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豬
電影《如父如子》里,福山雅治飾演的城市中產,和一個鄉(xiāng)下小賣部老板抱錯了孩子。親生兒子在自己家住了幾天,回到鄉(xiāng)下對養(yǎng)父說:“他們家好像酒店?!?/p>
像酒店,這大概也是中國極大一部分城市家庭的裝修風格。只不過,有一些更中式,像貝聿銘的香山賓館;有一些更西式,像喜來登、索菲特和大部分連鎖酒店。
具體到陳設,中式的家庭少不了紅木家具(或仿紅木家具),西式的家庭也繞不過宜家、美克美家的標準化定制。最最重要的,不論中式西式,客廳正中必然正襟危坐一臺尺寸不小的電視機,似乎它比這所房子里其他所有的事物都高貴。
就算不用,也要擺中間
我有兩個看起來很有文化的朋友,他們的共同做法是在客廳里擺滿書架,再把一臺電視突兀地嵌在書架里。可憐的尼爾·波茲曼、赫胥黎、麥克盧漢,如今也只能乖乖地待在書架里,滑稽地拱衛(wèi)著那個黑匣子。
我還有一個朋友,像千千萬萬的家庭一樣,恭恭敬敬地在客廳正中擺著一臺電視機,還為它鄭重其事地買了一組電視柜(盡管他的電視是掛式的,根本用不上電視柜),但他從來不用它。
總而言之,他們是群奇怪的人,花了幾千上萬塊搬回來一臺電視,給它上座,卻往往一個月也用不了一次。
把電視放在家里最核心的位置,最早是美國人的破毛病。當電視出現(xiàn),美國人把它搬進家里,每天晚上認真地坐在客廳沙發(fā)上,看上兩三個小時,電視簡直成了他們家庭的一分子。再后來,黑白電視變成了彩色電視,再再后來,影視明星成了美國總統(tǒng)。電視在客廳中的地位,慢慢地擴散到了全世界。
在電視喧賓奪主前,美國人還有客廳讀物文化。但在中國,既然三十年前并不以讀什么書為榮,因而也就不知道,除了電視,還有什么東西應該被鄭重地擺在客廳里。
客廳和電視一起來了
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家庭是沒有客廳的。十分湊巧,當中國人重新?lián)碛锌蛷d的時候,他們幾乎也同時擁有了電視。
早年的中國人,一起住在筒子樓里。狹小的房間里,只是床就占去一半。剩下的地方,擺幾張桌子、椅子、柜子也就滿了。電視機?縱使買得起,也只能委屈它擠在角落里。
到1987年,中國人才開始大面積住上“套房”。那年,城鄉(xiāng)建設環(huán)境保護部頒布了《住宅建筑設計規(guī)范》,規(guī)定:“住宅應按套型設計。每套必須獨門獨戶,并應設有臥室、廚房、衛(wèi)生間及儲藏室間。”
那時候,造房子的主體是國家和企業(yè)。房子還被當作一種福利,因而面積嚴格限制,45平方米以上的房子,就要被歸入“大戶型”。那時的客廳極其狹小,又極其重要:它成了每個家庭展示自己經濟實力的平臺??蛷d的中心地位,從當時的空間設計上就可見一斑:不論這套房子有幾室,所有的門全部開向客廳——包括廁所的門。
作為平臺,客廳最重要的展示品就是電器。喬遷新居的家庭,自然要把嶄新的彩色電視機放在最醒目的位置。不僅如此,本應出現(xiàn)在廚房的冰箱、本應出現(xiàn)在陽臺的洗衣機,全部都被耀武揚威地呈放在客廳。
199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房地產管理法》頒布,商品房制度正式確立。房地產業(yè)正式起步。房地產商們造出了更合理的房子、更大的客廳。中國迎來了購房潮。這一年,彩色電視機在中國的占有量已近90%。人們對電視地位的尊重有增無減。
客廳里電視的地位穩(wěn)定下來了,也就有了電視柜、組合音響、電視墻,無限加重了電視的家庭地位和看電視的隆重感??措娨?,真的是一個家庭里最隆重的活動嗎?
房地產商決定房型
1993年播出的一部電視劇《我愛我家》,在其第一集里,傅老爺子就在家中餐廳和全家開會——那個年代家里有個餐廳,不光有錢,還得有地位啊!
從1987年規(guī)定“套房”,到1994年商品房制度確立,中國家庭很少有餐廳。直到1998年國務院頒布“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要求“促使住宅業(yè)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房地產銷量大增后,兩廳、兩衛(wèi)的格局才流行起來。
如果說1994年以前,住什么房子基本是國家和集體決定的,那么1994年以后,中國人住什么房子,就是由房地產商決定的。
中國的住宅也曾有過十分有格調的時候。蘇州園林,是多么拿得出手的格調。但現(xiàn)在,我們的園林就是小區(qū)綠化,房子外型我們說了不算,買個別墅也只能是地產商標配。
曾有一段時間,甚至連室內設計房地產商都幫你做好了。那是1999年前后,國務院發(fā)出的“推進住宅產業(yè)現(xiàn)代化”通知里說:“加強對住宅裝修的管理,積極推廣一次性裝修或菜單式裝修模式,避免二次裝修造成的破壞結構、浪費和擾民現(xiàn)象?!?/p>
在設計的自主性上,國外獨門獨戶的別墅式住宅自不必說??v是公寓式住宅,也很早就有尊重設計靈活性的理念。荷蘭人從1965年就開始講:住宅設計應當與建筑支撐體建造分開。其中,支撐體由政府和開發(fā)商共同完成,其后的個體多樣化需求,包括房間內部構造的設計和實施,則由使用者自行設計完善。
對中國住戶而言,即便這種住宅形式得到推廣,室內設計也依然是極大的問題。當我們這些深知自己沒什么審美的人,恭恭敬敬去請來專業(yè)室內設計師出謀劃策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很多時候,他們只是會幫你把家里設計得更像酒店。
一個因素在于,中國改革開放后室內設計發(fā)展的緣起,就來自酒店。20世紀80年代,中國打開大門,要迎接外賓、發(fā)展旅游業(yè),最急缺的就是酒店。香山飯店和貝聿銘,因此總是被反復提起。
酒店設計潮之后,是公共建筑設計潮。關于住宅的設計,大抵都來自對這兩者的承襲——這也是為什么,我們曾經十分喜歡在室內設計中使用“吊頂”。
(摘自《南方周末》 圖/子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