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昭曦
今年寒假,爸爸帶我去了鄉(xiāng)下的叔公家過年,讓我過了一個不尋常的新年。
一
我十分不情愿地和爸爸前往鄉(xiāng)下的叔公家,一路上我不斷地抱怨著:“那是什么破地方,不僅離城里非常遠,還沒有電腦,沒有WIFI……怎么可能過得下去?”在抱怨聲中,我們已經(jīng)到達了目的地??吹绞骞募?,我更是崩潰了——寒風把窗子吹得吱呀作響;房里很潮濕,床板也很硬;房梁上隨處可見蜘蛛網(wǎng),有時還可以看見蜘蛛和七七八八的小蟲子趴在墻上;更為恐怖的是叔公家竟然連一臺電視機都沒有,有的只是一臺破舊的收音機。
我愣愣地站在門口,十分不愿意相信這就是叔公家。此時,我多么希望爸爸從后面拍我一下,然后對我說:“哎,你干嘛站在別人家門口發(fā)呆?。窟@不是叔公的家。”可惜這只能是奢望,而不是現(xiàn)實。
二
在叔公家住了幾天,我已經(jīng)開始慢慢接受了這間“陋室”??捎幸稽c我還是難以忍受——我已經(jīng)幾天沒看電視,沒玩兒電腦和手機,都快悶死了;每天就是用做作業(yè)、發(fā)呆和睡覺打發(fā)時間,都快要瘋掉了。
有一天,我做完作業(yè),又如同往常一樣,把頭探出窗外,然后在那里發(fā)呆。正當我入神地看著一群小鳥上躥下跳時,一陣嬉鬧聲把我從自己的世界里拉了回來——一群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在叔公家的曬谷場上快樂地玩著游戲。他們的笑聲,刺激著我的童真,讓我很想沖出去和他們一起玩耍。可是我不敢,因為我不認識他們。如果他們拒絕我怎么辦?那可是很丟臉的。正當我糾結(jié)到底要不要出去時,有一個女孩子看見了我,她立即像老朋友一樣,笑著和我打招呼,并叫我和他們一起玩兒。我吃驚地看了看其他小朋友,發(fā)現(xiàn)他們也都有同樣的意思。于是我滿心歡喜地跑出去與他們玩兒了起來。
他們非常開心地帶著我玩兒了許多新奇的游戲——攔房,點圓,占堡……直到天黑吃飯時才依依不舍地回家了。
回到叔公家,晚上躺在床上,回想著白天發(fā)生的事,我發(fā)現(xiàn)自己有些喜歡上這里了。
三
在和小伙伴們瘋玩兒了幾天后,爸爸告訴了我一個“噩耗”——我們要回家了。我開始不情愿地收拾起行李,準備回家。
我們提著大大小小的行李來到村門口,眼前的一幕令我大吃一驚。我沒告訴小伙伴們今天要走???他們怎么會來村口送我呢?看著他們堵在村口那條路上的架勢和快要哭出來的表情,我的心不由得緊了一下,鼻子酸酸的,眼淚在眼眶里打轉(zhuǎn)。
我擦了一下眼睛,笑著說:“干嘛呀,搞得像生離死別一樣,我又不是下次不來了,等到暑假我還會來和你們一起玩兒的!”他們聽了我的話,也笑了,便讓開了路,我與爸爸上了車。上了車后,他們還不忘提醒我暑假一定要來,我笑著答應(yīng)了他們。
在返程車中,我一直望著車外,仿佛想把這里的一切都印在腦海里。爸爸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對我說:“以后放假我們都來這里?!蔽殷@喜地看了看老爸,重重地點了一下頭。
在與鄉(xiāng)下伙伴瘋玩兒的日子里,我度過了平生一個最棒的寒假,更度過了平生一個最快樂的新年。
教師評語
“鄉(xiāng)下那些事”是什么?是自己在鄉(xiāng)下過寒假的所見、所聞、所感。習作運用對比的手法,將自己的不同感受鮮明地描述出來——來時是不愿,埋怨;去時是喜歡,不舍。之所以有這樣大的改變,是因鄉(xiāng)下孩子的熱情好客,而這就自然地反映了習作的主題——農(nóng)村的物質(zhì)條件是差的,但那里淳樸、熱情的民風卻是非常濃厚和寶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