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韶言
伍子胥弄:是他設(shè)計建造了闔閭大城
記者韶言
尋找伍子胥弄,倒是沒費多大的心思,按照百度地圖搜索,吉慶街北端東側(cè),東接朱家園,西出吉慶街,很容易便可尋得此弄。據(jù)史籍記載:春秋時,吳國大夫伍子胥住宅在此。伍子胥死后,在此建廟,名伍相寺廟,弄稱“伍相寺弄”,后改今名。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這兒早已沒有巷弄里的滋味,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規(guī)劃整齊的住宅小區(qū),統(tǒng)稱為“伍子胥弄8號”。
“原來的巷子早就拆遷翻新成小區(qū)了!”路遇一位老阿婆,順著她手指的方向看去,是一條南北向、百米左右的石磚路,“喏,這就是伍子胥弄。圍墻里邊兒是小區(qū),以前這兒還有座伍子胥的廟,現(xiàn)在早就沒了!你們想要找伍子胥的東西,去盤門景區(qū)那里看看吧!”老阿婆熱心地說到。
伍子胥于蘇州城的意義究竟有多重要?且不說口口相傳的那些和他有關(guān)的故事,蘇州人端午祭祀的不是屈原而是伍子胥。至今,蘇州古城內(nèi)還保留有當(dāng)年由他參與設(shè)計建造的闔閭大城的遺跡風(fēng)貌。
據(jù)傳,在盤門城樓的上城坡道下方,有個方形小洞,洞中豎著一根石柱,這個小洞名叫“將軍洞”則與伍子胥有關(guān)。
伍子胥本是楚國椒邑人,父親因受費無極讒害,和其長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殺害,伍子胥從楚國逃到吳國一心想投靠吳王,將來可報家恨。但是,他與吳王素不相識,一時難以投靠,只得落魄度日。而楚王得知伍子胥逃到吳國后,派人追殺而來。一日,伍子胥在街上吹簫賣藝時,發(fā)現(xiàn)有個人好生面熟,心想莫非是楚國派來緝拿他的。那個楚國人望了望伍子胥,也感到面熟,但心想伍子胥是堂堂將軍,怎么會穿得破衫襤褸,在街頭賣藝?正當(dāng)雙方膠著懷疑的時候,伍子胥趕緊逃離了現(xiàn)場,而楚國人隨即發(fā)現(xiàn)并追拿他去。
伍子胥逃到土城墻邊,發(fā)現(xiàn)楚國人正在緊緊追來,見墻邊塌壞的地方有個洞,于是就悄悄地躲了進去,外面用亂草遮沒,蒙騙了追趕而來的楚國人,才得以逃過一劫。
后來,伍子胥投靠公子光門下,他和勇士專諸結(jié)為好友,共同策劃刺殺吳王僚,受到了重用。助公子光奪得王位,即吳王闔閭,并成為其麾下重臣。并輔佐吳王闔閭整頓軍隊,攻滅了楚國。報了家仇,建了大功,官封為相國。吳王為了建立基業(yè),命伍子胥負(fù)責(zé)建造闔閭大城。
于是,伍子胥“相土嘗水,象天法地”,建筑闔閭大城,周圍四十七里,陸門八,以象天之八風(fēng),水門八,以法地之八卦,即今日之蘇州城。一日,他來到城南墻邊,見民工們正在砌城墻,不禁觸景生情,想起了自己的逃難經(jīng)過,對民工們說:“此處城墻腳下,要砌一個方形的洞?!泵窆げ唤?,問是什么原因?伍子胥把自己逃難的經(jīng)過說了一遍。民工們說:“那好,應(yīng)該砌一個洞,作為紀(jì)念?!边@個洞砌好后,因為是伍子胥蹲過的,便取名叫“將軍洞”。
闔閭死后,他的兒子夫差繼位。伍子胥又輔佐夫差打敗越國,受任為大夫,參贊國事,稱為相國。
奈何夫差是個昏君,任用奸臣,沉溺酒色。越王勾踐后來請和,夫差許之。伍子胥曾多次勸諫吳王夫差殺勾踐,夫差都不聽,并急于進圖中原,率大軍攻齊,伍子胥再度勸諫夫差暫不攻齊而先滅越,遭拒,甚至惹怒了夫差。夫差聽信了太宰伯嚭讒言,稱伍子胥陰謀倚托齊國反吳,丟給他一把“屬鏤劍”,逼得伍子胥自盡。
伍子胥氣得渾身顫抖,自刎前悲憤地對下人說:“我死后,把我的頭顱掛在城門口,我要親眼看看越軍是怎樣打進城來的,否則,我死也不瞑目!” 而相傳伍子胥死后,吳王夫差還將他的尸體拋入城外河內(nèi),所以河因此得名“胥江”;他的尸體裝入皮囊,漂浮至太湖入口處,那里就名為“胥口”;他的尸體葬在那里的山上,山得名為“胥山”,山上建有廟,稱為“胥王廟”。
甭管傳說是真是假,但在伍子胥死后的九年,吳國終為越國偷襲所滅。而這位修筑了闔閭大城,還替吳國開鑿了胥江、邗江、黃溝等好幾條水道;替吳國訓(xùn)練了水軍,還曾為吳國引薦了偉大的軍事家孫武的杰出統(tǒng)帥終究留在了史冊之中,為后人所緬懷和敬仰。
(文中部分資料來源于潘君明著《蘇州街巷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