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物外,乘物游心,獨與天地精神往來。這是一個藝術(shù)家對藝術(shù)追求的理想境界。
藝術(shù)家之所以選擇藝術(shù),就是因為他愛筆墨、愛丹青、愛音樂、愛光影……愛所有由物而升華出的美的物象、意境,借此創(chuàng)造出自己對于生命夏花之美的禮贊,并由此感悟宇宙生命之真諦,利萬物而不爭,來完成對生命價值的終極追求。
正像音樂家聽見了旋律,攝影家邂逅了光影,畫家看到了色彩一樣,書法家看到了精良的宣紙、毛筆、墨汁也會激動不已的。
書寫是書法家的生命狀態(tài),是自己營造的精神家園。避開現(xiàn)世的喧囂沉進自己的自由世界,是一件令人愉快而幸福的事,也是中國文人自我修行的一種既好而又簡單的方式。不然怎么會有那么多人愿意拿起毛筆,在一筆一畫中做乘物游心的逍遙游呢?
墨雖分五色,但沒有當官冷漠的臉色;毛筆雖軟,骨頭卻硬,能寫出挺拔勁健的線條,宛如耿直的脊梁;宣紙雖白,卻并不陰冷,一遇墨汁就敏感興奮立即做出熱情的反應;在筆鋒的引領(lǐng)下,墨在宣紙上不斷幻化生成奇異、曼妙的點線,在心靈的召喚中,在手指手腕的拈轉(zhuǎn)、手臂的揮動下,創(chuàng)造出生命絢爛的樂章,生命在書寫的過程中延伸,并享受著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大快樂。
書法家心甘情愿讓生命的時光在不知不覺的一點一畫中消耗殆盡。喜怒哀樂全在筆鋒觸紙的那一瞬間表現(xiàn)出來。筆鋒輕觸紙面,此刻,所有帶著動物秉性倔強的毛鋒都歸順在你的手下,任憑你提、按、頓、挫、絞轉(zhuǎn)使喚調(diào)遣它們。優(yōu)秀的書法家總能嫻熟地控制它們并與之合二為一直至雙暢,達到天地人和的境界。
但是,這種幸福和快樂又是稍縱即逝的,生命中大部分時間是在硯田里默默耕耘和痛苦探索的堅守中度過的。
吳冠中先生曾說:“成為一個藝術(shù)家不那么簡單……沒有殉道的精神,就去改行?!币虼耍囆g(shù)家的快樂基石是磨難和痛苦,它與日常性的柴米油鹽、家長里短、你是我非的恩恩怨怨的痛苦煩惱不一樣。它是探索者在跋涉中遭遇的精神迷惘焦慮的痛苦,是形而上的筆墨精神之苦,它的過程是為了終極的精神大快樂,是盡精微、致廣大的筆墨流動過程的享受。
時光在你的指尖流走,在你的筆下停留。書寫將時間以筆墨點線的形式留住,每一件作品都能喚起你對曾經(jīng)流逝青春的回憶。一個人的生命無論多長,在人類的歷史長河里也是極其短暫的。我們沒有必要悲傷,應像莊子那樣乘物游心,憑借書法筆墨線條游心足矣;像孔子說的那樣“朝聞道,夕死可矣”足矣;仨倆好友,沐浴春風天地之間,自由自在足矣;能像老子說的那樣“載營魄抱一”,堅守筆墨,“抱一”而終足矣。
享受書寫。無論痛苦還是快樂,都是天地的恩賜,都是對我們的生命和意志力的考驗。書法家在書寫中綻放激情,釋放痛苦,實現(xiàn)生命價值的終極追求。
一個人用書寫鎖定一生的生命內(nèi)容和形態(tài),似乎有點兒單調(diào),甚至讓人難以理解。但是,能夠深入筆墨的人都知道黑白交織的世界并不單調(diào),在宣紙上,隨著筆墨的不斷變幻,陽舒陰慘也在不斷更替。由此,你會深深洞悉書法及人生的“易經(jīng)”。書法家在單調(diào)的黑白間變幻著無盡的生命軌跡,編織著人生的夢想。
乘物游心,樂此不疲。
胡秋萍: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一級美術(shù)師,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草書藝術(shù)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書法藝術(shù)研究所教授、河南省詩詞學會副會長。書法作品參加全國及中青展三、四、五、六、七、八屆展書展、獲三屆中青展優(yōu)秀獎、河南省龍門書法藝術(shù)銀獎等;榮獲中國書協(xié)“德藝雙馨”會員稱號,2016年入選《中國書法報遴選》中國當代十大女性書法家,散文集《聽花堂詩語》獲河南省優(yōu)秀圖書二等獎。曾在馬來西亞,澳大利亞,中國長沙、鄭州、鎮(zhèn)江、開封舉辦個人書法展覽;出版《乘物游心·胡秋萍書法作品集》《秋萍墨韻》《秋萍詩韻》《胡秋萍書法精品集》《聽花堂詩語》《胡秋萍書法藝術(shù)》等13部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