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 亭
古老與現代交匯的北京高碑店村
文|南亭
晚上,沿京通快速路輔路一路向東,進入四惠段,就會看到古老的通惠河南岸坐落著一排排仿古的三四層小樓,樓頂的飛檐以美好的弧度向外伸展;古代宮燈式樣的路燈打出通紅的光,照出通惠河的波光粼粼;唯有閃爍著各色顏色的LED招牌和緩緩駛過的汽車充當著時代元素。
夜里的高碑店村更美,因為暗夜會自動過濾許多現代氣息,留下靜謐的古老況味,迷惑路人的眼球。到了白天,川流不息的行人和機動車,多多少少會破壞由仿古建筑和古典家具營造出的獨特氛圍。在高碑店東區(qū),幾處建筑工地還在緊張地施工,幾條進村的小路不太平整,沒有路燈,夜色更顯深沉,而隔著五環(huán)相望的北花園小區(qū)則燈火通明,儼然兩個世界。
高碑店村位于北京是東長安街延長線南側,距離天安門僅8公里,區(qū)域管理面積在地圖上形似寶鼎,在通惠河畔已存千年。遼金時,高碑店曾是重要的漕運河碼頭和皇糧商品集散地,這種功能一直延續(xù)到清代。據清代于敏中等所編《日下舊聞考》記載:“通州至京城中途中高米店,舊時為皇糧轉運站,在平津閘邊設有碼頭,另傳說曾名高蜜店,相傳有人倚郎家園的棗樹林養(yǎng)蜂釀蜜為生,方圓數十里來此購蜜者頗多,因此得名。又因村中古剎地藏庵原有鑄鐘和碑上均有‘齊化門’外高蜜店信友等銘刻?!鼻鍟r為順天府大興所轄,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高碑店碼頭的商業(yè)作用致使商賈聚集,興建房舍和寺宇廟觀;碼頭漕運的繁忙,天仙宮廟會的熱鬧,各種民間花會的興起,使其成為京城熱鬧的港口。
改革開放之后,隨著國家重點工程建設用地的不斷增加,昔日熱鬧的高碑店逐漸變成一個“農村無農業(yè),農民無耕地,農轉居無工作”的“三無”村落,引起各級領導的重視。自2002年起,高碑店確立了大力培育和發(fā)展古典家具一條街的新思路、新模式,經過十年時間的精心打造,如今的高碑店已成為集古典家具、民俗旅游、休閑娛樂為一體的新社區(qū),從“三無村”搖身一變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頂著“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國綠色小康村”“中國(東部)建設十家村”“北京最美的鄉(xiāng)村”“全國文明村鎮(zhèn)”等諸多榮譽,沉寂已久的千年古村高碑店成為京郊民俗旅游重要基地、中國國際民俗體驗旅游重要基地、中國北方最大的古典高端家具集散地、北京最大的古典家具和古玩雜項文化一條街,被譽為“京城靚麗陽臺”。
為進一步挖掘高碑店地區(qū)的古文化,打造高碑店地區(qū)的特色經濟,高碑店人正在深入探索民族旅游、餐飲娛樂、醫(yī)藥批發(fā)、文化產業(yè)并駕齊驅的發(fā)展格局。近郊旅游和國際民俗旅游等產品的推出,引起旅游局廣泛關注,吸引眾多國內外游客;通惠人家餐飲文化產業(yè)的推出,集水鄉(xiāng)茶樓、餐飲酒吧、休閑娛樂為一體,再現千年漕運風貌;以京新龍醫(yī)藥銷售批發(fā)拉動村級工業(yè)經濟發(fā)展的新思路,逐漸形成醫(yī)藥銷售產業(yè)帶,為高碑店帶來快速發(fā)展的規(guī)模效益。
高碑店橋以南四百米的路邊,還能看到墻體破舊里面卻擺滿各種古典家具的平房,或許過不了多久,這些破舊的小房子也會被推平,建成樣式統(tǒng)一的仿古小樓;然而要知道,當初正是這些平房里走出的古典家具成就了當今高碑店古典家具集散地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