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摘要: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辛棄疾,不僅繼承了蘇軾的豪放詞風,與蘇軾并稱“蘇辛”,而且還創(chuàng)作了不少纏綿嫵媚的婉約詞。本文以其《摸魚兒》為例,著重分析辛詞剛柔相濟的藝術風格。
關鍵詞:豪放詞 婉約詞 剛柔相濟 詞風
說到辛棄疾,我們很容易將他與蘇軾連在一起,因為他們兩個是兩宋詞壇上豪放派的杰出代表作家。辛棄疾繼蘇軾“以詩為詞”之后,大膽革新,“以文為詞”,開創(chuàng)了風格獨特的“稼軒體”,贏得了當時以及后代文學評論家的高度贊譽。但是,如果對于稼軒詞中的六百多首作品,僅僅用“豪放”兩個字概括其風格, 那未免有些以偏概全,失之偏頗了。因為,那些慷慨激昂的豪放詞盡管最能夠體現(xiàn)稼軒詞的主要風格,然而畢竟在數(shù)量上只是少數(shù),相反,那些纏綿嫵媚的婉約詞不僅數(shù)量多,而且在藝術成就方面一點也不比其豪放詞遜色,剛柔相濟即是其突出的藝術特色。
在《稼軒長短句》的629首詞中,婉約詞就有336首,內(nèi)容涉及送別、贈答、詠物、風景等多個方面。其中最有價值的是那些表達愛國主義思想的作品。這些作品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以一種特殊的風格方式,委婉曲折地表達了詞人的愛國情思,與其悲壯豪放的愛國詞具有異曲同工之妙。[1]這類作品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那首膾灸人口的《摸魚兒》。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為賦。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shù)。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wǎng),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huán)飛燕皆塵土!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對這首詞進行分析,首先應該從詞前的小序開始。此詞寫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年)暮春。自1162年率義軍投奔南宋十七年來,一直不被南宋朝廷重用,只是在一些遠離戰(zhàn)事的閑職上頻繁調(diào)任。這一次,又是從湖北轉(zhuǎn)運副使任上被調(diào)到湖南繼續(xù)任轉(zhuǎn)運副使,殘酷的現(xiàn)實與他恢復失地的遠大理想相距甚遠,讓時年四十歲而仍無建樹的辛棄疾對南宋朝廷更加失望。于是,借接任他職位的同僚王正之給他送行的時候,寫下了這首著名的詞,抒發(fā)胸中的郁悶和感慨。辛棄疾的堅決北伐恢復主張不被只求茍安的朝廷所采納,反而屢遭排擠和打擊。這位本該馳騁沙場的愛國英雄,只能用筆抒寫心中復雜的情感??梢娺@是一首憂時感世之作。
上片寫惜春、留春、以及怨春?!案芟币痪浔砻嫔鲜钦f,已經(jīng)到了春晚花殘的季節(jié),還能經(jīng)得起幾番風雨的摧殘呢?實際上是說南宋的政治形勢經(jīng)過幾番風雨呢?“匆匆春又歸去”,是抗金復國的機會白白喪失,化為烏有的形象寫照。“惜春長怕花開早”,擔心春天很快逝去,就希望花兒不要過早開早謝,但是,“何況落紅無數(shù)”,現(xiàn)實是多么的殘酷?。∵@兩句一起一落,形象地表現(xiàn)出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巨大反差。南宋朝廷的昏庸無能,自己的功業(yè)無成,都隨詞人的筆端流出。面對即將逝去的春天,剛剛還溫柔的詞人英雄之氣陡然而起,大聲疾呼:“春且?。 标愅㈧淘u價這句:“春且住,三字一喝,怒甚。”[2]“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希望能夠挽留住春天的腳步。這里,表面上是留春,實則是對南宋朝廷的忠告,要想復國只有走抗戰(zhàn)這條路。表達了詞人抗金復國的急切心情。盡管詞人發(fā)出了強烈的呼喚和嚴重的警告,春色難留,“怨春不語?!痹购拗橛腿欢?。“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wǎng),盡日惹飛絮?!睙o奈之下,只能羨慕辛勤的蜘蛛,靠結成的網(wǎng)粘住一點春天的飛絮。由自己留春不住,到蛛網(wǎng)可以挽住春天的影子,流落出詞人對自身勞而無所獲的復雜情感。
如果說上片還只是比較含蓄地抒發(fā)作者心中苦悶的話,那么詞的下片則通過歷史典故的運用更加明顯地表現(xiàn)了作者的不滿。下片寫美人遲暮。詞人借陳皇后失寵的故事,抒寫自己的愛國深情無處傾吐的苦悶。從“長門事”至“脈脈此情誰訴”一節(jié),說明自古就有美人易招人嫉妒的先例。詞人以陳皇后失寵自比,表現(xiàn)自己對國家一片忠心,卻遭人嫉恨,不受重用,壯志難酬的人生遭遇?!熬琛比湟詶钣癍h(huán)和趙飛燕的悲劇結局,暗指那些妒忌別人暫時得志的奸佞小人。“閑愁最苦”到最后三句,展現(xiàn)出了一副凄迷的暮春慘景圖。以煙柳斜陽的凄迷暮景,象征南宋朝廷日暮西山、江河日下的殘局,抒發(fā)了詞人悲憤、傷感的心情和對國事危殆的憂患意識。
從題材上看,這是一首傳統(tǒng)的宮怨詞, 古今不少評論者評價此詞‘盡態(tài)極妍、‘哀怨纏綿, 可以稱得上是一首傷春詞的佳作。然而,如果我們細細品讀就不難發(fā)現(xiàn),這不僅僅是一首婉約詞那么簡單。因為在這層哀怨愁苦、柔美委婉的外表之下,掩藏的是 “噴涌如火的熱情和堅忍不拔的意志,骨子里蘊含了一種剛勁深厚的力量”[2]。其精神內(nèi)涵遠非一般婉約詞可比,而是寄托了作者獨特的心境與情感。
在藝術方法上,詞人巧妙地運用比興手法,將滿腔的愛國之情和憂讒畏譏的身世之感,運用到美人傷春和怨春的范式中來寫,可謂別具一格。表面上敘寫的是春意闌珊和美人遲暮,實則是用春晚花殘的景象和陳皇后遭讒被疏的故事,抒發(fā)了一位英雄對國事的憂慮和自己屢遭迫害的沉重心情,對南宋朝廷的昏庸及投降派的奸佞表示了強烈不滿。婉約之中寓含著激憤,含蓄之下顯示出剛烈,別具深意,自成高格?!耙孕酆绖沤〉年杽傊畾庾匀绲仳?qū)遣‘花間麗語,將無限的政治悲慨巧寄于美人香草、暮春煙柳的婉麗形象之中”,“決非柔而無骨的纖美之作和剛而乏韻的粗豪之篇所能相比于萬一”[3]。
從抒情方式上說,雖然全詞時時顯露出極度的哀怨之情,但是又處處綿里藏針地體現(xiàn)出著詞人的憤怒之感。整首詞借助春色的柔情來表意,盡管從未提到沙場兵戈,但字里行間無不流露出悲壯剛毅來。近代學者夏承燾曾評此詞“肝腸似火,色貌如花”[4],即是說辛詞既有著雄壯奔放的英雄肝膽,又具纏綿悱惻的兒女心腸,像火一樣濃烈,像花一樣艷麗。整首詞給人一種外柔內(nèi)剛、寓剛于柔的感覺,這就是辛詞的柔中孕剛、剛柔相濟的藝術特色,而《摸魚兒》不愧是外柔內(nèi)剛、摧剛為柔的佳篇名作。
參考文獻
[1]陳廷焯.白雨齋詞話[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
[2]趙曉嵐.金戈鐵馬辛棄疾[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
[3]劉揚忠.辛棄疾詞心探微[M].山東:齊魯書社1990.
[4]夏承燾.唐宋詞欣賞[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
(作者介紹:高衛(wèi)紅,濮陽職業(yè)技術學院教授,從事中國古代文學教學)