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亞民
道德修養(yǎng)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歷年的高考作文都對其進行了考查。2014年高考重慶卷“租房”、大綱卷“老工生病”,2015年高考新課標全國卷I“女兒舉報父親”、天津卷“范兒”、浙江卷“文章與人品”、四川卷“老實和聰明”,2016年高考新課標全國卷III“小羽的創(chuàng)新”、上海卷“評價他人的生活”等都體現(xiàn)了這一母題的內(nèi)涵。道德修養(yǎng)是人的道德活動形式之一,是個人自覺地將一定的社會道德要求轉(zhuǎn)化為自己的道德品質(zhì)的內(nèi)在過程,具體表現(xiàn)在個人的行為舉止、言辭等方面。命題者會從不同角度考查考生對這一話題的理解。
道德修養(yǎng)類素材,是考生關注的重點。高考作文往往從考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引導考生關注社會生活,思考在為人處世、學習生活、道德理想等方面應奉行的準則,從而喚起考生強烈的道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提升考生的道德境界。運用這些素材時,則需要考生根據(jù)自己選擇的文體,運用不同的方式,挖掘素材內(nèi)涵,與母題巧妙契合。
子題角度:愛國、誠信、勇?lián)熑?、禮讓、關愛他人、節(jié)儉、謙遜、孝順、感恩、奉獻、不慕名利等。
一、記敘文素材運用
1.文白轉(zhuǎn)換法
【技法解讀】 文白轉(zhuǎn)換法就是將文言文的敘述方式轉(zhuǎn)換為現(xiàn)代文的敘述方式,使其更適合現(xiàn)代人的閱讀心理習慣。
【素材展示】 孔子厄於陳、蔡,從者七日不食。子貢以所齎貨,竊犯圍而出,告糴於野人,得米一石焉。顏回、仲由炊之於壞屋之下,有埃墨墮飯中,顏回取而食之。子貢自井望見之,不悅,以為竊食也,入問孔子曰:“仁人廉士窮,改節(jié)乎?”孔子曰:“改節(jié)即何稱於仁廉哉?”子貢曰:“若回也,其不改節(jié)乎?”子曰:“然?!弊迂曇运埜婵鬃樱釉唬骸拔嵝呕刂疄槿示靡?。雖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將問之?!闭兕伝卦唬骸爱犖粲鑹粢娤热耍M或啟祐我哉。子炊而進飯,吾將進焉。”對曰:“向有埃墨墮飯中,欲置之,則不潔;欲棄之,則可惜?;丶词持豢杉酪??!笨鬃釉唬骸叭缓?!吾亦食之。”顏回出。孔子顧謂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倍佑纱四朔?/p>
【速成示范】 孔子周游列國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時,一次和眾生們被困在陳國、蔡國之間,七天沒有嘗過飯的滋味。后來子貢好不容易討回了一些米來,讓顏回煮飯。當飯快要熟時,子貢遠遠看見顏回在用勺子舀飯吃。子貢對此深感不平,就去見孔子,向老師講述了親眼所見顏回偷飯吃的事。出乎意料的是,孔子卻說:“我對顏回是仁者一向是堅信不疑的,雖然你說的是親眼所見,但我還是不會懷疑他,恐怕是另有隱情吧?!彪S后,孔子將顏回叫來,說:“我前幾天夢到了自己的祖先,想必是要護佑我們吧?你把飯做好了之后,我準備拿它先祭祀祖先。”顏回忙說:“不行??!剛才有灰塵掉到鍋里了,我覺得扔掉總不太好,就舀出來自己吃掉了?!背赃^的飯是不能祭祀祖先的??!孔子不無感嘆地說:“原來相信親眼見的就是事實,誰知實際上眼見的也未必可信!”孔子能說出這樣的話,除了感嘆,還在反省自己。這是難能可貴的。
2.場景故事法
【技法解讀】 就是在敘述的過程中,借助原有素材描寫出的場景,進行適當?shù)臄U展,使其成為一個故事。
【素材展示】 1842年農(nóng)歷的七月初六,心力交困的林則徐,從西安出發(fā),開始踏上了漫漫的充軍之路。他已經(jīng)沒有了前呼后擁的帶刀護衛(wèi),走出兵營后,他只有兩個兒子和一些隨從同行,七輛吱吱作響的大轱轆馬車,在陜甘古道上緩緩前行。他們沿著古絲綢之路一路向西。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宣紙。這就是林則徐西行生活的一斑。
【速成示范】 1842年,大清帝國,新疆。
太陽已經(jīng)升起來,它用那微弱的、穿過層層烏云的光,盡力照耀著這片隸屬于清政府的土地。透過沙塵,隱約可以看到一個步履蹣跚的男子。他身上背著沉重的器物,好似下一秒就會被壓垮。終于,他走得近了,近到我可以看清那張蠟黃的臉上嵌著的那雙被往日硝煙熏得有一層迷霧的雙眼,模模糊糊,一片漆黑。
他放下身上的桶,直起身來,用手背隨便抹了兩下頭頂?shù)暮?,把長辮子從胸前拿到背后,長嘆一口氣:“唉,又是一天了?!?/p>
我看著他這與山野村夫毫無差別的舉動,不禁問道:“少穆,你……可曾有悔?”
林則徐沒有說話,只是依舊盯著東方——那太陽升起的地方,輕嘆一聲,閉上眼睛,慢慢地搖了搖頭。
漸漸到了中午,清晨的霧已經(jīng)散去,日頭正毒。我斜靠在井旁,盯著不遠處做搬運工的林則徐,回想早晨的種種,不禁疑惑:為何身為民族英雄的他,回答得那么猶豫又無奈呢?
二、議論文素材運用
1.點面互補法
【技法解讀】 點面互補法,就是將最能表現(xiàn)文章主題的關鍵材料作為“點”安排在最突出的位置上,把其他起補充、陪襯、鋪墊、烘托以及鏈接過渡的材料作為“面”來謀篇布局的一種寫作方法。
【素材展示】 包拯所制定的37字家訓聯(lián)系起來:“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后,不得葬于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 ”就是說,包家后世子孫當官,如有貪贓枉法者,開除族籍,不準再回包家;死后也不準葬入包家祖墳。不遵從包拯此訓,包拯就不承認他們是自己的子孫。包拯還囑家人請工匠,把這則《家訓》刻在石碑上,豎立在堂屋東壁。昭德塞違,垂照后世。
【速成示范】 恪守直道,使社會風清氣正。包拯嚴厲正直,嫉惡如仇,致力于敦厚寬容之政,從不隨便附和別人,從不裝模作樣地取悅他人。陳世美,貴為駙馬,卻喪盡天良,包拯毫不猶豫,鍘了他。鍘美案震驚朝野,但也讓世風為之一變。包拯曾告誡后人:“后世子孫做官,有犯罪依法治罪的,不得人家門,死后不得葬入大墓。不遵從我的志向,就不是我的子孫?!卑鼮楣僖蝗危旄R环?,經(jīng)他治理,人民安居樂業(yè),社會和諧安定。
2.提綱挈領法
【技法解讀】 在一些段落的開頭,最好用一句總結(jié)性的話,可以是富有哲理揭示規(guī)律的,可以是統(tǒng)攬論據(jù)引起下文的,也可意識擺出自己觀點的話。
【素材展示】 1985年,史鐵生說自己最喜歡、最羨慕的人是劉易斯,并托人把自己的文集帶給劉易斯。劉易斯則送給史鐵生一雙藍色耐克跑鞋,正是自己的尺碼和款式,劉易斯還在鞋幫上用金色油筆簽下自己的名字。后來劉史二人2001年在中國見面,史鐵生對劉易斯說:“你送給我的鞋我也沒法穿啊”。劉易斯立即說:“你給我的文集我也看不懂啊?!?/p>
【速成示范】 困住一個人最好的方式,無疑是殘疾和病魔。無論是史鐵生困于輪椅之間,還是力克·胡哲自生便四肢全無,他們仿佛都被上帝開了個玩笑,承受著超于常人數(shù)百倍的苦痛??缮眢w又怎能禁錮一個人渴望遠方的心?最終,史鐵生在文學上找到升華之路,力克也打開他“不設限的人生”。記得史鐵生曾給他的偶像——美國短跑名將劉易斯寄去自己的一本書,后來劉易斯來到中國,第一件事是拜訪史鐵生,并贈他一雙簽名的跑鞋。史鐵生笑說:“你送給我的鞋我穿不了??!”劉易斯則回道:“你送給我的書,我也讀不懂??!”記者便記錄道:“鐵生穿不了的鞋,劉易斯讀不懂的書?!奔词贡桓鞣N不利所禁錮,也要尋一種方式,讓靈魂遠行。
三、散文素材運用
1.文采炫示法
【技法解讀】 文采炫示法要求對素材的加工和提煉都是那樣的刻意附著、精工細雕。
【素材展示】 弘一大師對佛學的貢獻,主要體現(xiàn)在他對律宗的研究與弘揚上。弘一大師為振興律學,不畏艱難,深入研修,潛心戒律,著書說法,實踐躬行。他是近世佛教界倍受尊敬的律宗大師,也是國內(nèi)外佛教界著名的高僧。
【速成示范】 李叔同是一個傳奇,從風光八面的文化名流轉(zhuǎn)而皈依佛門,在風花雪月的杭州避世而居,潛心修行,從此往昔種種仿佛一切兩斷,李叔同已死,而弘一法師方生。弘一法師以大才子、大學者、大藝術家的俗家修為向常人揭示出佛門的真諦。心田半畝種清歡,淬勵思想樂常在。李叔同一句“青天白日以應事,霽月光風以待人”,道盡了人生通透之境。心中有景,荒涼亦繁華;心中有情,滿目皆生香。李叔同得意時選擇斬斷塵俗遁入空門,在心田種上半畝清歡,人生自可通達自適,不困于外物,不惑于內(nèi)心。行走于大干世界,何處不是風景;留心之處,皆是人生境界。
2.因果溯求法
【技法解讀】 因果溯求法是在明確文章的主旨以后,立足于素材以“果”溯求,推導事物的因,然后挖掘素材的意蘊,適當?shù)貙ζ渌磉_的意思進行提升,已達到寫作意圖。
【素材展示】 妙玉,在《紅樓夢》金陵十二釵中排名第六,本是蘇州人氏,祖上為讀書仕宦之家,因自小生病,買了許多替身不中用,必須出家方可痊愈。故親入空門,帶發(fā)修行。妙玉說品茶,一杯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是飲牛飲騾了。
【速成示范】 妙玉曾說:“一杯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飲牛飲騾了?!比欢朗窍鄬?,真要追求極致怕也無法。
妙玉大概是《紅樓夢》中集美、品位、才情于一身的人,她出身蘇州“讀書什宦”之家——蘇州人本來個個都是美學家——又“極通文墨”,一揮而就的詩句博來了黛玉“真詩仙在此”的贊嘆。妙玉美極雅極細致極,怪到脂硯齋評她“真清潔高雅”。但我千萬也學她不來,一直保持這樣的“范兒”終會使我疲憊,疲憊到再覺不著它的好處,我仍然保持著俗人的性格。妙玉或也累,只是怪譎孤僻的性格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