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成娥
(山東省滕州市婦幼保健院,277599)
?
自制飲食療法聯(lián)合耳穴貼壓治療妊娠劇吐的療效觀察
任成娥
(山東省滕州市婦幼保健院,277599)
妊娠劇吐;飲食療法;耳穴貼壓
妊娠劇吐是孕早期一種常見的疾病,長期嘔吐會導致患者嚴重營養(yǎng)不良,直接影響胎兒的營養(yǎng)需求及正常發(fā)育。筆者臨床中對2014年6月—2015年5月在我院就診的60例妊娠劇吐患者采用飲食聯(lián)合耳穴貼壓治療,報道如下。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6月—2015年5月在我院高危產科住院的妊娠劇吐患者6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30例)及治療組(30例)。年齡20~32歲,孕周5~12周。實驗室檢查:尿比重增加,尿酮體(+~ ++++ );紅細胞計數增加,紅細胞壓積上升,血紅蛋白升高,二氧化碳結合力正?;蛏韵陆担娊赓|正?;蛳陆怠 超提示宮內妊娠。治療前7 d沒有使用其他藥物,患者知情同意。各組患者在年齡、停經天數、胎次、病情嚴重程度、臨床癥狀、實驗室指標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治療方法
對照組:所有患者給予常規(guī)靜脈營養(yǎng)支持治療,每日液體補充量應維持在2500~3000 mL。予0.9%氯化鈉注射液1000 mL、5%葡萄糖注射液500~1000 mL及林格液1000 mL,并加入維生素C 3 g、維生素B60.2 g及10%氯化鉀10~30 mL,靜脈滴注,1次/d。對于合并代謝性酸中毒患者酌情靜脈滴注5%碳酸氫鈉溶液,1次/d。
治療組:采用自制飲食聯(lián)合耳穴貼壓法。耳穴貼壓法:耳穴選取神門、賁門、腎穴、脾穴、胃穴、肝穴,用75%酒精棉球嚴格消毒耳郭,將王不留行籽沸水燙洗曬干后貼附于專用膠布中央,對準穴位進行貼壓,用拇、食指指腹相對按壓王不留行籽(不能揉搓),以能耐受為度。每日按壓2~ 3 次,每次按壓1 min,按至全耳發(fā)熱發(fā)紅為宜,2 d 后換貼左耳,交替進行,7 d 為1個療程,每日按壓5次。耳穴壓丸的同時,給予自制飲食療法:取鮮牛奶200 mL,生姜汁10 g,白糖20 g,將鮮牛奶、生姜汁、白糖混勻,煮沸后溫熱服,每日2次。
治療結果
兩組患者嘔吐第3天緩解效果比較:治療組第3天緩解率86.67%,對照組第3天緩解率43.33%,治療組第3天緩解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治療組和對照組患者嘔吐第3天緩解效果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兩組患者嘔吐第6天緩解效果比較:治療組第6天緩解率93.33%, 對照組第6天緩解率66.67%,治療組第6天緩解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組和對照組患者嘔吐第6天緩解效果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討論
妊娠劇吐在中醫(yī)學中屬“妊娠惡阻”范疇,主要由于妊娠后陰血聚下養(yǎng)胎,導致“沖氣上逆,胃失和降”,與肝、脾、胃三者功能密切相關[1]。本研究通過耳穴貼壓聯(lián)合自制飲食療法治療妊娠劇吐,其中耳穴貼壓是中醫(yī)學的一種簡、便、廉、驗的方法。它是以中醫(yī)經絡學說為理論依據,使用王不留行籽或磁珠、綠豆等在臟腑對應部位的耳穴貼壓,從而治療疾病的一種無創(chuàng)療法。中醫(yī)學認為,耳為宗脈之所聚,十二經脈皆上通于耳,全身各臟器皆連于耳。本研究中主要取神門、賁門、脾、胃、肝等,神門有調理情志和鎮(zhèn)靜之功;賁門為止酸、止吐之要穴,主治神經性嘔吐、胃痛等[2];胃、脾穴健脾和胃、降逆止嘔;肝穴可抑肝和胃,增強止嘔療效。諸穴合用具有養(yǎng)血疏肝、健脾止嘔、調節(jié)情志之功[3]。
自古以來,民間有“生姜治百病”之說。姜中含有姜醇、姜烯、水芹烯、檸檬醛等揮發(fā)油,還有姜辣素、樹脂、淀粉和纖維等,生姜既可緩解疲勞、乏力、厭食、失眠、腹脹、腹痛等癥狀,還有健胃增進食欲的作用;生姜亦有緩解胃痛、嘔吐、反酸、饑餓感等作用。
綜上所述,采用自制飲食聯(lián)合耳穴貼壓療法治療妊娠劇吐可明顯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升治療的依從性。
[1]崔鳳枝,于海新,鞠秀麗,等.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妊娠劇吐54例[J].中國中醫(yī)急癥,2009,18(6):988-989.
[2]崔婷婷.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妊娠劇吐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9,6(1):29-30.
[3]袁天喜.耳穴壓豆療法治療妊娠惡阻32例[J].浙江中醫(yī)雜志,2010,45(6):412-413.
2016-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