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
摘 要: 本文旨在通過調查本校及玄武區(qū)初中學生參與三人制籃球運動的態(tài)度、鍛煉的頻率、強度等情況,結合這項運動的特點,發(fā)掘初中階段學校開展三人制籃球運動對于青少年的意義和價值,并探討學校實施這項運動的途徑和措施。
關鍵詞: 三人制籃球運動 初中生 開展意義 開展途徑
隨著2014年南京青奧會的舉行,三人制籃球已連續(xù)兩年成為青奧會正式比賽項目。三人制籃球這項運動,已從街頭民間賽事變?yōu)楣俜劫愂?,更驗證國際奧委會對于這項運動對青少年的健康發(fā)展所起的積極意義的認同和肯定。本文試圖分析三人制籃球運動的開展對初中生整個群體產生的影響及其特殊的意義和價值,研究通過何種途徑和方式在初中學校推廣這項運動,這是研究的主要目的。
1.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法、專家訪談法、數理統計法。
2.研究結果與分析
2.1初中生參與籃球運動情況。
籃球是初中階段比較普及的一項運動項目,成為學校體育教學中學生最樂于學習的項目,見表1。其中經常參與三人制籃球的學生占近一半比例,見表2。
南京市第九初級中學已經連續(xù)兩年舉辦三人制籃球賽,根據學生調查結果看(見表3),66.7%的學生表示喜歡這項賽事。
2.2三人制籃球特點對初中學生生理心理發(fā)展的影響。
2.2.1鍛煉價值
三人制籃球比賽的開展迎合了中學生身體發(fā)展的需要,因為這個時期中學生的身體在發(fā)生極大的變化,身高、體重、肺活量、速度、力量、耐力、靈敏都等素質都在發(fā)生反應。同時對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基本養(yǎng)成,運動技能和體質健康水平明顯提升,對規(guī)則意識、合作精神和意志品質的增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根據資料顯示,我校參加肯德基杯三人制籃球賽江蘇賽區(qū)比賽的隊員,平均每場比賽跑動距離和脈搏測試的觀察統計,他們在一場比賽結束后脈搏都在160次/分左右,跑動距離在1200米~1500米,屬中等運動速度,適合青少年的生理特點,具有良好的鍛煉價值,參加三人制籃球比賽對于提高中生的心肺功能、身體素質等是非常適宜的。
2.2.2社交娛樂價值
三人制籃球衍生于街頭籃球,風格簡單隨意、內容豐富,有利于表現自我、張揚個性。在獨生子女占多數的初中生群體中,三人制籃球成為學生之間交往的一種有效的社交手段,“無籃球,不兄弟”就是某一體育品牌冠名的三人制籃球賽的主題口號。
2.3初中階段學校的辦學特點對于三人制籃球的推廣影響因素分析
2.3.1從辦學條件看,目前幾乎所有初中學校都建有比較正規(guī)的籃球場地,以玄武區(qū)初中校為例,11所學校共擁有34片籃球場、5片籃球館?;@球運動廣泛開展的基礎條件已經具備。三人制籃球從對于場地利用的效率看,是五人制籃球不能比擬的。
2.3.2從運動參與時間上看,在升學壓力下,學生在學校里從事體育活動的時間非常有限。以十軌規(guī)模的初中校,利用三片籃球場舉行五人制籃球賽為例(淘汰賽),則至少需要一個月才能完成。這對正常教學秩序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不易受到學校領導、文化課教師及家長的支持(學生倒是非常歡迎)。而三人制籃球賽則將賽程縮短為五人制的一半,非常適合初中教學“實際”。
2.3.3從賽事組織上,三人制籃球規(guī)則相對簡單;參賽雙方只要各滿三人即可開賽;校園業(yè)余比賽中,每場比賽有一位具備基本籃球裁判基礎的教師即可執(zhí)裁。
3.結論及對策
3.1校本課程開發(fā)。
從政策上看,校本化課程是根據當地學校自身課程建設的基礎結合國家課程的要求,從而制定適合本學校發(fā)展的一種課程形式,是對國家和地方課程的一種重要補充。2015年,江蘇已有近90所籃球特色傳統體育學校,籃球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已具備扎實肥沃的土壤。
從師資上看,據初步調研顯示,教師隊伍中普遍籃球基礎水平較高,大部分都是本科以上學歷,受過專業(yè)的籃球課程訓練,基礎技術和戰(zhàn)術能力較為突出,年齡結構層次以中青年教師為主,有很大的創(chuàng)新能力,他們思想觀念更新速度快、接受能力強,這些都有利于三人制校本課程開發(fā)與實施。
從課程各種要素上看,從“三人制籃球”教學目標、內容、形式等具體方向進行分析,可以根據2011年頒布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制定“三人制籃球”教學目標;教學課程內容的安排可以從相關理論課程知識、傳接球、運球投籃相關技術、基礎攻防戰(zhàn)術和三對三比賽等方向進行拓展。
在課程的設置方面,可以將教材內容以模塊或單元形式,在難度上呈螺旋上升的形式,相對集中安排在每學期的教學內容中。這樣既能對各學段學生全覆蓋,又能方便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三人制籃球各種相關技術,有利于學生長期從事這項運動。
在課程評價方面,學?;@球以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為宗旨,校本課程的評價不僅以籃球技能提高為評定標準,更是把學生體質健康、個性形成、溝通等能力的提高作為宗旨,這符合國家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和目標。
3.2大力開展社團活動。
作為學校高水平運動隊和普通學生籃球校本課程教學的一種補充形式,籃球社團活動處在前面兩種形式的中間位置。這種形式滿足了普通學生籃球愛好者中,具有一定運動技術水平但達不到高水平運動員的這一部分群體的需求。作為籃球傳統特色學校,高水平運動隊、學生社團、校本課程教學,構成學?;@球群體的金字塔模式,這體現了國辦27號文件中學校體育要堅持全面推進與分類指導相結合的原則。
3.3大力開展校園體育賽事活動,營造良好校園體育文化氛圍。
隨著耐克杯、肯德基杯甚至是青奧會等一項項三人制籃球賽事的開展,隨著“無籃球,不兄弟”這樣的口號喊出,昭示著這項運動正在以一種文化的形式在崇尚自由、個性的年輕人中流行起來。比賽,是體育運動最終的體現形式,也是它最大的魅力所在。大力開展三人制校園籃球聯賽,就是推廣這項運動最好的催化劑。在南京市第九初級中學的校園籃球聯賽中,男女生都要出場比賽;開賽前,校男子籃球隊的小伙子們做精彩的籃球技藝展示。中場休息時,校啦啦操隊的姑娘們帶來精彩的表演;投籃、三步上籃計時賽等一項項單項比賽也同期舉行,創(chuàng)造著一個個屬于學生們自己的校園吉尼斯紀錄,并等待著被刷新、被超越。三人制校園籃球聯賽,已成為學生的一個節(jié)日,一個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