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再勝+龔德祥+王維+柯曉華+李悠波
后山佛手山藥是產(chǎn)自陽新縣楓林鎮(zhèn)后山山區(qū)的肉質(zhì)根個頭大、單產(chǎn)相當高的農(nóng)家品種,其地下肉質(zhì)根單根重一般為2.5~3公斤,大的達4公斤,是普通佛手山藥的3倍,其一般畝產(chǎn)量為6000公斤,高產(chǎn)的達7000公斤,是普通佛手山藥的2倍,且每畝用種量僅為普通佛手山藥的50%;其栽培效益大大高于普通佛手山藥。
1 整地施基肥
選擇地勢高燥、排水良好、土層深厚、土質(zhì)疏松肥沃、前3年未種過山藥的沙壤土或壤土耕地作為后山佛手山藥的栽培地。播種前每畝均勻施入腐熟豬糞4000公斤或腐熟雞糞2000公斤或腐熟菜餅200公斤或腐熟豆餅100公斤,加氮磷鉀含量各15%的進口復合肥50公斤作基肥;再深翻耕地、整碎土塊、耙平地面;然后取好耕地排水用的圍溝和腰溝,按1.2米的寬度包溝開畦,畦面寬0.8米,畦溝深12~14厘米。
2 種塊準備與處理
生產(chǎn)上,后山佛手山藥一般以肉質(zhì)根作種繁殖,作種的肉質(zhì)根要選擇形狀整齊、個頭大、蒂大、表皮光滑、無腐爛霉變、無病蟲害的肉質(zhì)根。播種前用鋒利的快刀將作種的肉質(zhì)根切成30~50克大小的小種塊,每個種塊必須都有種皮,每畝栽培地要準備小種塊2230~2360個,每畝栽培地需種量90~100公斤。切好后的小種塊先要曬種2~3天,以打破休眠,促進發(fā)芽;然后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浸種消毒5~10分鐘,取出放置于通風處晾干即可播種。如果栽培者草木灰資源充足,也可將每個小種塊的每個斷面都蘸足草木灰并置于太陽下曬種3~4天,曬干傷口即可播種。
3 播種
當氣溫穩(wěn)定回升到12℃以上、地溫穩(wěn)定回升到 10℃以上時,即3月底至4月中旬為后山佛手山藥的播種期。播種時用小挖鋤配合,每畦種兩行,行株距均為40厘米,播種深度7~10厘米,山藥小種塊要橫擺于穴內(nèi),即有一面種皮朝上,播種后當即蓋土整平畦面,一般畝栽2220~2250株;然后用1.2米寬的地膜覆蓋于畦面,取畦溝細土將地膜四周覆蓋嚴實,地膜破損處也用畦溝細土覆蓋嚴實,以達到保溫、除草、保肥、保濕、防強降雨的效果,并促進提早出苗和出苗整齊。
4 引苗出膜
播種后13~15天,幼苗會陸續(xù)出土,此時要及時用刀片給幼苗上方的地膜劃開一個小口,讓幼苗出膜生長,并取用畦溝的細土將小口四周的地膜覆蓋嚴實;以后地膜如有破損,要及時用畦溝細土將破損口覆蓋嚴實。畦溝土壤通過幾次取用,畦溝的深度就會加深到14~16厘米,也正好有利于排灌。
5 搭架
當山藥主藤蔓長到30厘米長時,每棵植株用1根2米長的竹竿搭好“人”字架,即搭架時每相鄰4根竹竿的上部用塑料包裝帶捆綁牢固,以增加架材的承載力并有利于抵御風災;搭好架后要及時引蔓上架,以后還要注意適時引蔓上架。
6 植株調(diào)整
當山藥主藤蔓長到5厘米左右長度時,要及時間苗,即每株只留2根健壯苗,其余幼苗全部間除;2根健壯藤蔓上架前的所有側枝全部摘除,上架后的側枝則任其生長;以后藤蔓上如有零余子形成,要及時摘除,以免影響地下肉質(zhì)根的生長。
7 除草
后山佛手山藥栽培地只要畦面地膜的四周和幼苗出口處、竹竿插入處能及時用畦溝細土覆蓋嚴實,地膜的破損處也能及時用畦溝細土覆蓋嚴實,畦面長出的雜草就難以承受地膜內(nèi)的高溫、少氣而悶死;畦溝長出的雜草可人工適時鋤除。如果遇上長期陰雨天氣,導致畦內(nèi)土壤濕度過大,畦面長出的雜草有的會頂破地膜,此時要用畦溝土壤鎮(zhèn)壓雜草,使雜草無光少氣而死亡。
8 葉面追肥
從7月下旬開始,每隔10~15天噴施1次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共噴3~4次,以增強山藥植株的抗逆性并促進生長。
9 排灌
為了促使根系向下生長,加上后山佛手山藥本身的抗旱性很強,所以后山佛手山藥生長的前期一般不用澆水;炎熱夏季如過于干旱,可在早晚涼爽時適當灌水抗旱;8月下旬至10月中旬為地下肉質(zhì)根形成和生長期,如畦內(nèi)土壤干旱要及時灌水抗旱;始終保持畦內(nèi)土壤處于較為濕潤狀態(tài)??购禃r,要將水先灌入畦溝,再讓水慢慢滲透進入畦內(nèi)土壤,以濕潤畦內(nèi)土壤,切不可讓水漫過畦面。平時進行田間管理時要注意疏通圍溝、腰溝、畦溝,以確保雨天能及時排漬、耕地不積水。
10 害蟲防治
10.1 地下害蟲防治
后山佛手山藥的主要地下害蟲有小地老虎、螻蛄、蠐螬等,如發(fā)現(xiàn)地下害蟲危害,要及時用90%敵百蟲晶體的30~50倍液拌炒香的麥麩或菜餅、豆餅、青菜葉碎片制成毒餌,于傍晚撒于幼苗旁邊誘殺;也可給植株澆灌90%敵百蟲晶體或80%敵敵畏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的1000倍液進行殺滅。
10.2 地上害蟲防治
后山佛手山藥的地上害蟲主要是葉蜂和斜紋夜蛾,可選用對葉蜂和斜紋夜蛾均有防治效果的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或90%敵百蟲晶體1000倍液、50%辛硫磷乳劑1000倍液、25%吡蟲啉乳油3000倍液、25%滅幼脲3號懸浮劑2000倍液等藥液交替噴霧防治。
11 病害防治
后山佛手山藥的主要病害有炭疽病、褐斑病和枯萎病。可在炭疽病、褐斑病發(fā)生初期選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25%雷多米爾可濕性粉劑250倍液、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等藥液噴霧防治,每隔7~10天噴霧一次,共進行3~4次??稍诳菸“l(fā)病初期選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400倍液、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30%甲霜惡霉靈600倍液、10%雙效靈水劑200倍液、50%菌毒清水劑200~300倍液、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400倍液、70%敵磺鈉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等藥液灌根,每隔7~10天灌根一次,共進行2~3次,每次每株灌藥液0.3~0.5公斤。
12 收獲
從10月下旬開始,植株地上部分逐漸枯黃,此時后山佛手山藥的地下肉質(zhì)根已充分成熟,可根據(jù)市場行情陸續(xù)采收,采收期可一直延續(xù)至下年的2月下旬,肉質(zhì)根收獲后在常溫條件下一般可以保質(zhì)30天左右;采收時應將地下肉質(zhì)根小心挖出,盡量不要碰傷或折斷,并注意采收要在晴天進行。
13 留種
在植株生長健壯、基本未發(fā)病、產(chǎn)量高、具有本品種特征特性的后山佛手山藥栽培地,選擇個頭大、蒂大、表皮光滑、表皮顏色淺、商品性狀好的肉質(zhì)根留種;采收后的種用肉質(zhì)根可沙藏或窖藏至下季播種時使用。
參考文獻
1. 景立魁,封雪,豐春英。山東聊城靈芝山藥高產(chǎn)栽培技術[J]. 北方園藝,2011(22):60-61.
2. 郜紅利。山藥的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規(guī)范栽培技術[J]. 湖北民族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04(2):57-58.
3. 李輝,溫慶文,王蕾。無公害山藥網(wǎng)架高產(chǎn)栽培技術[J]. 西北園藝(蔬菜),2012(6):21.
4. 陶玉池。蔬菜奇葩——武穴佛手山藥[J],農(nóng)村百事通,2014(2):31.
5. 馬賓。山藥的貯藏與保鮮[J]. 農(nóng)業(yè)知識,200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