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瑞
“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模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潛力,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文章分析了以學生為本的含義,探討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學改革的措施。
引言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教學是各大高校的必修課程,也是當代高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關鍵因素?!耙詫W生為本”是把課堂改革成為以學生的思想為主,同時教師進行引導,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模式中不斷進行改革,摸索,從而尋求更好的思想教育方式,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善于主動學習,敢于提出創(chuàng)新,使得教育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去主導課堂。本文主要講述“以學生為本”對于馬克思基本原理教學改革的初探。
一、以學生為本的含義
(一)問題提出
“以學生為中心”這一教育理念在西方很早就出現(xiàn),多位西方教育者提出要以學生為本,這才是教育的重點環(huán)節(jié)。我國的教育理念中,很早也涉及到了這一方面,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也就是“以學生為中心”。大學生的生活,需要的是個體思想,教師固然重要,但教育要圍繞學生,要以學生的思想對教育進行改革。
(二)深入了解學生
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所感興趣的事情,教師就需要從這點入手,根據(jù)學生的愛好對自己的教學有所改進?!耙詫W生為本”的教學模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潛力,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能夠鼓勵學生自我創(chuàng)新,把學生的思想真正融入課堂。
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教學中的不足
(一)教師缺乏新的教育觀念
高校教育的不斷改革,學生也有了更多的思想,舊的教育方式已經(jīng)無法滿足當代大學生的課堂需求,對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教學,也有了更高的需求,但教師只是一味地增加課程,一味地在講臺上講解,缺少互動,這樣學生無法在課堂上深刻體會教學;課程作業(yè)的繁多,也使學生沒有更多的時間去了解新知識;課堂上教師的提問也變得越來越乏味,學生也會失去積極性,對于回答問題只是照著課本回答,沒有自己的主觀意識。
(二)學生缺乏足夠的重視度
在信息化快速發(fā)展的時代,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教學內(nèi)容在學生眼中過于抽象,他們認為這門課程與自己今后的發(fā)展、工作沒有必要的聯(lián)系;課程的內(nèi)容與部分學生的價值觀有所沖突,認為這門課程不具備教育功能;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教學,沒有明確的邊界,incident,很多學生認為這門課程已經(jīng)與當今社會脫節(jié)。學生對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沒有足夠的重視,當下最重要的就是對其進行改革,讓學生對課程的觀念有所改變。
(三)課程缺乏實踐
現(xiàn)在大多數(shù)高校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都是以室內(nèi)教學為主,課程內(nèi)容也都是以教師講述為主,這樣學生就缺少了實踐經(jīng)驗,學生只有在實踐的過程中能夠深刻了解知識,古板的講課只會讓學生在課堂上缺乏動力。
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學改革的措施
(一)教學前提
教學的觀念要“以學生為本”,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F(xiàn)如今我們的社會正在進行轉(zhuǎn)型時期,在這一過程中,最大的變化必定是社會價值,而大學生的思想觀念也一定會隨之而變化。作為教育者,首先要注重大學生思想的變化,其次要尊重他們的思想變化。馬克思主義很重視人的主體性,因此,教育者要注重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他們所想要的教學方式,我們就要盡量去滿足,這樣有助于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會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有新的了解。
(二)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教學需要有落腳點,而這一落腳點就是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高校在進行思想教育前,要滿足學生的需求。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把人的一生分為了三個部分。首先就是能夠生存,有穿、有吃、有住。第二是享受,在能夠生存的前提下享受生活。第三是發(fā)展,也就是為今后有更好的生活而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發(fā)展新的道路。
大學生的教育也是如此,想要使得學生能夠全面發(fā)展,就必須滿足他們,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教學改革中完成這一點,從而使他們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學的引導下學會成長,發(fā)展未來的自己。
(三)注重教學的方式方法
如何做到“以學生為本”是這一改革的決定因素。當下教學方法的落后是影響教學的一大原因。所以,我們要對教學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從而提高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學的效果。想要使得大部分大學生的觀念有所轉(zhuǎn)變,就必須讓教師與學生有足夠的溝通與配合,縱橫交錯,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大學生有更多的經(jīng)驗以及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性。
教學方式必須與實踐相結(jié)合,在實踐過程中,更好地了解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這一課程。教師在面對經(jīng)濟正發(fā)展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需要有精密的教學方案,在有限的課時中讓學生學到更多知識。
在教育過程中,教育者處于主導地位,被教育者處于能動地位,這兩者需要相互關聯(lián),在學習的過程中相互促進。在大學的課堂中,要懂得讓學生自己思考,以學生為本,從而增強當代大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作者單位:沈陽工業(yè)大學遼陽校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