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青, 張 輝
?
乒乓球比賽實力差評估法的構建與運用
楊 青1, 張 輝2
為進一步完善乒乓球技戰(zhàn)術分析體系,采用文獻資料、錄像觀察等方法構建乒乓球比賽“實力差評估法”,并通過57場男單和50場女單比賽制定了男單和女單的實力差評估標準。該方法可定量地分析雙方運動員的競技能力在各個擊球環(huán)節(jié)發(fā)揮的差距,具有簡便、快捷、可量化、易比較的特點,同時也有利于臨場指導,但不適用于總得分與勝負關系失衡的小概率比賽。實力差評估法的總體應用表明:1)中外優(yōu)秀男子運動員的實力差距主要在相持段,其中發(fā)球輪相持的差距與接發(fā)球輪相持相當,其次是接搶段,在發(fā)搶段未見顯著性差異;2)中外優(yōu)秀女子運動員在各個擊球環(huán)節(jié)上都有較大的差距,差距最大在相持段,其中接發(fā)球輪相持的差距要大于發(fā)球輪相持,其次是接搶段和發(fā)搶段。
乒乓球;實力差;評估法
乒乓球是技能主導類的隔網對抗性項目,每分球的勝負爭奪無不體現(xiàn)于比賽雙方運動員相互的進攻與防守、控制與反控制中。比賽過程中不僅要考慮本方運動員的技戰(zhàn)術的發(fā)揮水平,更要考慮對手的實力情況,可謂既要“知己”,更需“知彼”;然而,反觀我國乒乓球技戰(zhàn)術分析領域的研究,鮮有考慮到比賽雙方的整體性、能夠體現(xiàn)比賽雙方對抗情況的理論與方法。“三段指標評估法”是乒乓技戰(zhàn)術分析中最經典的方法[1],它為推動中國乒乓球運動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此方法只能體現(xiàn)單方運動員三段之間的得分率和使用率,不能反映比賽雙方的實力對抗情況,而且存在得分率和使用率的雙重標準,人們必須綜合考慮才能得到每個擊球段的情況。李強[2]提出了“貢獻率”和“技戰(zhàn)術快速診斷”的概念,形成了比賽雙方對比分析的初步認識;但此方法和“三段指標評估法”同樣存在比賽雙方技術統(tǒng)計數據不對應的問題,使得快速診斷公式也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吳飛等[3]提出通過對第3拍、第5拍擊球技術進行觀察分類以解決雙方技術統(tǒng)計數據不對應的問題;但該方法技術性較強,適合中高級體育科研人士使用。楊青等[4]在“四段指標評估法”中將運動員的第5拍得分歸為相持段,第5拍失分歸為發(fā)搶段的方法很好地解決了比賽雙方數據不對應的問題,但并沒有涉及雙方對抗情況的研究。
本文綜合以上研究成果,構建了乒乓球比賽“實力差評估法”,根據比賽雙方存在的不同擊球輪和擊球段的對應關系,通過段實力差、輪實力差及總實力差的計算,可直接反映出運動員在各段、各輪及整場比賽中與對手對抗的優(yōu)劣勢及其程度,定量地分析雙方運動員競技能力水平發(fā)揮的差距。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2—2014年男子世界排名前20位和女子前21位的進攻型打法運動員的單打比賽共107場(以2014年3月國際乒聯(lián)公布的世界排名為準),包括男單比賽57場,女單比賽50場,其余為其他國家(新加坡、日本、韓國、奧地利、荷蘭、西班牙、白俄羅斯、葡萄牙)和地區(qū)(中國臺北、中國香港)運動員的比賽。男單和女單比賽中,中國對中國,中國對外國及外國對中國、外國對外國的比例接近1∶1。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中國知網、Web of Science數據庫、超星圖書館等平臺,獲得有關乒乓球技戰(zhàn)術研究的相關文獻資料,為乒乓球比賽實力差評估法的構建提供了理論基礎。
1.2.2 錄像觀察法
所有比賽視頻均從國際乒聯(lián)官方網站和CCTV5官方網站下載,以每個回合中一方運動員最后一拍的得分和失分為觀察點,利用Excel進行原始統(tǒng)計記錄,具體觀察方法見表1。本研究所有的數據觀察記錄均由本人獨立完成,另由一名乒乓球專業(yè)研究生隨機選取10場比賽進行獨立觀察和記錄,經kappa檢驗,原始數據的kappa值區(qū)間為[0.909,1],表明數據總體一致性良好。
表 1 乒乓球比賽技戰(zhàn)術觀察方法及代碼[4]
1.2.3 數理統(tǒng)計法
利用Excel對所需指標進行統(tǒng)計計算,并將獲得的全部數據導入SPSS 18.0,對中外優(yōu)秀運動員的實力差指標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并將相應的統(tǒng)計分析結果匯總制表。
一場乒乓球比賽按輪次可分為發(fā)球輪和接發(fā)球輪,其中發(fā)球輪又可分為發(fā)球搶攻段(發(fā)搶段)和發(fā)球輪相持段(相持I段),接發(fā)球輪可分為接發(fā)球搶攻段(接搶段)和接發(fā)球輪相持段(相持Ⅱ段)。本文采用“四段指標評估法”[4]中關于第5拍的劃分方法,由此,乒乓球比賽雙方運動員存在著下列關系:1)A方的發(fā)搶段與B方的接搶段相對應;2)A方的接搶段與B方的發(fā)搶段相對應;3)A方的相持I段與B方的相持Ⅱ段相對應;4)A方的相持Ⅱ段與B方的相持I段相對應。雙方運動員各個擊球段的具體得失分對應情況如圖1所示。
圖 1 比賽雙方四段得失分對應情況
根據比賽雙方的以上對應關系,實力差的計算即為一方的段得分占整場比賽總得失分的百分比與對方相對應段的得分占整場比賽總得失分的百分比的差值。根據乒乓球比賽技戰(zhàn)術觀察方法及代碼表(見表1),可將雙方的比賽數據轉換為一方的數據,設I為比賽總得失分,則A方運動員各段實力差公式可表示為:
1)四段實力差的計算公式如下:
A方發(fā)搶段實力差(SD1-3)=
(1)
A方接搶段實力差(SD2-4)=
(2)
A方相持I段實力差(SD≥5)=
(3)
A方相持II段實力差(SD≥6)=
(4)
在上式中,A′、B′、C′、D′、X′、Y′、Z′分別代表B方運動員的發(fā)球、第3拍、第5拍、相持I、接發(fā)球、第4拍和相持Ⅱ的技術數據,以下相同。在四段實力差的基礎上,還可將相持I段和相持Ⅱ段的數據合并得到整個相持段的實力差,同理可得發(fā)球輪和接發(fā)球輪的實力差以及整場比賽的總實力差。
2)三段實力差的計算公式如下:
A方發(fā)搶段實力差=(SD1-3),同式(1);
A方接搶段實力差=(SD2-4),同式(2);
A方相持段實力差=(SD≥5)+(SD≥6)。
(5)
3)輪實力差的計算公式如下:
A方發(fā)球輪實力差=(SD1-3)+(SD≥5);
(6)
A方接發(fā)球輪實力差=(SD2-4)+(SD≥6)。
(7)
4)總實力差的計算公式如下:
總實力差=(SD1-3)+(SD2-4)+(SD≥5)+(SD≥6)。
(8)
根據乒乓球比賽雙方運動員存在的對應關系,則B方運動員各段的實力差即為A方運動員相對應擊球段實力差的相反數。
界定比賽中評估指標所處的位置和等級,便于運動員實力差距的參照分析,能讓實力差評估法在實踐中得到更好的運用。根據測量與評價理論,并結合以往實踐經驗和優(yōu)秀乒乓球運動員比賽的實際情況,采用百分位法將實力差按照15%、20%、30%、20%、15%的比例劃分為5個等級,差距等級由高到低依次為正差距懸殊、正差距較大、實力相當、負差距較大和負差距懸殊,制定男單和女單比賽的實力差評估標準,見表2和表3。
表 2 男單比賽實力差評估標準 %
表 3 女單比賽實力差評估標準 %
4.1 單場比賽應用
現(xiàn)以馬龍和李曉霞的2場比賽為實例演示實力差評估法在單場比賽中的運用。中國運動員馬龍右手橫握球拍,德國運動員波爾左手橫握球拍。2012年世界杯男單決賽馬龍對陣波爾,該場比賽馬龍4:0獲勝(11-4;11-3;11-8;11-9)。表4為該場比賽的統(tǒng)計數據。
由表4看出,馬龍在發(fā)搶段勝23.53%,接搶段勝7.35%,這2個段的評估均為“正差距懸殊”,說明馬龍在這場比賽中前5板球具有較大優(yōu)勢,先發(fā)制人,上手搶攻效果好。發(fā)搶段實力差距最大,是馬龍取得比賽勝利的關鍵所在,發(fā)球直接得分8個,第3拍得分13個,說明波爾明顯不適應馬龍的發(fā)球。此外,相持I段勝5.88%,“正差距較大”,相持Ⅱ段負7.35%,“負差距較大”,整個相持段負1.47%,相持段實力差都評估為“實力相當”。從輪次上看,馬龍全部優(yōu)勢集中在了發(fā)球輪,勝29.41%;接發(fā)球輪與對手打平,實力差為0;整場比賽馬龍獲得了較大的優(yōu)勢,總實力差為29.41%,屬于“正差距懸殊”。
李曉霞和劉詩雯是中國乒乓球女隊的主力隊員,均為右手橫握球拍,2013年世乒賽決賽李曉霞對陣劉詩雯,比賽結果為李曉霞4:2獲勝(11-8;4-11;11-7;12-10;6-11;13-11),表5為該場比賽的統(tǒng)計數據。
表 4 馬龍 vs.波爾2012世界杯男單決賽技術統(tǒng)計
注:表中上標0表示實力差評估為“實力相當”,+表示“正差距較大”,++表示“正差距懸殊”,-表示“負差距較大”,--表示“負差距懸殊”,下同。
表 5 李曉霞 vs.劉詩雯2013世乒賽女單決賽技術統(tǒng)計
由表5可見,李曉霞發(fā)搶段負6.09%,相持I段勝6.09%,發(fā)球輪實力差為0,與對手打平。接搶段勝4.35%,相持Ⅱ段負5.22%,接發(fā)球輪負了0.87%,整場比賽李曉霞只負0.87%,評估均為“實力相當”,可見,2位選手在這場比賽中的發(fā)揮非常接近。雙方對彼此的發(fā)球較為熟悉,發(fā)球搶攻都沒有給對方造成大的威脅。李曉霞發(fā)搶段實力差負值最大,評估為“負差距較大”,但憑借發(fā)球輪的相持優(yōu)勢保證了發(fā)球輪的得分。接發(fā)球輪雖然接搶段占優(yōu)勢,但相持Ⅱ段稍遜于對手;故二者在這場比賽的較量中總體“實力相當”,但劉詩雯略勝一籌,與李曉霞的總比分為58∶57。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李曉霞仍然取得了這場比賽的勝利。這是由于在乒乓球比賽中,積分體系是由分、局、場三級組成,有時會出現(xiàn)總得分與勝負關系失衡現(xiàn)象。根據有關統(tǒng)計,當運動員的總得分低于對方但仍然能獲得比賽勝利的概率為3.69%[5]。實力差是基于雙方得失分來計算的,故無法對這種情況進行準確的評估;雖然屬于小概率事件,但這也是實力差評估法的一個缺陷。
由以上實例分析可見,實力差評估法可以將雙方運動員的比賽作為一個整體來分析,通過各個段、輪及總實力差指標的計算可以快速準確地定位運動員在比賽的優(yōu)勢或劣勢的具體所在,便于及時地調整技戰(zhàn)術的使用,有利于臨場指導。
4.2 總體應用
4.2.1 中外優(yōu)秀男子運動員實力差對比分析
以中外優(yōu)秀男子運動員的57場單打比賽進行實力差對比分析,其中:中國運動員比賽24場,外國運動員33場。中外運動員各段實力差數據均服從正態(tài)分布,對中外優(yōu)秀男子運動員各個擊球段的實力差數據分別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具體分析結果匯總見表6。
表6顯示,除發(fā)搶段、接搶段和相持Ⅱ段外,其他實力差指標中國男子運動員都被評估為“正差距較大”,而外國運動員均被評估為“實力相當”,可見,中國男子運動員的整體實力要高于外國運動員。中外優(yōu)秀男子運動員各項實力差指標t檢驗發(fā)現(xiàn),中外發(fā)搶段實力差未見顯著性差異(P>0.05),接搶段、相持I段、相持Ⅱ段和發(fā)球輪的實力差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相持段、接發(fā)球輪和總實力差的差異具有高度顯著性(P<0.01)。根據J.Cohen標準[6],中外優(yōu)秀男子運動員接發(fā)球輪實力差和總實力差為大效應,其他實力差為中等效應。從擊球段上看中外差距最大在相持段(Cohen’sd=0.78),其中相持I段(Cohen’sd=0.65)與相持Ⅱ段(Cohen’sd=0.63)相當,其次是接搶段(Cohen’sd=0.69),發(fā)搶段未見顯著性差異;從擊球輪上來看,接發(fā)球輪(Cohen’sd=0.87)的差距要大于發(fā)球輪(Cohen’sd=0.71),接發(fā)球輪中接搶段的差距要略高于相持Ⅱ段,發(fā)球輪中相持I段的差距大于發(fā)搶段(發(fā)搶段未見顯著性差異)。
表 6 中外優(yōu)秀男子運動員實力差t檢驗結果
注:*為P<0.05,**為P<0.01。
綜合以上分析,中外優(yōu)秀男子運動員的實力差距主要在相持段,其中發(fā)球輪相持的差距與接發(fā)球輪相持相當,其次是接搶段,在發(fā)搶段未見顯著性差異;因而,外國男子運動員要進一步提高競技能力,需要揚長補短,繼續(xù)保持發(fā)搶段的得分能力,多元化接發(fā)球手段,并逐步提高質量,著重加強相持段的技戰(zhàn)術的訓練,提高上手搶攻后的銜接能力、快速攻防轉換能力,重視體能訓練等。
4.2.2 中外優(yōu)秀女子運動員實力差對比分析
選取中外優(yōu)秀女子運動員的50場單打比賽進行實力差對比分析,其中中國運動員20場,外國運動員30場。中外女子各段實力差數據均服從正態(tài)分布,對數據分別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具體分析結果匯總見表7。
表 7 中外優(yōu)秀女子運動員實力差t檢驗結果
表7顯示,中國優(yōu)秀女子運動員各項實力差指標均被評估為“正差距較大”,外國運動員相持Ⅱ段和相持段評估為“負差距較大”,其他被評為“實力相當”,中國女子運動員的各項實力差指標評估都要優(yōu)于外國運動員。中外優(yōu)秀女子運動員各項實力差指標t檢驗發(fā)現(xiàn),中外除了在相持I段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外,在發(fā)搶段、接搶段、相持段、相持Ⅱ段,以及發(fā)球輪、接發(fā)球輪和總的實力差的差異都具有高度顯著性(P<0.01),說明中國女子運動員在總實力差以及各輪、各段的實力差都要高于外國運動員,且根據J.Cohen標準,除相持I段為中等效應外,其他均為大效應。這也明確了中國女子運動員在單打比賽中具有絕對的實力優(yōu)勢。中外女子運動員四段實力差的差距由大到小依次為相持Ⅱ段(Cohen’sd=1.05)、接搶段(Cohen’sd=0.89)、發(fā)搶段(Cohen’sd=0.81)和相持I段(Cohen’sd=0.65),相持Ⅱ段的實力差距是所有擊球段中最大的??傮w三段來看,相持段(Cohen’sd=0.96)在三段差距中也最大。從擊球輪上開來看,接發(fā)球輪(Cohen’sd=1.25)的差距要大于發(fā)球輪(Cohen’sd=1.02),接發(fā)球輪中相持Ⅱ段的差距高于接搶段,發(fā)球輪中發(fā)搶段的差距大于相持I段。
綜合以上分析,中外優(yōu)秀女子運動員的實力差距主要在相持段,其中接發(fā)球輪相持的差距要大于發(fā)球輪相持,其次是接搶段和發(fā)搶段。外國女子運動員跟中國相比在各個擊球環(huán)節(jié)上都有較大的差距,競技能力的提高需要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加強,訓練時既要抓全面又要抓細節(jié),以發(fā)球搶攻為突破口,強化主動上手意識,循序漸進提高第3拍、第5拍的銜接水平。此外,需要重點加強接發(fā)球搶攻和接搶后銜接相持技術,逐步提高相持中的主動控制能力。
1)構建了乒乓球比賽“實力差評估法”,該方法將雙方運動員的比賽作為一個整體,通過相關實力差指標的計算可快捷地展現(xiàn)運動員在各段、各輪及整場比賽中與對手對抗的優(yōu)劣勢及其程度,定量地分析雙方運動員競技能力水平發(fā)揮的差距,同時也有利于臨場指導,便于及時調整技戰(zhàn)術的使用。
2)單打比賽應用實例證明“實力差評估法”具有簡便、快捷、可量化、易比較的特點,但同時也發(fā)現(xiàn)此方法不適用于總得分與勝負關系失衡的小概率比賽。
3)中外優(yōu)秀男子運動員的實力差對比分析表明,中外男子運動員的實力差距主要在相持段,其中發(fā)球輪相持的差距與接發(fā)球輪相持相當,其次是接搶段,在發(fā)搶段未見顯著性差異。
4)中外優(yōu)秀女子運動員的實力差對比分析表明,中外女子運動員在各個擊球環(huán)節(jié)上都有較大的差距。差距最大在相持段,其中接發(fā)球輪相持的差距要大于發(fā)球輪相持,其次是接搶段和發(fā)搶段。
[1]吳煥群,李振彪.乒乓球比賽中實力與技術診斷的方法及其應用效果[J].國家體委科學研究所學報,1989(1):32.
[2]李強.對乒乓球技戰(zhàn)術分析統(tǒng)計方法的新探討:貢獻率統(tǒng)計法[D].上海:上海體育學院,2011.
[3]吳飛,劉國兵,華承健,等.關于改進乒乓球3段技、戰(zhàn)術統(tǒng)計方法的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14,50(1):71.
[4]楊青,張輝.乒乓球比賽技戰(zhàn)術“四段指標評估法”的構建與應用[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4,29(5):439.
[5]朱君明.乒乓球比賽總得分與勝負關系失衡現(xiàn)象探究[D].上海:上海體育學院,2014.
[6]溫煦.效應量:體育科研中不應忽略的統(tǒng)計量[J].中國體育科技,2011,47(3):142.
[7]ZHANG H,LIU W,HU J,et al.Evaluation of elite table tennis players’ technique effectiveness[J].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2013,31(14):1526.
[8]張輝,劉煒,戶進菊.對抗性項目技術效益研究[J].體育科學,2015,35(9):44.
[9]楊青.乒乓球單打比賽中的技戰(zhàn)術運用特征對比分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14(5):16.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trength Differenc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able Tennis Match
YANG Qing1,ZHANG Hui2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able tennis technique analysis system,this paper built a “Strength Differenc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able tennis match from another angle by with the methods of the literature review,videotape observation,etc.,and established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men’s and women’s singles game through 57 men’s and 50 women’s matches.This method can be used to analyze the competitive ability of players on both sides in each phase quantitatively.With the advantage of sample,quick,measurable and easy comparison,this method is advantageous to the on-the-spot guidance,but it isn’t suitable for the small probability matches in which the unbalance exist between the total scores and the result of the match.The results of the general application of strength difference evaluation method indicated that 1) the strength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elite male athletes was were mainly in the rally phase,and it was almost the same in the rally I phase and the rally II phase.The second biggest strength difference of the two was in the attack after receive phase,and there’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in the attack after serve phase.2) Tthe big strength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elite female athletes existed in every phase,t.The biggest difference was in the rally phase,and the difference in rally II phase was bigger than the rally I phase.The second biggest strength difference of the two was in the attack after receive phase,and the next was in the attack after serve phase.
table tennis;strength difference;evaluation method
2015-10-10
楊青(1985—),女,山東茌平人,博士,講師,研究方向為乒乓球訓練理論與方法。
簡介:張輝(1964—),男,浙江寧波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為運動技戰(zhàn)術分析理論與方法。
1.蘇州大學體育學院,江蘇 蘇州 215021; 2.浙江大學教育學院體育系,浙江 杭州 310028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oochow University,Suzhou 215021,China;2.Dept.of Physical EducationPE,School of Education,Hangzhou 310028,China.
G 808.1
1009-783X(2016)06-0541-0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