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 修
?
文學里的“冤獄”
顏 修
【摘 要】監(jiān)獄是國家機器的一個組成部分,監(jiān)獄生活是人類社會生活中客觀存在的一種形式。文學作品對現實生活的倒影覆蓋了每一個角落,自然不會遺漏崖壁上監(jiān)獄這個奇崛陰森的堡壘。如果監(jiān)獄這個系統(tǒng)在運轉過程中出現錯誤,蒙冤入獄的現象就必然發(fā)生。正是蒙冤入獄,顛倒了人物的命運,改變了監(jiān)獄發(fā)生的效用。文學作品對“冤獄”這一似乎無法避免的社會現象的探索,具有天然的社會文化基礎,同時又具有深刻的社會文化價值。
【關鍵詞】文學作品 冤獄 局限 公平正義
馬克思認為,監(jiān)獄與私有制同時產生,是統(tǒng)治階級實施統(tǒng)治的專政工具之一,承擔著將犯罪分子關押隔離以保護社會公眾利益的重任?,F實生活中,司法機關通過法定程序,將一個被審判有罪的人投入監(jiān)獄,是國家機器日常運轉的正常程序,也是社會人倫習以為常的事情??陀^事實由寫作者的筆進入文學世界,在那里構筑了一座座陰森堅固的堡壘,囚禁著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文學人物。
我們且舉幾個例子,《基督山伯爵》里的埃德蒙·鄧蒂斯,《悲慘世界》里的冉阿讓,《雙城記》里的馬奈特,《紅字》里的海絲特·白蘭,《卡拉馬左夫兄弟》里的德米特里,《死屋日記》里的戈梁奇科夫、《古拉格群島》里的無辜的囚徒,《肖申克的救贖》里的安迪,《竇娥冤》里的竇娥,《十五貫戲言成巧禍》里的崔寧、陳氏,《水滸傳》里的林沖、武松等等。當我們閱讀這些作品時,不難發(fā)現,主人公蒙冤入獄的情節(jié)是整部小說重要的構成部分,是推動故事發(fā)展的“原動力”。為何文學的筆觸要一再深入那個沒有自由的堡壘,探究封閉、黑暗的高墻,和本不該出現在那里的人呢?難道墻外寬廣的天地、自由的時間不更適于作家馳騁探索,不更貼近讀者的生活嗎?
監(jiān)獄是國家機器的一個組成部分,監(jiān)獄生活是人類社會生活中客觀存在的一種形式。文學作品對現實生活的倒影覆蓋了每一個角落,自然不會遺漏監(jiān)獄這個崖壁上奇崛陰森的堡壘。據考證,遠古時代,原始人就建造了用于馴養(yǎng)野獸的巖穴和柵欄,也用于關押戰(zhàn)爭中抓獲的俘虜。在夏朝,監(jiān)獄名為“圜土”,在周朝又名“囹圄”,所以有身陷囹圄一語。春秋戰(zhàn)國,監(jiān)獄名為“圄”,規(guī)模已擴大許多。秦朝郡縣設監(jiān)獄,秦律以法律形式對監(jiān)獄管理進行了規(guī)范化。自漢朝開始,監(jiān)獄名為“獄”,中央設廷尉獄,各地方官府也自行設置監(jiān)獄?,F代社會的監(jiān)獄指關押一切犯人的場所,包括監(jiān)獄,看守所,拘留所等。上至省會,下到縣城,都開設有監(jiān)獄,配備獄警等工作人員,“對罪犯實行懲罰和改造相結合、教育和勞動相結合的原則,將罪犯改造成為守法公民”[1](5)。
監(jiān)獄這個平常人不會涉足的地方,長久的存在于人們的社會生活當中,我們身邊的某個人,或許就曾在那個堡壘中生活,接受其施加的懲罰和改造。如果監(jiān)獄這個系統(tǒng)在運轉過程中出現錯誤,蒙冤入獄的現象就必然發(fā)生。以監(jiān)獄生活,以及在監(jiān)獄里生活的人為對象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既是普通人對未知的探索,又是親歷者對歷史的記錄,自然是人類精神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筆者所列舉的人物,都是文學作品中蒙冤入獄的典型代表。埃德蒙·鄧蒂斯本是一個前途大好的有為青年,卻被情敵弗南、同事鄧格拉斯、法官維爾福陷害,在伊夫堡的黑牢中被困14年,并因此徹底失去了父親和妻子。馬奈特醫(yī)生想要控告淫亂致人死亡的厄弗里蒙得侯爵兄弟,反被侯爵兄弟關進巴士底獄18年,妻離子散??ɡR佐夫兄弟家族的長子德米特里被異母弟弟斯乜爾加科夫陷害,背上弒父罪名,被流放西伯利亞,不得不與心愛的女人和兄弟們訣別。安迪因為被誤判殺妻,在肖申克監(jiān)獄里被迫承受不屬于自己的責罰,度過了20年光陰。冉阿讓雖曾偷竊面包,但他所接受的懲罰遠遠超出他應承擔的范圍,經過19年牢獄生活,出獄時鬢發(fā)已白。海絲特.白蘭雖不曾身困高墻之中,但終日身穿繡有“紅字”的衣衫,如同身背移動的牢門,與被投入深牢大獄其他人物別無二致。竇娥為救婆婆,擔罪下獄,無辜被處死。林沖為保護妻子得罪太尉高俅,被發(fā)配滄州,險些死在牢城營。武松被張都監(jiān)、蔣門神合謀陷害,幾乎命喪飛云浦。
這些命運悲慘的主人公,并非大奸大惡之徒,而且多是心地善良、勇敢正直、堅忍不拔的優(yōu)秀人物。如果他們能夠擁有普通人的生活,或許還能做出一番對社會有益的事業(yè)。但從被投入監(jiān)獄開始,他們原來的生活軌跡被徹底抹除,更不幸者甚至因此丟掉性命。
監(jiān)獄,本是將罪惡繩之以法、伸張法律正義的處所,卻成為造成上述主人公個人命運不幸的原因,正義在此時轉變?yōu)椴徽x。究其原因,正是蒙冤入獄,顛倒了人物的命運,改變了監(jiān)獄發(fā)生的效用。那么冤獄是如何造成的?
通過文本閱讀,我們大概可以歸納出如下幾個原因:
(1)司法制度的不完善?!痘缴讲簟贰ⅰ侗瘧K世界》、《雙城記》的故事發(fā)生在風起云涌的法國大革命時代,《卡拉馬左夫兄弟》、《死屋日記》、《古拉格群島》的故事發(fā)生在沙俄、蘇聯(lián)時代,《紅字》發(fā)生在殖民時期的美洲大陸,《竇娥冤》、《十五貫戲言成巧禍》、《水滸傳》發(fā)生在古代中國??v向比較,這些時期的司法制度遠遠落后于現代司法制度,極易發(fā)生權力左右審判等不公正的事情。如“高俅設計白虎堂,林沖蒙冤配滄州”;檢察官維爾福銷毀對埃德蒙·鄧蒂斯有利的證據,未經審判就將鄧蒂斯打入伊夫堡黑牢。
(2)案件偵查手段的不科學。這些時期的案件偵查手段同樣遠遠落后于近代,要避免冤案,除了各類證據的客觀還原,還必須仰仗偵查人員縝密的思維和高超的判斷。竇娥案如果發(fā)生在近代,或許偵查人員能夠通過指紋比對、藥物檢查等偵查手段洗刷竇娥的冤屈;《肖申克的救贖》其故事雖發(fā)生在現代美國,但在安迪妻子被殺一案偵查過程中,一系列的巧合成為偵查人員得出安迪殺妻結論的“鐵證”,而能夠證明安迪無罪的證據卻被埋藏多年。
(3)是惡人有意為之。在這些偉大的文學作品里,與不幸主人公相對的,一定有一個或多個惡人?!痘缴讲簟防锏母ツ稀⑧嚫窭?、維爾福,《悲慘世界》里的沙威,《雙城記》里的弗里蒙得侯爵兄弟,《紅字》里的齊林沃斯醫(yī)生,《卡拉馬左夫兄弟》里的斯乜爾加科夫,《肖申克的救贖》里的典獄長,《竇娥冤》里的張驢兒,《十五貫戲言成巧禍》里的強盜,《水滸傳》里的高俅、張都監(jiān)、蔣門神等等。他們有意作惡,直接或間接的將罪名轉嫁到主人公身上,造成了一個個“冤獄”。
(4)是人類命運的荒誕。人類無法回避心中與生俱來的疑惑?;蛟S人生就像一個監(jiān)獄,我們每個人都是蒙冤入獄的囚徒。我們必須在黑色的、堅硬的高墻中,有限的、緊迫的時間里,不斷尋求自我人生的價值。
歷代先賢哲人試圖為人類多變的命運找到一個“支點”,為人類的生存“立意”。哲學家建立了高高在上的“超感性世界”、圣徒擺渡通往“彼岸世界”的大船,但人們生存的種種事實終究使人發(fā)現,無論哲學家,還是圣徒,他們?yōu)槲覀冎赋龅慕K極價值似乎并不存在。尼采高喊“上帝死了”,虛無主義哲學重新喚醒人類心中與生俱來的疑惑。如果有超越人類存在的絕對正義,為何不來審判人世間的非正義。前途光明的青年、善良勤勞的婦人、正直勇敢的長者、無知無辜的孩童,他們遭遇的不幸,是他們生來命中注定的遭際嗎?
加繆在《西緒福斯神話》里講了這樣一個故事,西緒福斯被神懲罰,終日要將一塊巨石推上山頂,當他完成使命后,巨石將滾落山底。在無涯的時間里,西緒福斯必須重復這個毫無意義的工作,而他無法拒絕。神以這種無望又無用的勞動,作為對西緒福斯最可怕的懲罰。加繆很好的詮釋了人生的荒誕,人類必然要面對自己無法預知的、缺乏絕對正義的、缺乏終極價值的命運:突然被剝奪了光明,人的生存有何意義?
加繆筆下的西緒福斯并未絕望,沒有希望并不等同于絕望。他一次次用手臂、臉頰頂住巨石,將其推上山頂;一次次看著巨石滾落山腳;一次次朝平原走下去。他知道自己的勞動毫無作用,但勇敢的接受了這一荒誕的命運?!拔腋信d趣的是返回中、停歇中的西緒福斯……我看見這個人下山,朝著他不知道盡頭的痛苦,腳步沉重而均勻?!保?](108)“征服頂峰的斗爭本身足以充實人的心靈。應該設想,西緒福斯是幸福的。造成他的痛苦的洞察力同時也完成了他的勝利?!保?](110)西緒福斯的故事具有普遍意義。我們的每個人的生命注定都要消滅,我們必須知道自己的局限,同時我們應該給自己面對這個事實的勇氣,盡力開發(fā)自己的生命、豐富自己的生命,義無反顧地生活,而不為永恒徒勞。
如此看來,文學作品對“冤獄”這一似乎無法避免的社會現象的探索,具有天然的社會文化基礎,同時又具有深刻的社會文化價值。
在《死屋日記》的最后一章《出獄》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寫道:“有多少青春被白白埋在這堵獄墻之下了,有多少偉大的力量被白白地毀滅在這里了??!應該把一切實話都說出來:這些人都是些不平凡的人,他們也許是我國人民中最有才華,最強有力之人,然而這強大的力量卻白白被毀了。這是誰的過錯呢?這究竟是誰之罪?”[3](393)讀者閱讀這些文字,蒙冤入獄者的不幸感同身受。他們發(fā)現這個世界的角落里,有一圈無法逾越的高墻,里面生活著這樣一群人。這種體驗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因為無知而帶來的麻木,促使公平正義成為人們共同的價值追求。有志之士必定會致力于不斷完善偵查手段,乃至司法制度等上層建筑,進而推動整個人類文明的進步。
基督山伯爵埃德蒙·鄧蒂斯完成自己的復仇計劃后,帶著愛重生的喜悅,乘船消失在海平線上。他在給馬西米蘭留下的信中如是說:“所以,我心愛的孩子們,享受生命的快樂吧!永遠不要忘記,直至上帝揭露人的未來圖景的那一天以前,人類的一切智慧就包含在這四個字里面:‘等待’和‘希望’?!保?](1291)
參考文獻:
[1]監(jiān)獄法[M].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12(5).
[2](法)阿爾貝.加繆.西緒福斯神話[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3(108)110.
[3](俄)陀思妥耶夫斯基.死屋日記[M].北京:群眾出版社,2011:393.
[4](法)大仲馬.基督山伯爵[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1291.
作者簡介:顏修(1987-),男,湖北宜昌人,碩士,鐵道警察學院宣傳處副主任科員、助教,研究方向:中外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