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社會教育在陜甘寧邊區(qū)社會治理中的貢獻和作用

      2016-12-15 11:07趙欣宇
      黨史文苑 2016年22期
      關鍵詞:社會教育陜甘寧邊區(qū)社會治理

      趙欣宇

      [摘 要] 抗戰(zhàn)初期,中國共產黨在陜甘寧邊區(qū)進行了一系列社會治理措施且成就顯著。經過一系列的社會教育活動,中共的政治主張逐步被廣大民眾所接受,新的價值觀建立,社會力量得以整合,社會風氣得以凈化,最終將貧窮、落后、愚昧的陜甘寧邊區(qū)被建設成了“十沒有”的模范區(qū)。

      [關鍵詞] 陜甘寧邊區(qū) 社會教育 社會治理

      一、陜甘寧邊區(qū)社會治理和社會教育的概況

      1.陜甘寧邊區(qū)的社會治理概況。社會治理是指政府及其他社會組織,為實現社會的良性運轉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理念、方法和手段,從而在社會穩(wěn)定的基礎上保障公民權利,實現公共利益的最大化[1]p60。社會治理旨在實現社會的健康有序運轉,保障公民權利,治理活動需要政府與其他社會組織一起合力完成。抗戰(zhàn)時期,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陜甘寧邊區(qū)政府雖然未能明確提出社會治理概念,但是圍繞打敗日本侵略者,挽救民族危亡這一中心任務,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陜甘寧邊區(qū)政府開展了大量社會治理實踐活動,將貧窮、落后、愚昧的陜甘寧邊區(qū)改造成了“沒有貪官污吏、沒有土豪劣紳、沒有賭博、沒有娼妓、沒有小老婆、沒有叫化子、沒有結黨營私之徒、沒有萎靡不振之氣、沒有人吃摩擦飯、沒有人發(fā)國難財”的抗日民主示范區(qū)。

      2.陜甘寧邊區(qū)的社會教育概況。社會教育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社會教育包括學校、家庭和社區(qū)教育,是有意識地培養(yǎng)人,并使人的身心和諧發(fā)展的各項活動;狹義社會教育是指除了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以外的教育活動的統稱,是由政府、公共團體或私人所設立的社會文化教育機構對社會全體成員所進行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活動。本文所述社會教育是指后者。1938年,邊區(qū)政府教育廳印發(fā)的《社會教育工作綱要》中指出:“社會教育是不脫離生產給民眾以教育,學校教育是要學生放棄生產而來學習,而社會教育是一面生產一面學習,學習不妨礙生產的一種教育形式”[1]p247。邊區(qū)的社會教育政策立足實際,得到了民眾的擁護,得以轟轟烈烈地開展且成效明顯。美國著名記者岡瑟·斯坦曾記錄:“邊區(qū)像個巨大的小學校,其中幾乎每個人,老老小小都急切地要學習——如果可能的話,還要教別人。”[2]p157西德王安娜也曾描述:“在邊區(qū),幾乎所有的村子都設有識字班,這是供成人和孩子們學習的一種學校。在識字班里,先生比學生年輕并非罕見。……這樣做的結果,文盲的人數逐漸減少,許多人從無知的黑暗中被解放出來,效果顯著?!盵3]p157學者黃正林認為:“社會教育使民眾的民族意識和社會意識逐步形成;普及教育使窮人的孩子有了上學的機會;鄉(xiāng)村社會一改過去土匪橫行的局面,民眾有了一個安定的生活環(huán)境;一些社會陋習被新的社會風俗所取代;社會保障系統的建立使民眾提高了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4]

      二、社會教育對陜甘寧邊區(qū)社會治理的貢獻與作用

      1.提高了邊區(qū)民眾文化水平,引領人民當家作主。列寧曾講過,“文盲是處在政治之外的,必須先教他們識字,不識字就不可能有政治,不識字只能有流言蜚語,講話偏見,而沒有政治”[5]p200??箲?zhàn)時期,邊區(qū)150萬人口中,民眾文化水平極低,絕大多數為文盲[1]p178。邊區(qū)政府從組織動員群眾識字入手,在提高群眾文化水平上下功夫,且成績顯著。據《陜甘寧邊區(qū)社會教育資料》顯示,1944年參加讀報識字組、夜校、午校、半日校人數近3萬。經過幾年的學習,許多民眾能夠寫信、讀報,思想政治覺悟大幅提高,人民當家作主的主流價值觀逐漸形成。邊區(qū)大多數群眾都能講一通“民主”道理。群眾在觀看了秧歌劇《選舉法》之后,感受到自己作為邊區(qū)社會的一分子,主人翁意識提高,于是就積極參加投豆選舉,實踐人民當家作主。

      2.凝聚了民族精神,為抗戰(zhàn)勝利準備群眾基礎??箲?zhàn)時期,陜甘寧邊區(qū)沒有直接遭受日軍侵略,邊區(qū)民眾對日軍的殘暴、殺戮缺乏直觀深刻的感受與印象,加上原有的封閉與無知,對民眾來講,他們無法將“保家”與“抗戰(zhàn)”實實在在地聯系起來,缺乏抗日的動力與熱情。毛澤東指出:“在一切為著抗戰(zhàn)的原則下,一切文化教育事業(yè)均應使之適合戰(zhàn)爭的需要……廣泛發(fā)動民眾教育,組織各種補習學校、識字運動、戲劇運動、歌詠運動、體育運動,創(chuàng)辦敵前敵后各種地方通俗報紙,提高人民的民族文化與民族覺悟”[6]p33。社會教育不僅是教育民眾識字,更重要的是培育民眾的民族革命意識和抗戰(zhàn)所需的基本技能。識字班上,人們最早學會的是“抗日”二字;讀報組中,人們讀到和聽到最多的就是有關抗日和生產的事跡。在《血債》《抗日英雄楊鐵桶》等秧歌劇中,日本侵略者的殺戮激起了群眾的憤慨和抗日的決心。在民眾教育館,各種抗日宣傳畫教給人們保家衛(wèi)國的本領。社會教育激發(fā)愛國熱情,人們積極參加八路軍和自衛(wèi)軍,并為抗戰(zhàn)提供大量物力支持。僅1938年底,“邊區(qū)動員了三萬壯丁,赴前線,他們并非由強迫征兵而來”[7]p123。據1941年統計,邊區(qū)參加自衛(wèi)軍人數達到224325人,其中12%是婦女[7]p184。邊區(qū)群眾在自身口糧不足的情況下,積極繳納抗戰(zhàn)公糧??箲?zhàn)八年,邊區(qū)人民共繳納公糧101.39萬石[8]。此外,民眾積極運送軍隊糧草、提供軍鞋、制作軍服、出工修路、制作擔架、送慰勞品。

      3.消滅舊社會遺毒,規(guī)范社會行為。陜甘寧邊區(qū)建立初期,土匪和二流子橫行且相互勾結,嚴重影響邊區(qū)穩(wěn)定;煙毒盛行吞噬了大量良田和社會勞動力;婦女社會地位低下,很難在邊區(qū)建設和抗戰(zhàn)中發(fā)揮力量。根除社會遺毒,治理社會問題,是當時非常迫切的社會治理任務。邊區(qū)通過廣泛的社會教育,社會問題得以有效治理。邊區(qū)政府將禁煙禁毒宣傳教育活動滲透到工會、貧農團、赤衛(wèi)軍、婦女協會、少先隊、兒童團等各類社會組織的活動中。在讀報組、識字組的學習中融進煙毒之危害、戒煙的方法、禁煙禁毒法律法規(guī)等宣傳內容。接受教育的婦女們,積極支持和配合政府禁煙禁毒政策,甚至舉報自家煙民。邊區(qū)采用黑板報揭露、小先生監(jiān)督、秧歌劇等多種形式對“二流子”進行改造。在綏德六區(qū),有個安家婆姨不講衛(wèi)生,懶得不愿生產,小先生坤元整天給它講二流子變英雄等實際例子,現在安家婆姨家里常打掃好讓坤元檢查[1]p215。當時《動員起來》《二流子轉變》《鐘萬才起家》《劉海生轉變》《一朵紅花》等大眾喜聞樂見的秧歌劇都對改造二流子起了作用。通過社會教育的輿論宣傳,廣大群眾也認識到了改造二流子的重要意義,形成人人反對二流子的社會氛圍。二流子根除后,成為抗戰(zhàn)和生產的一分子,同時也能抵制土匪漢奸拉攏誘惑。

      4.提高人們科學文化水平,民眾精神面貌煥然一新。陜北地區(qū)迷信之風盛行,凡是生病或婚喪嫁娶、逢年過節(jié),都要求神問卦,巫神乘機聚斂錢財,經常釀成死人的悲劇。盧子溝彭文彩的表妹病了,巫神說:“用老麻子油涂擦全身,并選有力的莊稼漢拿著飯碗,在病人的胸部用力摩擦就會好?!钡?,半點鐘后病人就死了。邊區(qū)民眾衛(wèi)生習慣極差,一年四季吃冷水、常不洗臉不洗手,做飯不洗米,上炕不脫鞋。村莊街道衛(wèi)生極差,常常是滿街牛糞。沒有足夠的科學文化知識,邊區(qū)民眾飽受封建迷信坑害和疾病侵擾之苦。社會教育的進行,增加了人們的科普知識。開展衛(wèi)生知識教育,勸誡民眾改變衛(wèi)生習慣,建設衛(wèi)生設施。嶺底村滿街是牛糞,房里臟得去了生人沒處坐。在該村學校里,衛(wèi)生是重要的學習內容,該村通過社會教育學習以后,“街道一天打掃一次,牲口圈常常墊,大多數房子里是用黃土或白土刷得光光的,房子里的家具也搞得有條有理,人們穿的衣服是洗的凈凈的,上山提開水,回家洗臉洗腳”。這種現象,使以前到過該村的人都感到驚奇[1]p215??茖W文化開始植根于廣大群眾中,人們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參考文獻:

      [1]陜甘寧邊區(qū)社會教育資料(社會教育部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

      [2][美國]岡瑟·斯坦.紅色中國的挑戰(zhàn)[M].馬飛海等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9.

      [3][西德]王安娜.中國——我的第二故鄉(xiāng)[M].李良健等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0.

      [4]黃正林.1937—1945年陜甘寧邊區(qū)的鄉(xiāng)村社會改造[J].抗日戰(zhàn)爭研究,2006(2).

      [5]列寧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6]毛澤東同志論教育工作[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

      [7]陜甘寧邊區(qū)政府文件選編(第1輯)[M].北京:檔案出版社,1986.

      [8]周曉麗等.西方國家的社會治理:機制、理念及其啟示[J].南京社會科學,2013(10).

      責任編輯/馬永義

      猜你喜歡
      社會教育陜甘寧邊區(qū)社會治理
      《陜甘寧邊區(qū)實錄》與中共自我形象的重構
      新中國的雛形:陜甘寧邊區(qū)
      大學生就業(yè)能力培養(yǎng)模式的實踐研究
      談小學階段學校、家庭、社會的教育形式的結合與創(chuàng)新
      中學技術學科STS的實施研究
      淺談社會教育中的古箏教育優(yōu)化
      社會轉型期基層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的實踐和經驗研究
      社會治理面臨的現實困境與路徑選擇
      政府主導型社會治理模式下社會組織發(fā)展理路
      抗日戰(zhàn)爭期間陜甘寧邊區(qū)擁軍工作的述評
      万荣县| 衡南县| 隆回县| 六安市| 湖南省| 巴马| 伊春市| 青铜峡市| 屏南县| 甘南县| 曲麻莱县| 汤阴县| 阳泉市| 高邑县| 云南省| 明溪县| 洛川县| 广德县| 阜康市| 黄梅县| 工布江达县| 鄄城县| 独山县| 刚察县| 海门市| 治县。| 招远市| 平果县| 都安| 临朐县| 瑞昌市| 华容县| 泰州市| 荆门市| 措勤县| 聂荣县| 罗甸县| 保山市| 岑溪市| 博爱县| 凤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