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娜
摘 要: 閱讀是獲取知識的一條主要途徑。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已不容忽視。因此,要不斷積累語言因素,激發(fā)小學生英語閱讀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
關鍵詞: 英語閱讀 興趣 能力
英語是傳輸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英語閱讀能力的強弱,往往決定了一個人吸收有用信息的能力。所以,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新課標對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出“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聽懂和讀懂簡單的小故事”。目前,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搞得轟轟烈烈,困惑也隨之而來:閱讀策略培養(yǎng)方法單一,把閱讀教學當成普通的課文教學,講解生詞,逐句分析,詳細分析語法等。小學生使用英語環(huán)境面小、頻率低、課外補充閱讀難以控制,導致學生閱讀能力遠遠沒有得到提高,閱讀興趣不濃。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采取有效措施,拓展英語閱讀,能為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打下扎實基礎。
一、強調小學英語閱讀的重要性
老師要讓學生知道英語閱讀的重要性。沒有閱讀,英語學習舉步維艱;閱讀少,進步慢;閱讀多,進步快。在整個英語學習的過程中,閱讀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是決定英語學習成敗的關鍵。在閱讀時,遇到所記的單詞、詞組,以及所學的語法,心里會有一種欣慰,再次調動大腦記憶,從而加深對這些知識的記憶。而且結合上下文,能夠了解對這些知識點的運用。反之,通過閱讀英語文章,學生能學到新的單詞、詞組及句型,從而擴大詞匯量,增添新的知識。所以教師在教導學生時,可以常常把學習英語和閱讀融合起來,強調英語閱讀的重要性。
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華師大黃源深教授說過,談到閱讀,人們就會想到苦讀。很多英語學習者都視英語閱讀為苦差事,其實,閱讀英語可以輕松愉快。要做到這一點,閱讀材料的選擇是首要的,要選擇生動有趣、有吸引力、啟發(fā)心智的書籍。最初,可以找些接近生活、簡單有趣的小幽默故事、生活常識等給學生閱讀,有圖解更好。老師引導學生讀,要表現(xiàn)出對所讀文章非常感興趣,以此感染學生。閱讀前,可通過標題、圖解、主題句或一些關鍵詞,讓學生討論并預測文章的內容。同時,老師也提出與文章相關的問題,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后,老師鼓勵學生就文章內容和相關問題以小組形式討論,爭取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并改正問題,老師則在最后對所讀文章作一個概括和總結。當然,厭學是學習的大敵,要盡可能堅持多樣化的閱讀活動,使學生對閱讀活動保持濃厚的新鮮感,激發(fā)學生對英語閱讀濃厚的興趣。
三、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充分、合理使用教材
閱讀教學可將課內精讀與課外泛讀相結合。如果僅僅強調課外泛讀,忽略課本研讀,學生可能基礎知識不扎實,對所閱讀材料理解不透。因此,充分利用教材進行閱讀訓練尤為必要。如譯林小學英語六年級“The kings new clothes”,上課開始,老師指導學生進行第一次閱讀,劃出不認識的單詞,同桌交流,然后上臺把不懂的單詞寫在黑板上,教師再將之梳理,對已學過的詞匯做簡單點撥,復習鞏固,教學生詞;第二次閱讀,學生在書中劃出不理解的句段,教師進行全班性教學,讓學生初步獲取課文的細節(jié)和相關信息,接著,教師根據(jù)課文內容提出相關問題;學生帶著問題進行第三次閱讀,回答問題,做些鞏固練習,最后聽音、跟讀,表演等。整節(jié)課不熱熱鬧鬧,但每個活動學生都積極參與,整節(jié)課處處體現(xiàn)學生學主學習的過程。
(二)鼓勵閱讀大量課外書和報刊
英文課外讀物和報刊題材廣泛,體裁多樣,關注時事熱點,內容新穎有趣,貼近學生生活,且文字淺顯。閱讀英文課外書籍和報刊,學生能擴大知識面,增加詞匯量,豐富語言知識,開闊視野,了解國內外的文化背景知識、生活常識等,而且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理解、思維、判斷和創(chuàng)新能力;加快閱讀速度,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閱讀難易適當且感興趣的文章,可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對英語閱讀的需求,長期閱讀報刊,閱讀速度得到提高;閱讀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英文報刊圖文并茂,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因此,要鼓勵學生多閱讀,以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
(三)指導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
閱讀的方法,一般主張一口氣讀下去,即便有個別單詞擋道,只要不影響整篇的理解,就不必停下來查詞典,那樣會打斷思路,影響速度,扼殺興趣。閱讀的主要目的在于語言的“潛移默化”,在于獲得語感。閱讀需要“量”,沒有大量的語言“輸入”,是難以學好英語的。國內的學習者恰恰語言輸入量太少,當然輸出量就更少。推薦采用合理有效的閱讀方法:
1.預測。借助文章的標題、圖示、相關的背景知識等,預測要讀內容。這樣做學生對所讀有先知先覺,讀起來就會順心,遇見生詞也很容易猜測意思。
2.關鍵詞和主題句。在了解文章結構的同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尋找句子和段落之間的信息差,構建文章的主要情節(jié)或脈絡。
3.正確的習慣。有的學生閱讀時習慣于拿著筆,邊指著讀邊翻譯,生怕遇見不懂的詞。這樣做不但影響讀的速度,還會抑制對整個句子的理解,乃至對整篇文章的誤解,失去再次閱讀的興趣。因此,要克服對片面單詞的理解,閱讀時應盡量擴大視幅,以句子為單位,減少“回視”。遇到生詞是難免的,切忌馬上停下來查詞典,可根據(jù)上下文猜測詞意,并在安靜的環(huán)境里進行閱讀訓練。這樣不僅能使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得到訓練,還能使學生的思維和分析能力都得到培養(yǎng)。
閱讀是一種思維活動。在課堂教學和課后,注重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指導他們進行大量閱讀,堅持不懈,他們的閱讀能力會明顯增強。閱讀能力提高了,知識面擴大了,成績相應也提高了,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學生對英語學習感興趣了,更增強了他們的學習英語的信心和動力。
參考文獻:
[1]英語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肖禮全.英語教學方法論.外語教育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3]黃源深.好的英語是“讀”出來的.
[4]黃小燕.關于小學英語語篇教學的若干思考.
[5]謝乃瑩.如何進行小學英語閱讀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