為全球網購最為活躍的標桿市場,“歪果仁”如果不知道“雙十一”都out了。
本次調查顯示,在日常購物方面,近半的外國專家也會通過網絡購物的方式購買各種物品,這一比例達到48.5%,僅次于通過實體店購物的比例(74.6%)??梢哉f,在華工作生活的外國專家在日常購物這一方面融入中國社會的程度非常高。
在31-40歲的在華外國人群體之中,55.0%的外國專家會通過網絡購物,而在18-30歲的青年外國人群體之中,這一比例也達到50.4%,相較于41-50歲和50歲以上的中老年外國人(45.7%;34.1%),年輕一代的外國人更熱衷于逛網站購物。另外,在華居住年限對于網絡購物的影響也很大,居住時間越長,日常生活中選擇網絡購物的比例也會增加。
通過進一步研究后發(fā)現(xiàn),在經常網絡購物的在華外國人群體當中,83.3%的人會通過中國網站進行購物,其中女性利用中國網站購物的意愿更強,其比例高達88.6%,比起男性高出9個百分點(79.6%)。
而在熱衷網購的外國專家當中,逛淘寶的人數(shù)最多,其比例達到82.1%,天貓(42.8%)、亞馬遜(34.6%)和京東商城(42.8%)也是外國專家經常光顧的購物網站。
外國專家經常光顧的中國購物網站排序(%)
在去年的調查中我們發(fā)現(xiàn),“豐富的旅游資源”成為吸引外國人來到中國居住生活的一個重要原因。今年,我們進一步針對在華外國專家的旅游方式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在華生活居住的外國人最愛當背包客,48.0%的外國人會選擇背包自助游,而選擇自駕游的外籍“驢友”也達到25.1%,僅有不到一成(9.4%)的外國專家在旅游時會選擇旅游團,自助、自駕成為最受外國專家歡迎的旅游模式。
外國專家的年齡會對自助游的選擇產生一定影響,數(shù)據顯示,年齡越大,選擇背包自助游的外籍人數(shù)比例也越低。男性和女性選擇自助、自駕旅游方式的比例大致相當(背包自助游:47.9%:48.2%;自駕游:23.4%:25.8%)。另外相較于男性,女性參與單位集體活動的積極性更高,選擇參加單位等組織的集體旅游的女性的比例比男性高出約一倍(8.1%:4.2%)。
調查結果顯示,外國專家在旅游時最關注景點本身,其比例達到57.4%,其次為餐飲(34.2%)。另外,住宿(29.1%)和交通(22.8%)也是外國專家在旅游時非常關注的兩個方面。相對而言,購物體驗成為外國專家在旅游時最不關注的一個方面,僅5.3%的外國專家會關注景點中的購物環(huán)節(jié)設置。
雖然男性外國專家和女性外國專家都將“景點”和“餐飲”列為對景點最關注的兩個方面,但是相較于男性,女性外籍游客對景點的餐飲質量和環(huán)境有更高的要求(38.1%:31.9%);而相較于女性,男性外籍游客對景點的交通條件的要求則更高(25.2%:19.2%)。
外國專家的年齡也會影響其對景點的關注點。其中,18-30歲的外籍游客對景點本身的關注度最高,這一比例達到62.5%。另外,年齡越小的外籍游客對“吃”的關注度也越高;而年齡越大,外國專家對景點景區(qū)的“住”和“行”兩個方面的關注度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