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路德
凡夫俗子如我者,大抵羨慕神仙能長生不老、騰云駕霧、遨游天地,何等逍遙自在??上Р⒉皇撬械纳裣啥既纭段饔斡洝贰斗馍裱萘x》等書中那些高據(jù)云天的大仙大佛們神通廣大、法力無邊;也不像道家典籍中那些隱居山林的方外散仙們談經(jīng)論道、煉丹修身。有一大批長期生活在凡塵的基層神仙,民俗和方志是他們活躍的舞臺,管理雞零狗碎的凡人生活是他們的職責。王母的蟠桃宴多半與他們無緣,神仙圖鑒名錄排行榜也不會名列前茅,可謂是不折不扣的草根神仙。
灶神
代言神:先炊、炎帝、黎(或作蘇吉利)、張立德、宋無忌以及紅殼小蟑螂
神職:柴米油鹽醬醋茶,督察善惡兼八卦
推介理由:民以食為天,吃飯乃人生大事,所以炊事之神很重要。
灶神又稱灶君、灶王爺、灶公灶母、東廚司命、灶凈菩薩等,是中國民間信仰最普遍的神■。據(jù)記載,早在先秦時期,祭灶習俗已經(jīng)流行,主要是為了感謝和頌揚灶神的功德?!抖Y記·祭法》中“王為群姓立七祀”,即有一祀為“灶”,而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戶,或立灶”。
關于灶神的登神之路,官方和民間都有諸多版本。先秦兩漢時的古籍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灶神是廚房烹調(diào)女神——先炊,其形象為一老婦人,蓋因早在遠古時期,氏族居處之灶的使用與管理是有經(jīng)驗、有能力、有威信的婦女?!妒酚洝し舛U書》就有“先炊之屬”的說法,而《禮記·禮器》曰:“燔柴于奧,夫奧者,老婦之祭也,盛于盆,尊于瓶?!焙笫婪Q此老婦人為“種火老母”,又稱“灶君奶奶”,負責管理天下灶神。
另一種則認為火神死后轉(zhuǎn)職為灶神。西漢時,《淮南子·汜論》云:“炎帝于火,而死為灶?!焙笕烁哒T注解道:“炎帝神農(nóng),以火德王天下,死托祀于灶神。”這是說炎帝死后化為灶神。到了東漢時,許慎的《五經(jīng)異義》則稱:“顓頊氏有子曰黎(又稱蘇吉利),為祝融火正也,祀以為灶神。”
民間還有“灶公灶母”的說法。據(jù)說,古時有名叫張立德的后生,娶妻郭丁香,夫妻二人感情很好。后來張生又娶了一個年輕美貌的媳婦李海棠。此婦為人奸詐,過門不久就逼著張生把郭丁香休了。從此肥吃海喝,不到兩年就把萬貫家產(chǎn)賣個精光。海棠見勢不妙,立馬拔腳改嫁。倒霉的張生只好沿街乞討。某年臘月廿三,張生行乞到一家門前餓得昏迷,這家的丫環(huán)把他扶進廚房,給他吃了一頓飽飯。過了一會兒,丫環(huán)告訴他:“夫人來了!”張生從窗口往外一看,這位夫人正是兩年前被他休了的郭丁香。他十分羞愧,無臉見人,只好鉆進灶堂里躲了起來,最后被人從灶堂里拉出來時,已經(jīng)燒成了一個炭人。善良的郭丁香看到此情景痛不欲生,不久就離開人世。玉皇大帝知道此事后,念及張立德知錯認錯,就封他為灶爺,封郭丁香為灶母。
此外,據(jù)后世歷史學家考證,還有“灶神是火精宋無忌變的”、“灶神是人間一好吃的貪官變的”、“灶神是窮蟬變的”等諸多說法。最后一種說法中的窮蟬就是爐灶上常見的紅殼小蟑螂。當代學者袁珂認為,窮蟬又名窮系,而系、髻(■)、吉、忌的聲音相近,所以后世傳說的灶神,無論名叫“禪”的,名叫“單”的,名叫“宋無忌”的,名叫“蘇吉利”的,都是顓頊的兒子“窮蟬”演變而來……
漢初期,灶神還只是主管炊事飲食事務。到漢末,其神職被“提升”到掌握人的壽夭禍福?!逗鬂h書·陰興傳》里說,一名叫陰子方的人開辟祭灶的風俗。他把一只大黃狗殺了祭祀灶神,結果得到了富貴,于是后人紛紛效仿。至晉代,灶神已經(jīng)高升到執(zhí)行司命,負責偵查世人的罪過,成了天帝直接安插在每個家庭中的耳目。晉代葛洪的《抱樸子·微旨篇》稱:月末,灶神上天庭向天帝打小報告。罪過大的人會被去掉壽命三百天,罪過小的人也要去掉三天(月晦之日,灶神上天白人罪狀。罪大者奪紀,罪小者奪算)。
由于灶神與司命神的融合,民間的祭灶習俗中出現(xiàn)請灶神保佑子孫興旺的說法,《灶王府君真經(jīng)》中就有“求壽的管保你年登九旬,求兒的管保你門生貴子”等語。唐宋以后,農(nóng)歷臘月廿三或廿四成了約定俗成的祭灶日,名曰“送灶上天”。該日是灶神上天白人罪狀的日子,所以人們都會設獻禮小小地賄賂一把。古時曾用黃羊或豚酒,到明清時,多用“糖劑餅、黍糕、棗、栗、胡桃、炒豆”,或“膠牙餳、糯米花糖、豆粉湯、花生芝麻黃豆糖”等美味小糕點。每到臘月廿三這天,城鄉(xiāng)各地居民忙于購買各種祭灶食品,新年的準備活動和隆重的祭灶儀式便在震耳欲聾的炮聲中拉開了帷幕。
媒神
代言神:冰人、月老
神職: 說媒
推介理由:千里因緣一線牽
舊式婚禮中,媒人常被稱為“伐柯人”。蓋因《詩經(jīng)》中詠嘆: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它的意思是:怎樣才能砍下大的樹枝?不用斧頭砍不斷它;怎樣才能娶到妻子?沒有媒人成不了婚。說媒則是“執(zhí)柯”,肯定了媒人是必不可少的角色,這是媒人的最早稱呼。
晉朝時出現(xiàn)了“冰人”的說法。據(jù)《晉書》記載,孝廉令狐策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壓在冰上,同冰下的人說話。有人解釋這個夢說:你在冰上同冰下的人說話,這象征著你在調(diào)和陰陽,調(diào)和陰陽就是做媒介,你將會給別人做媒。但這媒不容易做,要用你的熱情把冰融化了,男女雙方才能成婚。
到唐朝時,李復言《續(xù)幽怪錄》中說,有個叫韋固的讀書人夜行經(jīng)過宋城,碰上一位老人靠著一個大口袋坐在路邊,在月光下翻閱一本大書。韋固好奇地問他翻檢的是什么書。老人回答說,這是天下人的婚姻簿。韋固又問老人那大口袋里裝著什么東西。老人回答說:“裝著紅繩,用它去系男女的腳,只要把一男一女的腳系在一根紅繩上,即使他們是不共戴天的仇家,或者是相隔萬里的異鄉(xiāng)人,也一定會結成夫婦?!比藗儽阏f“千里姻緣一線牽”?!叭羰窃孪吕先瞬挥眉t線拴的,再不能到一處?!焙笕嗽鴩@道:“一手挽紅絲,一手攜杖懸婚姻簿,童顏鶴發(fā),奔馳于非煙非霧中?!?/p>
“拴紅線”后來成為一種婚禮儀式, 唐代就有記載。到了宋代逐漸演化為 “牽紅巾”,宋人吳自牧在《夢梁錄·嫁娶》中有詳細記載。到了清代,又變成在婚禮中扯起紅帛或紅布,新郎、新娘“各持一端,相牽入洞房”。這種拴紅線、牽紅巾或紅布的風俗,至今在有些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還能見到。
我國不少地方有月老祠,如杭州西湖孤山下的白云庵中有個月老殿,殿的兩旁懸掛著一副對聯(lián),膾炙人口,對聯(lián)云:
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
是前生注定事,莫錯過姻緣。
辛苦修行千百年,一朝成仙管萬年。辛苦修行成功后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在仙界謀求到一個基層的職位,想要晉升需要通過漫長的評估和等待,似乎也是人間小公務員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