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細紅,李 博,李素珍
(1.江西省人民醫(yī)院;a.神經內科;b.護理部,江西 南昌 330006;2.南昌大學 護理學院,江西 南昌330006)
【心理衛(wèi)生】
懷舊療法對阿爾茨海默癥患者認知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管細紅1a,李 博2,李素珍1b
(1.江西省人民醫(yī)院;a.神經內科;b.護理部,江西 南昌 330006;2.南昌大學 護理學院,江西 南昌330006)
目的探討懷舊療法對阿爾茨海默癥患者認知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將68例阿爾茨海默癥患者按照住院號單雙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34例。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藥物治療、健康教育和認知干預,干預組在此基礎上,實施為期8周的懷舊療法。干預前、后分別采用簡易精神狀態(tài)量表和老年癡呆生活質量量表進行評定。結果干預前,2組簡易精神狀態(tài)、老年癡呆生活質量得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干預8周,對照組簡易精神狀態(tài)(16.82±3.26)分,干預組(21.12±3.32)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75,P<0.01)。干預8周,對照組老年癡呆生活質量(19.29±3.16)分,干預組(28.12±3.52)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1.35,P<0.01)。結論懷舊療法可有效提高阿爾茨海默癥患者的認知功能和生活質量。
懷舊療法; 阿爾茨海默癥; 認知功能; 生活質量
阿爾茨海默癥(Alzheimer’s disease,AD)是以進行性智能衰退為特征的一種神經系統(tǒng)變性疾病,因其高發(fā)病率、高致殘率、治療效果不明顯等特點,是導致老年人死亡的第3大病因[1]。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阿爾茨海默癥的發(fā)病率為1.6%,阿爾茨海默癥患者總數已超過500萬[2],隨著社會老齡化日益加劇,其數目還在不斷增加。目前對阿爾茨海默癥的醫(yī)學研究取得不少進展,但仍無法明確根本病因,缺乏特效藥物,而心理社會干預可延緩阿爾茨海默癥患者認知功能衰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3]。懷舊療法,是指通過對過去事件、情感及想法的回顧,幫助人們增加幸福感、提高生活質量及對現有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4]。研究表明,懷舊療法是阿爾茨海默癥照護實踐中最流行的心理干預措施之一,能改善阿爾茨海默癥患者抑郁情緒、認知功能和健康狀態(tài),減輕社會退縮及提高生活質量[5-6]。本研究旨在探討懷舊療法對阿爾茨海默癥患者認知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江西省人民醫(yī)院住院的阿爾茨海默癥患者68例。根據患者住院號,尾數為單數入干預組,雙數者入對照組,各34例。納入標準:(1)符合WHO國際疾病分類(CID-10)關于老年癡呆癥的診斷標準[7],確診為阿爾茨海默癥患者;(2)年齡≥60歲;(3)按臨床癡呆評定量表進行分度,評定為輕度或中度癡呆(CDR=1.0或2.0);(4)視聽功能與語言交流未嚴重受損;(5)對本研究知情同意;(6)排除并發(fā)其他臟器嚴重疾病者。本研究通過醫(yī)院倫理會審核。
1.2 研究方法
1.2.1 干預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藥物治療、健康教育和認知干預,健康教育包括阿爾茨海默癥的用藥指導、飲食護理、運動干預等。干預時間為8周。
干預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一對一的懷舊療法,由有心理咨詢師資格的研究者和患者預約時間,在安靜、寬敞、明亮的治療室實施,每周1次,每次45~60 min,共8周。具體活動安排,(1)第1周:以介紹和評估為主,包括向阿爾茨海默癥患者介紹本研究的目的、方法、步驟、注意事項等內容,建立信任關系;了解阿爾茨海默癥患者的職業(yè)、個性、興趣愛好、成長經歷、身體狀況等基本情況,詢問其年輕時最熟悉、最喜歡、印象最深人物、事情和物品等。(2)第2周:主題為“我走過的歲月”。引導阿爾茨海默癥患者回憶年輕時經歷的國家或社會大事,度過的艱難歲月,談談時代的偉人、故事、市井生活。(3)第3周:主題為“我的快樂時光”。引導阿爾茨海默癥患者回憶經歷的人生大事和快樂的事情,如戀愛、結婚、懷孕、生子、撫養(yǎng)子女等。(4)第4周:主題為“我的美好回憶”。引導阿爾茨海默癥患者回憶看過的老電影、聽過的老歌曲、拍攝的老照片,講述難忘的有趣的事情。(5)第5周:主題為“我的家庭關系”。引導阿爾茨海默癥患者回憶與父母、配偶、子女、兄弟姐妹相處時最難忘的或最感動的事情,分享照顧的感受及經驗。(6)第6周:主題為“一生的成就”。引導阿爾茨海默癥患者談談年輕時的理想和抱負、一生中最有成就和最感欣慰的事情。(7)第7周;主題為“我的煩心事”。引導阿爾茨海默癥患者談談現在的生活、目前最擔憂的問題。(8)第8周:主題為“總結和展望”。談談參加本次懷舊療法活動的感受和對未來生活的期望。懷舊療法的主要引導物為老照片、患者珍藏的物品、日記、信件等,并以指認引導物開始話題,逐步深入挖掘患者內心的幸福記憶。干預時間為8周。
1.2.2 研究工具 (1)阿爾茨海默癥患者一般情況問卷:包括年齡、性別、病程、文化程度和癡呆程度5個方面。(2)簡易智能精神狀態(tài)量表 (Mini-mental State Exmination,MMSE)[8]:包括語言功能、定向力、注意與計算、記憶力、回憶力5個維度19個條目??偡址秶鸀?~30分,評定癡呆標準:文盲≤17分,小學≤20分,中學及以上≤24分,分值越低,認知功能受損程度越重。(3)老年癡呆生活質量量表(Qualitity of Life-Alzheimer’s Disease,QOL-AD)[9]:該量表包含軀體健康、心境、精力、記憶、居住環(huán)境、家庭關系、婚姻關系、朋友關系、自我感覺、做雜物的能力、娛樂、經濟情況與生活滿意度13項內容,評分等級為差、一般、好、非常好,分別計1、2、3、4分。總分有效范圍13~52分,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1.2.3 資料收集 研究者采用統(tǒng)一的指導用語,向研究對象詳細講解問卷的填寫規(guī)則、方法和注意事項,研究對象自行填寫問卷。身體狀況不便或文化程度較低的對象,由調查者逐項詢問并根據研究對象的選擇代為填寫,問卷填完后當場收回。在干預前入組時、干預8周末發(fā)放問卷68份,回收有效問卷68份。
1.2.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EpiData 3.1錄入數據,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描述采用±S表示,統(tǒng)計分析方法包括獨立樣本t檢驗、配對t檢驗和χ2檢驗。
2.1 一般資料 2組阿爾茨海默癥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文化程度、癡呆程度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2組阿爾茨海默癥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2.2 簡易智能精神狀態(tài)得分比較 干預8周末,干預組簡易智能精神狀態(tài)得分比對照組更好,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干預前后2組阿爾茨海默癥患者簡易智能精神狀態(tài)得分比較(±S,分)
表2 干預前后2組阿爾茨海默癥患者簡易智能精神狀態(tài)得分比較(±S,分)
組別 n 干預前 干預后 t P對照組 3 4 1 5 . 5 2 ± 3 . 4 5 1 6 . 8 2 ± 3 . 2 6 2 . 0 1 0 . 0 8干預組 3 4 1 5 . 3 7 ± 3 . 2 5 2 1 . 1 2 ± 3 . 3 2 6 . 3 9 <0 . 0 1 t 0 . 8 4 3 . 7 5 P 0 . 4 3 0 . 0 1
2.3 老年癡呆生活質量得分比較 干預8周末,干預組生活質量得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3。
表3 干預前后2組阿爾茨海默癥患者老年癡呆生活質量得分比較(±S,分)
表3 干預前后2組阿爾茨海默癥患者老年癡呆生活質量得分比較(±S,分)
組別 n 干預前 干預后 t P對照組 3 4 1 8 . 6 3 ± 3 . 5 6 1 9 . 2 9 ± 3 . 1 6 1 . 5 5 0 . 1 6干預組 3 4 1 9 . 3 7 ± 3 . 2 9 2 8 . 1 2 ± 3 . 5 2 1 0 . 2 6 <0 . 0 1 t 1 . 6 1 1 1 . 3 5 P 0 . 1 4 <0 . 0 1
3.1 懷舊療法可以提高阿爾茨海默癥患者的認知功能 本研究結果顯示,經過8周的懷舊療法,干預組的簡易智能精神狀態(tài)得分較干預前明顯提高,說明懷舊療法有助于改善阿爾茨海默癥患者的記憶力、回憶力與言語功能,延緩認知功能下降,這與Van等[10]的研究結果相一致。分析其原因為:(1)阿爾茨海默癥患者病情初期以近期記憶受損為主,而遠期記憶存留的更久,隨著病情的不斷發(fā)展,其遠期記憶逐漸受到影響,同時伴有理解力、社交能力等認知功能受損。懷舊療法通過不斷喚醒遠期記憶并加以強化,有利于活躍阿爾茨海默癥患者的思維活動,保持殘存的記憶力,甚至能修復受損的記憶,從而延緩認知功能的惡化。(2)懷舊療法是屬于生命回顧過程之一,通過快樂的回憶讓阿爾茨海默癥患者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淡忘幸福。這些回憶對于老年人來十分熟悉和愉悅,通過回憶一方面鍛煉了阿爾茨海默癥患者的記憶力和回憶力,另一方面通過交談講述,也提高了阿爾茨海默癥患者的言語功能與社會互動能力,進而提高其認知功能。
3.2 懷舊療法可以提高阿爾茨海默癥患者的生活質量 本研究結果顯示,經過8周的懷舊療法,干預組老年癡呆生活質量得分明顯提高,說明懷舊療法有利于改善阿爾茨海默癥患者的心境和社會關系,提高其生活滿意度和生活質量。分析原因為:(1)隨著阿爾茨海默癥患者不斷經歷生活中的挫折失敗,他們的精力和參加社會活動的興趣也隨之慢慢耗盡[11],而懷舊過程中通過患者與患者之間、患者與治療者之間或患者與家屬之間的相互鼓勵支持,和諧相互之間的關系,有助于轉變這一消極趨勢。(2)心理健康狀況是影響老年人主觀幸福度的主要因素之一[12],而主觀幸福感與生活質量密切相關。懷舊療法側重于引導阿爾茨海默癥患者回顧以往感到幸??鞓返氖虑椋瑤椭鋸耐轮姓一刈晕?,維持自我概念,減輕抑郁、焦慮等負性情感,在情感上獲得一種重新體驗快樂、成就、尊嚴等多種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積極情感,有利于提高阿爾茨海默癥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增強生活的滿意度和幸福度[13],進而提高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懷舊療法是一種經國外大量應用究研證明有效的心理干預手段,能有效改善阿爾茨海默癥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和認知功能,提高其生活滿意度和生活質量。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越來越嚴重,阿爾茨海默癥患者也與日俱增,如何結合我國國情、文化背景及阿爾茨海默癥患者的心理健康等特點,探究懷舊療法在國內的應用前景,提高其認知功能及生活質量,是當前值得重視的問題。
[1]李 沫,呂繼輝,郝智慧,等.懷舊療法對阿爾茨海默癥患者認知和自尊水平的影響[J].北京醫(yī)學,2014,36(10)∶809-811.
[2]張 倩,李建濤,宋春霞,等.阿爾茨海默癥治療藥物研究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8)∶2282-2284.DOI∶10.3969/j. issn.1005-9202.2015.08.131.
[3]李 琳,葛兆霞,鄧小嵐.懷舊療法在老年癡呆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5,30(19)∶1-4.DOI∶10.3870/j.issn. 1001-4152.2015.19.001.
[4]Bulechek G M,Butcher H K,Dochterman J M,et al.Nursing Interventions Classification(NIC)[M].6th ed.St Louis∶Elsevier Health Science,2013∶323-324.
[5]樊惠穎,李 崢.懷舊療法在老年癡呆患者中的應用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6):716-719.DOI∶10.3761/j.issn.0254-1769.2014.06.019.
[6]Subramanian P,Woods B,Whitaker C.Life Review and Life Story Books for People with Mild to Moderate Dementia∶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J].Aging Ment Health,2014, 18(3)∶363-375.DOI∶10.1080/13607863.2013.837144.
[7]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科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63-165.
[8]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2版.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81-95.
[9]Logsdon R G,Gibbons L E,Mccurry S M,et al.Assessing Quality of Life in Adults with Cognitive Impairment[J]. Psychosom Med,2002,64(3)∶510-519.
[10]Van Bogaert P,Van Grinsven R,Tolson D,et al.Effects of Solcos Model-based Individuals Reminiscence on Older Adults with Mild to Moderate Dementia Due to Alzheimer Disease∶A Pilot Study[J].J Am Med Dir Assoc,2013,14 (7)∶528-529.DOI∶10.1016/j.jamda.2013.01.020.
[11]Wang J.Group Reminiscence Therapy for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Function of Demented Elderly in Taiwan[J].Int J Geriatr Psych,2007,22(12)∶1235-1240.
[12]傅素芬,陳樹林,駱 宏,等.社區(qū)老年人心理健康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2,16(3)∶169-171.DOI∶10.3321/j.issn∶1000-6729.2002.03.009.
[13]姜 娜,胡還甫,蔣 渝,等.懷舊療法配合穴位按摩對社區(qū)空巢老人抑郁癥狀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 (20)∶5893-5894.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4.20.138.
Influence of Nostalgic Therapy on Cognitive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GUAN Xi-hong1a,LI Bo2,LI Su-zhen1b
(1a.Dept.of Neurology;1b.Dept.of Nursing Administration,Jiangxi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Nanchang 330006,China; 2.School of Nursing,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06,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nostalgic therapy on cognitive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QOL)of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MethodsSix-eight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s disease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intervention group with 34 patients in each group.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conventional medications, health education and cognitive intervention while those in intervention group received 8-week nostalgic therapy in addition to the interventions conducted in control group.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and the Quality of Life-Alzheimer Disease(QOL-AD)scale were applied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Results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score of MMSE and QOL-AD scale before the intervention.After 8-week intervention,the score of MMSE in intervention group(21.12±3.32)and that in control group(16.82±3.26) and the score of QOL-AD scale in intervention group (28.12±3.52)and that in control group (19.29±3.16)indicate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t=3.75,P<0.01 and t=11.35,P<0.01 respectively).ConclusionNostalgic therapy is effective for promoting cognitive funtion and QOL of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nostalgic therapy;Alzheimer’s disease;cognitive funtion;quality of life
R473.74
A
10.16460/j.issn1008-9969.2016.11.066
2016-02-28
管細紅(1985-),女,江西南昌人,本科學歷,副主任護師。
李素珍(1966-),女,江西南昌人,本科學歷,主任護師,護理部主任。
陳伶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