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春林 龍永生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8-0203-01
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只學會了一定的學科知識,卻沒有學會學習的方法,只是死記硬背,照本宣科,更不會把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在小學生眼中,只是為了學習而學習,為了考試而學習,為了家長而學習,為了社會普遍要學習的規(guī)律而學習。在家長的眼中,學習是改變孩子的未來和人生的必要通道,以至于當孩子的學習成績比其他學生差的時候,家長盲目地批評他們,要求他向班級最優(yōu)秀的孩子學習、向電視上報道的天才少年看齊。家長的本意是好的,卻在無形中使孩子產生了自卑心理,使孩子感覺自己更無能、從而變得更氣餒。這不但不能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反而抑制了學生本身具備的能力,堵死了學生多方面發(fā)展的道路。所以,在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過程中,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發(fā)掘學生的潛力,這對學生的學習有著強大的推動作用。
1 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當今的課堂教學上,教師很用心的設計一堂課,力爭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完美,尤其是和學生互動的環(huán)節(jié),提出諸多問題,希望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學生對知識的探究熱情。然而事實卻不是這樣,課堂中過多的一問一答,在無形之中就縮短了學生自主交流和思維的時間,教師在極短的時間就叫停,表面上很熱鬧,但是實際上學生處于較低的認知和思維水平。這一切,都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發(fā)展。真正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應要求學生自己提出疑問,自己發(fā)掘問題,以學生為主體。而教師在設疑時應設法讓學生在疑的基礎上再生疑,然后鼓勵、引導他們去質疑、解疑。從而提高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策略
2.1 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成功的秘訣,是獲取知識的開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礎,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習好壞都有直接的影響。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穩(wěn)定性差的特點,在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數學的教學內容較抽象、枯燥、無味,它沒有形象生動的語言及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不易引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生認數和記數時,筆者采用具體形象的事物和一些有趣的故事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如:為了讓學生記住數字1—9的字形,我教學生背誦順口溜:“1像粉筆,2像鴨子,3像耳朵,4像小旗,5像鉤子,6像口哨,7像鋤頭,8像葫蘆,9像蝌蚪”。以此來幫助學生記住字形。通過這樣的教學,賦予數學內容以一定的感情色彩,將數學的知識滲透到童話的故事中去,從而激發(fā)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在興趣的驅使下,小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課程,才能在興趣的驅使下展開更多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例如,利用多媒體、幻燈片等形式,以形象生動的方式展現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生在學習數學上的興趣。
2.2 鼓勵學生探索多種解題思路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由此及彼”的能力,即讓他們通過解決一個數學問題,就有能力通過這種解題思路和方法解決其他類似的問題,進而提高他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所以說,數學教師應當提倡和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見解和想法,提出多樣化的解題思路。另外,要想讓學生提出不同的見解,需要教師的科學引導,對此,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多設置一些問題和懸念,層層遞進,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地進行探索,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使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實現創(chuàng)新。同時及時了解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積極評價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對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給予關注與幫助,鼓勵他們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對他們的點滴進步,及時肯定,對他們出現的錯誤,耐心地引導,鼓勵學生自己去改正,增強他們學習教學的信心,進而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
2.3 培養(yǎng)學生合作競爭的意識
從學生的生理、心理角度看,小學生正處在長身心、長智慧的時期,好奇心、好勝心都很強,受教育快,可塑性強。根據這些特征,結合課堂與課外情境的創(chuàng)設,在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發(fā)展個性、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能為將來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從兒童自發(fā)組織的游戲中,我們也不難看出,每一個游戲都有競爭性,不是比快慢,就是比高低。他們之所以玩得興趣盎然,快樂無比,就是因為有競爭在里面。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是可行的,而且越早越好。合理適當的合作競爭都能夠使人獲得更多知識。小學生之間合理的競爭能夠刺激其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通過分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比賽能夠使其意識到隊友的重要性。創(chuàng)設合作競爭的情境,譬如“搶紅花”“送糖果”的具體方式,使小學生力爭上游的心態(tài)展現出來,競爭合作中掌握了新知識,同時也培養(yǎng)了小學生合作和競爭的意識。
教學過程不僅是知識傳授的過程,更是科學方法的學習過程。只有兩者兼顧,才能使學習能力不斷提升。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因此,要激發(fā)起學生們的興趣,給他們更多的獨立思考和探究的空間和時間,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探究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