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寶
(杭州鐵路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 鐵道設計所,浙江 杭州 310006)
義烏地區(qū)鐵路物流中心規(guī)劃布局研究
王守寶
(杭州鐵路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 鐵道設計所,浙江 杭州 310006)
通過闡述義烏地區(qū)現狀,根據《義烏市現代物流發(fā)展規(guī)劃(2013—2030年)》,分析鐵路物流中心規(guī)劃選址,從功能定位、功能布局、對外集疏運條件等方面,對義烏地區(qū)鐵路物流中心布局進行研究,加快建設具有完善物流功能的現代鐵路物流中心,為鐵路物流中心建設提供借鑒。
物流中心;規(guī)劃選址;布局
1.1 義烏地區(qū)物流概況
義烏市位于浙江省中部,隸屬于金華地區(qū),南通廣東、福建,西接長江腹地,東依上海,面對太平洋黃金通道。義烏市作為全球小商品采購與流通中心,在浙江省乃至長三角地區(qū)的物流樞紐地位穩(wěn)步提升,是浙江省主要的內陸港和全國最大的零擔貨物配載中心,是浙江省政府確定的 3 個“大通關”試點城市之一,是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ESCAP) 確定的我國首批 17 個國際陸港城市之一,是國家二級物流園區(qū)布局城市之一。義烏地區(qū)物流經營主體門類齊全,集鐵路、公路、航空和航運等多種運輸方式,將普通運輸、聯托運、國際貨代、快遞等多種經營業(yè)態(tài)集合為一體。
目前,義烏市有國內物流企業(yè) 1 460 家、國際貨運代理 1 056 家、航空貨代 100 多家、進出口公司 4 876家,全球 4 大知名快遞公司和 18 家國際知名船務公司。其中,中海集裝箱運輸股份有限公司、中遠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法國達飛海運集團、萬海航運股份有限公司和太平船務 (中國) 有限公司等在義烏市設立了分公司或辦事處。全市貨運量達 6 599.8 萬 t,國內快件日均出票量達 95 萬件,位居全國第 6,國際快件日均出票量達 35萬件[1]。與此同時, 義烏地區(qū)已經形成以滬昆鐵路(上海—昆明)、滬昆高速鐵路 (上海虹橋—昆明南) 為主干線的鐵路運輸網絡,以杭金衢 (杭州—金華—衢州)、甬金 (寧波—金華) 高速公路,03 省道、20 省道、37 省道為主干線的公路運輸網絡,以義烏機場為基點的航空網絡。另外,義烏港
是浙江省“大通關”建設的 3大重點項目之一。由此可見,義烏地區(qū)已經初步形成“陸、海、鐵、空”全方位的立體綜合物流框架。
1.2 義烏地區(qū)鐵路概況
目前,義烏西站是義烏市境內惟一辦理貨運的鐵路貨運站,車站中心里程為滬昆里程線 K318+612,年均辦理貨運量為 260 萬 t,占地區(qū)貨運總量的 5% 左右,與義烏地區(qū)物流發(fā)展極其不對稱。由于既有鐵路貨運設施落后,根據上海鐵路局貨場辦市場的策略[2],對既有鐵路貨運設施重新規(guī)劃布局十分必要。
鐵路物流中心規(guī)劃選址應以國家、地方和鐵路相關發(fā)展規(guī)劃為依據,與地方經濟發(fā)展相匹配,與城市產業(yè)布局規(guī)劃相協(xié)調[3]。根據鐵路中長期物流發(fā)展規(guī)劃,按照中國鐵路總公司加快鐵路貨場物流化建設要求,構建全國性、區(qū)域性、地區(qū)性 3 個層次鐵路物流節(jié)點布局網絡,在鐵路物流節(jié)點城市選址建設不同等級的鐵路綜合物流中心,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確、規(guī)模適度、協(xié)調配套、能力適應的鐵路物流場站[4-5]。
2.1 鐵路物流中心宏觀規(guī)劃
根據《義烏市現代物流發(fā)展規(guī)劃(2013—2030年)》(2013 年 8 月編制,以下簡稱“物流發(fā)展規(guī)劃”),以義烏西站為核心建設鐵路物流核心組團,遠景年鐵路物流用地面積為 2.1 km2,近期可用面積為 1.6 km2。義烏國際陸港物流園區(qū)整體布局圖如圖 1所示。
圖1 義烏國際陸港物流園區(qū)整體布局圖
2.2 物流園區(qū)規(guī)劃布局
物流發(fā)展規(guī)劃中對義烏市的物流總體規(guī)劃可以歸納為“一片區(qū)、一樞紐”:“一片區(qū)”是指義烏國際陸港物流園區(qū);“一樞紐”是指義烏港。義烏國際陸港物流園區(qū)規(guī)劃面積約 37.9 km2,物流功能用地規(guī)模達 12.6 km2,包括電商倉儲、快遞企業(yè)、倉儲區(qū)、國內物流中心、物流企業(yè)、綜合保稅區(qū)、鐵路貨場、空港物流中心、網絡型企業(yè)及國際物流預留用地;此外,物流控制區(qū)用地規(guī)模約 7.2 km2,包括空港經濟控制區(qū)、物流發(fā)展控制區(qū),義烏國際陸港物流園區(qū)功能布局圖如圖 2 所示。義烏港總占地面積 0.7 km2,總建筑面積 94 萬 m2,設計集裝箱年貨運量為 114.4 萬 TEU。義烏港按口岸功能設計,具有方便的海關、檢驗檢疫監(jiān)管、通關功能,大面積的倉儲和現代化的辦公條件,能夠提供一站式通關服務。
2.3 地區(qū)物流發(fā)展機遇分析
義烏市作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將主動對接國家“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努力將義烏市打造成為貿易暢通、道路聯通、貨幣流通和民心相通的“一帶一路”重要戰(zhàn)略支點,其區(qū)位優(yōu)勢為義烏鐵路物流中心的建設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義烏市發(fā)展區(qū)域鐵路物流中心具備以下優(yōu)勢。
(1)“一帶一路”戰(zhàn)略。隨著國家推出“一帶一路”的戰(zhàn)略構想,義烏市積極主動參加到“一帶一路”建設中去,打造義烏市成為“一帶一路”的戰(zhàn)略新支點。隨著“義新歐”貨運專列運行常態(tài)化,2014 年出口到烏茲別克斯坦等中亞 5 國的小商品出口額達 7.3 億元,同比增長 80.7%;出口到歐盟的出口額達 131.4 億元,同比增長 24.4%。根據數據分析,
義烏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中戰(zhàn)略性商品源頭和平臺,“一帶一路”將提振義烏戰(zhàn)略地位、助力小商品走向全球。
(2)小商品貨源豐富。2013 年,義烏集貿市場總成交額達 879.493 億元,同比增長 15.91%。其中,中國小商品城成交額 683.023 億元,比 2014 年度凈增103 億元,同比增長 17.76%,連續(xù) 23 年登上全國專業(yè)市場“頭把交椅”。作為目前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義烏市小商品巨大的貨源優(yōu)勢,為其發(fā)展鐵路物流也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基礎。
圖2 義烏國際陸港物流園區(qū)功能布局圖
3.1 功能定位
根據對市場需求和吸引范圍調查、分析,將義烏西鐵路物流中心的功能定位為以鐵路為核心,圍繞鐵路開展基本功能、增值功能和配套功能服務。具體來說,包括集裝箱鐵水聯運、國際運輸、集拼箱業(yè)務、集裝箱堆存、保稅物流、報關業(yè)務、配送物流、倉庫和物流金融和貨運咨詢等功能[6-8]。
3.2 功能布局
義烏西站貨場以西站大道為主要運輸通道,西站大道西側為鐵路作業(yè)區(qū),東側為周邊配套區(qū)。鐵路作業(yè)區(qū)在西站大道設 3 個主要出入口,綜合樓設置于中間出入口處,設置門禁系統(tǒng);鐵路作業(yè)區(qū)設笨重貨物區(qū)、怕濕貨物區(qū)、國際集裝箱區(qū) (海關監(jiān)管)、國內集裝箱區(qū)、增值服務區(qū)。周邊配套區(qū)位于義烏西站大道東側、雪峰西路北側,主要設海關監(jiān)管區(qū)、多式聯運中心及拼集貨倉庫等設施。義烏西鐵路物流中心功能區(qū)布局示意圖如圖 3 所示。
3.3 對外集疏運條件
鐵路物流中心可以利用所在區(qū)域交通區(qū)位條件以及和高速公路聯系緊密的便捷性,實現區(qū)域道路系統(tǒng)與區(qū)域干線公路網的順暢銜接,保障貨流的快速集散。對外交通主要通道包括西站大道,華廈路和香溪路。義烏西鐵路物流中心對外交通組織圖如圖 4 所示。
義烏市經濟發(fā)展強勁,物流發(fā)展迅速,但既有貨
場缺乏現代物流服務功能,難以能滿足日益增長物流需求。因此,義烏市應加快建設具有完善物流功能的現代鐵路物流中心,以適應地方快速增長的物流需求,提高鐵路貨運能力和服務質量。
圖3 義烏西鐵路物流中心功能區(qū)布局示意圖
圖4 義烏西鐵路物流中心對外交通組織圖
[1] 中鐵上海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新建義烏西鐵路物流中心可行性研究報告[R].上海:中鐵上海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2015.
[2] 唐 昊.鐵路物流基地規(guī)劃與布局的探討[J].鐵道貨運,2015,33(12):42-44.TANG Hao.Discussion on Planning and Layout of Railway Logistic Center[J].Railway Freight Transport,2015,33(12):42-44.
[3] 王 磊.鐵路物流園規(guī)劃研究[J].鐵道勘察,2013,39(3):91-95.
WANG Lei.Railway Logistics Park Planning Research[J].Railway Investigation and Surveying,2013,39(3):91-95.
[4] 趙海寬,王 濤,宋 鍇.加快鐵路貨場物流化改造 提升鐵路物流能力和質量[J].中國鐵路,2014(9):1-5. ZHAO Hai-kuan,WANG Tao,SONG Kai.Accelerate the Reform of Logistics for Railway Freight Yard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of Railway Logistics [J].Chinese Railways,2014(9):1-5.
[5] 張 詠.鐵路物流中心規(guī)劃方法與實例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08.
[6] 王德占,何世偉.鐵路物流園區(qū)(Railway Logistics Park)相關特性的分析[J].物流技術,2007,26(6):74-76.WANG De-zhan,HE Shi-wei.Analysis on Interrelated Characteristics of Railway Logistics Park[J].Logistics Technology, 2007,26(6):74-76.
[7] 劉啟鋼,葉 飛,周凌云.鐵路貨場向城市配送中心轉型的探討[J].鐵道貨運,2015,33(7):6-10.LIU Qi-gang,YE Fei,ZHOU Ling-yun.Transferring Railway Freight Yard to Urban Delivery Center[J].Railway Freight Transport,2015,33(7):6-10.
[8] 王 力,郭宏生.鐵路“門到門”全程物流服務研究[J].鐵道運輸與經濟,2015,37(12):31-34.WANG Li,GUO Hong-sheng.Study on Railway“Doorto-door”Whole-process Logistic Service[J].Railway Transport and Economy,2015,37(12):31-34.
(責任編輯 呂 倩)
華北首列35t敞頂煤炭集裝箱直達列車開行
2016 年 5 月 10 日 21 : 29,滿載 3 000 t 塊煤的20020 次貨物直達列車從鄂爾多斯市烏蘭陶勒蓋站開出,駛向江西省八景站。這是華北地區(qū)開出的首列 35 t 敞頂煤炭集裝箱直達列車。
開行 35 t 敞頂煤炭集裝箱直達列車,是呼和浩特鐵路局認真貫徹落實中國鐵路總公司供給側改革要求、加快推進現代物流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之舉。烏蘭陶勒蓋站是呼和浩特局的重要裝車基地,周邊的10 余家大型煤礦年產煤炭 1 億 t 以上,運輸需求量大,非常適合集裝箱遠途運輸。八景是江西省工業(yè)重鎮(zhèn),盛產陶瓷,內蒙古的煤炭又非常適合燒制陶瓷。在調研市場的基礎上,呼和浩特鐵路局主動與區(qū)內外企業(yè)客戶對接,并與鄂爾多斯市榆能物流有限公司率先就 35 t 敞頂集裝箱運輸塊煤達成合作意向。
此次開行的 35 t 敞頂煤炭集裝箱直達列車,按照“點對點”“門到門”運輸方式,在烏蘭陶勒蓋站與八景站之間循環(huán)組織,并對企業(yè)執(zhí)行“一口價”政策和中國鐵路總公司的敞頂箱免收吊裝費、免收回空費的“兩免”政策。
(摘自《人民鐵道》報)
Study on Layout Scheme of Railway Logistics Center in Yiwu Area
WANG Shou-bao
(Railway Design Institute, Hangzhou Railway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Hangzhou 310006, Zhejiang, China)
Through expound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Yiwu area, according to Modern Logistics Development Plan in Yiwu (2013-2030),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ailway logistics center plan and its location, and studies the layout of the logistics center, so as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railway logistics center with perfect logistic functions, all of these provide
for construction of railway logistics center.
Logistics Center; Plan and Location; Layout
1004-2024(2016)05-0012-05
U291.5;F259.22
B
10.16669/j.cnki.issn.1004-2024.2016.05.03
2016-04-14
王守寶 (1983—),男,山東沂南人,碩士研究生。
中鐵上海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科研項目 (集 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