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星鐸
友誼獎專家在京參觀
文/吳星鐸
2016年友誼獎獲獎專家參觀軍事博物館 邵浩攝影
9月30日上午,2016年中國政府友誼獎獲獎外國專家在忙碌的兩天行程中,享受了一個相對閑適的上午,和眷屬們一同參觀了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和首都博物館。
來自美國的聶子瑞(Eric Robert Nilsson)談到參觀軍事博物館的“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主題展覽”的感受時,用“感動”二字形容,他說:“對我來說,更像是一個輪回。記得2006年,我剛剛來華不久,去參觀了‘紀念長征勝利70周年主題展覽’,之后也寫了自己的參觀感受,那時,我希望自己可以在中國待10年甚至更長時間,可以有機會參觀80周年展覽,如今這個愿望已經成真。紀念的展覽里,有一組雕塑很吸引我,表現的是紅軍戰(zhàn)士努力拉著掉入沼澤地的戰(zhàn)友?;蛟S10年前就有同樣的展品??吹竭@組雕塑,我想起10年前,在2006年的展覽中,我和即將92歲高齡的老紅軍顏太龍見面的場景。對于他來說,軍事博物館中重新塑造的草地并不是個簡單的展覽,而是讓他覺得時光倒流到那個以吃草和皮帶維持生命的年代?!裉斓闹袊窃谶@段
歷史上建立起來的?!佁埉敃r的話令我印象深刻?!?/p>
新西蘭專家休·托馬斯·布萊爾(Hugh Thomas Blair)是動物遺傳和育種學專家,2014年曾獲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綠洲友誼獎”。他對軍事博物館的參觀也印象深刻:“作為一個新西蘭人,我學過一些中國歷史,當然包括長征和相關的戰(zhàn)役。看這些油畫、照片、紀念物,聽博物館導覽,我們對這些歷史決定性事件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我的祖父參加過一戰(zhàn),我爸爸參加過二戰(zhàn)。所以我對此類歷史有深刻的理解?!?/p>
另一位來自新西蘭的專家伊恩·羅伯特·霍爾(Ian Robert Hall)是從事真菌與高等植物互作研究的專家,目前是西藏自治區(qū)農牧科學院高級科學顧問。他對首都博物館情有獨鐘:“2011年,我的中國妻子帶我去了一趟首都博物館,我們在那兒待了整整一天。她帶我去看了瓷器。這一次,我們花了一些時間專門看了皇宮中的瓷器和玉器?!?/p>
獲獎專家和眷屬參觀軍事博物館、首都博物館 邵浩攝影
土耳其專家穆斯塔法·奧凱·克納克(Mustafa Okyay Kaynak)很欣賞首都博物館的建筑設計理念:“首都博物館的設計反映了人的智慧與文化的繼承。其外,展覽把過去與現在融合在一起,把藝術與自然融合在一起,讓我印象深刻,胡同部分和四合院部分對我來說非常有趣?!?/p>
俄羅斯專家維克多·庫茨米切夫(Victor Kuzmichev)這樣談自己的參觀感受:“首都博物館讓我對中國首都的歷史有了全面的了解。最有趣的是兩個平行的展覽。一個是關于北京發(fā)生的事兒,一個是有關世界歷史。用有創(chuàng)意的手法將北京和世界聯系在一起,讓我們站在世界歷史的長河中看北京。”
下午參加完李克強總理會見之后,當天晚上,獲獎專家和眷屬們應邀參加了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國慶晚宴。晚宴上,習近平、李克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與中外人士歡聚一堂,共慶中國成立67周年。
維克多·庫茨米切夫作為服裝設計與紡織材料工程領域專家,看到國宴上許多身穿中國傳統(tǒng)民族服飾的人,一下子眼前一亮:“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增長見識的好機會,中國傳統(tǒng)民族服飾對我來說是中國的文化瑰寶,我可以看它們是如何在現實生活中被運用的。我喜歡中國傳統(tǒng)服裝,因為這里蘊含著中國精神,中國領導人的出席成為我最珍藏的回憶?!?/p>
伊恩·羅伯特·霍爾說:“我和妻子都非常喜歡國宴,食物很好吃,酒很香醇,和我們說話的人都很友善。能和習主席、李總理共進晚宴是一種榮耀。有一個小細節(jié),當我們向餐桌方向走去時,一個身穿藍色制服面帶微笑的女士向我們走來,她問可不可以看看我們的獎牌。然后,我們在她的餐桌簡單而愉快地交談了一陣,這種感覺就像在家一樣?!?/p>
英國專家高力行(Richard Thomas Corlett)說:“國宴讓我們在忙碌的兩天行程中放松下來。外國專家中,盡管沒有人在中國生活67年,但大多數人已經經歷了至少10年或20年的變遷,我自己就是目睹了中國27年的變化,所以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